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jié)
滿宮上下的奴才,不管是宮人,又或是內(nèi)侍,都是恨不能多去巴結(jié)吹捧了謝皇后。 要知道,謝皇后身邊的熱灶,太多人想燒了。奈何…… 位置有限啊。 “表妹?!?/br> 這時候的太元帝本來在看了奏章。當(dāng)然,這些奏章,太元帝司馬元曜也就是看看了。因為,批示這活兒,他干不了。 那等大權(quán),目前在攝政公的手上。 當(dāng)然,攝政公的權(quán)利,也是被士族所限制的。所以。可以說,司馬元曜看了奏章,更多的還是想了解了朝堂上的情況如何? “你來了?!?/br> “坐。”司馬元曜在謝皇后這位枕邊人,來了之后。他自然不在意了奏章,更是樂于陪著謝皇后上演了兩小無猜的戲碼。 這一出演藝人生的戲碼,司馬元曜已經(jīng)演著演著,演出來了一些心德。 當(dāng)然,司馬元曜更清楚,目前的他需要演好了這等戲碼。至少,要討了表妹謝皇后的歡心。如此的話,謝皇后在謝氏一族,以及謝太后面前,能給他加了更多的印象分。 司馬元曜的心目中,表妹謝皇后肯定是可靠的盟軍之一。 “表哥,表哥,我們一起去給母后請安吧?!?/br> 謝皇后走上前,牽了太元帝司馬元曜的衣袖,小聲的求了這話道。 “應(yīng)該的,應(yīng)該的。表妹這話,便是不說。朕當(dāng)然也有此意。”司馬元曜哪會想當(dāng)了乖寶寶?謝太后雖然是他的嫡母。 可那又如何? 在權(quán)利面前,天家父子之情,那都是能反目成仇。 何況是嫡母與庶子乎? 只是目前身在屋沿下,太元帝司馬元曜是不得不低頭,暫時合作罷了。 “太好了。” 謝皇后歡喜的說了此話。 “母后那兒的樂坊,聽說新排了一出戲。咱們?nèi)ヅ隳负?,也能一起看了新戲?!边@才是謝皇后樂于往謝太后那寢宮湊的原由之一。 當(dāng)然,還有原由的話,就是謝皇后想皇帝夫君跟太后姑母之間的感情,更加的深厚。 于是。 司馬元曜這位帝王,就是隨著表妹謝皇后一起去了太后謝蘊的寢宮。 說是看戲? 不如說,司馬元曜更樂于去表演了,他這天子也是孝順之人。嗯,掙個好印象分。 至于太后謝蘊? 太后謝蘊對于太元帝還是不錯著,至少,這一對嫡母庶子這些年了,在宮里宮外人的眼中,就是母慈子孝。 這一回。 太后宮里上演的戲劇。 沒是傳統(tǒng)的皇家節(jié)目,而是太元帝稍稍點拔了一二后,由樂坊給改編的戲曲。 挺新鮮,也挺熱鬧。 至少,彩衣娛親,司馬元曜沒做到。 可戲曲更新,他還是指點了一下江山嘛。 “不錯,不錯。賞……” 新曲兒唱到尾聲時,太后謝蘊就是高興的吩咐了話。樂坊唱戲的諸人,自然是跪著謝賞。 這會兒,太后對太元帝說道:“哀家聽說,這是依著圣上的吩咐來改編一翻?” 第94章 “兒臣有一些小小的吩咐,也是想著改編后,讓母后能更加的喜愛?!碧壅f了理由,爾后,又道:“若能逗了母后一時的高興,朕覺得樂坊諸人得賞,那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br> “表哥就是一片孝心?!敝x皇后這時候插嘴了。 顯然,在謝皇后的眼中,太元帝這位表哥,哪兒哪兒都好啊。 當(dāng)然,最主要還是在少女的眼中,愛情如此美好。枕邊人就更是萬般的優(yōu)秀了。 “哈哈……” 太后謝蘊笑了。她瞧得出來,侄女小謝氏那是一心一意撲在了太元帝的身上。至于太元帝嗎? 這些年瞧下來,倒是一個懂進退的好孩子。 最主要還是這孩子跟謝氏一族親近啊。這才是謝太后最滿意的地方。 “像皇后講的,圣上對哀家是一片孝心?!敝x太后夸了太元帝。對此,太元帝自然是受用了。一時間,這嫡母庶子的上演了一場皇家的母慈子孝外。 更是讓旁觀者,也是瞧了皇家的溫情脈脈。 只是,這是外人眼中的場景。 實則。 在陪著謝太后看了戲后,太元帝離開了太后寢宮外,就是回了御書房。 太元帝的心情并不好。 當(dāng)了傀儡天子的時間夠久了,太元帝心中有一把火,在熊熊燃燒啊。奈何就是他沒實力,打破了束縛他的一切。 太元帝可不會忘記了,他的皇祖父當(dāng)初的悲劇由來。 大晉朝的天下,士族勢大,皇族勢微啊。 在御書房內(nèi),太元帝坐了良久,一直坐得有些心頭火氣壓不住。最后,他還是沒了耐性,道:“朕要去宗廟?!?/br> “傳攆?!?/br> 帝王一話出,侍候的小內(nèi)侍自然趕緊去傳話。 去宗廟做何? 太元帝是想去瞧一瞧明陽道長可出關(guān)了? 這一位可是就暫時居于司馬氏的宗廟之中。 倒是太元帝出行,有小宮人去給太后謝蘊稟了話。彼時,謝皇后也在陪著謝太后呢。這會兒,謝皇后一聽小宮人的傳話。 “母后,我也想去。” 謝皇后自然不想跟情郎分開,恨不能就是粘了一塊兒。 謝太后卻是搖搖頭,說道:“宗廟何等重地?” “你啊,有時候也要注意了分寸?!碧笾x蘊提醒了侄女。謝皇后在太后的唬臉之下,倒底不敢多提了意見。 也如此。 太元帝司馬元曜才能一人前往了宗廟。 當(dāng)然,這個一人,不可能真是一人。畢竟,帝王出行,哪能沒了侍候的宮人、內(nèi)侍?哪能沒了護衛(wèi)的精銳? 這自然不可能啊。 宗廟,不在皇宮之中。 不過,離著皇宮的距離不遠。 太元帝前去了宗廟,人未到,已經(jīng)有宗室前來迎駕。 “恭迎圣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 宗室對于太元帝的忠心,還是可以的。當(dāng)然,這是對比了士族。畢竟,明智的宗室都懂得,皇家是司馬氏,他們才能得力。 若不然…… 那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宗廟中門大開,就是為了迎接帝王。太元帝司馬元曜不管內(nèi)心如何想法?至少,在表面上,這一位帝王是禮賢下士的。 進了宗廟時,對于行禮的臣子,太元帝司馬元曜已經(jīng)習(xí)慣了,別人的跪拜之禮。畢竟,權(quán)利中了,哪怕是傀儡天子。 那天子應(yīng)該有某些被人仰視,那是肯定的。 帝王,那是奉天下以養(yǎng)一人嘛。 “諸位叔伯皆是朕的長輩,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睂τ谧趶R前的大臣,太元帝的態(tài)度是非常親切著。 對此。 宗廟前的大臣們,人人心頭是滿意的。 至少,太元帝的態(tài)度,讓某些人心燃希望之火苗。 只可惜,某些人想進行下一步的計劃,比如說,湊了帝王跟前,賣個臉熟時。太元帝先關(guān)心了明陽道長的事兒。 然后…… 宗正令就出來了。 “圣上,先前有道童來傳了消息,說是明陽道長出關(guān)了?!?/br> “只是道長傷勢太重,不能來迎了圣駕……”宗正令后面的話,是壓低了聲音講的。 彼時。 太元帝司馬元曜還是聽了一個清楚明白。 “朕去探望明陽道長。” 司馬元曜不準(zhǔn)備廢,直接道明來意。 自然有人引路,哪能讓帝王擔(dān)擱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