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書迷正在閱讀:完美主義癥候群、隔墻撩愛、狂野戰(zhàn)兵、影后重生之豪門萌妻、獨愛99次:寶貝閉上眼、魔醫(yī)相師之獨寵萌妃、媽咪,今夜上誰、誘夫:囧妃桃花多、密道追蹤(出書版)、霸道總裁寵夫計劃
凡內(nèi)爭,是無有不引起外患的,沙陀的侵入,就是一個例。但沙陀是整個部族侵入中國的,正和五胡一樣。過了幾代之后,和漢族同化了。他的命運也就完了。若在中國境外,立有一國,以國家的資格侵入,侵入之后,其本國依然存在的,則其情形自又不同。 自公元840年頃回鶻崩潰后,漠南北遂無強部,約歷七十年而契丹興。契丹,大約是宇文氏的遺落。其居中國塞外,實已甚久。但當六世紀初,曾遭到北齊的一次襲擊,休養(yǎng)生息,到隋時元氣才漸復。七世紀末,又因李盡忠的反叛而大遭破壞。其后又和安祿山相斗爭,雖然契丹也曾打過一兩次勝仗,然其不得安息,總是實在的。 唐朝管理東北方最重要的機關是營州都督府,中葉后業(yè)已不能維持其威力,但契丹仍時時受到幽州的干涉,所以它要到唐末才能夠興起。契丹之眾,是分為八部的。每部有一個大人。八個大人之中,公推一人司旗鼓。到年久了,或者國有疾疫而畜牧衰,則另推一個大人替代。它亦有一個共主,始而是大賀氏,后來是遙輦氏,似乎僅有一個虛名。它各部落間的聯(lián)結(jié),大概是很薄弱的,要遇到戰(zhàn)斗的事情,才能互相結(jié)合,這或者也是它興起較晚的一個原因。 內(nèi)亂是招引外族侵入中國的,又是驅(qū)逐本國人流移到外國去的。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已經(jīng)不知有過若干次。大抵(一)外國的文明程度低而人數(shù)少,而我們移殖的人數(shù)相當多時,可以把他們完全同化。(二)在人數(shù)上我們比較少,而文明程度相去懸絕時,移殖的人民,就可在他們的部落中做蠻夷大長。(三)若他們亦有相當?shù)某潭龋亲R技術上,雖然要請教于我,政治和社會的組織,卻絕不容以客族侵入而握有權柄的,則我們移殖的人民,只能供他們之用,甚至造成了他們的強盛,而我們傳授給他的智識技術,適成為其反噬之用。時間是進步的良友。一樣的正史四裔傳中的部族,名稱未變,或者名稱雖異而統(tǒng)系可尋,在后一代,總要比前一代進步些。所以在前代,中國人的移殖屬于前兩型的居多,到近世,就多屬于后一種了,這是不可以不懔然的,而契丹就是一個適例。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據(jù)《五代史》說,亦是八部大人之一。當公元十世紀之初,幽州劉守光暴虐,中國人逃出塞的很多。契丹太祖都把他們招致了去,好好地撫慰他們,因而跟他們學得了許多知識,經(jīng)濟上和政治組織上,都有進步了。就以計誘殺八部大人,不再受代。公元916年,并廢遙輦氏而自立。這時候,漠南北絕無強部,他遂得縱橫如意。東北滅渤海,服室韋,西南服黨項、吐谷渾,直至河西回鶻?!哆|史》中所列,他的屬國,有四五十部之多。 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點的,所以從前的史家,對他的批評,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會的情形復雜了,論人的標準,自亦隨之而復雜,政治和道德、倫理,豈能并為一談?就篡弒,也是歷代英雄的公罪,豈能偏責一人?老實說:當大局阽危之際,只要能保護國家、抗御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當一個政治家要盡他為國為民的責任,而前代的皇室成為其障礙物時,豈能守小信而忘大義?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而歷來論者,多視為罪大惡極,甚有反偏袒后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的大義了。 惜乎天不假年,梁太祖篡位后僅六年而遇弒。末帝定亂自立,柔懦無能,而李克用死后,其子存勖襲位,頗有英銳之氣。梁、晉戰(zhàn)爭,梁多不利。河北三鎮(zhèn)及義武,復入于晉。923年,兩軍相持于鄆州(今山東東平縣),晉人乘梁重兵都在河外,以奇兵徑襲大梁,末帝自殺,梁亡。存勖是時已改國號為唐,于是定都洛陽,是為后唐莊宗。中原之地,遂為沙陀所占據(jù)。 后唐莊宗,本來是個野蠻人,滅梁之后,自然志得意滿。于是縱情聲色,寵愛伶人,聽信宦官,政治大亂。925年,使宰相郭崇韜傅其子魏王繼岌伐前蜀,把前蜀滅掉。而劉皇后聽了宦官的話,疑心郭崇韜要不利于魏王,自己下命令給魏王,叫他把郭崇韜殺掉。于是人心惶駭,謠言四起。天雄軍據(jù)鄴都作亂。莊宗派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嗣源去征伐,李嗣源的軍隊也反了,脅迫李嗣源進了鄴城。嗣源用計,得以脫身而出。旋又聽了女婿石敬瑭的話,舉兵造反。莊宗為伶人所弒。嗣源立,是為明宗。明宗年事較長,經(jīng)驗亦較多,所以較為安靜。 933年,明宗死,養(yǎng)子從厚立,是為閔帝。時石敬瑭鎮(zhèn)河東,明宗養(yǎng)子從珂鎮(zhèn)鳳翔,閔帝要把他們調(diào)動,從珂舉兵反。閔帝派出去的兵,都倒戈投降。閔帝出奔被殺。從珂立,是為廢帝。又要調(diào)動石敬瑭,敬瑭又反。廢帝鑒于閔帝的失敗,是預備了一個不倒戈的張敬達,然后發(fā)動的,就把石敬瑭圍困起來。 敬瑭乃派人到契丹去求救,許割燕、云十六州之地(幽州、云州已見前。薊州,今河北薊縣。瀛州,今河北河間縣。莫州,今河北肅寧縣。涿州,今河北涿縣。檀州,今河北密云縣。順州,今河北順義縣。新州,今察哈爾涿鹿縣。媯州,今察哈爾懷來縣。儒州,今察哈爾延慶縣。武州,今察哈爾宣化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馬邑縣。朔州,今山西朔縣。蔚州,今察哈爾蔚縣)。他手下的劉知遠勸他:只要賂以金帛,就可如愿,不可許割土地,以遺后患。敬瑭不聽。此時契丹太祖已死,次子太宗在位,舉兵南下,反把張敬達圍困起來,廢帝不能救。契丹太宗和石敬瑭南下,廢帝自焚死。敬瑭定都于大梁,是為晉高祖,稱臣割地于契丹。 942年,晉高祖死,兄子重貴立,是為出帝。聽了侍衛(wèi)景延廣的話,對契丹不復稱臣,交涉亦改強硬態(tài)度。此時契丹已改國號為遼。遼兵南下,戰(zhàn)事亦互有勝負。但時晉國力疲敝,而勾通外敵,覬覦大位之例已開,即不能禁人的不效尤。于是晉將杜重威降遼,遼人入大梁,執(zhí)出帝而去。時在946年。 遼太宗是個粗人,不懂得政治的。既入大梁,便派人到各地方搜刮財帛。又多派他的親信到各地方去做刺史,漢jian附之以虐民。遼人的行軍,本來是不帶糧餉的,大軍中另有一支軍隊,隨處剽掠以自給,謂之打草谷軍,入中國后還是如此。于是反抗者四起。遼太宗無如之何,只得棄汴梁而去,未出中國境而死。太宗本太祖次子,因皇后述律氏的偏愛而立。其兄突欲(漢名倍),定渤海后封于其地,謂之東丹王。 東丹王奔后唐,遼太宗入中國時,為晉人所殺,述律后第三子李胡,較太宗更為粗暴,遼人怕述律后要立他,就軍中擁戴了東丹王的兒子,是為世宗。李胡興兵拒戰(zhàn),敗績。世宗在位僅四年,太宗之子穆宗繼立,沉湎于酒,政治大亂,北邊的風云,遂暫告寧靜。此時侵入中國的,幸而是遼太宗,倘使是遼太祖,怕就沒有這么容易退出去了。 契丹雖然退出,中原的政權,卻仍落沙陀人之手。劉知遠入大梁稱帝,是為后漢高祖。未幾而死,子隱帝立。950年,為郭威所篡,是為后周太祖。中原的政權,始復歸于漢人。后漢高祖之弟旻,自立于太原,稱侄于遼,是為北漢,亦稱東漢。后周太祖立四年而死,養(yǎng)子世宗立。北漢乘喪來伐,世宗大敗之于高平(今山西高平縣)。先是吳楊行密之后,為其臣李昪所篡,改國號為唐,是為南唐。并有江西之地,疆域頗廣。而后唐莊宗死后,西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攻并東川而自立,是為后蜀。李昪之子璟,乘閩、楚之衰,將其吞并,意頗自負;孟知祥之子昶,則是一個昏愚狂妄之人;都想交結(jié)契丹,以圖中原,世宗要想恢復燕、云,就不得不先膺懲這兩國。 唐代藩鎮(zhèn)之弊,總括起來,是“地擅于將,將擅于兵”八個字。一地方的兵甲、財賦,固為節(jié)度使所專,中央不能過問。節(jié)度使更代之際,也至少無全權過問,或竟全不能過問。然節(jié)度使對于其境內(nèi)之事,亦未必能全權措置,至少是要顧到其將校的意見,或遵循其軍中的習慣的。尤其當更代之際,無論是親子弟,或是資格相當?shù)娜耍脖仨氁玫杰娭械膿泶?,否則就有被殺或被逐的危險。 節(jié)度使如失眾心,亦會為其下所殺。又有野心的人,煽動軍隊,餌以重賞,推翻節(jié)度使而代之的。此等軍隊,真乃所謂驕兵。凡兵驕,則對外必不能作戰(zhàn),而內(nèi)部則被其把持,一事不可為,甚且綱紀全無,變亂時作。唐中葉以后的藩鎮(zhèn),所以坐視寇盜的縱橫而不能出擊;明知強鄰的見逼,也只得束手坐待其吞并;一遇強敵,其軍隊即土崩瓦解;其最大的原因,實在于此。這是非加以徹底的整頓,不足以有為的。 周世宗本就深知其弊,到高平之戰(zhàn),軍隊又有兵刃未接,而望風解甲的,乃益知其情勢的危險。于是將禁軍大加裁汰,又令諸州募兵,將精強的送至京師,其軍隊乃煥然改觀,而其政治的清明,亦足以與之相配合,于是國勢驟張。先伐敗后蜀,又伐南唐,盡取江北之地。959年,遂舉兵伐遼?;謴土隋?、莫、易三州,直逼幽州。此時正值契丹中衰之際,倘使周世宗不死,燕、云十六州,是很有恢復的希望的,以后的歷史,就全然改觀了。惜乎世宗在途中遇疾,只得還軍,未幾就死了。嗣子幼弱,明年,遂為宋太祖所篡。 宋太祖的才略,亦和周世宗不相上下,或者還要穩(wěn)健些。他大約知道契丹是大敵,燕、云一時不易取,即使取到了,也非有很重的兵力不能守的,而這時候割據(jù)諸國,非弱即亂,取之頗易,所以要先平定了國內(nèi),然后厚集其力以對外。 從梁亡后,其將高季興據(jù)荊、歸、峽三州自立(荊州,今湖北江陵縣。歸州,今湖北秭歸縣。峽州,今湖北西陵縣),是為南平。而楚雖為唐所滅,朗州亦旋即獨立(朗州,今湖南常德縣)。962年,宋太祖因朗州和衡州相攻擊(衡州,今湖南衡山縣),遣人來求救,遣兵假道南平前往,把南平和朗州都破掉(衡州先已為朗州所破)。965年,遣兵滅后蜀。971年,遣兵滅南漢。975年,遣兵滅南唐。是年,太祖崩,弟太宗立。976年,吳越納土歸降。明年,太宗遂大舉滅北漢。于是中國復見統(tǒng)一。自907年朱梁篡唐至此,共計七十二年。若從880年僖宗奔蜀,唐朝的中央政權實際崩潰算起,則適得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