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3章
書迷正在閱讀:庶香門第、男神住在手機里、神級優(yōu)化技能、聽歌識美人[娛樂圈]、追妻100次,總裁老公太霸道、科技抽獎大亨、每天都想終結(jié)Alpha發(fā)小、偏刃、出柜后我撿了個死對頭、出道吧,帽子架
那么你就可以專門報考相關(guān)的高等院校,通過這些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計劃去獲得繼續(xù)深造的資格。 再比如你喜歡地理,覺得它很有意思又非常有趣,想要在這方面有所發(fā)展,可是偏偏其它學科不好,那么你就可以去參加相關(guān)高校考試,以后專門去學習地理方面的知識和內(nèi)容。 這就是劉晉反思后世考試制度之后所制定出來的一個制度,給這些高校留20%左右的名額,允許其通過自主招生,也允許考試自己報考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計劃來獲得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 盡管劉晉也知道,只要是自主招生的,到時候一定會有走后門的,一定會有人想方設法的通過這個渠道來進入這些高校。 就像后世一樣,不僅僅是我們國內(nèi)如此,果外也是一樣,只要花錢,他們就可以想辦法讓你進入果外的頂級高校。 但劉晉還是覺得有必要這樣去做,只為了能夠在這樣的計劃之下挖掘出一些天才出來,數(shù)學的天才、物理的天才等等。 “今年我們整個大明中學畢業(yè)的人數(shù)超過了120萬,全國大大小小各大高校加起來目前已經(jīng)有20多所,總的錄取人數(shù)超過10萬人,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一年啊?!?/br> 蔡玉良想到今年的高考,也是忍不住感嘆起來。 新學的學子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新學的高校數(shù)量增長卻是極為緩慢。 辦一所大學的花費實在是太大了,縱然劉晉是財神爺,也經(jīng)不住這樣的折騰。 發(fā)展到現(xiàn)在,前前后后已經(jīng)創(chuàng)辦了以帝國理工學院、帝國大學、京城機械學院、京城建筑工廠學院、大明醫(yī)學院、大明藝術(shù)學院、天津海事學院、天津師范學院等學院為主的20多所高校。 單單是為了支持這20多所高校的運營、發(fā)展、教學,劉晉每年都要花掉上千萬兩的銀子,再加上還要負責新學的資金和開辦更多的小學、中學,這需用耗費的資金實在是太大了。 夏炎、任思恒、蔡玉良這邊也是已經(jīng)再三的和劉晉提過這個事情,認為這個資金其實應該由大明朝廷國庫來承擔。 或者是在新學的教育上面,收取一定的教學費用,以減輕劉晉的負擔和壓力。 要知道這個可是每年都必須要有的,等于是固定的開支了,你劉晉現(xiàn)在是內(nèi)閣首輔,麾下有著龐大的產(chǎn)業(yè),還可以支撐下去。 如果那一天,劉晉不是內(nèi)閣首輔了,麾下的龐大產(chǎn)業(yè)出問題了等等到時候這新學的學子該怎么辦? 新學上千萬的學子,難道將來就不讀書了? 僅僅只是依賴一個資金的來源和渠道是非常不安全的,除非是依靠國家來支持,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但劉晉思索再三之后并同意他們?nèi)说囊庖姟?/br> 依靠朝廷國庫來?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別說新學了,傳統(tǒng)的私塾、書院那都是私人性質(zhì)的,私人或者地方開辦的,讀私塾和書院都是需用自己出大量的錢財才能夠讀下去。 至于大明朝廷,一直以來都只是負責科舉考試的事情,至于讀書的事情,朝廷是不管的,書院能不能經(jīng)營下去,全看你自己。 你說現(xiàn)在讓朝廷來負責新學的資金? 這可能嗎? 根本就不可能,朝廷雖然現(xiàn)在稅收充足,國庫充盈,可也絕對不會說為新學買單的。 在大家一直以來的觀念當中,讀書是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夠進行的事情,也就意味著不會讓每一個人都去接受教育, 朝中的大臣更不可能支持撥款給新學的。 要支持,那也是支持舊學,支持那些書院私塾什么的。 至于說向新學學子收取一定的學費,在劉晉看來也是不行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愿意將孩子送去讀新學完全是因為新學是免費的,還包一頓午餐,這讀書不需要花錢,將來有出息了就是自己家的孩子,這買賣是很劃算的。 如果一旦收取費用的話,那么至少來說一個學生一年收兩三兩銀子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可能會讓很多父母不讓孩子讀書。 尤其是很多的女孩子將會失去讀書的機會,要知道即便是現(xiàn)在免費讀書,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將自己家中的女孩子送來讀書,覺得女的沒必要讀那么多的書。 讀個小學會算術(shù),會認識一些字就差不多了,這還是免費的情況下,要是收費的話,估計著有太多、太多的還在會失去教育的機會。 這是劉晉所不希望看到的,女人能頂半邊天,也同樣可以出很多優(yōu)秀的科學家、工程師、人才等等,自己現(xiàn)在有錢,那就要支持下去。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的話,到時候再說吧,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有時候考慮的太多了,反而會很累。 “我們新學還好一些,除了劉公所創(chuàng)辦的高校之外,各地也是有不少的各地自己創(chuàng)辦的高校,加起來也有幾十所了,總的來說,錄取的人數(shù)和比例還是可以的?!?/br> “今年的科舉考試才是真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實在是太難了!” 第1937章 高考1 京城南區(qū)新城第三中學三1班的教室內(nèi),老師陳信偉正在給自己的孩子們上最后一課,又一批學子要畢業(yè)了,內(nèi)心之中有著諸多的不舍,但更多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前程似錦、擁有大好的前程和未來。 “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