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節(jié) 政治漩渦
崇禎皇帝打算嚴懲袁崇煥,這件事情姬慶文早就聽到了風(fēng)聲,聽說崇禎已開始征集各地王爺、勛貴的意見,順便在朝野上下吹吹風(fēng)、打打招呼。 可是這件勢必會震驚朝野的大事,無論如何也得要慎重辦理,是絕對急躁馬虎不得的,更何況還有這么多方面的意見需要收集、匯總。因此,姬慶文同李巖推算,這么大一件案件,再怎么急迫,至少也得拖上半年時間,才能大致拿出一個辦理意見來。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到崇禎皇帝居然會這樣心急,眼下幾個偏遠地區(qū)王爺?shù)囊庖娍峙逻€沒有傳遞到京師,皇帝居然已命令內(nèi)閣首輔組織三司會審,來審理袁崇煥案件了。 這就相當于將案件推上了正常辦理的流程,再怎么拖也拖延不了多少時間了。 可令姬慶文感到奇怪的是,他是從內(nèi)閣徐光啟那邊接到這一重大情況的,而更應(yīng)該通知自己的老督師孫承宗那邊則是一點消息都沒有。照理說,孫承宗作為姬慶文和袁崇煥的老師,他不應(yīng)該一點動靜都沒有。 姬慶文和李巖幾番商量,只能猜測大概是孫承宗現(xiàn)在身負重建關(guān)寧防線的重任,不想在袁崇煥的事情上更多地耗費精力,因此才始終抱持了沉默。 然而袁崇煥之事實在太過重大,其重要性比起運營關(guān)寧防線來絲毫不在以下,孫承宗的表現(xiàn)確實有些反常。 不過不管朝中局勢如何,是在遠隔千里之外的蘇州的姬慶文再怎么猜測也猜測不出來的,只有自己身處京師的政治旋渦之內(nèi),才能感同身受地感受水流的變化。 于是姬慶文也不耽擱,立即傳令下去,要即刻啟程北上進京。 他這命令一下,蘇州織造衙門里頓時亂成了一鍋粥,畢竟姬慶文從浙江回來還沒有十天時間,就又要離開了。且不說現(xiàn)在主管織坊事務(wù)的宋應(yīng)星、葛勝,主管碼頭事務(wù)的湯若望等人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向姬慶文匯報請示,就柳如是一個今年才娶進門的“大老婆”晾在家里,就有些太浪費了。 可現(xiàn)在時間緊迫,柳如是又必須留在蘇州坐鎮(zhèn)記賬的,姬慶文就只能忍痛割愛,領(lǐng)著義烏那七八十個礦工及一干親信,乘坐河道總督衙門的漕船,又帶了無數(shù)金銀綢緞,這才往暗流涌動的京師而去。 漕船從蘇州出發(fā),走了沒多久就路過了山東。 山東巡撫孫元化同姬慶文交好,又是個醉心于槍械制造的技術(shù)狂人,同姬慶文頗有一些共同語言。特別是孫元化當年曾經(jīng)協(xié)助袁崇煥守過錦州城,同這位當年不可一世的薊遼督師也是極有淵源,正好可以讓姬慶文打探一下朝廷的情況。 孫元化到底是個外放的官員,朝廷內(nèi)部的情況知道得比姬慶文多不了多少,然而在官場中廝混了十幾年練就的敏銳的政治嗅覺,卻告訴孫元化袁崇煥是個刺頭,也是個燙手的山芋,他的事情已然鬧得通天徹地,是絕對不能輕易牽連進去的。 于是孫元化建議道“姬大人,袁督師同大人同拜在孫承宗老督師門下,有這同門之誼,該保奏的時候保奏一下也是應(yīng)該的??蛇@件事情應(yīng)該是皇上親自在拿主意,恐怕不是那么好摻和的。姬大人,出頭可以,但不能強出頭,民間不也有句話叫槍打出頭鳥不是?” 孫元化這幾句話雖然有些犯慫,卻是真真切切地站在姬慶文這邊說話,替他考慮問題,這已經(jīng)是很讓姬慶文感動的了。 于是姬慶文拱手謝道“孫大人的話,我記下了。袁崇煥……保我還是多少要保一保的。不過在此之前,我總是要征求一下孫承宗老師的意見的,到時候再走一步看一步好了?!?/br> 孫元化點頭道“老督師老成謀國,聽他的話準沒錯。不過有句不吉利的話,在下斗膽想要同姬大人說上一說,不知大人愿不愿意聽呢?” “但說無妨?!奔c文道。 孫元化長舒了口氣,道“當年張江陵老相公壞事之后,別人評論他,說他是‘長于謀國、短于謀身’,最后才落了個沒下場。姬大人理財、養(yǎng)兵、打仗都是好樣的,可鋒芒也不能太過,還是應(yīng)當懂得韜光養(yǎng)晦為好啊?!?/br> 姬慶文聽了這話,趕忙拱手道“孫大人的話,在下記住了?!?/br> 可他心里卻不以為然,心想老子穿越到明末,可不是來裝孫子的,更不是來當孫子的,老子現(xiàn)在手里雖然也攢了不少硬貨,可成色、數(shù)量卻還都有些不夠格,等老子那天攢夠了本錢,一定搞他個翻天覆地,搞不好皇帝老子都得看自己的臉色辦事! 不過這話,姬慶文也只能埋在自己心里,是不可能大庭廣眾說出來的。 結(jié)束了袁崇煥這個棘手的話題之后,孫元化便請姬慶文去他主持的兵工廠里看參觀了一番。 姬慶文上次參觀兵工廠,已是幾個月之前的事情了。經(jīng)過這幾個月的發(fā)展,孫元化的兵工廠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一副異常繁忙的景象,新造好的槍支槍械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座鋼鐵構(gòu)成的叢林。 孫元化隨意提起了一支火槍在手里擺弄了一番,遞到姬慶文面前,說道“姬大人,你看我這里造出來的火槍,雖然樣子比幾個月前要強上不少,可精度和威力卻還比不上進口兵器……” 孫元化見姬慶文這次進京沒有將麾下的神射手孟洪帶來,便伸手招來自己手下的一名兵士,讓他試驗一下孫元化手中的這桿子火槍。此人接過火槍,裝填瞄準的速度和手法倒也還算迅速熟練,舉槍就接連打了三槍。 姬慶文現(xiàn)在也算是火槍界的半個行家了,一看這支火槍雖然在明朝本土生產(chǎn)的火槍里頭也算是上品了,可比起進口的家伙來,無論是在精度上還是在威力上,都頗有不足之處,禁不住暗暗嘆息搖頭起來。 孫元化看見姬慶文這樣的表情,便問道“姬大人,是不是我這里的幾支火槍火槍,還入不了你的法眼???” 姬慶文心想孫元化在槍械制造上也算是個癡人,便直言不諱道“沒錯。孫大人,你的火槍雖然精銳,卻還比不上我從西洋進口的那些家伙。孫大人自己應(yīng)該心里有數(shù),你的火槍,在五十步之外就不能準確命中目標了,超過一百步就算是打中了對手,也沒法殺傷敵軍。而西洋進口的火槍,一百步之內(nèi)都是能夠準確打中對手軀干的,一百五十步之內(nèi)都有一定的殺傷力。差距不能說大,卻也不是完全沒有……” 姬慶文這話說得已是很客氣了,卻說得孫元化滿臉的無奈和憤慨。 只聽這位山東巡撫嘆息道“唉,在下也不是瞎子、聾子,更不是渾人、傻子,當然知道這里頭的差距??晌揖褪桥幻靼祝餮蠡饦?,到底為什么能造得如此精銳!” 說著,孫元化命人取來好幾支壞了的火槍,一一擺在姬慶文面前,介紹道“這些火槍都是我的試驗品。姬大人你看,這些槍,要是槍管造厚了,就會變得彎彎曲曲不成樣子,打起來的精度和威力就要大打折扣。要是鑄薄了,又容易炸膛,反而得不償失。我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火槍,都是幾經(jīng)調(diào)整之后的結(jié)果了……不想依舊遠不如西洋火氣那般精銳!” 姬慶文將這幾支火槍捧起來仔細觀察了一番,鄭重其事地說道“孫大人,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原因在于鑄造槍管的材料不行。” 說著,姬慶文便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那兩支德國產(chǎn)的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