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易中天中華史第二部:第一帝國在線閱讀 - 第44節(jié)

第44節(jié)

    然而忠義作為核心價值,卻又十分可疑。實際上,它的內(nèi)部充滿矛盾和悖謬。比方說,清官要盡忠,俠客要仗義,圣君呢?忠也好,義也罷,用在他身上都不合適。

    如此說來,皇帝豈非就該不忠不義?

    為君不易,為臣也難。比如張遼要對曹cao盡忠,便只好對關(guān)羽不義,將關(guān)羽要走的意思如實匯報。關(guān)羽要對曹cao行義,也只好對劉備不忠。要知道,他殺袁紹的大將顏良時,劉備可正在袁紹那里寄人籬下。

    然而不殺顏良,就無法報答曹cao的大恩大德,也就不能問心無愧地回到劉備身邊,關(guān)羽豈非兩難?

    好在關(guān)羽獲得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我們唯一無法弄清的是:為什么關(guān)羽的依曹、反曹、降曹、別曹、放曹都是忠義,如果換成呂布就是不義?

    可惜無人回答,也沒人問。

    弘揚忠義的《三國演義》則走了麥城:代表明君夢的劉備“長厚而似偽”,代表清官夢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代表俠客夢的關(guān)羽既投降了敵人,又放走了敵人。5

    羅貫中先生想過這些嗎?

    也許沒有。因為他表達的,是他們的時代意見。

    時代不同了。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瞞和騙的藝術(shù)也可以收場了。我們需要建立的,是新的社會觀、道德觀、歷史觀和核心價值觀,非如此不能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是只能通過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和法制建設來完成的?!度龂萘x》可以謝幕,桃園結(jié)義可以夢醒。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歷史。

    再說孫權(quán)

    歷史有大趨勢,也有小插曲。大趨勢就是中華帝國的統(tǒng)治階級終將由貴族地主(秦漢)變成士族地主(魏晉南北朝),最后變成庶族地主(隋唐以后)。小插曲則是秦漢與兩晉之間,三個“非士族政權(quán)”的同時并立。

    這就是三國。

    三國鼎立,關(guān)鍵人物是孫權(quán)。如果不是因為他毅然決定聯(lián)劉抗曹,那么,劉備必將被剿滅。據(jù)有荊州的曹cao插進長江中游,上游的劉璋,下游的孫權(quán),也就遲早會成為張繡和呂布,整個中國將變成曹魏的一統(tǒng)天下。

    這就是赤壁之戰(zhàn)的意義,也是孫權(quán)的意義。在《三國演義》中并不引人注目的孫權(quán),其實至關(guān)重要。

    夷陵之戰(zhàn)也如此。

    這是官渡和赤壁之后的第三大戰(zhàn)役,戰(zhàn)爭的后續(xù)也有兩種可能。當時許多東吳將領(lǐng)要求乘勝追擊,劉備也來信揚言再戰(zhàn),陸遜等人卻主張撤出戰(zhàn)爭。因為曹丕正在調(diào)兵遣將,名為助吳伐劉,實則包藏禍心,不可不防。6

    孫權(quán)完全同意陸遜的決策,并與劉備講和。從此,曹魏“雄霸”于北部中國,蜀漢和東吳則分別“偏霸”于長江上游和中下游,誰也吃不掉誰。

    三國,就這樣形成。

    諸葛亮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執(zhí)政后,立即接受鄧芝的建議,與東吳重修盟好。諸葛亮說:使吳之事我考慮已久,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不過現(xiàn)在有了。

    鄧芝問:丞相選中的人是誰?

    諸葛亮笑著說:就是你呀!

    鄧芝也不負厚望。他到東吳后,孫權(quán)滿腹狐疑,不肯立即接見。鄧芝便上表告訴孫權(quán):使臣此番來吳,主要是為貴國著想,并非僅僅為了蜀國。

    孫權(quán)問:此話怎講?

    鄧芝說:貴我雙方,一家有“重險之固”,一家有“三江之阻”。如果互為唇齒,那就“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相反,如果大王投靠曹魏,又還想保持獨立,則勢必兩面受敵,江南之地就不會再是大王的了。

    孫權(quán)默然良久,然后回答:你說得對。7

    其實,孫權(quán)的狐疑并非沒有道理。孫權(quán)不是袁紹,他沒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孫權(quán)也不是劉備,他沒有皇族宗室的光環(huán);孫權(quán)更不是曹cao,他沒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優(yōu)勢。因此,他只能見風使舵,以求左右逢源。

    事實上,孫權(quán)把“變臉”這一套玩得爛熟。赤壁之戰(zhàn)時,他大義凜然地宣稱:孤與老賊(曹cao)勢不兩立。但為了從劉備手中奪取荊州,他又不惜向曹cao稱臣,勸曹cao稱帝,還把關(guān)羽的腦袋送到了曹cao那里。

    這次也一樣。曹丕大軍壓境時,他可憐兮兮地表示要交出土地和人民,到地老天荒之處茍全性命。然而一旦與劉備言和,與諸葛亮結(jié)盟,他又是另一副嘴臉。

    所以,曹cao和曹丕也從來就沒有相信過孫權(quán)。

    問題是,孫權(quán)何以能夠如此?

    因為他不是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并不在乎東漢是存是亡,也不在乎曹cao是忠是jian,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政權(quán)屬于士族還是庶族,只要他那一畝三分地姓孫就好。

    實際上,孫權(quán)是無理想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只不過,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因此他并不著急。一直等到條件完全成熟,才肯戴上皇冠。

    這一點,吳國君臣其實心中有數(shù)。

    曹丕冊封孫權(quán)為吳王后,孫權(quán)派都尉趙咨使魏。曹丕問趙咨:你們吳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君主?

    趙咨說:雄略之主。

    曹丕問:什么叫“雄略之主”?

    趙咨答:虎視天下是雄心,屈身陛下是謀略。8

    這可真是大實話。

    實話實說的還有鄧芝。他第二次使吳時,孫權(quán)對他表示:將來滅了曹魏,貴我兩國分治天下,豈不很好?

    鄧芝卻說:天無二日,士無二主。消滅曹魏以后,如果大王還不知道天命在哪里,貴我兩國就只好各自都敲起戰(zhàn)鼓來。那個時候,戰(zhàn)爭可才剛剛開始呢!

    孫權(quán)哈哈大笑說:你怎么實誠到了如此地步!9

    然而五年過去,孫權(quán)當真稱帝時,就連諸葛亮也不說這樣的空話了。他力排眾議,毅然遣使祝賀,并與孫權(quán)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不但承認東帝(吳帝)與西帝(蜀帝)并尊,還相約在紙面上預先瓜分了曹魏的地盤。10

    這時,由于丟失街亭而自貶三級的諸葛亮,剛剛恢復丞相職務。面對眾人的質(zhì)疑,他的回答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要考慮的,是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匹夫之勇是沒有意義的,教條主義也沒有意義。11

    沒錯,審時度勢,不等于不要原則。

    孫權(quán)也是這樣。當他彎下腰來屈身事魏時,頭卻是抬著的。曹魏多次要他送兒子做人質(zhì),他就從不答應??梢哉f,他是卑躬不屈膝,屈膝不變心,有傲骨無傲氣。

    他的使臣也不卑不亢。

    還是上次趙咨使魏的時候,曹丕因為自己博古通今才華橫溢,曾不無嘲諷地問:吳王也懂學術(shù)嗎?

    趙咨答:吳王博覽群書,卻不咬文嚼字。他守衛(wèi)的是千里江防,統(tǒng)率的是百萬雄師,領(lǐng)導的是眾多賢才。經(jīng)天緯地才是他的志向,尋章摘句不是他要做的事情。

    曹丕又問:朕可以討伐吳國嗎?

    趙咨答:陛下有陛下的軍隊,寡君有寡君的防備。

    曹丕又問:吳國害怕我大魏嗎?

    趙咨說:千軍萬馬,金城湯池,何懼之有!

    曹丕再問:像先生這樣的人才,吳國有多少呢?

    趙咨說:特別聰明的也就八九十個吧!至于像微臣這樣的,那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12

    對于孫權(quán),我們是不是該有新的認識?

    看待劉備,也當如此。

    再說劉備

    劉備與孫權(quán)有異有同。

    論家庭出身,劉備比曹cao和孫權(quán)都好。曹cao閹宦之后,孫權(quán)出身寒門,都讓士族看不起。劉備卻號稱西漢中山靖王的后代,又是名儒盧植的學生。這就讓人不敢小看,中山國的富豪甚至拿出真金白銀來資助他。13

    劉備又特別會做人。他寡言少語,樂善好施,喜怒不形于色,卻廣交豪俠游士。由于出道時正值黃巾之亂,人民缺衣少食,劉備便散盡家財,與朋友同甘共苦。結(jié)果他的身邊集結(jié)了不少人才,包括關(guān)羽和張飛。

    劉備的為人甚至讓他幸免于難。他做地方官時,有人買兇來殺他。劉備不知來人是刺客,照例盛情款待。刺客在感動和敬重之余如實相告,然后一走了之。14

    這很像孫權(quán)。

    孫權(quán)也是會做人的。魯肅前來投奔時,孫權(quán)給他母親送衣服,送蚊帳,送生活用品,很像侄兒對嬸娘。呂蒙病重時,孫權(quán)把他接到自己的殿內(nèi)住下,又怕見面行禮呂蒙太累,竟在墻壁上挖了小洞,時時觀察呂蒙的病情。15

    如此用心,可謂關(guān)懷備至。

    所以,孫權(quán)和劉備的身邊人才濟濟英雄輩出,讓曹cao和曹丕都嘆為觀止。公元224年九月曹魏伐吳,退兵的原因據(jù)說就是曹丕發(fā)現(xiàn)了孫權(quán)的這一優(yōu)勢。原本并無多少實力的劉備和孫權(quán)終成大業(yè),確實并非偶然。16

    但,孫、劉的道路又各異。

    與孫權(quán)擁有江東六郡不同,劉備一無所有。就連他的理想、目標和藍圖,都是后來諸葛亮給的,他自己則只有不甘碌碌無為的雄心。有一次上廁所,劉備看見大腿長出了贅rou,不禁淚流滿面。劉表問他為什么,他說:眼看老之將至,功業(yè)卻無法建立,怎么能不悲哀!17

    不清楚劉備的雄心壯志從何而來,但正是這股精氣神讓他堅忍不拔,一次次跌倒又站起。這就讓人敬佩。曹cao認定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劉備,也許就因為這個?

    大小軍閥們看重劉備,則因為他在士族中有一定的號召力。尤其是袁紹死后,反曹擁漢的士族和名士,能夠寄希望的也就是劉備了。而且,如果天佑大漢,劉備沒準會成為光武帝劉秀之后的又一位存亡繼絕的人物。

    劉備也或多或少清楚這一點。因此,如果說在夾縫中生存的孫權(quán)打的是外交牌,那么,空手套白狼的劉備打的就是政治牌。赤壁之戰(zhàn)前,別人擴大地盤,他擴大聲望。結(jié)果許多軍閥對他禮遇有加,劉備則在他們中間尋找機會。

    機會是曹cao和孫權(quán)給的,這就是赤壁之戰(zhàn)。差一點命喪黃泉的劉備,反倒從此走上了帝王之路。這實在堪稱天道酬勤,卻也讓他忘乎所以,這才犯下一系列無可挽回的戰(zhàn)略性錯誤,包括痛失荊州和兵敗夷陵。

    其實劉備原本知錯能改。他自任益州牧以后,為了節(jié)約糧食抗旱救災,曾下令禁酒。執(zhí)法的官員雷厲風行,老百姓家里藏有釀酒的器具,也要抓捕歸案,同樣受罰。如此矯枉過正,自然弄得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昭德將軍簡雍便提出批評。

    有一天,簡雍陪劉備散步,正好看見路上一對男女結(jié)伴同行。簡雍馬上說:他們想通jian,快抓起來。

    劉備奇怪:你怎么知道?

    簡雍說:他們身上長著通jian的器官,這跟家里藏著釀酒的器具,豈不是一樣的嗎?

    劉備哈哈大笑,立即糾正了苛法。18

    實際上劉備氣量不小。他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時,偏將軍黃權(quán)是主張小心謹慎穩(wěn)扎穩(wěn)打的。劉備不聽,把黃權(quán)打發(fā)到江北。戰(zhàn)敗后,黃權(quán)的退路被阻斷,只好投降了曹丕。

    曹丕說:將軍棄暗投明,是想學韓信和陳平嗎?

    黃權(quán)答:臣受劉主厚恩,降吳不可,還蜀無路,只好歸命陛下。敗軍之將不敢言勇,茍全性命已是萬幸,又豈敢自作多情仰慕古人?

    曹丕說:將軍家人已被劉備誅殺,朕為你發(fā)喪吧!

    黃權(quán)說:臣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他們也一定理解臣的苦衷,請陛下不要急于發(fā)喪。

    事實證明黃權(quán)猜得并不錯。蜀漢執(zhí)法部門確實提出了誅殺黃權(quán)家人的意見,但被劉備否決。劉備說:這次是朕辜負黃權(quán),黃權(quán)并不負朕。投降了曹魏的黃權(quán)則終其一生敬重劉備和諸葛亮,就連司馬懿都對此感嘆不已。19

    然而劉備的小氣也匪夷所思。關(guān)羽、張飛、馬超和黃忠都是一等的“名號將軍”,趙云卻始終只是二等的“雜號將軍”。后來劉禪追謚故將軍,關(guān)、張、馬、黃都有份,又沒有趙云。劉家父子對趙云,實在忘恩負義。20

    趙云不受待見,只因忠言逆耳;劉備屢犯錯誤,則因為勝利來得太快太突然。也許,他真認為自己是皇天上帝之所眷顧,哪里還把趙云的不同意見當回事?

    就連諸葛亮,也只能保持沉默。

    實際上劉備前期坎坷曲折,中期時來運轉(zhuǎn),晚年一錯再錯,不是命,不是運,也不是風水,而是時勢。時勢決定了歷史的走向只能是那個樣子,劉備的建國之路也只能是“抄襲歷史,剽竊鄰國”??梢哉f,他的成功原本就在計劃外,他的失敗則應該在意料中。21

    劉備是時勢造英雄,孫權(quán)是英雄造時勢。

    然而劉備仍然可圈可點。他二十四歲從軍,三十四歲起步,四十八歲翻身,五十九歲稱王,六十一歲稱帝,六十三歲病故,可謂顛沛流離多,一帆風順少。但他從不氣餒,也不偏執(zhí),這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梟雄。

    臨終前兩個月,劉備做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最正確的選擇和安排:托國托孤于諸葛亮。事實上,也只有忠誠、謹慎而務實的諸葛亮,才能呵護蜀漢那“多愁多病之身”,盡管這政權(quán)并沒有什么“傾國傾城之貌”。

    再說諸葛亮

    諸葛亮是累死的。

    這并不奇怪。他要處理的事務太多,頭緒也太多。偏偏他又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事無巨細皆親力親為,唯恐辜負先帝厚望。可以說,他是要豁出命來完成使命,決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22

    責任和擔當已不堪重負,何況自己還有理想。

    麻煩也由此而生。

    真正的麻煩還不在興復漢室,而在于興復一個什么樣的漢室。如果姓劉就行,何不輔佐劉表?如果仍然要走東漢的老路,又何不追隨袁紹?要知道,官渡之戰(zhàn)時諸葛亮已經(jīng)二十歲,早就把自己看作管仲和樂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