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老瓶裝新酒
給大學生們上課對陳馨來說駕輕就熟了,當初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幫曹老師代過不少課,雖然教的內(nèi)容不同,但這也難不倒陳馨。 第一堂課很簡單,三分鐘自我介紹外加這門課整個學期的安排,再上完第一章節(jié),時間剛夠。 陳馨的課不多,這一學期只有每周二三五有課,其他時間都不必到學校守著。當然如果學校有什么吃力不討好的任務,也多半是給他們這些年輕的新教師安排的。 陳馨這學期從學校接到的任務就兩個,一個是播音主持專業(yè)的行業(yè)學習會,今年輪到他們主辦,另一個是帶隊去金大參加學生辯論賽。 其實第二個任務很多老師都想要主動帶隊,不但能刷資歷,還能刷人脈,照說是輪不到陳馨這么個新人,但是她曾經(jīng)去金大交流學習,那邊有熟人,金老師主動問起她的情況,傳媒學院這邊就把陳馨給安排上了。兩老一新的帶隊老師組合,其實基本上重任都壓在了陳馨肩膀上。 去參加辯論賽在十二月份,現(xiàn)在說那個為時過早,倒是學習會就在十月中旬召開,得提前開始籌備安排了。這個行業(yè)學習會名字起得高大上,實際就是小范圍內(nèi)的交流會,參加的學校不多,大部分是一般本科抱團自暖,真正這方面的行業(yè)大佬壓根兒不肖得帶他們玩的。 說是主要負責,但是這種會議都有自己的固定流程,她要做的就是協(xié)調(diào)和請學校領導簽字批錢這一類的瑣事,還有下面的助教和輔導老師幫忙跑路,實際上并不繁瑣。 “陳老師?!敝形缥缧莸臅r候,辦公室門被敲開,是她上課的那個班的輔導老師小王,“陳老師,關于那個學習會的事情,我想提個申請?!?/br> 辦公室沒有其他人,就陳馨跟她旁邊桌的燕老師在。燕老師是嫌天氣熱不想走一截路回寢室午休,就窩在辦公室吹空調(diào)打瞌睡了,反正下午第一節(jié)上完她就要到周五才有課,可以回去好好休息。而陳馨是寢室還沒收拾好,這大熱天懶得回去弄,干脆也窩在這里蹭空調(diào)。 “王老師什么事兒?”招呼他進來坐,還給塞了杯冷泡花茶。 “那個學習會的事兒,我尋思著每次都只開會講經(jīng)驗,然后看下學生上課什么的,突出不了我們的優(yōu)勢。正好我聽人說電視臺在招兼職的外景主持人,就想著要不要學校幫個忙聯(lián)系一下,提供一點機會給學生們,讓他們有實際的主持經(jīng)驗,這樣我們也有拿得出手的實踐成果?!?/br> 小王年紀比陳馨還大一歲,但是學歷不高,在傳媒學院工作兩年多了,還沒能轉(zhuǎn)助教,目前在讀在職研究生,提出這個建議,一方面是真心為學生打算,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表現(xiàn)一下自己的能力。他這么做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提出的建議本來也是陳馨在考慮的。 “這個事兒啊,前年我記得是禹州大學傳媒學院也搞過,但是失敗了好像,因為播出后節(jié)目很糟糕,連帶主持人都被詬病,然后電視臺領導就把責任全丟給了實習的外景主持人,弄得當時以此為噱頭的禹州大學很是灰頭土臉的。你們要是也想來這一手,起碼電視臺那邊就要打點好,不說背鍋不背鍋的,實習的節(jié)目組但凡靠譜點也好?!?/br> 燕老師是本校畢業(yè)留校的,對這些消息知道得更多一些,也是真心提醒他們別在同一個問題上翻了船。第一次禹州大學翻船還能原諒,這要是他們學校在同一個問題上翻船,可就是個笑話了。 “這樣,小王你去打聽一下你說的那個節(jié)目組到底是怎么個組成的,還有他們以前策劃的節(jié)目效果如何你也去關注一下。另外我再問問其他朋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渠道可以提供學生臨時實習。” 等小王離開后,燕老師瞅了眼外面,戳了下陳馨的肩膀。 “馨馨,你可得小心點,她還等著揪你小辮子呢。這些事情啊,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為啥會丟給你這個新人,不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是燙手的麻煩吶?!?/br> 燕老師在本校摸爬滾打快十年,從讀大學開始就接觸到了老師教授們之間隱隱約約的戰(zhàn)斗,后來讀研,再后來留校,其間也掉過坑,不過她家背景還成,沒能把她坑掉,到現(xiàn)在她都混成老油條了。要不是看陳馨順眼,她一般懶得跟人說這些話的。 “謝了,誰讓我是新人呢,安排下來我不接也不行。再說了,做是錯,不做也錯,橫豎做錯了總能原諒,不做可能更容易被人詬病。走一步看一步唄,萬一成功了呢,我就翻身了不是了?!?/br> 陳馨不拒絕燕老師的好意,但是也不至于她說什么都聽從。其他人她不知道,但是她自己的人脈實力還是知道的,如果電視臺走不通,至少網(wǎng)絡方面她還有點說話的權(quán)利。 應該是有她插手的緣故,現(xiàn)在國內(nèi)的網(wǎng)絡發(fā)展比她知道的要先進一些,至少有五到十年的差距吧。網(wǎng)絡視頻已經(jīng)開始普及了,因此需求刺激了發(fā)展動力,所以國內(nèi)的網(wǎng)絡設施設備這方面不比國外差,某些體驗感官上還更優(yōu)秀一些。但是在視頻發(fā)展這方面,比起國外還是稍微弱了一線。 但是今年開始,魏洸筑他們項目組已經(jīng)在攻堅這個難題了,前段時間陳馨還幫忙錄了一個視頻節(jié)目,雖然是試驗用的,但是效果據(jù)說還不錯。而現(xiàn)在她就是想要利用這個優(yōu)勢,給她的學生謀一點福利。 “美食跟旅游?”小王老師有點緊張的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這些節(jié)目我們輪不上的,那些重點大學的相關院系也瞄準了這方面,這可以說是這個專業(yè)的學生進入行業(yè)最容易的切入點了。說實話,我們學校的實力競爭不過那幾所老牌大學的。” “誰告訴你是電視臺了。” 陳馨正在看小王老師搜集的資料,她也把自己的想法羅列了一下,做了個簡單的方案設計,交給他們這個籌備組的其他老師審核,主要是看看有沒有違規(guī)的不合格的,或者說跟學校方面相悖的東西。畢竟是要上網(wǎng)絡的,某些方面還得先問問法律方面的人士。這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苦惱,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