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jié)
第五章 決戰(zhàn)前夕 上游的強力策應 苻堅這個“攻取建康”是從公元382年十月,就開始大肆地討論了,也不知道那時候的諜報工作到底怎么樣,但無論如何,東晉這邊不可能一點兒消息都得不到。那么實際上,他們都已經意識到,苻堅的大舉南侵,已經箭在弦上,戰(zhàn)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而且,這一回,苻堅的目的,不是荊州,而是建康。于是,這就有了,公元383年五月,淝水之戰(zhàn)5個月前,上游桓沖傾10萬荊州兵伐秦的強力策應。 我們前面說到,桓沖自從丟了襄陽,又害朱序被俘后,心里是慚得難受??芍x安又對他毫無指責,一如繼住地給他送糧。他是再沒有不積極應戰(zhàn)的道理,后來就主動出兵收回了幾郡,但因為生病和畏秦,又歇了戰(zhàn)。 不過這以后,我們桓沖將軍可是實打實地賣了力氣。就在苻堅商量南侵之前,曾命令前秦的荊州刺史都貴從襄陽派出兩萬人攻打竟陵(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省天門市),又進一步向長江逼進?;笡_這時候也不提什么“輕戍江北”了,立即派遣桓豁的兩個兒子桓石虔、桓石民,帶領陸軍水軍共兩萬,迎敵竟陵。這個桓石民從小有才德,謝安很喜歡,就請他做了自己衛(wèi)將軍府的參軍。后來桓沖又把他調到了上游,充實桓家的實力。結果這一戰(zhàn),桓石虔,桓石民兩戰(zhàn)兩勝,殺敵7000,俘獲萬人。不但守住了竟陵,還奪回了管城。上游還是很有實力啊。 然后,東晉這個“上下一心”,就開始發(fā)揮作用了。大家都預感到,大戰(zhàn)很可能就要暴發(fā),那么就想對策吧。難考這一回桓沖幾乎用了全部的荊州兵伐秦,到底是他的主意,還是謝安的主意??赡苄员容^大的是,這么大的軍事行動,倆人肯定是商量好了。其實桓沖這一回的目的是什么呢?這就是,如果苻堅就要出兵建康的話,桓沖在上游這么一鬧,一定能夠牽制一部分秦軍的主力,可以為下游減去一些壓力。 桓沖這一回行動的規(guī)模可的確是不小啊,來看看他的布署以及戰(zhàn)果: 五月,桓沖親自率兵,伐襄陽;另派:前將軍劉波等人攻打漢水以北;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攻陷五城,再進軍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進攻武當。 六月,桓沖的手下又攻克萬歲、筑陽。 總兵力超過10萬。 苻堅一看這形勢,立即遣苻睿和慕容垂等人,率領5萬步兵、騎兵救襄陽,派張崇救援武當,張蠔、步兵校尉姚萇救援涪城。 七月,郭銓以及桓石虔在武當打敗了前秦張崇。 這時,慕容垂進軍漢水。慕容垂使了個疑兵之計。命令士兵把蘆葦綁在樹枝上,做成火把,一人手里拿十個。等到晚上,一下子全點起來?;笡_遠遠一看,心里吃驚,難道秦兵來了這么多人嗎?再搭上這回出兵收獲也確實不小了,他就下令退回了上明。 桓沖這一戰(zhàn),雖然沒收回襄陽,但是奪回了不少失地,幾次戰(zhàn)勝秦軍,并且俘虜了前秦大小將領29人?;笡_心里也舒服了不少,把這29人全都送到謝安那兒,讓他去處置。謝安把這些人又都送回來,讓桓沖自行發(fā)落,然后,從朝廷這邊兒,給桓家以褒獎。封桓沖的次子桓謙為宜陽侯,又賜桓家錢百萬,袍千領等等。應該說,上游這一回的策應,成果是很不錯的,只是在事實上,顯得稍微早了一些。 暗地里的手段 現(xiàn)在桓沖這么一來,弄得苻堅很鬧心。不過現(xiàn)在,他腦子里已經不那么重視桓沖了。他的心在建康。其實他是有個思路的。我跟你桓沖廢那么大勁有什么意義,我省下力氣去拿下建康,你就成“盜賊軍”啦,你再有實力,我讓慕容垂姚萇去對付你。那我不是坐收漁利。 所以,我們就看到,在淝水之戰(zhàn)前,他把姚萇任命為龍驤將軍,讓他去督益梁兩州軍事。臨行前,他還對姚萇說,“龍驤”之個稱號從來沒給過別人,只給了你,那邊的事兒就全托付給你啦。苻堅這個話呢,還是建立在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位以水軍滅吳的王濬的基礎上,那時候,王濬就是“龍驤將軍”,表面上他是希望姚萇能扮演一個王濬那樣的角色,在益州建起強大的水軍。但是這想法哪有什么可行性呢?西晉益州的水師建了7年,要算上之前羊祜的籌劃,就快10年了。讓一個跟他不一條心的姚萇,用不習水戰(zhàn)的北人,在不到一年內建起一支能直搗建康的水軍,這難道不是“癡人說夢”? 無論如何,咱們的這位苻堅天王,不會愚昧如此啊。他一定有他的思路。其實他并沒有指望姚萇真能給他弄個強大水師出來,他把姚萇扔到益州,很可能是想,讓他將來去對付桓沖。而且,慕容垂的用處,也主要是被派來對付桓沖的。這回,他派慕容垂去打桓沖,不久桓沖退回上明,慕容垂又回來了。等到他的大軍兵發(fā)建康時,他就又把慕容垂派去打桓沖了,后來還把慕容暐也派去了。 看后來的淝水之戰(zhàn),姚萇在益州,不著邊兒,就那個還沒影兒的水軍,過得了桓沖的防線?慕容垂慕容暐在鄖城,正跟桓沖較勁呢。淝水之戰(zhàn)在豫州打的,主力就是他最信賴的苻融領的那二十萬前鋒,主要都是氐族人。所以后來,前鋒一潰敗,苻堅就一下兒失去了最根本的支柱。 如果以苻堅的思路,東晉算個什么,用我強大的騎兵精銳,一舉拿下建康,然后就讓你慕容垂和姚萇去掐桓沖吧。他不是在長安給司馬曜謝安都做了官邸嗎,得勝之后,他就帶一些有影響的東晉士族回長安去,把建康留給苻融或其他的親信,坐看慕容垂姚萇和桓沖消耗,那他有多主動啊。其實,我們細想,如果他真的拿下了建康,那局勢就會是這樣兒啊。很可能,苻堅的這些部署,恰是他想通過這場戰(zhàn)爭,處置鮮卑人和羌人的手段。 所以,我們上面說,苻堅的最大錯誤,就是他在軍事上小視了晉軍啊,建康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來的。其實,他非要堅持攻晉,也是建立在這個判斷之上的。 第六章 60萬人的神秘消失 1700年后的謎團——60萬人的神秘消失 如果說,從古至今,淝水之戰(zhàn)中最大的謎團是什么?大家可能都會說,東晉區(qū)區(qū)8萬北府兵,怎么可能打敗前秦90萬大軍呢! 其實這件事兒并不是不可思議,要說這場戰(zhàn)爭最離奇的,卻是:苻堅90萬中的“主力”,他親自率領的60多萬中軍,為什么一下子就都不見了,仿佛憑空消失了一樣!這60萬人沒有參加任何戰(zhàn)斗,然后就沒影兒了。其實,這才是整個兒淝水之戰(zhàn)的癥結所在啊,我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所有的謎團,就會一下兒都解開了。 奇怪之一:一人統(tǒng)率60萬?? 苻堅發(fā)兵時,是這樣布署的,苻融、張蠔、苻方、梁成、慕容暐,慕容垂等等大將率領前鋒軍25萬(《資治通鑒》說30萬)為先鋒。苻堅在后面,親率60多萬大軍,還有3萬富家子弟組成的“羽林郎”。 那么,第一個問題就產生了,前鋒25萬,幾乎集中了前秦所有優(yōu)秀的將領。后來洛澗一戰(zhàn),劉牢之打敗了梁成的5萬人,一戰(zhàn)就殺了梁成、王顯等10名大將。再看苻堅這60萬大軍呢,難道就是他一個人帶?當然肯定也會有人,但沒有一個名將。史書也根本沒見,誰跟他一塊兒來統(tǒng)領這支軍隊。 奇怪之二:淝水敗,項城空? 淝水戰(zhàn)時,苻融在壽陽,錯誤理解了情報,然后報告苻堅說,晉軍很弱。苻堅一聽高興,立即離開他在項城的大軍,只帶了8000騎兵,估計是那些“羽林郎”,跑到淝水前線來了。苻堅聽到這個消息,為什么不進兵呢?卻只帶8000人到前線?或者他認為“殺雞焉用宰牛刀”?但是這里更有可能是:這個60萬中軍有問題。苻堅不指望甚至不敢讓他們上前線。 然后,淝水之戰(zhàn),壽陽的前鋒潰敗。相互踩踏,死者十之七八。這里可指的是前鋒這20幾萬人,并不是苻堅項城的大軍啊。從今天河南的項城到安徽壽縣,將近300公里,而且道路崎嶇。就好像,在山海關有20萬人打了一個敗仗,北京的駐軍卻一下兒都沒了一樣。 奇怪之三:失蹤60萬,不了了之 前秦莫名其妙地丟了60萬人,戰(zhàn)后苻堅帶著1000多騎兵去找慕容垂。這么大的事兒,也沒見他追究誰的責任。按理,他離開了項城,這兒也總得有人管吧,你連前線都沒上,這么多人就都跑光了,那這個管事兒的,死罪都有余啊。苻堅也不聞不問,好像這60萬丟了就丟了,也沒什么可新鮮似的。 這是淝水之戰(zhàn)中的最大問題啊,這60萬人決定著這場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假如壓根兒沒有這60萬,淝水之戰(zhàn)也未必會一直被叫得這么響。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兒,這60萬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十丁抽一”的實質 苻堅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每十“丁”抽一人充軍,以實現(xiàn)他那個“97萬”的設想。這里的“丁”,是指已經擔當了國家賦稅的男子。那么就來瞧瞧,他這個“十丁抽一”會抽上一個什么結果: 前秦總人口,這里以1800萬來計。按平均每戶5人算的話,那么就是有360萬戶,按一戶有1.5“丁”算,那全國就有540萬“丁”,“十丁抽一”,最后就是54萬。 那么這54萬都是什么人呢?這個實在很關鍵啊。 苻堅這一回征兵,是不是抽了氐族人,本身令人懷疑,而且就算抽調了氐族人,也很可能是編到苻融的前鋒部隊中去。這個先不管,就算他也很公平地抽了氐人,那么看看這54萬人的比例。按照我們上面對前秦國家人口組成的分析,實際上氐族占1/18,其余胡人占1/5,而剩下的漢人,接近3/4。那么實際上,這54萬人里,就有40多萬都是漢人! 這個平均“十抽一”,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弄出一支數(shù)十萬的漢人軍隊!很可能,抽上的胡人會部署到各族的將領軍中,而剩下的這些漢人,就變成了苻堅的中軍。 這就是這60萬人的實質啊。 二:所謂“中軍”的用途 那么這個龐大的漢人中軍,能干什么用? 一個:它可以嚇唬東晉。苻堅出師時架勢可是非同一般,“東西相望,前后千里,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幽冀之眾至于彭城……”等等,以至田余慶先生疑惑地說:“史傳以此稱道苻堅出師之盛,百年所未見”。不管史書有多少夸張成分吧,但是嚇唬東晉這個目的,肯定還是收到了效果。以至于,建康在淮南之戰(zhàn)秦軍距廣陵百里之后,又好好“震恐”了一回。 這里,苻堅的第一個想法,當然就像那個朱肜說得那樣,有征無戰(zhàn),嚇得司馬曜自己出降。所以這個充數(shù)兒的“中軍”,也還是起了作用。 另一個:它正好用來運輸。像這種遠涉千里的作戰(zhàn),如果不能就地取材,補充軍糧的話,這里用陳寅恪先生的分析,“打仗的兵7萬,用人來背糧,就需要30萬人”。那么這些漢人,既然指不上,就讓他們去運糧,當苦力,那不是正好嗎?這就是這60萬人最主要的作用了。 三:前秦到底有多少軍隊 我們來瞧個數(shù)據,前秦369年滅燕時,一共出動了精銳16萬人。當然這肯定不是全部,那么加上后方的,估計最多不會超過25萬。376年,前秦滅前涼滅代,大約出動了30萬人。這時,全部不會超過40萬。再后來379年淮南之戰(zhàn),被北府兵殲滅14萬人,那就是還有20多萬。再經過這幾年的補充,有個30萬左右就差不多了。而這個數(shù)兒,就整好是淝水之戰(zhàn),苻融前鋒軍的總數(shù)。 要說前秦的困難在哪兒啊,對苻堅來說,補充兵力,是個很難辦的事兒。氐族人基數(shù)少啊,征上來其他族的兵,又不能跟他一條心??刹幌駶h人,一旦覺醒,振臂一呼,弄個十幾萬,一點兒不困難。所以說,這個民族問題解決不了,統(tǒng)一全國,那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苻融這個25萬的前鋒就是苻堅唯一的指望,他就想憑這25萬精銳拿下建康呢。 說到這里,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幾個問題,也就都能解開了。 苻堅為什么沒給“中軍”派遣有能力的將領? 因為這些人不是用來打仗的,是用來運糧的,那些將軍們得到前面去沖鋒陷陣,不是當督糧官。他就派些其他的官員,管理一下兒這些人,別搗亂別逃跑就行了。甚至有可能,這支“中軍”,連武器都未必全給配置。不然,這60萬人要一鬧事兒,你還想打東晉,自己的命都未必保得住。 淝水前線一敗,項城的大軍為什么會跟著消失? 因為這個“大軍”是一群被強逼來的漢人,人家心里還未必認你前秦這個國家呢。苻堅氣勢盛的時候,只好先忍著,現(xiàn)在他一敗,那還不趕緊跑。其實跑了是好的,沒有群聚而起,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也正是苻堅不愿把這些人帶到淝水前線去的原因。 丟了60萬人,苻堅事后也不聞不問? 他根本就沒指望這些人能干什么,不過讓他們來充充門面,嚇唬一下兒東晉,結果東晉沒被嚇住,非要跟他打。那就讓他們來運運糧吧,正好解決這個運輸問題。所以,這些人最后竟一把消失了,苻堅也并不覺得有什么奇怪。 那么實質上,這個“淝水之戰(zhàn)”的“百萬大軍”,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了。主力就是前鋒,是苻融帶領的25萬精銳。這其中包括慕容垂和慕容暐的鮮卑兵,大約幾萬人。然后,苻堅為了抑制桓沖在上游的策應,也為了對付鮮卑人,就把慕容垂慕容暐都派到鄖城去了。那么這前線,就都是他的“嫡系”了。項城的“大軍”,根本就是擺設,基本不具備參戰(zhàn)的條件。 這樣再看這場戰(zhàn)爭,它實際上就是一次,前秦20多萬精銳進攻東晉的戰(zhàn)役。所謂“百萬”,那是苻堅設的局,是嚇唬東晉用的。這樣一看,其實淝水之戰(zhàn),也的確沒有什么不可思議呀。 第七章 一場前秦不可能打贏的戰(zhàn)爭 一:“潰敗”與“士氣” 大家都知道,淝水之戰(zhàn)秦軍前線“潰敗”,雖然這次“潰敗”并不是“自潰”,但前秦軍的確沒有硬碰硬地跟人家進行交鋒。有件事很值得注意,這就是,在古代戰(zhàn)爭中,“潰敗”還是很常見的事。就說這個時代吧: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謝萬,為將不得人心,也沒軍事才能,結果還沒跟敵人打呢,一個退兵令下,兵士們居然就四散奔逃,15000人,沒碰著敵人就弄了個全軍覆沒。虧得謝安事前替他一一拜訪了手下將領,緩和了關系,不然那些將領就把謝萬給殺了。 再比如前秦滅前燕那一戰(zhàn),王猛以6萬人大敗慕容評40萬大軍,實際上是先后殲滅15萬,剩下那25萬也是“潰敗”。 還有淮南之戰(zhàn)時,前秦進到三阿,謝安派毛安之領4萬人駐扎堂邑,結果前秦2萬騎兵進攻,毛安之也是“潰敗”。 …… 所以,很多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中,敵軍“潰敗”是經常發(fā)生的,可并不僅僅只有這一次啊。那么,何以會“潰敗”,何以還沒進行正面交鋒,士兵們就開逃了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士氣!有個流傳很廣的游戲《三國群英傳》,那里面,如果你帶的兵士氣不及格的話,那么好,你一邊兒打,士兵就一邊兒逃跑,士氣越低,逃得越快。其實正是這個意思。 淝水前線的最后“潰敗”,“士氣”雖然不是決定因素,但肯定也是不及格,也就是說,士兵們不愿意打仗,所以遇到打擊就挺不住了。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兒呢?首先,苻融說得那幾條很重要,一個頻繁征戰(zhàn),士兵疲乏;另一個,淮南之戰(zhàn)的慘敗還留著陰影,秦軍害怕北府兵。不過除了這些,還有一件事兒,也很值得注意: 按理說,這樣大規(guī)模的國對國作戰(zhàn),對士兵們進行宣傳煽動,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更何況,這次戰(zhàn)爭還是“出師無名”。如果你是正義的,那士氣自然就要高出一籌。可如果你不是正義的呢?可怎么辦?那你就得大肆炫染,外加迷惑,至少得把自己弄成個“正義的”,你就算騙不了別人,也得先騙過自己的兵。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一下兒二戰(zhàn)時的日本和德國。那宣傳工作做得,弄得整個兒日本人和德國人,恨不得人人都認為,我們這哪兒是“侵略”啊,我們這是“替天行道”,我們要不進行這“圣戰(zhàn)”,那才叫不正義呢。經過這一番精神鴉片的灌輸,就算你士氣值本來不怎么樣,我也照樣兒能把你鼓弄上來。但是,再回頭瞧瞧我們前秦,這宣傳煽動工作,就基本沒做。至少史料里是找不著一點兒蛛絲馬跡。 難道這苻堅就真的想不到這些?其實并不是這樣。關鍵是,他這個宣傳工作根本就沒法兒做!他的國家里、軍隊里大部分都是漢人,他能大肆地叫囂說,走,我?guī)ьI你們去進行“圣戰(zhàn)”,去消滅你們的國家!你們可要打起精神來!他要這么一說,本來這些漢人還能幫他運運糧呢,現(xiàn)在要不立即四散奔逃才怪。 民族問題真是滲透到了這個戰(zhàn)爭的每一個細節(jié),讓你根本無法解決。所以,最后前秦的“大軍”,就只好垂頭喪氣地上了前線,去迎戰(zhàn)人家一心要保家衛(wèi)國、恨不能殞身不恤的北府兵。 二: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說到這里,我們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了: 公元383年的秦晉戰(zhàn)爭,是一場前秦不可能取勝的戰(zhàn)爭。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苻堅的20多萬氐族精銳(以騎兵為主),能不能攻下建康?答案是否定的呀。 我們來看看,大家常提到的幾個偶然因素: 一個說法:淝水秦軍潰敗,是自己跑的,這是個偶然的勝利(其實這場戰(zhàn)爭并非“自潰”,這個我們后面會說到)。那么,就假設秦軍士氣高漲,一個也沒有逃跑。 (其實這個說法兒有些不合理。因為“潰敗”在古代戰(zhàn)爭中很常見,同樣,王猛6萬對慕容評40萬時,一半兒也是“潰敗”。任何“潰敗”,都是統(tǒng)帥自己的原因,可不是什么“僥幸”??偛荒苷f謝萬弄丟了15000人,不是謝萬的錯吧。) 再一個說法:朱序臨陣向謝石透露了秦軍內情,沒這個偶然,晉軍也勝不了。那么就假設朱序沒向謝石提供這個情報。晉軍完全不知道秦軍的布署。 如果這樣,就沒有常說的“偶然”了,那么再看這場戰(zhàn)爭。 這時,苻融的前鋒軍25萬人中,苻堅已經派出了慕容垂和慕容暐的鮮卑兵,去對付桓沖。戰(zhàn)后,慕容垂因為沒有參加淝水之戰(zhàn),得以保全,一共3萬人。那么這倆人就按一共5萬計算,苻融這邊就剩下了20萬。然后,洛澗一戰(zhàn),劉牢之打敗梁成的5萬人,秦兵死了15000。就算剩下的秦軍一個沒逃,都歸隊去了(事實上不可能),那就是35000。那么這個前鋒軍,就成了18.5萬。這個18.5萬,就是苻堅跟謝玄夾淝水決戰(zhàn)的總數(shù)。 這時候,謝石,謝玄,桓伊,謝琰共帶了陸軍水軍8萬人。桓伊的軍隊應該是他豫州的部下,主力還是謝玄的北府兵。 那么好,雙方都士氣高漲,然后硬碰硬地來。8萬以北府兵為主的晉軍,對18.5萬前秦軍,東晉有沒有得勝的可能呢?淮南之戰(zhàn)時,彭超、俱難14萬大軍,一路進逼,士氣高漲吧,在三阿,謝玄是以3萬北府兵,將彭超俱難殺退的。然后節(jié)節(jié)勝利,直到全殲秦軍,如果按這個比例算的話,北府兵為什么不能得勝呢? 如果這樣說,可能還不合理,那就再退一步,北府兵打不過這18.5萬秦軍,但以北府兵的士氣和戰(zhàn)斗力,還有謝玄謝琰不會退縮的精神(這一點淮南之戰(zhàn)已經能看得很清楚。淝水之戰(zhàn)時,謝琰還是第一次上陣,居然第一個表示要出來挑戰(zhàn)秦軍),就算失敗,就算這幾個人都死在了淝水戰(zhàn)場,晉軍全軍覆沒,那么,北府兵肯定也會對秦軍造成沉重的打擊。就算只消耗掉了那個8.5萬的零頭吧。 那這時前秦就剩下10萬人了,這時,苻堅再調整,從淮河邊的壽陽,進軍到近600里以外的建康,兵臨長江。我們比照淮南之戰(zhàn),秦軍距廣陵100里時,謝安在建康布防的事,那么苻堅這10萬人進抵長江時,東晉的長江防線,就早已周密布好了?;茨现畱?zhàn)時,謝安曾派毛虎生以5萬人鎮(zhèn)姑孰,毛安之以4萬人屯堂邑,謝石帶水軍守長江。東晉保衛(wèi)京師的的中央軍不及西晉多,但還是能夠補充一兩萬。 那么最后,東晉就會和前秦以相當或者稍弱的兵力,隔長江對峙。前秦以這10萬不習水戰(zhàn)的北人,怎么打這個“渡江戰(zhàn)役”?東晉只要守住長江,不必出戰(zhàn),苻堅也一點兒辦法也沒有。而且,江南的流民和士族的蔭庇人口,隨時都可以補充兵力,越拖,東晉這邊兒兵越多。 苻堅會不會動用他的中軍呢?當然,如果淝水前秦打贏了,這些人也暫時不會跑。那就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日本人占領了東北,然后就征了幾十萬中國人當偽軍,命令他們去進攻華北。這個仗可怎么打呢?在苻堅又不占多少優(yōu)勢的情況下,這些漢人要不臨江倒戈,逃奔東晉,那就是怪事了。 所以說,公元383年的這場秦晉戰(zhàn)爭,前秦是沒有獲勝的可能的。如果獲勝,只能是,謝安一開始就不準備跟他打,就認輸。但只要不怕他,打起來,前秦就會失敗啊。 從戰(zhàn)役上說,最根本的問題,除了苻堅過于輕視東晉的軍事力量外,更主要的,是出在了他這個60萬的、漢人占了絕大多數(shù)的、不可能為他效力反倒有可能倒戈的中軍上;再根本,就還是前秦的民族問題。所以,無論是陳寅恪先生,還是朱大渭、田余慶先生,在對淝水之戰(zhàn)前秦的敗因上,意見都完全一致,民族問題還沒有解決,民族融合沒有基本完成,這個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第八章 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前秦這一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我們就說得差不多了。下面,咱們就把視角收回來,注視南方。 又一輪的“震恐” 應該說,不管苻堅的“大軍”到底是怎么樣吧,他的第一個戰(zhàn)略目標可還是達到了。建康是一得這消息——前秦號稱百萬大軍,幾乎是以撲天蓋地之勢,殺奔南方而來了,上至司馬曜,下至士族官員們,是好好地驚慌了一把。想起上一回淮南之戰(zhàn)時,那個“震恐”,是來得比較突然,秦軍一下子就距廣陵100里啦!人們這才覺得火燒眉毛了,好在,謝玄的反擊打得又漂亮又迅速,沒多久,這“震恐”就解除了。不過這一回,跟上次還是有點兒不一樣。 上次那危險就在眼前,敵人在明處,誰都看得見,只要有人能把這個事兒解決,那就好了。可這回呢,苻堅弄得很虛啊,這一個“號稱百萬”,一個“撲天蓋地”,你越是搞不清他到底怎么回事兒,你心里就越是惴惴地找不著北。而且,苻堅這聲勢一造,你都無法預料,他到底要從哪兒下手,前秦最厲害的主力又在哪里?武俠小說里不常說嗎,“無招勝有招”啊,所以有時這個“虛”,比起“實”來,倒更有威懾力呢。 建康上下是一片惶恐,就讓我們想起,赤壁之戰(zhàn)前,曹cao號稱“百萬”大軍兵臨長江時,吳國那情形,那是武官要戰(zhàn),文官要降啊。不過,東晉和吳國還是有些不一樣,那時的東吳還是諸侯國性質,可這時的東晉卻是正經的“華夏正統(tǒng)”所在,這個“降”的份量,跟孫權投降曹cao可是不一樣的。另外,要論起危險性,淝水之戰(zhàn)也不及赤壁,畢竟那時曹cao已經兵臨長江了嗎。不過,這時東晉的朝臣們,可基本都是名士文官,皇上司馬曜同志也絕沒有人家孫權那樣的本事。那么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這到底是打呢??還是……??于是,所有的人就又都開始瞧著謝安了,專等著他拿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