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jié)
對方搖頭:“很抱歉,我們最近沒有招工的計劃?!?/br> 姜萱又去了軍人服務社,這里是專門為軍人及其家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地方。 二層高的水泥樓,一樓是商店,二樓是理發(fā)店、裁縫鋪和照相館。 走進商店,柜臺里擺放著一件件整齊的汗衫,只要拿出軍用汗衫票,再加幾角錢,就能買到一件汗衫了。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對軍人的待遇非常好。 姜萱大著膽子,和柜臺里的售貨員搭話,“同志,請問你們這里的招工時間一般在什么時候?” “那要到明年開春了。” 姜萱失望地嘆口氣,果斷轉(zhuǎn)身上二樓,厚著臉皮走進照相館。 “師傅,你這里招不招學徒???我也會拍照,還能學著洗照片呢!” 老師傅臉色怪異,瞅了她一眼,“就算我想招學徒,也不會招一個小丫頭。” “小丫頭一點苦也吃不了,力氣又小,搬儀器都搬不動,罵兩句就得哭……” 姜萱:…… 姜萱倔強:“那可不一定!我一定能吃得了苦!” 最后老師傅關(guān)上門,毫不留情地把她趕了出去。 姜萱累得一屁股坐在街邊的馬路牙子上,埋頭沮喪了兩分鐘。 怪不得鄭西洲篤定她會碰壁。 原來這個時間點,真的不是大部分單位統(tǒng)一招工的時間。 幾乎都是年后招工的。 現(xiàn)在是六月份,還有足足半年的時間呢。 其實姜萱也很清楚,這樣的光景,未必不能找到空缺的工作崗位,找關(guān)系走人情是避免不了的。 可是她在這里舉目無親,認識的人寥寥無幾,根本無從下手,勉強算熟的只有一個鄭西洲。 聽蘇圓圓說,鄭西洲喜歡吃喝玩樂,交友廣泛,讓他幫忙留意,找找關(guān)系走走人情,說不定就能順利地找到工作呢。 姜萱搖搖頭,連忙打消了這個偷懶計劃。 再讓鄭西洲出手幫忙,只怕她能被吃的渣都不剩,到時候就是結(jié)婚生娃,想跑也跑不了。 想到這里,姜萱渾身一抖,連忙站起身,精神百倍繼續(xù)找工作去了。 第18章 小女工與電報員 臨近正午,日光越來越炎熱。 姜萱熱得滿頭大汗,累得扶了扶遮陽草帽,坐在大樹背后的陰涼處休息。 借著背包掩護,從空間里拿出巧克力雪糕,雪糕又冰又涼,表面還有薄薄一層冰霜,給炎炎盛夏帶來了一絲涼氣。 啃完雪糕,姜萱舒服地嘆口氣。 兜里沒有糧票,吃飯也變成了大問題。 幸好她有一個空間,保冷保暖,時刻保鮮??臻g里有足足兩箱巧克力雪糕,還有薯片沙拉水果話梅,起碼中午能吃這些零食填飽肚子。 吃完兩碗水果沙拉,姜萱又坐著歇了一會,然后站起身繼續(xù)往北走。 走著走著,前方視線豁然開朗。 只見不遠處,一排排紅頂小洋樓沿街矗立,方方正正的樓體,斗篷式大屋頂,看起來格外氣派。 這、這不是典型的“蘇式”風格建筑物嗎? 姜萱驚呆了。 急忙加快腳步,幾乎是跑著來到了廠區(qū)門口,抬頭張望,大紅色的招牌很顯眼——江東市國營棉紗廠。 原來是國棉廠! 姜萱想起來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棉廠,或者說是紡織廠,辦得相當輝煌。 據(jù)說有幾個大的國棉廠,最初起建的時候,是交給外國人設計的,所以建筑風格和蘇聯(lián)那邊幾乎一模一樣。 望著那些洋氣的紅頂小洋樓,姜萱拍了拍額頭,有種回到現(xiàn)代的恍惚錯覺,不由笑出了聲。 國棉廠的大門緊緊閉著,左右兩邊有荷槍實彈的士兵駐守,目不斜視,正視前方。 姜萱不敢靠太近,遠遠地打聽:“這位同志,請問國棉廠最近招工嗎?” 年紀小的士兵看了她一眼,沒說話,抬手指了指右邊方向。 姜萱望過去,正巧看見了一間紅色磚瓦房,很不顯眼,門是敞開的,墻上貼著兩張草紙,隱約能看出“招工”幾個字樣。 姜萱高興壞了,連連和士兵道謝,飛一般地跑了過去。 很快,姜萱又被殘酷的現(xiàn)實潑了一盆冷水。 “紡織工?就是呆在車間紡線編織的小女工嗎?”姜萱問。 婦女點頭:“對,剛好只招女生,最好手腳麻利些,能吃苦。還有,必須是城鎮(zhèn)戶口的!” 姜萱是城鎮(zhèn)戶口,確實滿足招工要求,但她也沒法接受自己當一個車間紡織工…… 從名牌大學生到廠區(qū)小女工,這個心理落差未免太大了。 姜萱受不了這個委屈。 婦女似乎看出了姜萱的猶豫,又道:“我們招的是臨時工,進廠要培訓一個月,試用期半年,半年后再根據(jù)你的工作表現(xiàn),決定要不要轉(zhuǎn)正?!?/br> “臨時工和正式工有什么區(qū)別嗎?”姜萱不明白。 “臨時工只有每個月十八塊的生活費,正式工是一級工,工資三十三塊,定量糧食二十八斤。” 姜萱聽得迷迷糊糊。 難道臨時工沒有定量糧食供應嗎?只有十八塊的生活費? 婦女面色和善,說話也挺耐心,又和她介紹道:“臨時工也能住廠區(qū)宿舍,八人間的,宿舍是廠子提供的,一個月的住宿費是一塊錢?!?/br> “如果圖方便,以后想在廠區(qū)食堂吃飯,把糧食關(guān)系從街道轉(zhuǎn)到廠里就行?!?/br> 總之吃住都在國棉廠,很方便。 聽到提供工人宿舍,還能在食堂吃飯,姜萱眼眸閃爍,抬手抹了把臉,無比糾結(jié)。 “我……我能回去考慮一下嗎?” “當然行。”婦女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如果不想進國棉廠,也不用過來說一聲了?!?/br> 再度回到街上,姜萱猶如失了水的咸魚,狀態(tài)蔫噠噠的,郁悶無比。 她真不想去車間做一個小女工。 又辛苦,又不體面。 簡直對不起她名牌大學的出身! 姜萱扭頭望了眼“蘇聯(lián)”小洋樓,毫不猶豫,當即轉(zhuǎn)身離開。 循著原路回去,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市中心。 姜萱愁得要命,同樣也是累得夠嗆,恨不得趕緊回大雜院睡一覺。 電光石火間,忽然瞥見街道盡頭的郵電局,刷著綠色油漆的水泥墻,寬敞明亮的大廳……猛地跳了起來。 她是不是忘記郵局這個工作單位了? 姜萱眼睛發(fā)亮,滿懷希望走進郵電局,左右兩排低矮的辦事窗口,里面坐著工作人員。 窗口前排了不少人。 姜萱來到窗口前面,學著其他人的做法,稀里糊涂要了一張電報單。 電報單上盡是方方正正的格子,旁邊的老大爺拿起筆,手指發(fā)抖,顫顫巍巍寫著字。 原來是往上面寫電報內(nèi)容?。?/br> 姜萱眼珠一轉(zhuǎn),不知道發(fā)電報是什么流程,主動道:“大爺,你想寫什么?我?guī)湍銓懓??!?/br> “謝謝,謝謝小同志!”老大爺連連道謝。 姜萱不太好意思,幫忙認真寫好電報內(nèi)容,以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最后跟著老大爺一塊排隊,沒多久便輪到了自己。 電報員頭也不抬,接過電報單子,噼里啪啦敲鍵盤打字。 姜萱看得一愣一愣。 打完字,電報員抬頭問:“普通電報還是加急?” 老大爺連忙說:“加急,要加急派送的?!?/br> “加急電報價格翻倍,剛好六毛錢,去那邊窗口繳費。” …… 全程看下來,姜萱才弄清楚了發(fā)電報的流程。 原來價錢是按字數(shù)算的,普通電報一個字三分錢,加急電報價格翻倍。 從江東市發(fā)往上海的加急電報,最快也需要一天的時間。 姜萱不找其他人,而是找了主動幫忙的老大爺打聽。 “大爺,這里是郵局,郵局也是年后統(tǒng)一招工的嗎?” “是啊?!?/br> 老大爺笑了笑,也算是看出了她的意圖,索性指了一條明路。 “看見了沒?往右邊走,那里是主任的辦公室。你去敲門,態(tài)度好一點,說不定能行得通呢?” 姜萱高興地扶著老大爺出門。 繼而前往百貨大樓,狠狠心,花了二十六塊,買了一罐營養(yǎng)麥乳精,一條大前門香煙,又和售貨員要了兩張光面牛皮紙,包裝的像模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