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jié)
見他的樣子,楊中元不由嚇了一跳,伸手碰了碰程維哲的胳膊,示意他慢點吃飯,先說正事要緊。 程維哲剛吃了個半飽,被楊中元這一叫,立馬放下筷子,看了幾眼青年,想了想便笑著問:“這位兄弟,不知怎么稱呼?” 那青年見他滿面都是溫和笑容,一直惶惶不安的心頓時安定下來,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頭到尾都只顧著緊張,竟是連自我介紹都未做:“實在不好意思,我這人不太會說話,我姓余,叫余鎮(zhèn),今年二十有六,是衢州本地人。” 興許是想著來應差事的,所以余鎮(zhèn)說的倒是比較詳細,不僅說了姓名年紀,便連祖籍都說了,足見誠意。 楊中元聽了,立馬道:“哎呀,見你長得這般年輕,我跟阿哲還以為你比我們年紀要小上一些,竟不成想是位兄長。” 余鎮(zhèn)聽了立馬擺手,緊張道:“老板太客氣了,叫我小余便成了?!?/br> 楊中元倒也沒如他所說,見他不那么局促,便親手給他滿上熱茶:“余師傅,我跟阿哲也不是多有心眼的人,見你這般實在,心里自然是很高興的。我們也不說那些虛的,如今鋪子里確實是急缺大廚,不知您以前在哪里高就?” 這個余鎮(zhèn)跟他們說幾句話就緊張成這樣,無論怎么看都不像是多有心眼的人,楊中元跟程維哲自然不是那沒見識的年輕人,雖不說一眼識人,卻也多少能在交談之間看出一個人的本性。 看他這樣一番作態(tài),楊中元實際上心里已經(jīng)打定主意,就算他并不是水平一流的大廚,暫且先留在鋪子里,做簡單的家常菜也是好的。 否則他一個人撐著,實在是太吃力了。 余鎮(zhèn)聽了他的話,立馬道:“兩位老板都是實在人……我,老實說我就想在這樣的鋪子里找份差事,我這人沒什么大志向,能養(yǎng)家糊口便成。之前……實不相瞞,我以前是在錦繡園當廚的?!?/br> 在寶珠街上的食樓酒館繁多,可真正能叫得出名字的卻不多,今天來的幾位老板都算上,還有一些沒有來過的,滿打滿算也不過六七家。 這其中,錦繡園自然能數(shù)得上名號。 跟老字號袁家菜與鼎膳齋相比,這家的名聲一直很好,走的是富貴路子,怎么好怎么來,怎么貴怎么吃,這個在剛來的時候,楊中元跟程維哲便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 所以今日見到他們老板竟然那個樣子,便總覺得不太對勁。 傳聞里講,錦繡園雖然做貴人生意,可老板人很和善,平時樂善好施,在衢州城里的口碑一直很好。 可今日見到那人,卻有點不太像。 怎么說呢,感覺氣質(zhì)上是完全不同的。 那一看就不是個宅心仁厚之人,楊中元跟程維哲并不是以貌取人,可今日的關(guān)老板,無論行為還是言辭,都實打?qū)嵔o人這種感覺。 因此,聽了余鎮(zhèn)的話,楊中元跟程維哲只是悄悄在桌子底下捏了捏手,到底沒有把疑問問出口,只是說:“余師傅,我們雖然初來乍到,但也知道錦繡園是衢州有名的大酒樓,你能在那里當差,手藝肯定了不得,不知為何愿意來我們這新開張的小食樓做掌勺?” 余鎮(zhèn)聽了,眉頭一皺,竟低下頭去沒有言語。 見他半天都沒說話,楊中元這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一時之間覺得有些尷尬。 反倒是程維哲給他盛了一碗熱湯,推到楊中元手邊:“不急,你先吃,別傷了胃?!?/br> 他們兩個現(xiàn)在胃口是越來越好,因為干的活多,所以吃的也多,能吃能干其實沒什么不好,身體也比以前強健得多。 雖然楊中元還是跟以前那般瘦,可到底身形結(jié)實起來,程維哲晚上抱著他上下摸索,每次都覺得十分欣慰:“等到以后不那么忙了,一定要把你喂胖一些?!?/br> 楊中元被他弄得渾身麻癢,聽了笑著往邊上躲:“胡說什么,瘦一些不是看著更精神嗎?” 程維哲親親他,使勁抱在懷中不撒手:“誰說的,我只要你健健康康,別的什么都不求?!?/br> 想到這里,程維哲飛快又吃了一碗飯,然后便開始認真給楊中元剝蝦。 這一段日子以來,他日日都如此這般照顧楊中元,楊中元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如今習以為常,所以現(xiàn)在吃起蝦來,順手得很。 等到兩個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程維哲洗凈手回來,余鎮(zhèn)才從恍惚之間回過神來。 見他們二人已經(jīng)靠在一起喝茶,不由又是臉紅起來:“對不住,實在是錦繡園那段過往,有些復雜難說罷了?!?/br> 楊中元把新熱好的米飯推到他手邊,笑瞇瞇道:“不急不急,余師傅要是愿意講,我們自然洗耳恭聽,不過說之前,余師傅先把飯吃了吧,可別餓著。” 余鎮(zhèn)聽了心中一暖,他接過飯碗,認真吃起飯來。 作為一個干了十幾年廚子的人,他吃飯是很快的,幾乎是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一大碗米飯,順便把盤中的菜吃得干干凈凈。 楊中元跟程維哲一直等在一邊,現(xiàn)在大廳吃飯的人已經(jīng)少了很多,之前準備的菜完全可以應付,如果不行,肯定會有人上來請楊中元。 見沒人來請,楊中元索性順了程維哲的意,老老實實陪在屋里喝茶。 余鎮(zhèn)最后放下碗筷,習慣性地把盤碗都摞好,道:“實不相瞞,我父親便是錦繡園的當家大廚……” ☆、115掌勺 對于商賈來說,就算把鋪面弄得再好,沒有核心的大師傅也不行。 所以大多數(shù)商賈都是用著家傳手藝,一代一代,子死傳孫,延綿不絕。 而也有少部分,則是請了手藝過硬卻沒有資本的大師傅來撐場面,如果合作愉快,那么一直合作下去也未嘗不可。 只要給的工錢足,待遇好,誰會想著走呢? 錦繡園以前便是這樣的例子,在那位關(guān)老板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他同余鎮(zhèn)的父親一起把錦繡園帶到最高的巔峰,對于一直為錦繡園努力的余鎮(zhèn)父親,他都是能給最好便給最好,也從來不擺老板的架子。 對于自從父業(yè)的余鎮(zhèn),他也都以自家晚輩一般禮待,余鎮(zhèn)跟在父親身邊學著廚藝,也一直都是在錦繡園的后廚里練手,等到他束發(fā)年紀,已經(jīng)能做出像樣的冷盤了。 老關(guān)老板見他這樣有天分,態(tài)度越發(fā)和善,甚至還給這個一天幫不上多少忙的學徒工開了工錢。 對于老關(guān)老板,余鎮(zhèn)一家都心存感激。 他們不過是小手藝人,卻被自家老板這樣看重,不僅拿著比掌柜還高的工錢,甚至就連兒子的未來,老板也承諾讓他就在錦繡樓做掌勺。每年到了各個節(jié)日,老關(guān)老板也從來不含糊,節(jié)禮賞錢總是分量十足,所以余鎮(zhèn)父親才從來沒有動過另投他主的心思。 余鎮(zhèn)雖然繼承了父親衣缽,可他的主家關(guān)大少爺卻跟自己的父親全然不同。 一開始老關(guān)老板還在世的時候,他對他們一家也還算客氣,見了面也都是笑瞇瞇的,說出來的話從來都禮數(shù)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