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jié)
族中宗祠何等重要,只有家中男子才能進入,就算是姑娘家,一輩子也只能進兩次宗祠,一次是周歲時上族譜,一次是出嫁后上夫家的族譜。 不管楚君逸有多疼愛祺哥兒,都不能改變他是顧家孩子的事實,就算楚君逸不介意,可是楚家的人也能不介意? 若是祺哥兒頂著顧家人的名頭去楚家宗祠祭祀,估計還沒進院子就能被人打出去。 祺哥兒是被記在了顧誠之名下,不管是宗法還是禮法,他就是顧誠之的兒子,是顧家二房的子嗣。 就算顧誠之和楚君逸成了親,祺哥兒依然是顧家的孩子,楚君逸膝下空空,楚家三房無嗣。 楚君逸想要和男人過日子,唐老太爺不想管也管不了,但他舍不得,舍不得他的女兒,他的外孫日后無人祭祀,身后凄涼。 楚君逸是打定了主意不和離不娶妻,就算孩子都幫別人養(yǎng)了,可他名下總要有個孩子才行,一個上過楚家族譜的孩子,一個可以在祭祀的時候為女兒一家上一炷香、捧一碗飯的孩子。 唐老太爺覺得自己是真的老了,想事情想得也多,他不止一次夢到外孫走后,年年祭祀時旁人墳前香火鼎盛,可女兒一家的墳前卻是落葉滿地,雜草叢生。 現(xiàn)在祺哥兒對楚君逸是有感情,或許能在楚君逸過世之后幫著上一炷香,可他的兒子呢?孫子呢?幾代下去還有誰能記得他的外孫?! 每次夜間驚醒,唐老太爺都再難入睡,躺在床上輾轉(zhuǎn)難眠,夢里的場景時時都會出現(xiàn)在眼前,他是真的擔(dān)心。 各家祖墳都很排斥外人進入,一次兩次還好,次數(shù)多了不止楚家會不高興,就算是顧家也不會愿意。 難道要看著女兒一家就那么孤零零的躺在那里,無人祭祀,無人上香,無人掃墓?! 以前唐老太爺一直覺得楚君逸比較像他的女兒,可這些年下來,外孫卻越來越像他那個父親,看著好說話,實際上撅的要死。 楚君逸不可能娶妻生子,想要兒子就只能過繼,楚家嫡系本來就缺兒子,過繼的可能性太小,這孩子的人選就只能從旁支來選。 年紀、品行、教育、親生父母,種種因素摻雜其中,所以總說過繼是下下之選。 其實他也有想過,若是楚家沒有合適的過繼人選,那就從唐家挑,楚君逸的表兄弟就有三個,下頭的孩子也不會少,總能碰到一個合眼緣的。 可過繼一事看著不難,想要過繼外姓人,必然要楚家點頭才行,就以楚君逸和楚家的關(guān)系,能同意的可能性太小。 女兒過世的時候還有兒子打幡摔盆,到了楚君逸這里就只能由子侄來辦,只要想到這里,唐老太爺就悲從心來。 就算祺哥兒有心,可楚家那幫子人如何能夠愿意,為無子叔伯摔盆,可以繼承死者大部分的家產(chǎn),只要是心存貪念的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畢竟楚君逸姓楚,由外姓人摔盆倒顯得楚家沒人,楚氏一族定是不會同意。 唐老太爺苦思冥想了許久,還是想讓楚君逸過繼個孩子,不過今日一家團聚,他也不想說這些掃興的話,故而先前一直未曾說過。 但在看到楚君逸那般照顧祺哥兒的時候,他突然很想問問楚君逸是何想法,他們倆成親了那么久,難道就沒想過要為楚君逸過繼個孩子? 屋中鴉雀無聲,就算掉根針都能聽得到,小輩們或許還沒想到這些,可長輩們卻是擔(dān)心了許久,他們和唐老太爺?shù)南敕ㄒ恢隆?/br> 顧誠之的神情未變,在開口回話之前偏頭和楚君逸對視一眼,隨后笑著拍了拍祺哥兒的頭,道:“由祺哥兒身兼兩房,次子過繼給君逸,跟著他姓楚?!?/br> 屋中人皆是一愣,目光順著顧誠之的手滑到了祺哥兒身上,然后又將目光移到了楚君逸那里。 “你也是這樣想的?”唐老太爺眉頭微蹙,沉聲問道。 “對,我也是這樣想的。”楚君逸掏出帕子替呆愣中的祺哥兒擦了擦嘴角,笑著說道:“祺哥兒是我的兒子,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孫子,養(yǎng)兒子養(yǎng)一個就夠了,等到時候過繼孫子就好,省事?!?/br> 唐老太爺抬手揉了揉眉心,猶豫一番才道:“楚家……能同意?” 不是他想要詆毀楚家,而是楚家的確是不干人事,楚君逸從來不對他們訴苦,但他們又不是傻子,派人打聽就能知道楚君逸在楚家過的是什么日子。 可楚君逸畢竟姓楚,他的兒子必須要過了明路上了族譜才能繼承三房,楚家人能同意? “他們只能同意?!鳖櫿\之淡淡的道。 楚君逸也是笑著點了點頭。 楚家前程堪憂,就算他能把楚家謀反的證據(jù)銷毀,也不會過多去管他們,奪爵抄家?guī)缀跏强隙ǖ模蘸笄笾臋C會多著呢,不過是過繼個兒子,為這就要得罪他們,以楚家人的性子是干不出來的。 而顧誠之想的卻是不同意也沒關(guān)系,大不了另立宗祠,用楚家不讓過繼為由,也惹不來多少閑話。 唐老太爺略帶詫異的看著這倆孩子,聽他們的口氣,是能壓制得住楚家? 不過想想也是,顧誠之深得圣心,日后前途無限,現(xiàn)在楚家名聲大損,根本就沒法與顧誠之相比。 倒是楚君逸,許多年不見,竟也有這般底氣,到底是長大了,也懂事了。 屋中其他人的臉上也閃過一抹詫異,不過很快便隱去了,幾位長輩見他們說得肯定,心里既是欣慰又是心酸,但能有個孩子總是好事,不至于身后凄涼。 祺哥兒聽他們說了一通,也是明白了在說些什么,拉著楚君逸的手表示他愿意讓兒子姓楚。 楚君逸笑著摸了摸祺哥兒的頭,顧誠之挑了挑眉,又給兒子夾了一筷子菜。 唐老太爺看著外孫一家三口,神情漸漸放松下來。 他所求的不多,就是希望外孫能有子送終,不至于斷了女兒一家的香火,血脈是接不上了,但能有子嗣披麻戴孝,打幡摔盆,供奉祭祀,燒紙掃墓,這樣也就夠了。 飯后,唐老太太又把祺哥兒叫了過去,翻出一對鐲子就塞到了祺哥兒懷里。 楚君逸想要推辭,可唐老太太卻板起了臉,直言這鐲子是給祺哥兒媳婦的,跟楚君逸沒關(guān)系。 無奈之下,楚君逸帶祺哥兒收下,又領(lǐng)著祺哥兒跟唐家人道別,這才驅(qū)車回府。 兒孫相繼回房,屋中只剩下這老兩口時,唐老太太的眼淚再次決堤。 唐老太爺倍感無奈,取了帕子就遞到了妻子手中,低聲寬慰。 “我是高興……我是高興……”唐老太太一邊擦著眼淚,一邊笑,只是那笑容之中滿是辛酸苦楚,“再過幾年祺哥兒就能成親了,到時候逸哥兒就有孫子了,我閨女……我閨女也算是后繼有人了……”話未說完,眼淚就又落了下來。 “高興就別哭了,我看逸哥兒過得挺好的,他也苦了那么多年……顧小子也不像沒良心的人,若是有事不是還有我們呢嗎?”唐老太爺眼眶泛紅,仰起頭眨了眨眼。 唐老太太哭得說不出話來,只能一個勁兒的點著頭。 回府的路上,祺哥兒趴在楚君逸懷里,楚君逸靠在顧誠之身上,顧誠之摟著這父子二人,神情異常柔和。 “外祖母肯定又在哭?!背萃蝗徽f道。 顧誠之沉默了一瞬,道:“外祖父會安慰她的?!?/br> “恩……”楚君逸垂眸看著懷里睡著的兒子,又道:“我惹外祖母傷心了。” “你過得好了,外祖母心里也能舒服些?!鳖櫿\之安慰道。 楚君逸點了點頭,偏頭看向顧誠之,目光從他的額頭開始,一寸一寸的往下移,最后落到了他的唇上。 顧誠之只覺得他的目光就像有實質(zhì)一般,喉結(jié)微動,咽了口唾沫,湊過去吻住了他的唇,漸漸加深,帶著無限情意。 “都已經(jīng)到這地步了,難道你還想反悔?”顧誠之的聲音低沉沙啞,聽得楚君逸一陣失神。 待到回過了神,楚君逸緩緩搖頭,垂眸靠回到顧誠之懷里。 自那日以后,楚君逸去唐家時總會帶上祺哥兒,唐老太太本來就挺喜歡祺哥兒的,現(xiàn)在對他更加好了。 祺哥兒很懂事,知道楚君逸帶他來的目的,到了唐家就變著法的討唐老太太歡心。 楚君逸也覺得挺愧疚的,但就像顧誠之說的,都到了這種地步,一旦退了,那他們就誰也對不起。 看著唐老太太眉宇之間的愁容漸漸淡去,楚君逸的心也安定下來。 唐老太爺乞骸骨,不會再任官職,可唐老爺卻是要留京的,顧誠之幫著走了走關(guān)系,基本上確定是京官,具體品級不好說。 楚君逸看在眼里,尋思一番還是問道:“你外放的事是定下來了,外放地點不確定,但總有個范圍,大概是哪里?” 第122章 晉朝律法 顧誠之看了他一眼,斟酌片刻才道:“具體地點不好說,不過應(yīng)該是安慶府、九江府、廣信府、黃州府中的一處。” 聽著他報出了地名,楚君逸臉上閃過一抹詫異,隨后又變成了了然,點頭道:“我知道了,我會先讓人去那邊探探情況,你也別急。”說完還伸手拍了拍顧誠之的肩膀。 顧誠之輕笑一聲,拉過了楚君逸的手,道:“都等了這么多年,不差這幾個月?!?/br> 從顧誠之那里得了信兒,楚君逸又去找了陸勤,讓他分一批人去那四個地方,便宜行事,先探明情況再說。 陸勤得知這是顧誠之可能外放的地方,也沒有多問,回去之后就讓人收拾行李準備出發(fā)。 顧誠之即將外放的地方說不上差,只是里面有點不清不楚,那里當(dāng)官的都有后臺,而這個后臺則是有些微妙,反正不全是皇上的人。 順便一提,顧二老爺就是出了九江府,路過黃州府,最后在安慶府境內(nèi)被殺的。 當(dāng)時皇上震怒,派人去查,結(jié)果卻連根毛都沒查到,那些殺手就好似人間蒸發(fā)了一般,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而周遭幾府的官員卻上折說顧二老爺是自盡而亡,氣得皇上將那些人都給擼了下來。 若說顧誠之沒有追查顧二老爺之死的意思,楚君逸是打死也不會信的,不過他還真沒想到顧誠之會把外放地點選在那里。 當(dāng)年事發(fā),皇上派人去查都沒查出個所以然來,時隔多年,還能找到什么線索? 楚君逸到不覺得這是無用功,皇上肯放行就說明這事有可行性,或許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線索,就缺個人去執(zhí)行。 顧誠之接觸的事物多而雜,皇上那頭也沒少使喚他,楚君逸不會過問太多政務(wù),一個是他沒興趣,再一個也是怕顧誠之為難。 下頭的人已經(jīng)出了京城,提前去那頭踩踩點,到時候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楚君逸吩咐完后,又帶著祺哥兒去了唐家。 唐老太太看到楚君逸和祺哥兒顯得很是高興,拉著兩人說了會兒話,就將祺哥兒留下,讓楚君逸去找唐老太爺。 唐大爺?shù)膬鹤颖褥鞲鐑阂髱讱q,站在唐老太爺跟前像個小大人似的,看到楚君逸時乖乖叫了人,唐老太爺拍了拍唐大少的肩膀,讓他先下去。 楚君逸給唐老太爺行了禮,坐在下首等著老爺子發(fā)話。 唐老太爺看了他許久,末了嘆了口氣,說的還是子嗣的問題。 真不是他多想,楚家那頭就沒個厚道人,楚三老爺留下的東西挺多,在加上分家得的產(chǎn)業(yè),如果楚君逸有兒子那還說什么,可他沒兒子,而且還想讓個異姓子繼承這些,楚家能同意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那天聽到顧誠之說的話,唐老太爺心里也是挺欣慰,至少他們有考慮過這些,可等過了幾天,那種不安再次襲來,尤其是知道楚家這段時間一直沒有消停。 楚家的孩子少,前些年是一直沒孩子,他們對楚君逸估計已是恨之入骨,巴不得盼著他斷子絕孫,只要死壓著不讓過繼,不止日后沒人祭祀,就連他手里的那些東西也都留不住了。 楚君逸倒是沒怎么擔(dān)心,孩子的問題至少十年之內(nèi)都不用去想,十年之后祺哥兒成沒成親都不好說,孩子的事他不急。 如果是在前朝,他還要擔(dān)心一下,可在本朝卻算不得大事。 大晉朝的許多法令都是以前朝律法為基礎(chǔ)修改而來,大體都差不多,不過也有很多被改得面目全非。 異姓養(yǎng)子在前朝是違法的,律法明令禁止收養(yǎng)或是過繼異姓養(yǎng)子,養(yǎng)女倒是無所謂,一個姑娘家到了年紀就是一份嫁妝,但是養(yǎng)子絕對不行。 開國之初,幾乎是照搬前朝律法,可事情總有意外,而關(guān)于異姓養(yǎng)子的律法也是那時被修改的。 開國皇帝打下江山,改國號為晉,那時他已四十多歲,兒子有五六個,孫子再過幾年就能成親了。 可就在開國皇帝登基為帝的第三年,眾多皇孫接二連三的夭折,整整十年,皇孫死的一個不剩,哪怕是新生兒也活不過三天。 開國皇帝真是快瘋了,他打下了江山,結(jié)果卻沒有后代繼承。 就在這時,那位救過幼時開國皇帝的南行山道長出現(xiàn)了,道長算了一卦,說是要過繼一個孩子,只有將那孩子過繼到名下,才能保住晉家的骨血。 當(dāng)夜,那位道長羽化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