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書迷正在閱讀:的小說云巔仙緣、重生之偽學霸的春天、重回1981:蜜戀學霸小軍嫂、邪仙韓笠傳、重生暴力女學霸、到底誰才是昨夜那個狗男人、追錯、聯(lián)盟輔助什么時候才能站起來[電競]、劍客心里,沒有愛情、秩序善如何成為反派心腹?!
他們已經幸福過在北城百分之八十的人們,然而正如老話所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子, 卻也躲不過虱子。 兩人生活里最大的“虱子”,來自于雙方父母。 他們感恩于父母為其創(chuàng)造的優(yōu)越條件,卻也無法忍受其過度干涉他們小家的生活。 從寶貝三歲之后, 雙方父母便明里暗里地暗示其生二胎,理由千奇百怪:上到作為華夏公民應該響應國家政策,下到獨生子女太過孤獨應該有個伴。 對此, 兩人站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表示: 作為公民有生的權利,也有不生的權利; 寶寶不缺玩伴, 小區(qū)到興趣班玩伴無數; 他們作為獨生子女, 也從不覺得孤獨。 作為雙職工, 兩人認為一個孩子恰好能讓他們在事業(yè)和家庭中取得平衡, 再多一個孩子無暇顧及。再加上鐘萍的部門這兩年上頭有空缺,正是加把力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時刻,更不想被二胎毀掉事業(yè)。 然而,講道理是沒用的,雙方父母催二胎的決心如同定海神針,風吹不倒,雷打不動,磨得兩人耳朵起繭。 比如今天。 孩子的外公外婆接寶寶去玩,臨走前再次進行一番陳詞濫調,內容萬變不離其宗——趕緊趁身體還行生二胎。 此刻,兩人看著電視里家庭劇的家長里短,心下感嘆現實比戲劇還要難受。 戲劇總有高低起伏,此刻的壓抑是為后續(xù)的打臉解氣;他們過得沒啥波瀾壯闊,卻也等不到束縛后的釋放。 “我覺得,咱爸媽還是太閑,才能天天盯著我們?!蓖蹂P給老婆揉著腿道。 鐘萍嘆氣:“我寧肯他們打打麻將跳跳舞,過得有點自己的生活?!?/br> 王錚感同身受:“我媽年輕時還是北城模特隊,特時髦,怎么老了反倒思想僵化呢?” 兩人抱怨著,鐘萍收到閨蜜發(fā)來的信息。 【阿花:萍萍,我剛看到一個廣告,笑死了,今天就指望這廣告樂呵了!】 鐘萍無語。 閨蜜阿花的笑點低到人神共怨,一個十年前的老舊笑話都能趴在桌上笑十五分鐘。 鐘萍點開視頻。她并無指望阿花分享的廣告多好笑,純粹是眼前的狗血劇適合一心多用。 【“相親相親,我們就不能有一次母女的聊天話題能夠避開相親和結婚嗎?你年輕時候總和我說詩和遠方,現在呢?”】 廣告中,長相平凡的女主對滿頭銀發(fā)的母親喊道。 鐘萍心底忽然揪了一下,這不就是她和母親的翻版嗎?雖然話題從二胎變成婚姻。 【“在【不怠學習】,她找回了青春時的夢,也找回自己的生活。她將重心和注意力從我身上轉移,我們的關系反而更加融洽了?!薄?/br> 母女兩其樂融融的畫面結束,畫面變黑,一堆藝術字用閃動又鬼畜的形式出現在畫面中。 【不怠學習!老年人的活力發(fā)動機! 不怠學習!黃昏戀的理想培養(yǎng)皿! 不怠學習!讓你華發(fā)重生!姨媽重來!青春重煥! 不怠學習!家庭矛盾化解!妻賢子孝!和和美美! 不怠學習!現在就加入吧! 不怠學習!現在就加入! 不怠學習!加入!加入!】 鬼畜字看得鐘萍眼睛生疼,內心卻蠢蠢欲動。她將手機遞給老公:“我們給爸媽報個班如何?” “哎,估計沒啥用,直接讓我爸參加社區(qū)老年活動室,沒兩天就不去了,說打牌打不過。”王錚嘆氣。 鐘萍:“不管了,死馬當作活馬醫(yī)了?!?/br> == 【不怠學習】石井校區(qū)。 鐘萍看到機構大廳擠滿人群,四分之三都是和她年齡相仿的中年人,鮮少有老年人,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成人再教育培訓機構。 很快,一個穿著正裝的姑娘將她和另外一群人引入一間小教室。 教室內站著一個中年男人。 “看大家的年紀,肯定都是來替家里長輩報名,有何需求,盡管告訴我,讓【不怠學習】為您排憂解難?!敝心昴腥说?。 眾人七嘴八舌一通說。 鐘萍這才發(fā)現,果然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中年男人聽完眾人的傾訴,點點頭,一副知心老大哥的模樣。 “其實大家的訴求,歸根結底,就是希望老年人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摻雜于子女的家庭。或者希望爸媽健康一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終日沉迷麻將電視。” 一群人紛紛點頭。 “至于大家覺得困難的地方,我們早就幫各位籌劃好了?!?/br> 很快,幾張內容豐富的課程推薦單分發(fā)到眾人手中,中年男人開啟滔滔不絕模式。 鐘萍起初以為,對方只是純粹推介課程,細聽之下才發(fā)現,這些課程竟然一一對應了在場眾人的煩惱。 比如有人苦惱父母始終認為電子支付不安全、是詐騙,每次都要用現鈔買東西。可如今北城許多商鋪都極少用現金交易,經常找不出零錢。 大叔給其推介了《走入互聯(lián)網時代》的課程,十二個課時,不僅僅是手機應用,還有基礎上網、各場所自助服務機的使用等。這些在年輕人看來摸索一下就輕松搞定的玩意,對于上了年紀、思維僵固的老人,形同魑魅魍魎。 該課程包含了線上模擬、線下實cao等內容,真正從老年人的思維和角度入手,授予最貼近生活的技能,還有溫柔大學生一對一耐心指導,務必讓老年人抓住時代的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