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九流十家
守望禪師語氣輕快,卻是掩不住話語的苦澀之意。 想當初,嶗山頂上佛道論法,劍拔弩張,一個是慈悲為懷、一個是清靜無為,為了爭奪仙山洞府,紛紛擾擾、吵吵鬧鬧,打得不可開交。出家人未必就真的六根清凈。 萬歷的生母李太后最出名的事是她好佛。在宮中,她被說成菩薩的化身,尊稱為“九蓮菩薩”,據(jù)傳她夢聽聞京西潭柘寺是—大名剎,寺中有元代妙嚴公主的拜磚,李太后不能親臨山寺目睹,便派人把拜磚裝入匣內(nèi)帶回宮中瞻仰一番。 房山云居寺石經(jīng)山的雷音洞有xue藏有石函,函中放有隋代安放的三粒佛舍利,這件事被李太后知道了,她也要迎入供養(yǎng)一時期,然后加外封包裝送回原處。這三粒佛舍粒自她供—時期后,至1982年再次取出來時,卻只剩下兩粒了。有人推測是被她偷去了,很可能殉于昭陵。 她又修了高梁河畔的萬壽寺,這是萬歷皇帝出面“只奉慈命”而修建的。據(jù)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27記,他在萬壽寺看見寺僧為皇帝求福,念經(jīng)的和尚將近l000人,聲如海潮,而主僧年未二十,俊美如婦,一問才知是當今皇帝的替身。一些有點權(quán)勢、有點地位的人不能認清自己,不愿意聽取逆耳的忠言,只喜歡別人的溜須拍馬。可偏偏有些人為了迎合他們故意去阿諛奉承,也會給他們出一些壞主意。久而久之,則朝野萬馬齊喑,卻還是丹門羽士中有人逆流而上。 太清宮一位名叫耿文蘭的道人,對憨山的行為強烈不滿,上奏朝廷,欲與憨山大師決一雌雄。朝廷中的一些官員懼怕皇太后的威力,不僅沒有將耿文蘭的訴狀呈遞給皇上,反而羅織了一大摞莫須有的罪名要抓耿文蘭治罪。耿文蘭只得逃離太清宮。這一去,是山高路遠,也是海闊天空,更是魚躍龍門。 明萬歷二十三年,耿文蘭逃到了首都,這里有全真道龍門派祖庭白云觀,他得知白云觀寄住的道人,后來的觀主王常月經(jīng)常給神宗皇帝的鄭貴妃治病,于是他便請王常月趁給鄭貴妃治病之機,將訴狀轉(zhuǎn)呈給明神宗皇帝。最后官司由萬歷皇帝親自御審。 此時萬歷皇帝受制于李太后和張居正內(nèi)外一唱一和多年,自己雖然親政卻束手束腳,正想有所作為,打擊以李太后為首的儒臣勢力,于是金口玉言,事態(tài)峰回路轉(zhuǎn),圣旨下來,聲稱由于萬歷十九年宮廷內(nèi)監(jiān)張本奉太后懿旨到各地分發(fā)《藏經(jīng)》時,擅自把當時沒有名籍的海印寺填寫入冊,被以假冒圣旨罪論斬;而憨山與張本交情很深,故而受到牽連。佛門因為憨山妄談并宗,又親近儒臣,也袖手旁觀。 萬歷皇帝于萬歷二十八年降旨毀寺復宮,憨山因私修宮觀而獲罪,被充軍發(fā)配至雷州半島。他在雷州繼續(xù)弘揚禪宗,并到雷州曹溪寶林寺講經(jīng)說法。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獲赦。天啟三年在寶林寺圓寂。果然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雷州路八千。 守望禪師喟嘆,如今嶗山太清宮門前“海印寺遺址”石碑上鐫刻的“明萬歷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印寺于宮前,二十八年降旨毀寺復宮”的字樣所記載的就是這段“嶗山佛道之爭”的歷史。從那以后,他們這一脈就成了野狐禪,到守望禪師這一代,更是孤家寡人,眼看著就算絕宗,也算是……理解憨山祖師想當年的心境了。 聽說了這一段慘事,劍拔弩張的氣氛才消除了。 最初當守望禪師說‘海印寺’其實也是來自嶗山道后,于祖佳和石苓人馬上警覺起來,于祖佳甚至把手往勃朗寧的位置移了幾分。 作為高級警務(wù)人員,他很少象警察一樣隨時把槍別在腰間,但是,一般他會在身體某處藏一把勃朗寧。 守望禪師看他們警覺的樣子,立即就明白了:你們知道嶗山道士!” “知道一點!石苓人回答說?!惫植坏?!守望禪師說:你還知道什么?石苓人看著他眼睛,慢慢說:還知道卸嶺門背后就是嶗山道士!” “是嗎?輪到守望禪師大吃一驚了:這怎么可能?石苓人一時判斷不了守望禪師的情況,所以問:怎么不可能?” “卸嶺門只是烏合之眾的邪門歪道,術(shù)法水平很一般,但如果是全真道的嶗山道士那可難對付了!守望禪師說。 ”為什么?石苓人繼續(xù)問?!痹趺凑f呢?守望禪師說:我其實對嶗山道士也知之甚少,但是我恩師從來告誡我和師兄兩個人,不論做什么事,如果遇見全真道的黃冠,立即避讓……這是兩個人拜師第一條。 還有就是絕對不能隨便對外人提‘全真道’三個字,口中陟罰臧否!我記得我?guī)熜钟幸淮芜€問過我恩師:如果遇見全真道的人在作惡呢?恩師也說:‘立即避讓!’我記得恩師的理由好象是:你們兩個人根本不是他們對手,你們兩個人只能回避他們?!?/br> 守望禪師嘆口氣繼續(xù)說,說實話,恩師死后,我雖然投奔了幾家十方叢林掛單,又學習了許多科技、方術(shù),但是我手上有限的術(shù)法還是來自恩師。 我很少用,但一用總是沒遇到什么對手。 恩師當然在我之上了,所以我也想不出全真道到底怎么厲害了!” “你恩師沒給你你們講過嶗山道士、或者你們海印寺的情況嗎?石苓人問他?!?/br> 守望禪師沉吟,恩師只說,原來嶗山道士也是被全真道吞并的,起初屬于靈寶一脈,最早則是方仙道的一支。 嶗山如此名山秀水,自然不是無主之地。圍繞著這洞天福地,幾經(jīng)爭奪易手。 漢時就有贛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chuàng)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這也罷了,等到王重陽、丘處機倚國主、立法事,全真道大興,鳩占鵲巢,靈寶派的嶗山道太清宮便成為丹道全真隨山派之祖庭。這其中,不知道幾多血雨腥風。 嶗山道士的祖師張廉夫,也就是被懷疑是卸嶺門幕后黑手的那一位,本來是出身于方仙道。方仙道,其實是百家爭鳴之后,九流十家勘定之前的統(tǒng)稱。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百家爭鳴局面,“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百花齊放,不過是為了富國強兵,一統(tǒng)天下。因此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fā)展成派系。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縱橫家。 如同秦皇漢武麾下雖然有三千術(shù)士,但這些方士所擅長的術(shù)數(shù)去粗取精,不過有數(shù)種。《漢書·藝文志》只列舉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數(shù)術(shù)。而在歷史的變遷下,術(shù)士們?yōu)榱损B(yǎng)家糊口、安生樂業(yè),各有所長,既有單純感悟堪輿、星相、術(shù)數(shù),修行的五術(shù)三相師。也有卜筮參悟世間預(yù)知未來的卜算子,有從兵家轉(zhuǎn)化而來精于神打的鬼卒,才演變了后來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術(shù)。 在東漢再起,天下太平,史家班家父子整理國故的時候,未來的九流十家們整理典籍,進行了一次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術(shù)法總結(jié)、提煉。終于把傳承追溯到三代…… 夏。 商。 周。 夏禹列《尚書·洪范》,鑄九鼎、定九州,以十二鏡、白澤圖懾服牛鬼蛇神。 商朝崇拜玄鳥,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 周以湯武革命,武王十三年滅殷商后,殷遺臣箕子去朝鮮前,與周武王推演天人關(guān)系時,闡發(fā)《洪范·九疇》,所謂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次四曰協(xié)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饗用五福,威用六極。 后來這段秘辛被儒臣劉歆所知,此人一生列三統(tǒng)、六藝、七略、開創(chuàng)古文經(jīng)學,后因謀誅王莽事敗自殺。他的著錄被班固計入《漢書·藝文志》即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藝之術(shù),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亦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義,排定三教六道、合九流座次。 一陰陽家曰五行, 二儒家曰敬用五事, 三農(nóng)家曰農(nóng)用八政, 四道家曰協(xié)用五紀, 五名家曰建用皇極, 六墨家曰又用三德, 七法家曰明用稽疑, 八縱橫家曰念用庶征, 九雜家曰饗用五福,威用六極。至于小說家……碼字民工也配姓趙? 總之,最初的嶗山,基本是方仙道的自留地,后來正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還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奠定嶗山道法統(tǒng)發(fā)端的是李哲玄,他被后周太祖郭威敕封為“道化普濟真人”,太清宮的三皇殿正是由他募集資金修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