第22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嫡女歸來、成為壞女人[快穿]、東宮侍妾(重生)、末日修仙傳、小妖精[快穿]、宋氏驗尸格目錄、不知嫡姐是夫郎、鸞鈴錯、女神是學(xué)霸[重生]、醫(yī)痞農(nóng)女:山里漢子強勢寵
“我阿姊與我送來好多,并不差這一碗。”羅用笑道。 兩個小孩回頭去看自家大人的面色,見他們好像也沒有要攔的意思,這才伸手接了:“謝過縣令。” 若換了在二十一世紀,羅用斷不會輕易將自己吃過的食物遞與別人家的小孩,眼下這時候卻很不一樣,窮人家的孩子吃都吃不飽,哪有那許多講究。 橘子罐頭這東西從南方運到長安城便已算是難得,從長安城運到?jīng)鲋莩牵闶窍『蔽锪?,再從涼州城運到他們常樂縣這里,更是十分金貴難得,就眼下這三年五載,尋常百姓肯定還是吃不起的。 呂家老兩口過來與羅用道謝,羅用讓他們不用太在意自己這邊,好好招待其他賓客要緊。 羅用這個人,平日里就常常在街面上行走,城中許多百姓都與他說過話,這時候就算他這個縣令也在,眾人還是該吃菜吃菜,該吃酒吃酒,氛圍也是比較隨意,并不十分拘謹。 男人們吃酒,女人們閑聊,還有成群結(jié)隊的小孩子在這個院子里跑進跑出…… 從前羅用原本是有點不耐煩這些的,這兩年不知怎的,竟也開始喜歡上了這樣的氛圍,不知是因為這個年代實在太過枯燥貧瘠了些,還是因為他羅用這個人終于不再畫地為牢拘束自己的緣故。 喬俊林正被一群差役拉著吃酒,一群青壯吆五喝六的,喬俊林倒也放得開,與這些人吃得那叫一個風(fēng)生水起。 喬俊林這小子年紀越大,便也是叫人有些看不透了,看他平日里讀書也是勤奮,與唐儉等人說話,也是一派的文士風(fēng)范,反過來,跟這些吆五喝六的差役也能處得好好的。 能文能武,跟誰都能處得好,那自然也是好事,只是他真正喜歡的又是什么呢? 羅用現(xiàn)在每日與他在一起,竟也沒看出來他討厭過什么人,有時候心里難免也會有些犯嘀咕,喬俊林這小子該不是要成精了吧…… 這一場喜酒吃得歡暢愜意,第二日,羅縣令也是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 結(jié)果他這才剛起來,一頓早飯還沒吃完,就聽聞了一個叫他感到十分頭疼的消息。 早前那敦煌縣令還特意來找過他,便是為了那編戶的事情,他跟羅用千叮嚀萬囑咐,叫他不要把自己敦煌那邊的編戶給搶了。 羅用也把這件事跟自己手底下那些官吏們交待清楚了,對于近日新增的這些編戶,大伙兒也都要先經(jīng)過仔細核對,然后再將其編入戶籍。 結(jié)果百密一疏,難免還是會有漏網(wǎng)之魚,而且那人不是來自其他地方,就是從敦煌那邊過來的。 敦煌多好一個地方啊,誰能想得到,那人留著好好的敦煌城不待,偏要跑到他們常樂縣這個小破城當(dāng)編戶呢。 聽說這人是羅用的鐵桿粉絲,因為羅用在常樂縣當(dāng)縣令,他就對這常樂縣的發(fā)展前景很是看好,于是就想把自己的戶籍給弄過來,于是就給羅用出了這么一個大難題。 事已至此,縣丞主簿等人不敢隱瞞,趕緊報與羅用知曉。 羅用聽聞之后,一番思量,覺得這個事情還是不能捂著,捂來捂去別到時候給捂出一個惡瘡來,于是他決定給那敦煌縣令修書一封,好好給人道個歉,再送上一些好禮,希望能夠大事化小。 這天下午喬俊林從酒坊那邊回來,就看到羅用剛剛寫完了信件,正放在桌面上晾著墨汁,于是他便湊過去看了看。 他倆現(xiàn)在還睡一個屋,書房也都是共用的,若是一些比較機密的東西,羅用就會避著他,若是這般大喇喇放在房間里或者是書房里的,那就是可以給他看的。 羅用這封信寫得很認真,用詞懇切,認錯態(tài)度良好。 只是在這封信件的最后,署名卻是有點奇怪:兒板材棺羅? “你這是在作甚?”喬俊林指著那幾個字,頗有些好笑地問羅用道。 “我就是與他賣個萌?!比纱鹪?。 就是不知道賣萌這一招在大唐官場上好不好使,二十一世紀那時候貌似還挺好使的。 第313章 金瓜 羅用這回給敦煌縣令送去的禮品足夠豐厚,道歉信也寫得十分誠摯,最后又把錯編的那一戶在常樂縣這邊的戶籍上銷了戶。 也就是說把這個編戶歸還給敦煌縣,絕對沒有半點要與他們爭搶的意思。 那敦煌縣令大約也看到了羅用的誠意,說不定還被那個兒板材棺羅給逗樂了一下,總之人家表示這件事既然是意外,那他便也不追究了。 周邊其他幾個縣聽聞了這個消息,大多也都表示理解,至于心中有沒有偷偷羨慕一下,那就不好說了。 哇塞,那可是一大車的禮品誒,白白得來的,就跟天上掉餡餅一樣。 對于這一次編戶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常樂縣公府這邊已經(jīng)把相關(guān)責(zé)任落實到位了,羅縣令倒是沒有罵人,就是罰了他們一點錢,充作賠禮的一部分罷了。 至于剩下那些,便是他自己掏的腰包,誰讓他是常樂縣老大呢,手底下的人犯了錯誤,他肯定也是要擔(dān)責(zé)任的。 一說到罰錢,吏員們原本還有一點松散的小神經(jīng)立馬就繃起來了。 誰要是還盼著他們下回再犯同樣的錯誤,那可不太容易。 總體來說,這些吏員們辦事還是很靠譜的,羅用不需事事cao心。 他近來無事的時候,經(jīng)常也會去常樂書院聽聽課。這個常樂書院的院長就是唐儉,學(xué)生就是那些個從長安城過來的士族小郎君,先生大多都是唐儉從敦煌一帶請來的有識之士,有當(dāng)?shù)刭F族,也有一些胡商出身。 羅用在這個書院掛了個副院長的虛銜,并不怎么管事,倒是偶爾會來聽聽課。 基本上都是跟喬俊林一起過來,喬俊林來得多些,羅用來得少些。 羅用喜歡聽那些經(jīng)驗豐富的胡商講述自己經(jīng)商路上的所見所聞,有時候他也會跟著學(xué)一點外語。 這時候的西域可謂是小國林立,有不少小語種,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個語系,便是漢語、突厥語、還有印度語。 西域那邊也有不少漢人,有為了避難自己逃出去的,也有在戰(zhàn)爭中被游牧民族俘虜過去的,各種原因都有。 聽聞在商道上的一些城池綠洲,有時候半數(shù)以上的人口都是漢人,在那樣的地方,基本上只要會講漢話就可以了。 另外突厥語和印度語也比較常見,雖然還有不少小語種,但是只要會這三種語言,在西域各國行走就不會有太大阻礙。 西域再往西,便是波斯大食那一帶,那邊的語言又不一樣了,胡商們很少有去過那一帶的,而且那些地方眼下也不是唐朝政府的經(jīng)略重點,常樂書院目前并不教習(xí)。 不過光是這兩門外語再加上西域各國的政治地理知識,就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夠?qū)W會。 羅用給唐儉提了一個建議,讓他給這些學(xué)生分專業(yè),主要就是把學(xué)印度語和突厥語的分開上課,學(xué)語言的過程實在耗時耗力,沒必要讓每個學(xué)生都同時學(xué)兩種外語,反正他們這些人有一天就算去了西域,也不可能單槍匹馬一個人就去了。 這對于唐儉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長安城那邊雖然也分算學(xué)書學(xué),但那都是一個學(xué)校一個專業(yè),像羅用說的這樣,一個學(xué)校里面再分專業(yè),他從前還真沒聽說過。 這個時代的文化教育,主要還是針對上層階級的年輕人進行的精英教育,目標(biāo)就是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國之棟梁,更直接一點說,他們培養(yǎng)的是官員,而如果按照羅用這種思路,那就變成實用主義,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大約也只能是吏員。 “那不叫吏員,那叫專業(yè)型人才?!绷_縣令糾正道。 “長安城那些老匹夫還不知道要怎么笑話我呢?!备L安城那些充滿文士氣息的書院比起來,他們這所培養(yǎng)專業(yè)型人才的學(xué)校簡直太low太沒格調(diào)了。 “那就給他們笑一下嘛,你又不會少塊rou。”羅縣令不以為意。 “要不怎么說你是塊棺材板兒呢?!碧拼蠓蜓缘?。 棺材板兒就棺材板兒吧,羅用還挺喜歡自己這個諢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 “聽聞你去年搜集了不少西域那邊的種子,種出來甚好物什沒有?”過了一會兒,唐儉又問羅用。 “并無。”去年那些種子都是臨時收集的,那些胡人身上有什么羅用就收什么,因為沒有提前打招呼提前準(zhǔn)備,自然也就很難收到什么好東西。 “聽聞那高昌國近來出了一個新鮮物什?!碧苾€與羅用分享自己剛剛得來的消息。那高昌國近來因為戰(zhàn)事,商賈不通,消息往來全靠官方。 “甚物什?”羅用抬了抬眼皮,問道。 “道是在那高昌城外,唐軍先前駐扎之地,生出幾株瓜藤,那藤足有大拇指這么粗,葉子足有巴掌那么寬,初夏那時候還開了許多金黃色的花,后來又結(jié)了瓜,那瓜也是奇得很,初時只有棗大,很快便長到拳頭大,越長越大越長越大,待到前幾日,李道宗等人率領(lǐng)大軍從草原上歸來,這瓜竟已是長到了磨盤那么大?!?/br> 唐儉把這件事當(dāng)成奇聞?wù)f與羅用聽。 “竟還有如此奇事?怎的那荒地上竟還能自己長出瓜來?”羅用作驚訝狀。 “誰知?!碧苾€看了羅用一眼,笑了笑,說道:“高昌國那邊倒是有一個說法,言是佛祖感念麴氏一族為了高昌百姓舍棄王權(quán),從大唐搬來救兵,趕跑了突厥人,所以才會賜下如此神物?!?/br> “嘖?!绷_用咂舌:“這消息可是已經(jīng)傳回了長安城?” “快了,六百里加急,不日便能抵達長安城。”唐儉端起茶盞吃了一口清茶,這大夏天的,常樂縣當(dāng)?shù)氐某允车挂膊挥湍仯皇撬缃褚咽浅詰T了這清茶,每日里總要飲上幾口。 從那常樂書院出來,羅用伸手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唐儉那老狐貍精得很,在他跟前演戲可不容易。 上回那些唐軍在常樂城外駐扎,那一車車的糧草就放在路邊,羅用有一回經(jīng)過的時候,一時手癢,就往其中一輛木板車上放了幾粒南瓜籽。 沒想到這么巧,這些南瓜籽竟然就在高昌城外發(fā)了芽結(jié)了果,也許真的就像那些高昌人所言,這就是天意也說不定。 羅用走到大街上,看到街邊有個小販擺了攤子正在賣飴糖,攤前圍了不少大人小孩,手里捧著rou干豆子之類的物什,都是來換糖的。 常樂縣如今有好幾個作坊,縣中百姓給這些作坊干活,多少也能掙些錢財,于是這消費能力慢慢也就上來了,周邊城鎮(zhèn)一些頭腦活泛消息靈通的小販,紛紛便到他們這里來擺攤,生意大抵都還不錯。 羅用本來也打算過去買些飴糖,想想買回去了也是沒人吃,于是只好作罷。 從前他們在西坡村的時候,羅用初做豆腐掙得了一些錢財,拿了糧食托那小河村一個老翁做了些飴糖放在家中,可把家里那些小孩高興壞了,就跟得了什么大寶貝一般。 轉(zhuǎn)眼這六七年過去,六郎七娘那兩個現(xiàn)在也都十歲了,在長安城那樣的地方待著,家中又不缺錢財,應(yīng)是不會再饞飴糖。 長安城畢竟是京城,即便唐初這時候還達不到盛唐那個經(jīng)濟水平,但是放眼全世界,卻是也沒幾個地方能跟長安相比。 六郎七娘他們在長安城待著,守著那家南北雜貨,又有羅用那一眾弟子照應(yīng)著,自然是吃穿不愁。 夏初那時候,蘇州那邊有個叫包山島的地方,先是熟了那西山的枇杷,后又熟了那東山的楊梅,雖是當(dāng)?shù)赝廉a(chǎn),價錢卻不便宜。 當(dāng)?shù)夭簧俑粦舨钊藙澊ベI,聽聞還有人沿著運河運往北邊一些地方去賣的,利潤頗豐,就是不好保存。 那些日子,羅大娘日日都要乘著小船去那包山島,尋那價廉物美的果子,收了回去做罐頭。 那陣子剛好也有不少長安城的商賈到江南地區(qū)去收絲,羅大娘便尋了熟人,托他們帶了一壇楊梅罐頭、一壇枇杷罐頭去長安,與四娘她們幾個吃。 待到這幾艘絲船回到長安城的時候,時間已是入了秋。 兄弟姐妹幾人抱著陶碗坐在院中吃罐頭,耳中聽著院子外頭好多人正議論著那高昌國的金瓜,只覺這世上的新奇物什怎的這般多。 聽聞那瓜開花便是金色,結(jié)果亦是金色,一個瓜能長到磨盤那般大。 高昌人皆言此乃菩薩賜予高昌國的神物,長安城卻說既然是長在唐軍駐扎過的地方,那也有可能是送給唐軍的嘛。 不日,宮中便有了說法,言是西州菩薩顯靈,賜下金瓜,圣人令人取其種,賜與長安城大小寺廟以及一眾軍戶。 圣人又言,我佛慈悲,卻不能救高昌國于水火,大唐將士千里奔襲,解高昌危難,自此高昌乃為大唐西州,佛賜金瓜于唐軍駐扎之地,開金花,結(jié)金果,此乃唐軍與佛結(jié)緣,千古一段佳話。 第314章 縣令難當(dāng) 李道宗率領(lǐng)軍隊凱旋歸來,八月中旬,大軍途經(jīng)常樂縣,依舊駐扎在縣城外面的那片荒地上。 常樂父老與眾軍士送去許多糧食米面,雞鵝羊rou,羅用甚至還給他們送了幾大車白酒過去,雖然可能每個人也分不到幾口,但總歸是他一片心意。 眼瞅著馬上就要到中秋節(jié)了,這些漢子們卻還要在離家數(shù)千里之外的邊陲之地跋涉。 不管怎么說,能回來總是好的,這一次他們雖然打了勝仗,但還是有不少人被永遠留在了戰(zhàn)場上,甚至是行軍途中。 夜幕降臨,在大軍駐扎的地方點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火堆,軍士們正在生火做飯,只是這時候與他們共用一個火堆的,不知還是不是來時的那些弟兄了。 羅用與唐儉一同去見了李道宗,李道宗這回也算是交了個好運,原本只當(dāng)是頂了那侯君集的缺,不曾想那高昌國平白竟長出幾株金瓜來,圣人那一道詔書下來,這一場戰(zhàn)爭的意義頓時就不一樣了。 聽聞現(xiàn)如今在中原地區(qū),到處都流傳著高昌國與那金瓜的傳說,他李道宗也順理成章地跟著出了一回名。這畢竟還是一個閉塞的年代,老百姓對朝中那些文武百官了解得也不是很多,能夠被人廣為傳頌的,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