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xiàn)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yǎng)成歡:鞏爺?shù)碾[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得知楊瓚家被火焚,朱厚照很是焦急。自己無法出宮,只能遣張永帶上御醫(yī),往長安伯府再走一趟。 “谷伴伴傳話司禮監(jiān),朕許張伴伴留宿宮外,明日再回?!?/br> “是。” “張伴伴?!?/br> “奴婢在?!?/br> “務必確認楊先生安好?!?/br> “奴婢遵命?!?/br> 張永領命離開。朱厚照坐在案后,久久不發(fā)一言。 暴怒之后,又聽到這樣的消息,全身的力氣似被抽空,整個人都沒了精神。 谷大用往司禮監(jiān)傳達天子口諭,劉瑾瞅著左右無人,趁機湊上前:“陛下……” 兩字剛出口,風聲忽起,玉質(zhì)筆筒正面襲來。 “滾!” 叱喝一聲,朱厚照眉眼再現(xiàn)厲色。 一日之內(nèi),兩次被天子砸傷,劉瑾額前一片青腫,疼得眼角冒出淚花。他不禁開始懷疑,急著回天子跟前伺候,究竟是不是個好主意。 鬧不好,得不回寵幸,連命都要搭上。 想起朱厚照震怒的因由,劉瑾暗暗咬牙,他和姓楊的肯定是天生犯沖! 不得不承認,劉公公的直覺很是靈驗。 在沒有楊瓚的歷史中,立皇帝同樣在“姓楊的”手里吃過大虧。最后身死,同樣和“姓楊的”脫不開關系。 雖此楊非彼楊,天成犯沖卻絕對不假。 長安伯府內(nèi),侯府良醫(yī)和張永帶來的御醫(yī)先后診脈,均言楊瓚是急火攻心方才暈倒。兼受了涼,今夜可能會發(fā)熱。 “待熱發(fā)出來,就能好上大半?!?/br> 御醫(yī)開了藥方,自有伯府家人前去熬藥。 長史引張永和兩位大夫往廂房安置,家人退下,室內(nèi)很快陷入寂靜。 顧卿守在榻前,看著擰緊雙眉,唇上干澀的楊瓚,睫毛微垂,指尖擦過楊瓚的頸側(cè),緩緩俯身。 窗外,大雨未停。 室內(nèi),燭火幽明。 家人送來熬好的湯藥,看到屏風上模糊的倒影,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僵在當場。 “誰?” “伯爺,小的送藥來?!?/br> “進來吧?!?/br> “是?!?/br> 小心繞過屏風,家人放下藥碗,恭敬退下,不敢回身再看一眼。 第五十一章 改變 如御醫(yī)所言,夜間,楊瓚果然發(fā)起了高熱。臉色潮紅,大汗淋淋,身體卻瑟瑟發(fā)抖。 整碗湯藥端來,勉強能灌下小半碗。御醫(yī)和良醫(yī)輪換開過方子,皆不頂用。 楊瓚躺在榻上,雙眼緊閉,呼吸急促,竟?jié)u漸說起了胡話。只是嘴里像含著石塊,聲音含糊,十句中有九句聽不懂。 “趙御醫(yī),快想想辦法!” 張永奉皇命出宮,得知楊瓚病情危急,哪里還有心思休息。急匆匆趕來,見到眼前的情形,急得嗓子眼冒火。 趙御醫(yī)坐在榻邊,兩指搭在楊瓚脈上,眉頭深鎖,額間隱約出現(xiàn)汗意。 不該??! 收回手,看向先替楊瓚診過脈的侯府良醫(yī),只見對方微微搖頭,面上同樣閃過憂色。 “趙御醫(yī),楊侍讀這病到底如何?” 御醫(yī)眉間緊蹙,又同良醫(yī)交換過一個眼色,終沉聲道:“不瞞張公公,楊侍讀這病委實兇險。熱度能退則罷,若是不能……請恕老夫無能為力?!?/br> 一句話,無異于判了楊瓚死刑。 張永頓時大驚。 “趙御醫(yī),先頭不是說,只要發(fā)了熱就能好上大半?” 御醫(yī)搖頭,表情中滿是羞慚。 “是老夫醫(yī)術不精?!?/br> “你……咱家、咱家……” 生平第一次,張永驚慌失色,手足無措。 哪怕被劉瑾告黑狀,他都能掄起拳頭揍回去,梗著脖子強辯。但生死之事,卻非尋常人能夠掌控。 如果楊瓚真挺不過這遭,張永當真不敢想象,天子會是何種反應。 先皇駕崩不久,楊侍讀又要……張永用力咬牙,眼角開始泛紅。 “必須救!”神經(jīng)緊繃間,張永的聲音格外尖利,“趙御醫(yī),必須把人救過來!要是你救不了,咱家就遣人去請院判,請院正!總有一個能救得了楊侍讀!” “張公公,為醫(yī)者,能醫(yī)病不能醫(yī)命?!?/br> “住口!” “張公公,”侯府良醫(yī)開口道,“楊侍讀郁憤難消,熱消不下去,縱然華佗再世也難回天?!?/br> 張永沉默了。 心病? 在宮里討生活,自然曉得,心病遠比身病更要人命。 “這可怎么辦……這可怎么辦啊……” 知曉御醫(yī)和良醫(yī)都沒有說假話,也不是故意推脫責任,張永雙腿一軟,跌坐在椅上,色如死灰。 御醫(yī)同張永說話時,顧卿一直守在榻邊。眉眼不動,神情不變,端著一碗湯藥,小心喂入楊瓚口中。 伯府長史守在外廳,模糊聽到御醫(yī)和良醫(yī)的話,知道情況危急,當即喚來兩名家人,道:“去城內(nèi)打聽,哪家醫(yī)館藥鋪有高明的大夫,立即請來。” “馬長史,小的聽說和安堂的李大夫醫(yī)術高明,且頗有醫(yī)德,治好不少難癥。” “和安堂?李大夫?”馬長史微頓,似乎有些印象,當即道,“可是曾去過北疆那位?” “正是?!?/br> “那還等什么,快去!就是背,也要把人給我背來!” “是!” 家人領命退出,馬長史舉袖擦過臉上的熱汗。 不等他喘口氣,屏風后即傳來喚人的聲音。 “馬成?!?/br> “屬下在?!?/br> “著人去城內(nèi)請大夫?!?/br> “伯爺放心,屬下已遣人去了?!?/br> 屏風內(nèi)再次無聲。 又過了片刻,表情凝重的御醫(yī)和良醫(yī)先后走出,一邊走一邊搖頭嘆息??礃幼?,對楊瓚的病情的確束手無策。 馬長史沒有多言,恭敬的將兩人請到一旁,令家人送上熱茶。不管怎么說,有這二位留在外廳,危急時,多少也能派上用場。 “馬成,再去熬藥。” “是!” 顧卿的聲音很平靜,沒有半點起伏。馬長史的汗卻比先前流得更急。 客廂內(nèi),無形的張力充斥,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跟在伯爺身邊越久,越了解伯爺?shù)钠?。眼下看著無礙,實際卻能要人命。 緊張和驚駭同時涌上心頭,馬長史不明白,自家伯爺向來不同朝官來往,無論文武。就算是老侯爺和大老爺,也不見有多少親近。 偏偏是這個剛?cè)氤暮擦衷菏套x,莫名得了伯爺?shù)难郏?/br> 新科探花?得天子信任? 真論起來,都算不得出奇。 馬長史想不明白,干脆不再去想。首要之事,是請來大夫,助楊侍讀闖過這場生死大關。 時至三更,伯府依舊燈火通明。 因京城遭逢大火,西城半數(shù)百姓無家可歸。 朝廷下令,停兩日宵禁,派惠民藥局的醫(yī)士大夫前往救治傷患。從光祿寺調(diào)撥庫銀,賑濟遭受大變的京城居民。同時,令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役嚴格巡邏,凡有形跡可疑者,俱下大牢。 朝廷賑濟之余,許多官宦豪商都在路邊搭起施粥餅的木棚。不只受災的百姓,皇城內(nèi)外的乞丐也因此受惠。 為挽回名聲,道觀寺廟爭先大開山門,觀主主持親自為死者超度,懂醫(yī)術的僧道均背起藥箱,前往西城施藥。 一時之間,“韃靼jian細”的罵聲減弱不少。但想得回往日的尊重,仍需更加努力。 和安堂的老大夫和徒弟同在西城。 長安伯府的家人找了半個多時辰,才在一間臨時搭建的窩棚前找到師徒三人。 “還請老大夫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