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中國古代都城(出書版)在線閱讀 - 第3節(jié)

第3節(jié)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邊緣,東、南為平原,西、北屬山地,居華北平原、東北地區(qū)和蒙古高原三大區(qū)域連接部。順華北平原南下,可以到達中原地區(qū);沿燕山山麓東走,可以到達東北的林海雪原,那里歷史上是女真、滿等邊疆民族生活的地區(qū);越長城北上,可以到達蒙古大草原,那里歷史上是匈奴、鮮卑、蒙古等邊疆民族的家園。在歷史上,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原因,邊疆民族的政權與中原王朝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和戰(zhàn)爭。因此,北京既是邊疆民族政權南下的橋頭堡,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周邊民族軍隊的重鎮(zhèn)。一旦邊境局勢緩和,北京又成為各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下,北京的地位日益上升。

    秦統(tǒng)一以后,北京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北部重鎮(zhèn)。秦始皇在其北邊重筑了燕長城,派兵駐守。隋煬帝、唐太宗東征高句〔gou溝〕麗時都在這里駐扎過。十六國時,來自遼河流域的前燕曾在此定都數(shù)年。

    遼金時代北京進入了它的歷史轉折時期。今天津海河、河北省拒馬河和山西內長城一線以北地區(qū),在宋遼對立時期屬遼的統(tǒng)治范圍,稱燕云十六州,北京就是燕云十六州的中心,稱為南京析津府,為遼朝的陪都之一。城市方圓36里,分為26坊,工商業(yè)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還建造了許多著名的佛教建筑。

    金代女真人勢力達到淮河北岸和秦嶺北坡,統(tǒng)治著小半個中國。為便于統(tǒng)治,他們把都城從偏北的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南)遷到了北京,稱為中都。金在中都城進行了大規(guī)模建設。中都城在改造和擴建時參照北宋首都開封的規(guī)制,城凡三重,最外面的大城在東、西、南三面都比舊城有較大的擴展。大城周長37里,略成方型,每邊各有三個城門。大城中部的前方為皇城,皇城之內又有宮城。大城北門以南為全城最大的市場,各種海陸百貨云集,街道寬闊整齊,宮殿富麗堂皇,居民據(jù)說達22萬多戶,儼然是一座大城了。城外的許多地方,例如城西的同樂園、城東北的瓊華島,都建成美麗的風景區(qū)。橫跨南郊永定河上的著名的盧溝橋,也在金代建成。

    金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軍攻入中都城并將其一把火燒毀。當元中統(tǒng)元年(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來到這里時,觸目所見的只是“瓦礫填塞,荊棘成林”的一派荒涼景象。但是,元世祖懷著統(tǒng)一中國的雄才大略,還是決定定都北京。

    元代北京稱大都,又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的意思。城分大城、皇城和宮城三部分,大城周長28.6公里,南北略長,呈長方型?;食莾扔腥饕膶m殿,即興圣宮、隆福宮和宮城。興圣宮是皇太后的宮殿,隆福宮是太子的宮殿。宮城又稱大內,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今天故宮的前身。在大城的平面圖上,有一條明顯的南北向中軸線,貫穿整個宮城的中心。元大都規(guī)劃整齊,井然有序,宮殿富麗堂皇,殿宇樓臺美麗深邃,金碧流輝,是遼、金時代無法相比的。為了滿足對南方物資的需要,元代還開挖了自杭州北上,經(jīng)過今山東和河北,直到中都城下的運河(即今京杭大運河前身)。

    明初稱這里為北平。朱元璋死后數(shù)年,原分封在北平的藩王朱棣率兵南下,推翻朱元璋的繼承人建文帝,自己稱帝(即明成祖),開始準備遷都北平。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稱北京順天府,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明代花了15年的時間,對元代的大都城進行了重大改造。在元大內的舊址稍南,大規(guī)模改建了紫禁城和皇城,周圍加鑿了護城河。此外,還興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天壇、山川壇(后改稱先農壇)和分布在東、西、北三郊的日壇、月壇和地壇,基本奠定了北京舊城的基礎。清代完全沿襲了明朝的北京城,沒有什么大的變動,但清朝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北京西郊營建了規(guī)??涨啊⑷A麗非凡的頤和園、圓明園等離宮建筑群。

    元、明、清三代,北京的經(jīng)濟、文化十分繁榮。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游記》中用生動的語言介紹元大都情況,他說“你們必須知道,那里有一個又大又繁華的古城叫作汗八里”,城市商業(yè)發(fā)達,貨物眾多,“外國巨價異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明清時,北京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繁華都市。店鋪眾多,來自各地的貨物應有盡有。清代宣武、正陽、崇文三門外最為繁華,富商巨賈多在此經(jīng)營工商業(yè),貨行會館林立,小商攤販蜂攢蟻聚,酒樓茶肆鱗次櫛比。

    北京也是當時聞名中外的文化名都。明代北京國子監(jiān)學生最多的時候達萬余人。我國最大的類書《永樂大典》,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就是在這里編撰的。北京是古代著名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成長的搖籃,民族文化的瑰寶京劇也誕生在這里。著名的科學家郭守敬在這里進行科學研究,杰出的戲曲家關漢卿、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都在這里寫出了傳世之作。

    從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到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南京擔任過53年的統(tǒng)一王朝的都城。在五大古都中,南京擔任統(tǒng)一王朝都城的時間遠比其他古都短。但是,在明以前,南京曾長期擔任過南方割據(jù)政權的都城。

    我國南方地域廣大,歷史上以成都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經(jīng)濟發(fā)展較早。南京正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邊緣,東距長江入??谥挥腥陌俟?,北入淮河流域與華北平原相接。北面沿長江一帶及東郊、南郊低山丘陵起伏,對市區(qū)形成三面環(huán)抱的地理形勢。東漢末年,劉備曾到過秣陵(今江蘇南京市以南),看見這一帶江山雄秀,于是勸孫權以此為統(tǒng)治中心。后來孫權定吳國國都于此,稱之為建業(yè),南京開始跨入古都行列。

    西晉末年,中原大亂,部分皇室南遷,晉元帝司馬睿〔rui瑞〕在南京建立東晉王朝,與北方的十六國政權相對抗,并改建業(yè)為建康。以后,繼東晉而起的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稱為南朝)也以建康為都城。孫吳、東晉和南朝合起來共有六個朝代,史稱六朝,在此建都共330年。

    孫吳建過兩個建業(yè)城,第二個建業(yè)城周長20里左右,城南修青溪、運瀆〔du讀〕二河,與秦淮河相通。又挖了破崗瀆,將建康和富庶的太湖流域相聯(lián)系。城內建有華麗的宮城,布局大體仿照東漢洛陽城規(guī)模。由于位居北方的長安、洛陽兩大古都在戰(zhàn)爭中遭到嚴重破壞,建康在安定中得到發(fā)展,成為當時全國最繁榮的城市。東晉南朝時除了把土城墻改為磚城墻,修六個城門,擴建了皇宮外,基本上保持建業(yè)城原貌。

    梁武帝時(公元6世紀初),建康發(fā)展到鼎盛階段,人口有28萬戶,為全國第一大城和江南經(jīng)濟中心。宮城加筑為三重,市區(qū)的范圍也日益擴大,達40里之廣。文化很發(fā)達,產生過許多優(yōu)秀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此外,祖沖之的精確圓周率的計算和指南車的制造,也是在建康城完成的。佛教建筑眾多,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經(jīng)過東魏大將侯景和隋軍先后進攻建康恣意毀壞,從而徹底毀滅了建康城,只留下小小的石頭城作為蔣州治所。加之長江兩岸地區(qū)的商旅往來都走揚州一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一線,南京長期蕭條,地位下降。五代十國時,南唐國(今江蘇、江西和安徽一帶)在此建都,進行一定規(guī)模的建設,南京重新得到發(fā)展。

    明前期定都南京不過50多年,卻是南京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朱元璋動用江南人民的人力物力,花了21年的時間修成南京城墻。城墻全部用磚石砌筑,夾縫中灌以糯米汁和石灰、桐油的混合液,以加強黏合力,因而極為牢固。城墻全長67里,不僅全國第一,而且超過巴黎城,為世界之最。為了防衛(wèi),又在南京城外利用天然土坡壘成周圍達120里的外城,幕府山、鐘山、雨花臺等重要山峰都被包括在內。皇城作正方形,內有宮城。一條中軸線自南向北貫穿全城,所有的宮殿和官府都沿著這條線結合在一起。并在全城中心的一個高40米的地方設鐘樓和鼓樓,按時擊打,用來報時。

    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南京政治地位下降,但經(jīng)濟文化仍十分繁榮。當時人說:“天下財富出于東南,而金陵為其匯?!奔徔?、印刷、造船等手工業(yè)在全國屈指可數(shù)。商業(yè)繁盛,城內外有10幾個大集市。秦淮河商船云集,夜晚燈火如同星河。南京成賢街的國子監(jiān)一般有數(shù)千名學生,為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最高學府,日本、高麗(朝鮮)、暹邏(泰國)等國留學生也在這里學習。一直到清代,南京仍為江南重鎮(zhèn)。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后,也以此為都城,固守南京11年。

    第三章 一方之勝,區(qū)域中心——分裂時期的都城

    秦統(tǒng)一以后,中國大地相繼出現(xiàn)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元、明、清等統(tǒng)一王朝,它們的首都即是五大古都。此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還出現(xiàn)過四次大分裂:第一次,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達六七十年。第二次,公元四—六世紀,南方的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與北方的十六國和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對立,達二三百年時間。第三次,公元10世紀的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主要占據(jù)華北地區(qū),在南方先后有吳、南唐、吳越、閩、前蜀、后蜀、楚、南平、南漢等九個割據(jù)政權,北方山西境內有北漢國,分裂局面達半個世紀以上。第四次,公元12—13世紀,南方的南宋和北方的金朝以及后來的蒙古政權——元朝對峙達一個半世紀。此外,在歷次改朝換代之際,農民起義軍和地方實力派往往還要建立一些為時較短的割據(jù)政權。總之,凡是分裂時期,在全國范圍內總要出現(xiàn)若干個乃至一二十個都城。

    這些分裂時期政權的統(tǒng)治范圍只限于我國的局部地區(qū),它們的都城是所統(tǒng)治區(qū)域的政治中心。這些都城一般都是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經(jīng)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在統(tǒng)一時期往往也是某一區(qū)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作為統(tǒng)一王朝都城的五大古都,在分裂時期常常也是某一割據(jù)政權的都城所在,因已在上一節(jié)涉及,此節(jié)從略。

    讓我們首先進入黃河流域到太行山以東地區(qū),看看被譽為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陽。安陽位于華北平原的中心,很早就被建為都城。安陽西北小屯村是商朝都城殷的所在。故址在安陽北40里(今河北臨漳縣西南的鄴城),戰(zhàn)國初曾為魏文侯都城。此后的秦漢三百七八十年里,鄴一直是華北平原南部僅次于邯鄲的一個地方行政中心。東漢末為河北軍閥袁紹所據(jù),為冀州州治,成為華北平原的政治中心。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cao破袁紹,若干年后又統(tǒng)一黃河流域。曹cao自領冀州牧,自署為丞相,后又封為魏王,駐在鄴城。此時黃河流域名義上屬漢朝,都許(今河南許昌市),實際政治中心在鄴。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都洛陽,鄴才降為陪都之一。十六國的后趙、冉魏、前燕,北朝的東魏、北齊相繼建都于鄴,合計共78年。這些政權憑借關東地區(qū)的經(jīng)濟實力,與同時期建都長安的前趙、前秦、西魏、北周等政權相對抗??梢?,當時凡統(tǒng)治太行山以東地區(qū)但未能控制整個黃河流域的割據(jù)政權,一般都要建都于此。

    鄴城有南北二城。北城為曹魏所建,南城為東魏所建。北城東西六里,南北四里,城內的街道和建筑物采用了新的布局方法。宮殿官署和貴族住房,都集中在北部,和一般民居截然分開。建筑物對稱分布在主要街道的兩旁,并出現(xiàn)南北向的中軸線。鄴城的這種布局,在我國古都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后來南北朝和隋唐的都城規(guī)劃就是參照它的布局發(fā)展而來的。南城稍大于北城,東西七里,南北九里,許多宮殿模仿北魏洛陽。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繼續(xù)使用,鄴的面積實際擴大一倍以上。

    自三國至北朝,雖然定都于鄴的王朝統(tǒng)治范圍有所變化,但鄴都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之一。水運北可到華北平原北端,南可經(jīng)黃河抵達江淮,城市工商業(yè)和周圍的農業(yè)相當發(fā)達。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建安文學也誕生于此。建筑宏麗,城市繁華,為北方著名都城。隋統(tǒng)一前夕,鄴城毀于兵燹〔xian顯〕,后來再也沒有復興。

    1.鳴鶴堂 2.溫室 3.楸秋梓坊 4.木蘭坊 5.尚書臺 6.內醫(yī)署 7.御史臺 8.符節(jié)臺 9.謁者臺 10.丞相諸曹 11.聽政門 12.升賢門 13.崇陽門 14.順德門 15.大理寺 16.相國寺 17.御史大夫府 18.少府卿寺 19.奉常寺 20.大農寺 21.太仆卿寺 22.中尉寺曹魏鄴北城平面想象圖

    今河北省邢臺市和定州市也是十六國時期的重要都城。邢臺在十六國時稱襄國,公元319年羯族首領石勒在此稱趙王,公元329年滅前趙,次年稱帝定都于此,史稱后趙,最盛時擁有今河北、山西、山東、陜西等地。公元335年,后趙遷都于鄴。定州當時稱中山,公元384年鮮卑族首領慕容垂稱燕王,建立后燕,兩年后稱帝,建都于此。盛時據(jù)有今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與立國關中的后秦東西對峙10余年,后為北魏擊敗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市)。

    自華北平原西越太行山,便進入山西高原,臨汾、大同和太原分據(jù)高原的南、北和中部,為山西重要的城市。公元309年至318年匈奴族劉氏建立的漢政權建都于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其間劉聰滅西晉,統(tǒng)治華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公元319年,漢主劉曜遷都長安,此前,在公元318年改國號為趙(前趙)。

    大同鄰近蒙古高原,為歷代捍御北方的重鎮(zhèn),也是歷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山西的必經(jīng)之地。南北朝時稱平城,北魏于天興元年(公元398年)自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遷都于此,以此為基地,逐步吞并后燕、夏、北燕、北涼,統(tǒng)一北方。在此期間,平城獲得較大規(guī)模的建設。城周圍達32里,城內一些宮殿仿照中原形式,已逐漸趨向華麗。城內外還有供游玩的鹿苑、鴻雁池等多處園苑。為了充實都城,北魏統(tǒng)治者利用武力,將來自黃河流域各地的百余萬人民遷到平城一帶,從而促進了這座邊塞城市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世界著名的云崗石窟就是這時開鑿的,現(xiàn)存洞窟53個,石雕塑像51000多尊,為國內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后,仍以此為陪都,稱北京。遼金二代,由于大同在控制山西、威攝西夏中的重要地位,仍設為陪都,稱西京大同府。

    北宋以前,太原城區(qū)在今太原市西南晉源鎮(zhèn),稱晉陽。公元前403年,原疆域主要在山西的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國。趙國初期定都晉陽,并以此為據(jù)點,將國土擴展到雁門關以北,成為戰(zhàn)國的強國之一。太原由于居山西高原之中,對內對外交通方便,周圍物產豐富,冶鐵業(yè)發(fā)達,自東漢以后差不多一直是山西的政治中心。北魏末年,生活在山西的內遷民族秀容部的酋長爾朱榮以晉陽為根據(jù)地,掌握朝政,號稱“太原王”。東魏以晉陽為別都,大將高歡建大丞相府于此,cao縱朝政,晉陽成為實際上的政治中心。高歡死了以后,他的兒子高洋干脆廢了東魏皇帝,建立北齊政權,都城之制沿襲前朝,有好幾個皇帝是在晉陽登基的。因此,北朝時晉陽是北方的重鎮(zhèn),重要性不在鄴城之下。北齊統(tǒng)治者大力經(jīng)營晉陽,把它建成一座宏偉的城市。五代十國時期,后唐、后晉、后漢三個王朝的建立者都首先起兵于晉陽,而后問鼎中原。公元950年,后漢為后周所取代。但是,不甘心國家滅亡的后漢宗室劉崇次年在晉陽稱帝,建立北漢國,割據(jù)今山西中部達29年。北宋建立以后,花了極大的氣力,才攻滅北漢。宋滅北漢時,焚毀晉陽城,另建今太原城作為山西高原的行政中心。

    自山西高原西渡黃河,便進入古代的關西地區(qū)。今甘肅武威市古代稱涼州,位于河西走廊東部,歷史上農牧業(yè)發(fā)達,地位重要,向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河西走廊的主要區(qū)域中心。十六國時期前涼、后涼及北涼都曾定都于此,合計將近百年。這些政權長期統(tǒng)治河西走廊,幾度控制西域地區(qū),境內戰(zhàn)爭較少,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涼州也成為當時中國北部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了不少的漢族傳統(tǒng)文化。因最先接觸西域文化,涼州的寺塔和僧徒都比較多。

    公元304年到439年的十六國時期,是秦統(tǒng)一以來我國中原地區(qū)割據(jù)政權最多的時期,擔任過大大小小國家都城的地方也特別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城市,下述市縣在十六國時也是中原地區(qū)割據(jù)政權建都的地方:河南滑縣(當時稱滑臺,南燕初期都城),山東青州(其西北部當時稱廣固,南燕都城),山西長治(其南部當時稱長子,西燕后期遷都于此),山西離石(其北部當時稱左國城,前趙初期都城),甘肅敦煌(西涼前期都城),甘肅酒泉(西涼后期都城),甘肅張掖(北涼都城),甘肅榆中(其北部當時稱苑川,西秦建都于此)。此外,今遼寧省遼河流域自戰(zhàn)國以來即為漢族移民分布區(qū)。十六國時期這一地區(qū)仍有很多漢人,漢人建立的北燕國的主要部分就位于此,北燕都城龍城在今遼寧省朝陽市。

    自關西地區(qū)翻越秦嶺和米倉山——大巴山,便進入長江上游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的中心,向為四川盆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春秋戰(zhàn)國時代,盆地內并立巴、蜀兩個奴隸制國家。巴國占據(jù)東部,都城在今重慶市江北;蜀國占據(jù)西部,都城即設在成都。秦統(tǒng)一后,四川盆地為我國出現(xiàn)割據(jù)次數(shù)最多的地區(qū)。這些割據(jù)政權,包括西漢末公孫述的成家、三國時劉備父子的蜀漢、十六國時巴氐李氏的成漢、五代十國的前蜀、后蜀,無不以成都為其都城。蜀漢時,成都曾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建設。唐末,城市面積有所擴大,周圍達25公里,有街坊120條。五代時城中人口至少有50萬,紡織、造紙、印刷等手工業(yè)部門聞名全國,商業(yè)發(fā)達,城市富麗。可以說,成都是有資格躋身于我國重要的古都之列的。

    自四川盆地順長江而下,出三峽后便進入長江中游的兩湖地區(qū)。江陵、長沙和鄂州三個古都呈倒“品”字型,嵌鑲在平原大地上。其中,以江陵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

    江陵位于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的交界地,是長江中下游進出四川盆地的水路樞紐,古代經(jīng)洞庭湖西岸通往中原的南北大道也經(jīng)過此地。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周圍地區(qū)發(fā)達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使其成為南方最早的都城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國都城郢便在江陵西北,向為楚文化的中心。秦統(tǒng)一以后,江陵長期為長江中游主要的區(qū)域中心。如果處于南北分裂時期,往往又成為南方和北方、長江中游和下游政治勢力的爭戰(zhàn)之地,并有一些將領乘亂在此開國,實行割據(jù)。公元525年,鎮(zhèn)守長江中游的梁朝大將蕭繹在此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梁元帝,雖然三年后即滅于西魏,但卻曾經(jīng)統(tǒng)治著長江以南的半個中國。西魏取江陵后,在此建立了一個小小的后梁政權,維持三四十年,直到公元587年并入隋朝。五代十國時,自河南率兵南下的高季昌又在此建立了南平國(又稱荊南)。南平國只管轄湖北境內包括今江陵、宜昌、秭歸在內的小塊地區(qū),是十國中最小的一國,在大國的夾縫中存在了四五十年。

    長沙位于洞庭湖南部,為湖南水陸交通中心。五代時馬殷以湖南之地建立楚國,建都長沙,維持45年,鼎盛時據(jù)有湖南全省、廣西和貴州、廣東的一部分。當時長沙的紡織、陶瓷等手工業(yè)具有一定水平,商業(yè)也有較大發(fā)展。

    今湖北鄂州市位于武漢以東,長江南岸,為長江中游軍事重鎮(zhèn)。公元221年,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將統(tǒng)治中心遷此,稱武昌,并將建業(yè)(今南京)的富人上千家遷到這里定居。同年孫權稱吳王,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即皇帝位。因長江下游大族反對遷都武昌,強烈呼吁“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就建業(yè)死,不就武昌居”,迫使當年九月孫權遷都建業(yè)。以后孫皓也一度以武昌為都城。

    自長江中游順流而下,便進入長江下游地區(qū)。以整個南中國為統(tǒng)治范圍的王朝的都城所在地,除了南京,便要數(shù)被譽為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了。杭州位于江河湖海、山地平原之交,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交通方便。隋代修通大運河以后,杭州為大運河起點,開始得到較快的發(fā)展。五代吳越國割據(jù)今浙江、上海市和江蘇省的蘇州地區(qū),定都杭州。因境內長期無戰(zhàn)亂,吳越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迅速,杭州也建設成為風景美麗、經(jīng)濟繁榮的東南大都市。沿江沿海修建了堅固雄偉的堤塘,以保障城市不受海潮的危害。城市周圍達70里,還在鳳凰山下修建了子城,作為吳越國王辦公和生活區(qū)域。城內的街道、河渠、市場、房舍也相應進行了規(guī)劃和修建。西湖得到疏浚,周圍興建了很多的寺院和佛塔,開始成為南方的著名風景區(qū)。到北宋時,杭州已成為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以風景秀麗、城市繁榮、富人生活奢麋而聞名全國。柳永《望海潮》詞詠杭州為“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說杭州“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富麗無比。

    北宋末年,原先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建立金朝,并攻入中原,滅掉遼朝和北宋。宋宗室趙構建立南宋政權,率領部分官員遷入南方。南遷之初,趙構輾轉于今揚州、南京、紹興等地,一些大臣建議將都城定在今南京,未被采納,最后選擇杭州為都城,稱臨安府。此后,杭州作為南宋、金和南宋、蒙(元)對抗時期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達150年之久。

    經(jīng)南宋一個半世紀的建設,杭州人口達到百萬左右,成為全國第一大城市。朝廷所在的皇城周圍達九里。由于地形的關系,城市平面形狀像一個腰鼓,城市布局坐南朝北,皇城坐落在南端。御街自皇城的朝天門往北延伸,長達13公里,全部用石板鋪成,成為縱貫南北的中軸線。官府和貴族的房屋往往和居民房屋相雜,不少街市沿著河流分布。造船、陶瓷、紡織、造紙、印刷等手工業(yè)部門相當發(fā)達,質量享譽全國。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晝夜經(jīng)商,十分熱鬧。各類學校眾多,并出現(xiàn)許多演出各種曲藝和戲劇的場所。以“山外青山樓外樓”著稱的西湖風景區(qū)基本建成,游客如云,歌舞不斷,并與附近的蘇州一起被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成了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馬可·波羅在宋亡之后25年來到這里,還認為杭州是“世界最名貴富麗之城”。

    大運河修成以后,扼長江與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發(fā)展為南方和北方及長江中下游間水上交通的主要樞紐,工商業(yè)日見繁榮。唐代后期已有“揚一益二”之稱,即全國最重要的工商業(yè)城市,第一是揚州,第二是益州(今四川成都市)。五代十國時吳國據(jù)有今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建都今揚州市,稱江都府,達36年之久。受唐末和五代初期嚴重戰(zhàn)亂的影響,揚州已不如過去繁華,但仍為南方重要的工商業(yè)城市。五代末北周南下進攻南唐,揚州人民大量外遷,城市趨于衰落。

    自長江下游地區(qū)南下,便進入位于南部沿海的閩廣地區(qū)。福州居福建最大河流閩江下游,向為該區(qū)域的最大城市和政治中心。西漢初東越的閩越國國都冶即在于此,不過閩越國滅亡以后當?shù)厝嗣穸啾贿w到淮河流域,因而對后來福州城的建設并無多少影響。五代時王審知據(jù)有福建之地,建立閩國,定都于福州,稱長樂府,達37年。五代是福建歷史上經(jīng)濟開始獲得較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福州城得到擴建,增筑了南北夾城,并將屏山、烏石山、于山都圈進城內。

    兩廣位于祖國的南疆,離中原最遠,為南方經(jīng)濟開發(fā)較晚的地區(qū),只有今廣州市例外,這里位于東南亞和東亞海上航路中心,向為我國古代重要海港。古代兩廣地區(qū)出現(xiàn)的兩個割據(jù)政權——西漢初的南越國和五代十國時的南漢國,都城都設在廣州(當時名番禺)。其中南漢國建都廣州歷55年,稱興王府。南漢時曾擴建了廣州的城南商業(yè)區(qū),稱為“新南城”,并建了很多的園林宮館,已知的便有宮殿26個,苑囿八處。

    第四章 一方之勝,區(qū)域中心——邊疆民族政權的都城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但完成這個過程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在歷史上,有些邊疆地區(qū)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處在當?shù)孛褡逭嗟慕y(tǒng)治下。另有些邊疆地區(qū),其民族在中央政府力量強大時,受中央政府統(tǒng)轄,或者尊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為主,自稱臣子,進納貢物,表示歸順,但一旦本民族力量強大并且外部條件具備時,也會建立民族政權。相當多的民族政權,具有比較廣大的疆域范圍,有的立國較久,有的甚至進入中原,統(tǒng)治著中國北部的半壁江山乃至統(tǒng)一全國,由邊疆民族政權發(fā)展為分裂時期的政權(如遼、金)乃至統(tǒng)一王朝(如元、清)。因此,這些政權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大小不同的影響,對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起過一定的作用,對邊疆的開發(fā)和少數(shù)民族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邊疆民族政權的都城,也是我國古代都城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國東北地區(qū),除南部遼河流域戰(zhàn)國以來即為漢族移民分布區(qū)外,其他廣大地區(qū)基本上是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區(qū)域。

    唐代東北東部長期存在粟末靺鞨〔mohe末合〕建立的邊疆民族政權渤海國。渤海國嬗〔shan善〕傳228年(公元698—926年),最盛時疆域東至今俄羅斯濱海州和日本海,西至今吉林省西部,南至鴨綠江下游,北至黑龍江畔。首都上京龍泉府遺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鎮(zhèn)。上京城周長17公里,宮殿、官署、邸宅、廟宇都大體仿照唐都長安格式,城墻墻基寬七—十米,至今仍殘高二—四米,城外有護城河。街道寬40—50米,用石塊鋪砌。居民區(qū)也稱坊,共有80坊。街道和坊縱橫交錯,構成棋盤狀的布局。宮殿前后有三重,覆蓋著紅色的琉璃瓦,建筑規(guī)模相當宏偉壯麗。至今城墻、街道,建筑物的遺跡仍依稀可辨,讓人回憶起往日的繁榮。

    公元1115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建立金朝,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南)。金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中,會寧府都是我國北半部的政治中心,大批中原移民遷到這里,經(jīng)濟、文化獲得極大的發(fā)展。金建國之初沒有城郭,皇帝和貴族分散居住,分別稱為皇帝寨、國相寨和太子莊。天會二年開始建宮城,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建為上京,以后又陸續(xù)修建敷德殿、宵衣殿、儲古殿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宮殿?;式y(tǒng)六年(公元1146年),再次進行擴建,仿照宋朝都城開封的規(guī)模和布局建造。由于過于偏僻不便于統(tǒng)治中原,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朝將都城遷到今北京市。為了切斷女真貴族對故都的留戀,幾年后上京宮殿和貴族的住宅都被犁為平地。但以后又設會寧府為陪都,陸續(xù)修復一些建筑物,仍為東北北部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