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兼職地府公務(wù)員、軟嗓、在我的小說里當(dāng)主角、傾城的暗戀、朕以為他弱小可人、臥底有毒:緝拿腹黑boss、名門天后:重生國民千金、從刀劍開始的次元旅程、特別調(diào)查組[刑偵]、言傳身教
第44章 好家伙,他直接就好家伙! 且不說程府眾人得了消息之后, 是如何的震撼,單說那位程小姐,簡直就是通體絕望。 這對她來說, 分別就是天大的噩耗。 但是,圣旨已下, 無論雙方是否愿意, 這樁親事都成了板上釘釘?shù)氖聝? 畢竟誰也沒這個膽子跟康熙帝作對。 程家這邊在短暫的驚愕之后, 很快就推翻了先前的禮單,決定重新擬一份新的,再快馬加鞭送去京城。甚至連早已不再管事的程家老太爺都破例詢問了好幾次, 還拿出了壓箱底的好東西,說是給路謙賀喜的禮物。 二太太路氏倒也罷了,身為二房, 加上二老爺本身就不怎么受寵, 又因為當(dāng)初求娶她為妻一事,惹惱了老太爺??梢哉f, 無論程府如何家大業(yè)大,等將來老太爺百年之后, 一旦分家,大頭絕對是給大房那邊的。二房當(dāng)然不至于凈身出戶,但能分得的份額也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老太爺手里的那些珍藏,二房更是想都沒想過, 眼下看老太爺拿出來了, 還頗為驚訝,但更多的還是驚喜??吹贸鰜?,程府這邊終于真的將路家當(dāng)成一門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親戚了。 比起二太太路氏, 程大太太才是心里難受。 萬幸的是,在程大少爺寄來的第二封信上,除了告知康熙帝賜婚一事外,還特地叮囑了父母,尤其是他母親。 程大少爺太了解他娘了,從兒子的角度來說,他娘當(dāng)然是很好的。既當(dāng)?shù)昧思?,本人又賢惠不善妒,要不家里也不會有好幾個庶出子女,但不善妒的同時,又能管好家里,沒見留在府中的都是沒生養(yǎng)過的妾室通房,但凡生養(yǎng)過的一并都被遣送走了。最重要的是,他娘極為看重他。 這就夠了,誰還能沒一兩個小缺點呢? 總之,程大少爺在信中再三強(qiáng)調(diào),讓他娘千萬要拿出態(tài)度來。又明確的表示,他如今所進(jìn)學(xué)的書院就是路謙幫他找的門路,路謙還給了他不少科舉的資料,還道下次鄉(xiāng)試中舉的可能性會很高。 再一個,就目前而言,二房那兩位都沒有什么威脅性,二少爺好幾年前就徹底放棄了進(jìn)學(xué)一事,三少爺盡管還在念書,但究其根本原因卻是因為年歲還小,真論讀書的能耐,是遠(yuǎn)遠(yuǎn)不及他的。 也就是說,他才是路謙唯一的選擇。 沒有親兄弟、堂兄弟,兩個表兄弟又一個比一個蠢,可不就是便宜了他嗎? 于是,盡管程大太太無比心痛,但看在兒子的份上,還是按捺住了內(nèi)心的絞痛,忍痛添了好幾樣貴重的禮物。 不然還能怎么辦呢?錢財這玩意兒程府又不缺,為了兒子的前程,付出這些代價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想通了以后,程大太太不光置辦了一份厚厚的禮物,還特地傳消息回娘家,讓她的娘家兄弟也趕緊準(zhǔn)備起來。親戚這玩意兒就是這樣的,平常是可以不來往,但人家有大喜事兒,你上趕著去送禮,就算再怎么不近人情的人,也不可能將禮物推出來的。更別提,就路謙那性子,是絕對不可能拒收禮物的。 ……只要他收了,接下來的一切都是可以慢慢商量的。 程大太太不光想要兒子的前途,最好是連商路也一并拿走。可惜她這輩子只得了一個兒子,哪怕嫡長女嫁得是很好,娘家那頭也不差,但想要兩全其美還是難。 思來想去,她又給女兒去了信,讓女兒也額外備一份禮物,賀一下路謙這個表弟的新婚大喜。 這一忙就又是個把月。 等好不容易將事情都辦妥了,南北商行那頭也說好了,會額外派一支商隊特地前往京城。要知道,這年頭的消息傳播非常不靈通,哪怕商行已經(jīng)算是比較懂的了,那很多內(nèi)情他們又不知道的。 擺在明面上的消息是,路謙被皇帝賜婚了,對方是二品大官家的女兒,還是分外受寵的嫡女,哪怕不是嫡長女又如何?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據(jù)說還是那二品大官中年得來的寶貝女兒,稀罕得不得了,養(yǎng)到十七八歲才開始說親,還看不上其他高門大戶的貴公子,生怕女兒吃了大虧…… 八卦消息就是這樣的,越長越離譜。 但可以肯定的是,路謙這回是撞了大運了,而身為路謙唯一的親戚程家,也是徹底發(fā)了。 翰林院怎么了?本身沒油水又不妨礙大家給他面子,程家一躍成為整個蔚縣最不能惹的人,只要他們愿意,隨時都能搬到金陵城來,就是那官宦人家,那也得給他們幾分薄面。除非對方不想兒孫參加科舉了。 到了七月里,足足十幾輛裝滿了厚禮的大車終于出發(fā),南北商行的人拍著胸口保證,一定會趕在中秋節(jié)前將東西送到的。 其實本來可以更早一些的,但這不是因為想要備一份更好的禮物嗎?當(dāng)然,禮物是一回事兒,先前程家就已經(jīng)寫了信送去京城,估摸著應(yīng)該已經(jīng)到了。 先口頭上道喜,然后才是正經(jīng)的禮物,考慮到兩地相距甚遠(yuǎn),相信謙哥兒是能夠體諒的。 忙完這些之后,程大太太這才大松了一口氣,好生歇了兩日,美美的暢想著路謙收到禮物時的心情,以及自家將來的好日子。 仔細(xì)想想,沒聯(lián)姻也不算什么,畢竟聯(lián)姻本身就是為了能夠攀上路家這門親事。如今,親事是沒能成,但路謙不是抱有愧疚嗎?反正最終的結(jié)果是好的就行了,追究過程做什么? 程大太太終于想通了。 再然后,她就看到了滿臉寫著“想不通”的過繼女兒。 最近這段時間,程府上下那叫一個忙碌。除了為路謙準(zhǔn)備禮物之外,程大太太身為程家的當(dāng)家太太,還要負(fù)責(zé)接待親戚客人,因此她是真的忙得連歇口氣的時間沒有,哪有心情去關(guān)心其他人? 本來,二太太路氏是能幫忙的,但一則大太太自個兒不愿意叫妯娌搶了她的風(fēng)頭,二則路氏這人是小門小戶出身的,脾氣性子都好,就是在待客方面不大周全。大太太索性將所有的事情都攬了過去,于是她更忙了,也更沒辦法分神關(guān)注到后宅的情況了。 不過也無所謂,她的嫡女早就嫁出去了,嫡子如今人在京城。后宅這些人想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來的,真要有人敢搞事,直接提腳發(fā)賣了也就是了。 然而,她怎么也沒想到,其他人都沒有怎么樣,在意識到程府將來會越來越好之后,她們只會愈發(fā)的老實起來。偏就是那個在府上養(yǎng)了好幾年的過繼女兒出了事兒。 既是過繼的,那必然是記在了大太太的名下,從律法角度來說,那就是程府正經(jīng)的嫡女。 程家上下對她也不差,畢竟是打算著培養(yǎng)好感情后,再將人送過去的,自然不可能故意苛待。 但那是以前了。 自打賜婚的消息傳來后,整個程府上下,包括原先對她最是上心的程大太太,都差點兒忘了這個過繼女兒的音容笑貌。 乍一看到人,她還懵了半晌。 最后,還是在身邊伺候丫鬟的提醒下,大太太才回過神來,半是驚訝半是責(zé)怪的道:“怎么變成如今這模樣了?是前陣子換季的時候著涼了?你也太不愛惜自己了?!?/br> 程小姐有苦難言,只能勉強(qiáng)露出了一個極為難看的笑容來。 程大太太又不是傻子,就算她原先因為忙碌而思量不周全,眼下重要的事情都完成了,又看到過繼女兒這副模樣,哪里還有不懂的道理? “罷了,你先好好調(diào)養(yǎng)身子骨,我讓管家拿著咱們家的名帖去請個大夫來。正好,趁著還未入冬,先將病根給除了,不然等天氣冷了,可有的苦頭吃了?!?/br> 說罷,她又吩咐丫鬟去取幾樣補(bǔ)品來,還賞了兩塊好料子下去,壓根就沒有給程小姐任何開口的機(jī)會,就這樣把人給打發(fā)了。 直到人走了,她才頭疼的按了按眉心:“回頭漏些風(fēng)聲出去吧,她也老大不小了,是到了說親的時候了?!?/br> 人都已經(jīng)過繼到自家了,總不能中途撂開手不理會吧?索性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再幫著擇一門過得去的親事,把人發(fā)嫁以后,還能當(dāng)成親戚那么走動。 程府的當(dāng)家太太要做什么事兒,哪兒有不成的道理? 很快,就有人聽到了風(fēng)聲,雖說這個并非程家的親閨女,更不是路謙的表妹,但換個角度來想想,這要是這樣那也輪不到其他人。 于是,不久后就有媒人拿著帖子上門了。 程小姐又大哭了一場,下定決心通知了她以前的家人…… ** 蔚縣發(fā)生的事情,路謙全然不知。 他只知道,康熙帝實在是太能折騰了,他都快要過勞死了! 眼下,他還是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不過卻不是以前那個光桿司令了。就在新人進(jìn)來后,邵侍讀幫他穩(wěn)了下人心,之后不久就被調(diào)走了。 邵侍讀出仕已有十好幾年了,他的資歷是有的,才能也是具備的,最重要的是,他今年才三十多歲,正當(dāng)是能做事的年紀(jì)。因此,離開明史館后,很快就高升了,還拿到了實權(quán)。 路謙羨慕不已,盤算著他到了邵侍讀這個年歲,是不是也有如此的成就。 然后他就被委以重任了。 明史館的事情他都要管,還兼任了南書房行走,隔三差五的就要入宮輪值。另外,明史館既然是隸屬于翰林院的,那么但凡翰林院有個什么情況,都要拽上他。 朱大人估摸著是認(rèn)為這是好意,殊不知再這么下去,他就要失去他未來的女婿了。 這檔口,康熙帝又搞出了一樁大事兒來。 提拔鄭氏降將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準(zhǔn)備攻打臺灣。 這本來是跟路謙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別說康熙帝了,就算再怎么不靠譜的人,都不會將打仗這種事情跟翰林院聯(lián)系到一塊兒的,可誰讓路謙有那么個祖宗呢? 祖宗非常不高興,但又說不出來是哪里不高興。 路謙幫他分析了一把。 首先,攻臺一事是肯定沒錯的,大好的江山怎么能四分五裂呢?然后,就是鄭氏降將施瑯了,祖宗一直不喜歡叛徒,在他看來,但凡是幫襯清廷的,那都是壞胚子。最后,關(guān)鍵點就是“鄭氏”了。 于是,事情就很明白了。 前明的官員背叛了大明朝廷,奪走了原本屬于大明的土地。眼下,清廷要出兵攻打了…… 嘖嘖,想想都覺得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幸災(zāi)樂禍了沒幾天,路謙就遭報應(yīng)了。 在南書房輪值的時候,他聽康熙帝說,打算重修《太.祖實錄》。 路謙:……你還不如繼續(xù)打仗呢! 如果是做別的事情,跟翰林院是沒什么關(guān)系,但修書就不同了,假如是修史書,那意義就更不同了。偏巧,太.祖那個時期,還跟明朝的歷史是重疊的,那明史館參與不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了? 就很苦。 果然人不能太幸災(zāi)樂禍了。 重修《太.祖實錄》一事,并不是立刻公布的,在這之前,還要先抽調(diào)出人手來組成專門的修撰小組。再安排好具體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沒一兩個月時間是做不完的。 就在翰林院上下為這事兒忙活的時候,程府的賀禮加節(jié)禮,終于趕到了。 湊巧,這天是休沐日,路謙一個人待在家里,程大少爺則仍在九江書院那邊。至于秦舉人,則早在五月初就離開了京城,臨走前還跟路謙約好,有什么最新消息要寫信告訴他。 路謙寫信了嗎?做夢吧! 但他讓程大少爺幫忙寫了,通知秦舉人,自己得了康熙帝的賜婚。至于秦舉人那頭是怎么想的,至今尚未有回信過來。路謙很不高興,覺得對方故意針對他,讓他寫信結(jié)果自己不回信? 且不提秦舉人那頭的事情,單說南北商行這一次為了能夠完美的表現(xiàn)出自己的態(tài)度來,根本就不是像以前那樣等著路家的小廝過來拿東西,而是由三掌柜親自將十幾大車的東西直接送去了路宅。 聽鐵蛋說南北商行送東西上門時,路謙還沒什么太大的感覺,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程府每年都會送中秋節(jié)禮的,至于具體的時間不好說,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這一路上會出現(xiàn)什么耽擱時間的意外。 結(jié)果,他一出門…… 好家伙,他直接就好家伙! 這一溜兒的十幾輛裝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拇筌嚢?,直接就把路宅門口的路都給堵住了。 路謙目瞪口呆:“程府這是打算舉家喬遷到京城?” 第45章 買房舍。 不怪路謙這般震驚, 實在是他以前收到的禮物,甭管厚重與否,在數(shù)量上都不能跟這次相提并論。 這次的情況, 真的特別像舉家搬遷,甚至比這個還要夸張。起碼路謙上一次搬家的時候, 也沒那么大的陣勢。 南北商行的三掌柜跟路謙算是老相識了, 其實最初他甚至不是掌柜的, 而只是商行里的一個小管事。這幾年, 路謙在努力往上爬,他也是如此,慢慢的就開始接手一些商行的內(nèi)部事務(wù), 也認(rèn)識了這個出身貧寒的書生。 三掌柜之所以能順利的往上爬,靠的還真不是他經(jīng)商的能耐,而是一張巧嘴能說會道左右逢源。瞧, 這次也是如此, 本來像幫著送東西一事,根本就不需要由他這個三掌柜出面的, 他硬是主動自發(fā)的趕來,沖著路謙, 那是一臉的笑容。 “還不曾當(dāng)面恭喜路大人,小的在這里給路大人賀喜了,祝大人娶得賢妻,兒孫滿堂?!?/br> 路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