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書迷正在閱讀:八零小俏媳:首長,寵上癮、衰神成長記、懸棺、民國風月:多情少爺,寵妻無度、鮮香農女:養(yǎng)個包子發(fā)大財、諸天仙臨、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生靈變幻、稟告王爺,王妃爬墻了、垂直戀愛(NP)
“臣……王洽,拜見陛下!” “臣……韓爌,拜見陛下!” 看著匆匆走進殿內的二人,向自己作揖行禮,崇禎皇帝雙眼微瞇起來,這次災民潮一事,若處理不好的話,那先前所取得的優(yōu)勢,只怕會蕩然無存。 “免禮吧?!?/br> 崇禎皇帝開口道。 “陛下,當前在真定、保定兩府一帶,聚集著眾多山陜籍,逃難而來的災民?!表n爌神情凝重,語氣略顯焦急道。 “若此事朝廷不能妥善處置,一旦盤踞在此的災民,發(fā)生民亂,沖破真定、保定兩府防線,恐引發(fā)北直隸大亂。 可若是放盤踞的災民進直隸,僅治下八府的情況,恐無法收容諸多災民。 且據(jù)真定、保定兩地知府言,在山西境內,還有大批災民,正朝北直隸方向逃難?!?/br> “陛下……此事國朝必須從快決斷。” 王洽緊隨其后道:“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若處置不當?shù)脑?,都將會給朝廷帶來被動,甚至動搖國本。 臣斗膽,請陛下降旨,將逃難聚集的災民,就近安置到山西治下,并著戶部調撥賑災錢糧。 另內帑因撥發(fā)部分錢糧,力保此次災民潮,能穩(wěn)定下來?!?/br> 當初崇禎皇帝叫軍機處,明發(fā)上諭,來上什么,山陜沒糧,直隸有,皇帝特命災民進直隸! 王洽的心里,就想到會有今日。 且隨同明發(fā)的上諭,所做的諸多調整,對山陜兩地的官員,甚至宗藩、官紳等群體,有著諸多的苛待。 這叫王洽不由得聯(lián)想到,當前真定、保定兩府治下,所形成的態(tài)勢,必然跟山陜兩地的地方官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才多長時間啊,就有超三十萬眾的災民潮,不顧一切的跑到北直隸來,這事兒透著蹊蹺啊。 “就近安置到山西治下,是不行的?!?/br> 崇禎皇帝想了想,開口說道:“若是朕這樣做,那先前所下口諭,就會淪為笑柄,叫國朝失去威儀。 再者言山西治下各府,當前還有要務要做,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因為災民潮的事情,就叫審查事停下來。 這些山陜籍的災民,既然相信朕的口諭,愿意背井離鄉(xiāng)的逃難到北直隸,那朕就不能傷了他們的心。 先前國朝傷他們的心,傷的已然是太多太多了?!?/br> 或許這次驟現(xiàn)的災民潮,處處透著蹊蹺。 然在崇禎皇帝的眼里,若是這批逃難的災民潮,自己能妥善安置好,那對之后全面掌控北直隸,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且安置三十萬災民,就代表山陜兩地,少了三十萬被流寇裹挾的流賊。 以此類推,四十萬,五十萬…… 盡管說壓力很大,挑戰(zhàn)很嚴峻,可這并未影響崇禎皇帝的決斷。 “陛下,您要三思?。 ?/br> 韓爌作揖行禮道:“這么多的災民,涌進北直隸治下,定會給京畿的秩序,甚至糧價、布價等,造成極大的沖擊。 若朝廷沒有妥善處置好這次事件,一旦鬧出風波出來,那京畿必然大亂,這無疑會動搖大明的國本。 且對朝廷而言,規(guī)模這么多的災民潮,難保會潛藏有肆虐地方的流賊,一旦說……” “韓卿,難道遇到問題,要想到的不應該是如何妥善解決,相反卻是當甩手掌柜嗎?” 崇禎皇帝皺眉道:“這些都是朕的子民,是大明的子民,即便你說的那些,的的確確都真實存在。 難道就可以不管了? 難道依著王卿之見,就近安置到山西治下,這些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了嗎? 山西有著怎樣的問題,兩位卿家的心里,不會不清楚吧? 只怕前腳劃撥的賑災錢糧,押送到山西之下,后腳就會被沒揪出來的貪官污吏,給暗中截留了。 此事無需內閣和軍機處負責,朕親自委派大臣,主持災民入直賑災事,一應耗費由內帑撥發(fā)?!?/br> 事情既然已經發(fā)生了,那崇禎皇帝就不會坐視不管,或干脆當起縮頭烏龜,如此的話,還不如直接擺爛算了。 第一百章 賑災前指 步入小冰河時期的大明,災害頻發(fā)這是常態(tài),然在崇禎皇帝的眼里,大明對待賑災之事,所表現(xiàn)出的應急能力,實在是太差太差了。 不管是災后重建,還是組織災民恢復生產,亦或者賑災期間的調度、防疫、維穩(wěn)等各項事宜,都是極為被動的態(tài)勢。 既然之后的十幾年間,大明南北治下各地,會頻繁的發(fā)生災害,水災、旱災、雪災、蝗災、地震等,接連不斷的問候大明,那崇禎皇帝就非常有必要,錘煉出一支專司賑災事的隊伍。 什么事情光想不做,光說不做,那就算想的再多,說的再多,都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空談誤國的風氣,或許不好扭轉,但崇禎皇帝要用自己的方式,錘煉出一支支可靠的隊伍出來。 順天府尹孫傳庭、九門提督孫祖壽,神情凝重的朝乾清宮快步走來,真定、保定兩府一帶,聚攏大批山陜籍災民潮,他們知曉了。 此番被天子身邊近侍王承恩,親自傳達口諭,二人的心里都清楚,天子是有重要的事宜,要交由他們去辦。 “臣……孫傳庭,拜見陛下!” “臣……孫祖壽,拜見陛下!” 寂靜的東暖閣內,響起的聲音,叫服侍的龐天壽,依舊低頭不言,腦海里所想的,還是自家皇爺,先前質問王洽、韓爌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