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jié)
按說這事情最開始拉紅線的是王遂娘,這個劉玉娘的姑母做的保媒人。 奈何…… 這不是給劉玉娘拉紅線時,劉之燁這個摸底的親爹,順道里也是摸到了姐夫謝紹在外面養(yǎng)外室的事兒。 這事兒一起來,謝紹和王遂娘夫妻就是鬧了矛盾。 王遂娘就是覺得,她這一輩子富貴享受過,也是落魄過。最后,好不容易以為嫁一個良人,卻也是出了如今的一樁子麻煩。 最后,王遂娘本著不想她這等運道不好的,沾上了侄女兒。所以,就是推卻了保媒的事情。請了嫡婆母謝王氏出面。 當然,謝王氏出面也有一樁好處。 謝王氏輩份外,在謝氏的女眷中也是名聲在外,多有夸贊。 謝王氏保媒了,自然就是順利成章。這不,如今兩家人就是相看了。這流程也是快了,進度過是順了。 在禪院里。 劉王氏對堂姐謝王氏是一翻的好謝。 說起來,謝王氏也不是頭一回見了劉玉娘。對于這個晚輩兒態(tài)度頗是不錯的。謝王氏還是笑著招手,讓劉玉娘到了跟前。 謝王氏笑道:“姑娘長得俊,看著歡喜。” 她是長輩,夸了晚輩兒,自然也是給了禮物。這不,謝王氏就是褪了手腕上的一個鐲子,執(zhí)起劉玉娘的手就給帶上了。 這時候,劉玉娘得了祖母的示意,忙是福禮謝了。 對此,謝王氏笑得挺高興的樣子。 至于榮娘? 榮娘在謝王氏、劉王氏的面前,也是晚輩呢。所以,這會兒,她是樂意配合了氣氛,也是說了一些大家伙都樂意聽的好話兒。 場面不錯,大家伙都撿好話講。 不多時。 有謝王氏的丫鬟來稟話,說是禪師又講經(jīng)了。 這會兒,謝王氏才是起身,有打頭陣的意思。這準備一伙兒人全去聽了講經(jīng)。 說實話,這種講經(jīng)的事情,榮娘是沒什么興趣的。不過,謝王氏樂意,榮娘也知道了,這快碰面了。所以,榮娘便是提起了精神。 果然不出所料,出了廂房后。 在禪院的講經(jīng)房內(nèi)。謝王氏就是遇上了熟人的模樣。 這等時候,榮娘不用多打聽,她就是知道了,那跟謝王氏講話的人是誰?那是這一回劉玉娘要相看的謝家小伙子的祖母,以及親娘。 謝世恩,出生于旁系。 其頭頂上有一個嫡樣的大哥,他的大哥已經(jīng)娶了嫂嫂。 這會兒,榮娘等人遇見的是謝世恩的祖母謝樸氏,以及謝世恩的母親謝楊氏。 “咱們妯娌這遇上了,也是巧。不如,便是坐了一塊兒?!敝x王氏提議了。謝世恩的祖母謝樸氏,自然不會駁了這位同族妯娌的面子。 要知道,這謝王氏所在的支系,如今也是有些體面的。至少,比沒落的謝樸氏所在的這一系,那可謂是有家有底的。 “聽嫂嫂的便是。”謝樸氏笑意應(yīng)了。 也是此時。 榮娘仔細的打量了謝楊氏,這個謝世恩的母親。這一位婦人瞧著眉目慈善,看著是一個性子不錯的。 至于那一位謝世恩的祖母謝樸氏? 倒氏是一精神矍鑠的老太太,當然,瞧著說話利落,一看就是在家中常年當家做主的。對此,榮娘也不在意。 這世道里,都是多年媳婦熬成婆。 這從一個熬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婆母的地位在媳婦之上,那可謂是一個孝字壓頭頂。 當然,榮娘更在意了,這謝樸氏、謝楊氏是講理的,也是對晚輩不錯的長輩,便是足了。這千挑萬選的。 這謝樸氏、謝楊氏也算得不錯了。 至少,從這二人對謝世恩的嫂嫂上看,是一個不錯的祖母輩,以及婆母輩人兒。 一伙人在一處的蒲團上的落了座。 等講經(jīng)師進來,講了經(jīng)文時。 屋中是檀香裊裊。 榮娘心神寧靜,她心里面也算是有些信了,祈禱著漫天的神佛保佑了她的女兒玉娘,能求得一門好姻緣。 對此,榮娘就覺得,足矣。 畢竟,這個世道里的女子,多是被制度壓制著。 若無一門好姻緣,那真叫一個可憐。 為何? 不外乎,就是夫妻偕手同行,也是一樁人生的樂事。 “……” 等講經(jīng)結(jié)束時。 已經(jīng)過了大半個時辰。 一行人的女眷,自然是往齋菜房而去。準備在那兒,同用齋菜。 也就是這時候,謝王氏著重的介紹了一下翻劉玉娘。這會兒,謝樸氏、謝楊氏的嘴角都是含了笑意,在瞧著劉玉娘時,眼神里都是頗滿意的樣子。 一翻的接觸下來。 瞧得出來,劉玉娘是知趣達理的。 當然,更是懂得處處謙讓長輩的。 “是個好姑娘?!?/br> 謝樸氏夸了一句后,還是笑道:“長了一張好臉蛋兒,我瞧著,就是一個有福氣的好姑娘?!?/br> 謝樸氏這般夸講了。 謝楊氏貌似就跟婆母站了一條線上。 謝楊氏也是夸了劉玉娘,她說道:“這姑娘就如娘講的,是個好的。瞧瞧那身段,一看就是好生養(yǎng)的。” 這等話兒,自然是說的劉玉娘整個兒都害羞幾分。 到底劉玉娘還是知道,今個兒是為她相看呢。所以,她就是微低了頭,掩飾了臉紅的臉蛋兒。 至于這些長輩們? 一個一個全是過來人,瞧著劉玉娘的模樣,都是捂嘴笑了起來。 等齋飯時。 劉玉娘也是盡了晚輩的責任,自然是奉了晚輩的禮儀。 瞧得出來,在劉王氏的一些教導(dǎo)下,劉玉娘真是處處的合了規(guī)距,也是合了禮儀。 謝王氏瞧得滿意。 這一位保媒人自然就是在齋飯后,夸了劉玉娘。 便是謝樸氏、謝楊氏,也是一一跟著說了陪襯的好話兒。 既然長輩們都覺得不錯了。榮娘就是知道,這事情十有八九就成了。不過,也還有一樁事兒,那便是讓兩個小輩兒,瞧一眼對方。 這簡單啊。 謝王氏在白馬寺的一處廂房里,留了眾人飲茶。 唯劉玉娘讓丫鬟領(lǐng)著,去外面的梅園剪幾枝寒梅歸來。到時候,算得一點冬日的雅趣。實則,這就是創(chuàng)造機會了…… 出了賓客所居的廂房,從小徑往梅園而去。 一路上,丫鬟是盡現(xiàn)的引了路。劉玉娘則是賞了冬日的景色。 冬日,就有一種肅殺之感。哪怕是寧靜悠然的佛寺中,也是有些空俗渺渺之意。 未至梅園,已經(jīng)遠遠的聞到了若有若無的香意。 等進了梅園,那一片的花海,真是暖心醉人。哪還有冬日的感覺,簡直就像是春天一般,全是花的美,花的媚。 “……” 有笛聲而來。 有一少年翩翩而來,他的容貌不錯,這是哪一個少女注意到的第一個地方。畢竟,一張俊俏的臉,總能讓人印象加分。 笛聲悠揚。 在那少年的身旁,也有一個眼熟的丫鬟。劉玉娘一下子認了出來,對方是誰? 這時候,劉玉娘已經(jīng)明白了。這一位少年郎,應(yīng)該就是今日與她相看的謝世恩。他,其實瞧著挺不錯。 劉玉娘聽著笛聲,聽了許久后。 她與少年錯身而過去,還是輕輕福了一禮。她沒挽留,只是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莫名的,有一種觸動。 她想,她也許嫁給他,也不錯吧? 因為,爹娘已經(jīng)查看過了,謝世恩是一個不錯的少年朗。他懂得上進,他的祖母,他的母親都是和善的人啊。 這等的婆家,她并沒有什么不滿意之處。 劉玉娘領(lǐng)著給她引路的丫鬟,在梅完里,按著之前謝王氏的意思,挑了幾枝的寒梅一一剪了后,才是小心的擱了小竹籃里。 在歸程時,劉玉娘的心情不錯。 這一日。 謝劉兩家碰了面。 待歸途時,謝王氏和劉王氏坐了一輛馬車上。 兩個堂姐妹也是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