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坐天下:張宏杰解讀中國帝王在線閱讀 - 第3節(jié)

第3節(jié)

    應該說,誅和珅這步棋,是非常高明的一著。面對如火如荼的起義烈火,乾隆帝只知一味憤懣和仇恨,而嘉慶則能冷靜分析出大亂之源是“官逼民反”,正如嘉慶自己所說:“白蓮教的起因,乃在于官吏多方搜刮,竭盡民脂民膏,因而激變如此。然而州縣官員剝削小民,不盡是為了自肥,大半也是為了趨奉上司。而督撫大吏勒索屬員,也不盡為私貪,無非結交和珅?!薄笆且詫訉觿兿鳎詾楹瞳|一人。而無窮之苦累,則我百姓當之?!奔螒c看得很清楚,腐敗已經成了關乎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問題。如果要熄滅起義的烈火,必須剎住朝廷上下貪腐相尚的風氣。而要剎住腐敗之風,就要從和珅抓起。這高屋建瓴的一招充分顯示了嘉慶皇帝把握和處理復雜政治局面的政治智慧。

    三

    以誅和珅為開端,一縷縷政治新風,綿綿不斷地從紫禁城吹散出來。

    親政后的第二個月,皇帝發(fā)布諭旨,今后皇帝出宮祭天及謁陵,隨行儀仗減半,皇后和嬪妃不必隨行,以減少出行費用。

    這道諭旨顯示了新皇帝與老皇帝截然不同的務實作風。

    幾天之后,皇帝再次發(fā)布諭旨,禁止大臣們向他進貢古玩字畫。大臣們向皇帝進奉貢物以邀寵這一不良風氣是乾隆晚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從乾隆六十大壽開始,各地大臣爭相向皇帝進貢奇珍異寶、名貴字畫,以博皇帝歡心。嘉慶直言不諱地說,大臣向皇帝進貢古玩,除了助長貪風,別無益處。這些古玩,“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真糞土之不若”,卻又價值高昂。名義上是官員貢獻,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搜刮自民脂民膏,“下而取之州縣,而州縣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數,敲撲隨之。民何以堪?”。從今而后,誰再貢獻,不但不收,反而還要嚴懲。

    這道諭旨發(fā)布不久之后,他接到大臣的匯報,說上年底從葉爾羌采解入京的一塊特大玉石正在運送途中,因為道路難行,難以按規(guī)定時間抵達京城,請皇帝批準延期?;实巯掳l(fā)了一道讓全國人民都目瞪口呆的諭旨:“一接此諭,不論玉石行至何處,即行拋棄?!币驗橛袷m美,但無益民生,皇帝并不喜愛。

    撰寫圣旨的軍機大臣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來皇帝是動真格的了。通過這道諭旨,新皇帝的節(jié)儉形象一下子樹立起來了。

    皇帝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轟動效應。大清天下有太多事需要撥亂反正了。他所做的這些,不過是小小的鋪墊而已,實質性的舉動還在后面。

    第一件是“求直言”。

    在專制社會,統(tǒng)治者了解情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靠臣下的進言。乾隆皇帝晚年剛愎自用,拒諫飾非,真實情況不能上達,眼皮子底下的問題不能發(fā)現(xiàn)。嘉慶深知此弊,他決心在自己的任內,充分發(fā)揮建言和進諫的作用。

    剛誅了和珅,皇帝就下詔鼓勵官員直言,揭露朝中弊政?;实壅f:“求治之道,必期明目達聰,廣為咨取,庶民隱得以周知?!痹诨实鄣墓膭钪?,大清王朝一時間出現(xiàn)了“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達,言路大開”的局面。雖然大多數奏折見解平庸,但也確有有識之士,向他指陳了朝廷用人行政中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問題,揭發(fā)了一批貪官,讓他對大清政局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件是掀起反腐浪潮。

    誅和珅的根本目標是扼制腐敗。在廣泛聽取官員意見的前提下,一批乾隆時代即以廉潔著稱的大臣進入了朝廷中樞,而和珅時代大部分省一級高官被撤換。《劍橋中國晚清史》記載,嘉慶四年(1799年)初,尚在其位的十一個身居要職的官吏中,六個被迅速撤換,他們是:駐南京的總督、陜甘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云貴總督,以及漕運總督。次年又撤換了河道總督二人。

    借誅和珅的東風,一次反腐高潮在全國興起。在“求直言”運動中,一大批貪官被揭露出來,受到嚴懲:湖南布政使鄭源濤公開賣官,并且定下官職售價,被定罪斬首;云貴總督富綱在任內索賄,被判絞刑;湖北安襄鄖道臺胡齊崙在鎮(zhèn)壓白蓮教過程中,貪污軍需銀三萬兩,被抄家處絞;武昌同知常丹葵,借辦匪案為名,任意勒索百姓,被人舉報,丟官罷職……

    當然,大事中的大事,還是白蓮教起義。自從登基以來,熊熊燃燒的起義烈火一刻不停地灼痛著他。太上皇乾隆調集了十七省的兵力,三年間先后花費軍費七千萬兩,可是起義烈火不但沒有被撲滅,反而有越燒越旺之勢。嘉慶深知,這是關系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事實上,他之所以不惜冒違反“三年無改”之教的風險,雷厲風行地全面扭轉父親的政策,核心目標就是為了除掉這個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求直言、懲腐敗,也都是圍繞這一核心而展開的布局。

    通過懲辦貪污和人事調整,一個更強有力的后勤保障體系初步建立起來。通過百官的直言進諫,皇帝對軍隊中長期存在的腐敗、權力分散、戰(zhàn)略失當、軍紀渙散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川楚軍營的腐敗在此時已經發(fā)展到了幾乎不可收拾的地步。統(tǒng)兵將領無不濫支軍費,納入私囊。由于軍費被大肆侵吞,士兵甚至到了難以存活的程度。赴陜的豫兵,因四十五天不發(fā)糧餉,集體逃回河南。湖北巡撫長期克扣兵糧,士兵只好靠搶劫百姓為生。

    皇帝整頓軍事,首先從治理貪污開始。親政不久,他就把陣前最高統(tǒng)帥經略大臣勒保撤職查辦。據人舉報,這個統(tǒng)兵大員居然在陣前帶著戲班子,成天喝酒聽戲?;实叟豢啥?,勒保被判死刑,他手下的一批貪污不法的親信也被從重治罪。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朝廷的戰(zhàn)略方針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在太上皇的指揮下,官兵的作戰(zhàn)方法是一味追擊,往往陷于被動。皇帝則命令各省推行“堅壁清野”政策,切斷起義軍的后勤保障來源,削弱了起義軍的戰(zhàn)斗力。另外,皇帝還對起義軍實行剿撫兼施的政策。一方面實行嚴厲鎮(zhèn)壓,另一方面,只懲首義者,其他人以撫為主。

    經過不懈努力,鎮(zhèn)壓白蓮教的軍事戰(zhàn)爭終于出現(xiàn)了重大轉機。嘉慶七年(1802年)底,額勒登保、德楞泰與四川總督、陜甘總督、湖廣總督等聯(lián)名,用黃綾表外、里內朱紅的折子,六百里加急馳奏:“大功底定,川、陜、楚著名首逆全數肅清?!辨?zhèn)壓白蓮教的關鍵戰(zhàn)役取得了勝利,嘉慶帝激動萬分、熱淚盈眶。他的新政,終于結出了鮮艷的果子。

    何去何從

    一

    帶著初政成功的喜悅和自得,嘉慶七年(1802年)秋,皇帝騎著駿馬,英姿颯爽地出現(xiàn)在壩上。小時候,他曾經多次隨著父皇來這里圍獵。這里古木參天的茂密森林,萬人圍獵的壯觀氣勢,獵虎斗熊的緊張氣氛,讓他一直魂牽夢繞。

    在鎮(zhèn)壓白蓮教的關鍵戰(zhàn)役勝利之后,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是拜祭祖陵,一路之上,他常常想起自己的曾祖父康熙皇帝。他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這位曾祖父有很多相似之處:康熙擒了鰲拜,而他閃電般地誅了和珅;圣祖平三藩,而他也平定了白蓮教?;仡櫄v史,在平定三藩后,圣祖勵精圖治,把被戰(zhàn)爭破壞得千瘡百孔的江山經營得井井有條,開啟了百余年的康乾盛世。那么等待著他的,將是什么呢?在鎮(zhèn)壓白蓮教取得關鍵勝利之后,歌功頌德的奏折鋪天蓋地地迎面而來。對這些奏折,他只是淡淡一笑,就放在一邊,因為他知道,還遠不到歌功頌德的時候。消滅白蓮教不過是嘉慶皇帝政治目標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等什么時候自己帶領大清全面走出乾隆晚年的頹勢,重新煥發(fā)了青春,那個時候,再享受歌頌,他才心安理得。

    從懂事開始,大清那些功業(yè)不凡的先祖就是皇帝心中最偉大的英雄,向他們學習,是他最主要的精神動力來源。從繼位那天起,皇帝在每一個政務細節(jié)中都注意繼承先祖的傳統(tǒng)。他相信,只有把愛新覺羅家族與眾不同的雄武、強毅特點保持下去,大清王朝才能擺脫漢族王朝帝王“一蟹不如一蟹”的規(guī)律。因此,在鎮(zhèn)壓白蓮教的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他馬上把“木蘭秋狝”提上了議事日程。圣祖康熙開創(chuàng)的這個旨在聯(lián)系外藩、保持武備的傳統(tǒng)活動,在自己即位后還一直沒有來得及舉行。今天,他終于夙愿以償了。

    然而,離木蘭圍場越近,皇帝的心情就越異樣。這還是他記憶中的圍場嗎?圍場周圍的木柵東倒西歪,缺口處處。圍場里參天的古木不見了,砍剩的木墩如同一個個驚心的傷口在地上呻吟。地上縱橫著運木大車的車轍,有的地方因為車輛過頻,儼然成了光禿禿的大路。處處是盜木者搭建的窩棚,地上經常出現(xiàn)燃剩的樹枝,有的還冒著微弱的青煙。很顯然,這是盜木者生火做飯的痕跡?;实酆髞砘貞浰杏X到的震驚說:“百余年秋狝圍場,竟與盛京、高麗溝私置木廠無異?!被始耀C場,居然成了盜木販子任意橫行的木材產地。管理人員的失職一目了然。

    修養(yǎng)極佳的皇帝沒有立刻發(fā)火。他強抑怒火,按照父皇行圍的路線,中規(guī)中矩地帶領一萬騎兵,打了一天的獵。過去,父皇每次出獵都能打到幾只老虎、黑熊等猛獸,狐貍、麋鹿、獐子等小動物更是數以十計、百計,獵物每天都要裝滿十多輛大車??墒撬列量嗫鄬ふ伊艘徽?,只打到了兩只小小的狍子!不是他射術不高明,也不是騎兵們不聽指揮,而是獵物太少了:一方面是林場破壞,獵物逃散;另一方面,盜獵者趁皇帝不來的這些年,一直在與皇帝分享這個皇家獵場,十分之九的麋鹿、獐子等物,都成了他們的口中餐。

    回到熱河行宮,皇帝按舊例,把這兩只狍子中的一只供奉在后樓祖宗御像前。過去,這座寬達三米的巨大供桌上往往會擺上十多只野獸,而今,卻孤零零地只擺著一只小小的狍子。不知道列祖列宗看了會是什么感想?皇帝感覺自己臉上一陣陣燥熱。

    羞愧過后,皇帝不得不感慨,大清王朝畢竟是今不如昔了。全盛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朝政的敗壞遠比他想象的要嚴重。從努爾哈赤到乾隆,誰的治下會發(fā)生這種荒唐可笑的事情?要恢復舊日的輝煌,看來不是一日兩日之功。

    第二天,皇帝停止了行圍,開始徹查圍場管理失職之事。以內務府有關官員慶杰、阿爾塔為首的十數名官員被處以降職、罰俸等懲罰。

    這僅僅是讓皇帝驚訝的無數事情中的第一件,還有更大的意外在后面等著他。

    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皇帝由圓明園啟駕回宮辦事?;实鄣能囻{剛進神武門,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不知從哪里沖了出來,直奔皇帝的御轎,手里還握著一把明晃晃的短刀!事發(fā)倉促,皇帝身邊龐大的扈從部隊居然沒有人做出反應,還是轎邊的定恭親王綿恩下意識往前一擋,用自己的袖子纏住了利刃,身邊的侍衛(wèi)這才一擁而上,拿獲了這名男子。

    這是大清開國以來的第一起皇帝被刺案。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重案也屈指可數。按常理,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兇殺案。一個龐大的審問集團立刻組成,要揪出這個男子背后的黑手。各種酷刑都用盡了,審問的結果卻出人意料。

    原來,這個案子還真是十分簡單,背后沒有任何主使。兇手陳德,是北京近郊的一名失業(yè)人員,他妻子于去年去世,上有八十歲的癱瘓岳母,下有兩個未成年的兒子,他找不到生計,受盡欺凌,遂對社會產生仇恨。這一天他突發(fā)奇想:既然生不如死,為什么不死得驚天動地?于是懷揣一把小刀,直奔皇宮而來。連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皇宮衛(wèi)兵并沒有按規(guī)定出現(xiàn)在崗位上,使他得以順利潛伏進神武門西廂房里,差點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壯舉。

    這一行刺案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包括皇家守護部隊軍紀在內的官僚體系政務廢弛,已經到了直接威脅皇帝生命的程度;另外一個,失業(yè)者的大批出現(xiàn),說明社會已經無法承受人口的迅速增長。百姓的生計問題,成了威脅大清朝穩(wěn)定的根本政治問題。

    二

    成功平定白蓮教的興奮,因為這兩樁意外事件而消失得無影無蹤。親政以來,嘉慶皇帝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戰(zhàn)場上?,F(xiàn)在他終于有時間細心俯瞰一下大清政治的全局。這一細看,皇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白蓮教起義不過是帝國軀體上的一個瘡口,大清王朝體內的病癥比外在表現(xiàn)出來的要嚴重得多。

    最嚴重的問題,當然是腐敗。

    只要沒有蔓延開來,腐敗就并非不治之癥。局部的、零星的腐敗現(xiàn)象,在任何時候、任何體制下,都會存在。然而,一旦蔓延開來,成為普遍現(xiàn)象,治理難度就呈幾何級數增加。

    乾隆中后期,腐敗已經呈現(xiàn)集團化的趨勢。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1781—1784年),朝廷一連查出了五起貪污大案,都是“辦一案,牽一串;查一個,帶一窩”。一人敗露,則與他有關的關系網上的數十名乃至百十來名官員就全部被揭露出來。常常是一人犯案,一省官僚體系隨之癱瘓。甘肅冒賑大案就幾乎把甘肅全省縣以上官員都牽連在內。他們上下聯(lián)手,相互配合做假賬,把八百多萬元國庫銀吞入私囊。如果全部查處,甘肅全省政府運作將立刻癱瘓,乾隆皇帝不得不定下一條兩萬兩的死亡線。即使如此,前后被處死者仍達五十六人之多。

    嘉慶親政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敗。雖然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關乎大清的生死存亡,然而他還是大大低估了反腐戰(zhàn)爭的艱巨性。他以為,如果“掐斷了和珅的庇護制網絡結構的花朵,它的根株便會自然枯萎”,殺掉了和珅,清除了和珅的黨羽,再掀起一個懲貪高潮,腐敗的勢頭就會應聲而止。

    可是形勢的發(fā)展遠遠出乎他的意料。

    雖然殺了和珅,雖然在十一個全國總督當中,六個被他撤換,雖然在他為配合鎮(zhèn)壓白蓮教戰(zhàn)爭發(fā)起的懲貪高潮中,官場貪風一時有所收斂,然而,高潮過后,一切如舊。各地官員,從上到下,從大到小,仍然無人不在收禮送禮,買官賣官;各地衙門仍然無處不懈怠昏庸,除了部門利益之外,對一切民間疾苦都漠不關心。官僚集團對腐敗已經不以為恥,反以為常?!按蟮譃楣匍L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故恣行不法之事?!鄙踔良螒c皇帝親手樹起來的廉政模范,時間稍長,也一個接一個地陷入腐敗之中。最典型的是當初率先揭發(fā)和珅的諫官廣興。此人因為揭發(fā)和珅,深得嘉慶信任,被委以掌管四川軍需的重任。他不辱使命,清正自持,掃除貪風,每年為國家節(jié)省數百萬兩白銀,嘉慶帝多次號召全國官員向他學習。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就任兵部侍郎之后不久,也陷入貪污的泥淖,短短一年,就貪污了白銀四萬兩之多。

    白蓮教軍報剛剛從他的案頭搬走,數不清的貪污案卷又已堆滿了他的書桌。乾隆時期已經花樣百出的腐敗,到此時又呈現(xiàn)出許多新特點:腐敗向底層全面擴散,所有的基層干部都成為權力尋租者,一些普通公務員甚至成為腐敗案的主角;潛規(guī)則變成了明規(guī)則,社會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錢開路,否則寸步難行。嘉慶十年(1805年)前后發(fā)生的一些案件,實在令人觸目驚心:直隸省布政使司承辦司書王麗南,是直隸省財政廳的一個小小辦事員,頂多是股級干部,按理說,并沒有什么權力??墒菑募螒c元年(1796年)起,數年之間,他居然貪污了三十一萬兩白銀。他貪污的手段非常簡單,那就是私刻了從財政廳長(布政使)、處長直到科長的一整套公章,然后任意虛收冒支,把國庫銀兩大把大把地裝入私囊。近十年間,他居然沒有受到任何懷疑和調查。大清王朝的監(jiān)督體系這張破網已經爛得形同虛設。甚至湖北財政廳(布政使司)的一個銀匠,利用政府官員的糊涂馬虎,不斷私藏銀兩,幾年下來,居然也貪污了五千兩之多。

    自從嘉慶親政開始,黃河幾乎年年決口。每年朝廷下?lián)芟喈斢谌珖斦杖胨姆种坏木揞~財政經費用于治河,可是成效甚微。那些治河的官員,每天公然在河督衙門里喝酒聽戲,一桌酒席,居然花費千兩。治河經費,大多數都落入了這些官員的腰包。至于治河的工程,則處處偷工減料。應該用麻料的地方,摻雜了大量沙土;應該建造秸垛填石,秸垛建好了,卻根本不往里面放石頭。結果,洪水一來,處處決口。

    嘉慶年間,各地還出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大量“編外衙役”或者說“編外警察”充斥基層。各縣級部門借口人力不足,大量招聘“臨時衙役”,不占編制,不開工資,利用他們處處設卡,到處收費,以彌補財政經費的不足。他們的數量,往往超過正式編制數倍,甚至數十倍。比如直隸省正定縣,“編外衙役”多達九百多名,而浙江省的仁和、錢塘等縣,居然更多達一千五六百人。他們橫行鄉(xiāng)里,巧立名目,一遍遍向農民收取各項稅費,如果誰不繳,就關入私牢,嚴刑拷打。他們在城市里勒索小商小販,經常鬧出人命案子,有的官司甚至一直打到皇帝面前。

    從乾隆晚期開始,有些地方就出現(xiàn)了“財政虧空”,即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敷支出,不得不負債經營。到了嘉慶年間,這已經成了各地的普遍現(xiàn)象,幾乎每省每縣都出現(xiàn)了財政虧空。為了維持政府運轉,為了給官員開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處借債,有的甚至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

    三

    除了腐敗之外,大清王朝還有太多難題沒有答案。乾隆皇帝帶著“十全老人”的榮耀光榮地進入了歷史,他積累起來的一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卻像定時炸彈一樣,在嘉慶任內一個接一個地爆炸。

    首先,大清王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口壓力。

    清以前的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在一億以下徘徊。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國規(guī)模的人口普查結果是全國共有人口一億四千萬。由于經濟繁榮,農業(yè)發(fā)展,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人口增至二億九千萬,遠遠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乾隆之后,雖然國力大衰,但是人口還是沿著它固有的慣性規(guī)律發(fā)展下去。嘉慶十六年(1811年),人口達到了三億五千萬。

    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人口增長使得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激化,越來越多的底層人口陷入了絕對貧困化,大批人口脫離土地、四處游蕩,使得社會處于不安定的邊緣。數十年來,數以百萬級的無業(yè)流民聚集在楚、粵、贛、皖、黔等省,這些人的存在正是導致白蓮教起義的主因。白蓮教起義被鎮(zhèn)壓了,可是流民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起義隨時有可能再次發(fā)生。陳德行刺案是這個問題的最佳注解。

    與人口問題相伴的,是大清王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由于人口增長,糧食緊缺,加上美洲白銀大量涌入,嘉慶年間,物價已經比乾隆初年上漲了三倍。然而,由于固守康熙皇帝做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承諾,清王朝的財政收入卻沒有同比例增長。也就是說,到了嘉慶時期,政府的財政收入比乾隆初年實際上是減少了三分之二。這是各級政府出現(xiàn)巨額財政虧空的一個重要原因。

    財政危機又導致了亂收費問題的加重。

    為了彌補財政缺口,各地政府只能拼命向老百姓層層加碼,于是各種千奇百怪的收費項目出現(xiàn)了。雖然朝廷規(guī)定不加賦,但是各地政府利用各種借口,不斷加重農民負擔。農民承擔的額外稅負比正稅要多出數倍,甚至十數倍。各地百姓上訪的案卷堆積如山,然而官員們根本不以為意,因為“州縣亦熟知百姓之伎倆不過如此”,民與官斗,永遠是輸家。大清王朝社會矛盾處于激化邊緣,輕則民眾聚集,演成暴力事件,重則揭竿而起,“是以往往至于激變”。

    四

    責任心極強的皇帝幾乎夜夜不能安眠。他在御榻之上輾轉反側,苦思解決之策。

    他決心加大“新政”力度,對貪官發(fā)現(xiàn)一個,撤換一個,絕不手軟。

    從嘉慶七年到十年(1802—1805年),幾乎每個月都有重要的人事調整。全國的省部級高官都被輪換了個遍。大大小小的貪官,又查出了幾十個??墒歉瘮〉膭蓊^,仍然沒有絲毫減弱。各地基層政府的財政虧空,仍然越來越多。

    很顯然,運動式的懲貪,到了嘉慶時期已經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與腐敗官員的總數比起來,被發(fā)現(xiàn)和懲處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敗收益實在太高,而腐敗風險實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敗已經成了官僚體系的常態(tài),貪污成了官員生活的主要來源。一個人如果不貪污,則無法打點上司,結好同級,甚至無法在官僚體系中生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打老虎”已經演變成“水過地皮濕”,震懾力越來越低。事實上,舉朝官員從乾隆晚年開始,對懲貪風暴的反應就已經十分麻木了。乾隆皇帝生前就曾經多次哀嘆:“外省總督和巡撫,一見我懲治腐敗,當時也未嘗不稍稍警惕一下,但是事過則忘。這種痼習相沿成風,身陷法網而不知后悔,真是沒有辦法。”到了嘉慶時期,官員的腐敗熱情已經高漲到了“前仆后繼”的程度,前任頭一天因腐敗落馬,繼任者第二天繼續(xù)腐敗。

    耐心極好的皇帝也漸漸陷入焦躁。上諭中開始出現(xiàn)連篇累牘的斥責、抱怨甚至痛罵。他自認為已經非常凌厲的手段和措施,經過“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官僚體系的層層減震,到了基層,竟然已經如同撫摸般溫柔。他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混沌,自己的記記重拳打上去,都如同打在棉花團上。

    “新政”看來挽救不了大清。他該何去何從?

    方針已定

    一

    深秋的遼東大地,楓葉鮮紅,松柏蒼翠。嘉慶十年(1805年)九月,嘉慶皇帝率領宗室及重臣,經過艱苦跋涉,來到滿族的龍興之地。在祭奠了新賓永陵之后,他們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爾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極之陵)。

    在陵寢的隆恩殿、啟運殿中,皇帝認真參觀了先祖留下來的遺物。努爾哈赤用過的桌椅,看起來是那么簡陋,皇太極用過的鞭子,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牛皮鞭,沒有任何裝飾……這些珍貴的文物,昭示著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歷程?;实墼谶@些遺物前久久駐足,常常陷入沉思。

    皇帝這次東巡,是頂著巨大壓力進行的。眾所周知,皇帝出巡,花錢必然如流水。因為體制所關,皇帝的隨行隊伍至少萬人,一路的物資供應,花費巨大。雖然嘉慶宣布此行不帶任何嬪妃,一切從儉,但內務府的初步預算,也需要耗銀兩百萬兩。鎮(zhèn)壓白蓮教,耗光了大清的家底,要湊齊這兩百萬兩白銀,實在是太難了。因此,皇帝東巡計劃一出臺,反對聲就不絕于耳。大臣們普遍認為,國家艱難之際,像這類不急之典,當能緩則緩,能罷則罷。

    然而,異常節(jié)儉的嘉慶這次一反常態(tài),堅持出巡,并且不顧以言罪人之名,一連處分了好幾個反對出巡的大臣。

    皇帝之所以如此堅持,是因為在他的政治布局中,這次東巡意義十分重大。經過對帝國整體形勢的評估和對“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終于確定了大清未來的行政方針,那就是“守成”和“法祖”。這次東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國臣民正式宣傳他的這一方針。在東巡中,皇帝一路作了許多詩文,一再強調大清江山來之不易,號召全體文武大臣繼承祖先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实墼凇队剖⒕╉灢⑿颉分袑懙溃捍舜尉从^弓鉞,遍撫舊跡,心中感慨良多。緬維我祖宗昔日開創(chuàng)艱難,櫛風沐雨,艱難祖業(yè),永守毋忘……

    皇帝在《守成論》中說,他多次閱讀中國歷史,感慨良多。他發(fā)現(xiàn),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都建立起了十分完美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到了王朝中葉,往往有大膽的子孫,自作聰明,任意變亂成法,想拆了祖先建起的大廈,自己另起爐灶。結果,舊房子拆掉了,新房子也沒建起來。國家往往因此埋下了滅亡的種子?!巴鰢杂捎诓豢鲜爻梢??!?/br>
    皇帝說,這段時間,他常常想起父皇留下的“敬天、法祖”的遺訓。對比以往的歷代王朝,大清子民應該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有清以來的歷代君主,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是雄才大略,成就顯赫。他們樹立了一系列良好的作風,建立起了一系列“良法美意”,事無巨細,都給出了如何處理的先例。這些智慧資源,足夠他借鑒和利用。

    大清政局現(xiàn)在之所以萎靡不振,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庸碌官僚因循怠玩,不遵舊制”。這些官僚沉溺于私欲,把列祖列宗關于“艱苦奮斗”、“勤政愛民”的教導忘于腦后。

    皇帝說,雖然大清現(xiàn)在撫有四海,國力強大,但是祖先艱苦奮斗的精神一日不可丟。八旗官兵,當常思當初滿族軍隊是如何吃苦耐勞、奮發(fā)進取,力改“武務不振,軍務廢弛”的現(xiàn)狀。全體文臣,當經常想想現(xiàn)在的生活要好于祖先創(chuàng)業(yè)時多少倍,清廉自持,儉樸為政,這樣,才能永遠保持大清的統(tǒng)治。

    二

    嘉慶皇帝的這一決定,在今天的讀者看來,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站在今天的歷史高度回望,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嘉慶面臨的問題,用“祖制舊法”是不可能解決的。

    站在“康乾盛世”肩膀上的嘉慶,所遇到的社會問題,已經超出了幾千年間中國所有政治經驗范圍?!翱登⑹馈笔侵袊鴼v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個盛世。這個盛世,幾乎在所有方面都達到了傳統(tǒng)政治治理水平所能達到的極限:無論是從權力制度的穩(wěn)定性,還是物質財富的豐盈程度,或是國家疆域的最大化上,都已經達到了傳統(tǒng)政治的理想化境界。這一傳統(tǒng)盛世的形成,已經耗竭了傳統(tǒng)社會的所有動力。

    與此同時,這個史上最大的盛世,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的猛增使傳統(tǒng)社會機制的承受能力達到臨界點。要把這個盛世延續(xù)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突破傳統(tǒng)政治經驗的范疇,在“祖制舊法”之外尋找全新的出路。事實上,任何挑戰(zhàn),同時也是機遇,比如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當時不僅困擾中國一國,也是世界各國遇到的普遍現(xiàn)象。自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后,玉米、番薯、土豆、花生等新品種由新大陸向舊大陸傳播,導致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世界人口幾乎同步增長。十八世紀,世界人口從641,000,000增至919,000,000,增幅比例為43.37%;中國人口則從150,000,000增至313,000,000,增幅為108.67%。

    亙古未見的人口問題對世界各國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然而,正是這種挑戰(zhàn)推動了發(fā)展。世界許多國家的歷史表明,人口與資源的緊張往往會推動由農業(yè)文明邁向工業(yè)文明、由傳統(tǒng)社會邁向現(xiàn)代社會。歐洲國家正是通過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來吸納過剩人口,以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來解決人口壓力,從而逐步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道路。如果中國能夠順應歷史潮流,把發(fā)展對外貿易、發(fā)展工商業(yè)、發(fā)展海外殖民作為解決人口問題的方法,那么中國完全有可能搭上剛剛啟動的全球化之車,使中國主動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大門。

    因此,歷史對嘉慶帝提出的要求,不是全面退守傳統(tǒng),而是主動大膽出擊,全方位地對傳統(tǒng)政治框架進行改革。那么,為什么親政之初作風清新的他,卻比任何皇帝都堅決地舉起了“守舊”的大旗呢?

    三

    從根本上說,“接班人”心態(tài),導致他做出了這樣一個今人看來難以理解的選擇。

    “接班人”的性格特征,是“安全第一”。

    從十三歲那年被秘密立為儲君,到三十五歲那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傳國玉璽,這二十二年間,我們不知道嘉慶是何時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大清帝國的繼承人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和其他幾個兄弟一樣,自始至終,他在表面上都裝得淡泊無比。因為儲位既是天下最誘人的位置,也是世上最危險的地方。更何況自己有這樣一個精明、敏感、犀利、苛刻、強大的父親。一個過于英明的父親羽翼下,不可能出現(xiàn)同樣鋒芒畢露的兒子。在自己盯著皇位的同時,他深知,老皇帝也在緊緊地盯著自己,觀察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只要他表現(xiàn)出一點點對皇位的渴望,立刻就會被老皇帝偵知。

    從父皇的種種舉動中猜到自己已經被確定為接班人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風險與收益共存,這是永恒的真理。太子這個職位,因為預期收益最大,所以現(xiàn)實風險也就最大。從古至今,一帆風順的太子屈指可數,擔驚受怕、險象環(huán)生、幾上幾下、身陷囹圄甚至身首異處的,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就以大唐王朝的太子們?yōu)槔桑捍筇仆醭谝粋€太子李建成死于弟弟李世民之手;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與父親反目成仇,謀反被廢,幽禁至死;唐高宗和武則天所立的前三個太子李忠、李賢、李弘,都被武則天殺掉;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先是被廢為庶人,隨即賜死;自憲宗以后,皇帝生前所立太子幾乎無一能即位,大抵老皇帝一死,太子就被宦官殺害……

    有清一代的權力交接,雖然不如唐代一樣血腥,但同樣問題多多。嘉慶的祖父雍正皇帝那輩,也正是因為爭儲,導致兄弟鬩墻,血流成河。在自己的兄弟輩里,因為這個太子之位,也已經讓兩個人身亡:大阿哥永璜因為年齡居長,又不夠聰明,在乾隆的嫡子早夭后表現(xiàn)得不夠悲痛,因此被多疑的乾隆皇帝指為“圖謀大位”、“幸災樂禍”,憂懼過度,在二十三歲時一病身亡。雖然一句話嚇死了大兒子,乾隆也心有內疚,但是他嚴防皇子皇孫覬覦權力的決心并沒有因此稍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非常喜愛的皇長孫綿德與一京官互送禮品之事被他得知,他立刻削去綿德的王爵,罰他去守泰陵。同年七月,一個山西小吏向出繼出去的四阿哥投信,被凌遲處死,四阿哥也因此背了個黑鍋,于幾個月后憂懼而死。乾隆皇帝不斷地通過強硬的舉動,向所有人證明,任何歪門邪道、陰謀詭計都是自取滅亡。

    嘉慶深知,通往皇位的路是一座獨木橋,一失足就會粉身碎骨。對一個接班人來說,不犯一個錯誤比做一百件正確的事情更重要。歷史上無數太子的悲慘命運提醒他,必須把自己脾氣中的任何火氣都磨去,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沖動都束縛住。漫長的“接班人”生涯,對嘉慶皇帝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在二十多年的儲位生涯中,他養(yǎng)成了凡事四平八穩(wěn)、面面俱到的性格,做事信條是安全第一、不犯錯誤、不留辮子,做人風格是中庸平和——不標新、不立異、不出格。換句話說,他總是瞻前顧后,畏狼怕虎。政壇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緊張半天;任何一方政治勢力的態(tài)度,他都會考慮和權衡?!胺€(wěn)健”,他自以為是自己最大的優(yōu)點,實際上也是他最重的枷鎖。

    四

    除了“安全第一”的性格局限外,頭腦和觀念也是重要的原因。作為一個從書齋中成長起來的皇帝,一登上帝位,他手中除了“圣人心法”和“祖宗舊制”,沒有任何新的利器。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颙琰知道,在這個洞察一切的老皇帝時代,通向皇帝之位的唯一道路是“只問耕耘,莫問收獲”,修身養(yǎng)性,克己制欲,用自己的道德表現(xiàn)和學業(yè)水平做唯一的通行證。

    所以,自從懂事起,颙琰即以勤學聞名?;适遄幼哉J為天賦平常,所以學習起來異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還經常手不釋卷。在他的詩集中每有這樣的詩句:“夜讀挑燈座右移,每因嗜學下重幃。”“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br>
    乾隆時期的皇子教育被后人稱為最嚴格、最系統(tǒng)的,也是最成功的。乾隆曾經說過:“皇子讀書,唯當講求大義,期有裨于立身行己,至于尋章摘句,已為末務?!奔螒c的讀書生活,主要是一個“講求大義”、“修身養(yǎng)性”、“存天理滅人欲”的過程,也就是說,是一個建立“正確世界觀”,使自己成長為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儒家圣徒的過程。

    按照傳統(tǒng)的標準,嘉慶皇帝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在乾隆的嚴厲督責和師傅的嚴格要求下長大的颙琰,品格端方,為人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標準化的教育,成功地一點點錘煉出他體內的種種雜質,成功地封閉了嘉慶皇帝的頭腦,使他形成了靜態(tài)的中世紀的思維方式。“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世界上的所有現(xiàn)象,都已經被圣人解釋了。一個人活著,只要按照圣人和祖宗指示的無所不包的道理,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則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他順利成長為一部“正確格言”的詞典,什么“親賢臣,遠小人”,什么“成由勤儉敗由奢”,什么“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什么“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什么“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什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什么“一動不如一靜”,什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他都爛熟于心。

    清代皇子的教育,除了圣人心法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祖宗舊制”。三十年間,嘉慶熟讀了歷朝“實錄”,那些被史臣不斷圣化甚至神化,顯得無比高大的祖先的雄才大略、豐功偉績讓他心儀不已,他衷心欽佩他們的聰明、堅毅、敏捷、氣魄。他認為,祖先們留下的一卷卷實錄和圣訓,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智慧寶藏,一切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隨父皇東巡福陵時,所寫數篇詩詞都以守成為主題。如“守成繼圣王,功德贍巍峨。永懷肇造艱,克勤戒弛惰”,“嘗祭思開創(chuàng),時巡念守成。待瞻豳洛地,大業(yè)緬經營”。

    嘉慶繼位之時,已經三十六歲。人類的悲哀就在于,他不是一種能永遠自我更新的動物。一個人的基本構成,永遠是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和經驗。只有蓬勃的青春期是一個吸收、消化和成長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時期,即使學習的欲望再強烈,外界刺激再鮮明,他的接受能力也已經大打折扣。

    雖然他親政之后接觸到的事實和他頭腦中的經驗是那么不同,但是他已經喪失了重新思考的能力??贪宓娜鍖W教育如此成功地塑造了他,使他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只會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思考和處理,他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早已經處于抑制狀態(tài),直覺能力和想象力已經大大衰退,已經沒有可能再像青年時期那樣,心靈潔凈,如明鏡一般地反映現(xiàn)實。

    五

    作為一個在錦衣玉食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接班人,嘉慶皇帝雖然足夠聰明、足夠敏捷,也足夠有耐心,卻缺乏兩樣對一個偉大帝王來說根本性的東西:勇氣和魄力。事實上,在父親尸骨未寒之際誅了和珅,對他來講,完全是為了鎮(zhèn)壓白蓮教這個火燒眉毛的任務重壓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實行一些有悖父親方針的“新政”,也是危急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特殊政策”。出如此重手,支撐他的心理能量是在漫長的儲位生涯中積累起來的焦慮感和危機感。白蓮教危機一旦過去,他身上優(yōu)柔寡斷、憂讒畏譏的老毛病立刻復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