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脾氣好壞
定襄,福嗣王府。 “……今日,我去弘文館點卯的時候,恰好遇見三皇子,便與他聊了幾句,我聽他說,”安景翻著從周氏女那里拿回來的《營造法式》,“皇兄這回派了身邊的內(nèi)侍監(jiān)總管作上邶州經(jīng)略使謀反案的監(jiān)勘官,這消息,可是真的?” 邰通道,“是?!?/br> 安景抬起頭來,“你早知道?” 邰通恭敬道,“奴才也是昨日才知道,還未來得及同嗣王爺說呢?!?/br> 安景“啪”地一聲,將手上的書一合,再往桌旁重重一摜,“邰通,現(xiàn)在你也開始欺負我了?!?/br> 邰通忙道,“奴才不敢?!?/br> 安景冷哼一聲,“派誰我都不怕,我是一收著信就立刻遞交給皇兄的,有本事,他們找皇兄作證去啊?!?/br> 邰通安撫道,“是,是,何必勞駕圣上,奴才就能給嗣王爺作證?!?/br> 安景又“哼”了一聲,繃著臉道,“都覺著我好欺負,都來欺負我,我每日起早進宮,是去‘讀書’,又不是去受氣的?!?/br> 這句話沒頭沒尾,邰通心下轉(zhuǎn)了幾轉(zhuǎn),以為安景是在宮里受了什么委屈,于是便道,“嗣王爺,快到中元節(jié)了,諸事繁瑣,您若覺得勞累,不如向弘文館告幾日假?!?/br> 安景沉吟了一會兒,道,“好,你替我告了罷?!?/br> 邰通立刻應(yīng)了下來,又聽安景道,“一直告到中元節(jié)后罷,朝陵祭享我也不去了?!?/br> 邰通一怔,道,“可……” 安景不耐煩地打斷道,“我說不去就不去了,《禮記》上不是說‘庶子不祭’嗎?我不去,皇兄不會介意的?!?/br> 邰通輕聲道,“‘庶子不祭’不是說……” 安景站起了身,“反正我不去?!?/br> 邰通止住了話頭,忙應(yīng)道,“好,不去。” 安景這才坐了下來,他靜默了一會兒,又伸手拿過剛剛被擱在一旁的《營造法式》,“說到中元節(jié),今年你得多留心一下府里了?!?/br> 邰通一下子沒反應(yīng)過來,“奴才一向留心?!?/br> 安景道,“雖說中元節(jié)屠門罷市,但保不齊府里就有不信教、不茹素的,以防萬一,這rou菜還是得備著,要是有人想吃rou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呢,你見狀便醒一句,”安景淡然道,“我雖信道教,但不忌諱這個,想吃rou便吃,想供盂蘭盆就供,我都不作理會?!?/br> 邰通應(yīng)了一聲,又聽安景補充道,“但戲就別唱了,尤其是《目連救母》,每回我聽了就犯嘔?!?/br> 邰通頓了頓,道,“嗣王爺,《目連救母》是頌‘孝’戲,您就是不愛看,也別掛在嘴上才好?!?/br> 安景“哦”了一聲,淡淡道,“這種頌‘孝’戲,是‘惡父母’才愛看的,我既不惡,又不為人父,不愛看是應(yīng)當?shù)?。?/br> 邰通想了想,露出一個心領(lǐng)神會地笑來,“是,除了這些,瓜、桃、梨、雞頭果也是該預(yù)備的。” 安景道,“嗯,還有棗子?!?/br> 邰通道,“對,棗子?!?/br> 安景瞟了邰通一眼。 邰通一臉熱切的笑模樣。 安景翻了個白眼,“雞頭果要揀嫩銀皮子的。” 邰通道,“哎,哎,是啊,這果子呢,要拿小新荷葉包裹,摻了麝香,用紅小索系了,便又好看又體面。” 安景又翻了個白眼,“好不好看都是給別人看的,讓我知道有什么用???” 邰通道,“嗣王爺說得是?!?/br> 安景道,“還有,這回四皇子生母受追封,咱們就別送禮進去了。” 邰通問道,“為何?” 安景冷笑一聲,“我怕?lián)屃藙e人的風頭去?!?/br> 邰通一愣,反應(yīng)過來后立刻附和道,“對,嗣王爺想躲事,干脆就全躲了,要是有的躲,有的不躲,有心人看在眼里,難免會再多生是非。” 安景道,“就是,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邰通,這福嗣王府的是非,你可是都看在眼里的,從來都是別人來招我,我是能躲則躲?!?/br> 邰通道,“是,奴才明白,嗣王爺同旁的主子不一樣,您從來就不是個愛惹事生非的人?!?/br> 安景笑道,“對,所以我脾氣不好,難伺候?!?/br> 邰通笑了笑,沒接話。 安景道,“因為愛惹事生非的主子,都把心思花在怎么應(yīng)付是非上了,沒功夫同底下人計較,所以看上去脾氣好,又好伺候;我這樣的呢,天天閑著沒事,只能使喚使喚自己的奴才,所以看上去脾氣古怪,不好伺候,對不對?” 邰通不敢答這問,只訕笑道,“嗣王爺,奴才沒聽明白,您是在說誰呢?” 安景看了邰通一眼,復(fù)低下頭去翻書,“我是在說四皇子。” 邰通道,“四皇子?” 安景道,“對?!彼^一頁,“我今日才知道,上回華傲使者來訪,我與太子一起打馬球時,四皇子問起過我,他得知我做的‘取景箱’,說此物可以用在戶籍簿上作取人像之用,乃至推廣全國,造福于民?!?/br> 邰通道,“那是嗣王爺巧思?!?/br> 安景道,“我巧思,還須得他說?我做的東西能派什么用,還須得他來指手畫腳?那要是他說我做的東西什么用都沒有,你是不是就不認為我‘巧思’了?” 邰通忙道,“奴才絕無此意?!?/br> 安景道,“我知道你沒有這意思?!?/br> 邰通不敢接話,只是含義不明地“哎”了兩聲。 安景道,“幸虧我今日去得早了些,遇上了三皇子,三皇子得知時下征役艱難,竟問我能不能將‘取景箱’的法子舍了他去,呈交給皇兄作清查人口,登記造冊時用?!?/br> 邰通試探問道,“嗣王爺允了?” 安景冷聲道,“你說呢?” 邰通嘿然不語。 安景道,“得虧我攔得及時,否則,現(xiàn)下皇兄就該召我進宮問話了?!彼D了頓,又道,“也虧得三皇子心里還拿我當‘福嗣王叔’,拿我的東西派用場前,記得先問我一句,不跟賤胚子似的隨口胡吣,將旁人的工夫,當成自己聰明?!?/br> 邰通吶然道,“四皇子是童言無忌罷了?!?/br> 安景冷然道,“他從前不說話時倒好,招人憐,現(xiàn)在一‘早慧’,卻讓我以為他從前那番模樣都是裝出來騙人的呢?!?/br> —————— —————— 1《禮記·喪服小記》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 庶子不祭殤與無后者,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庶子之所以不祭祖,就是要表明這件事該由嫡長子來做。作父親的是庶子,就不能為其長子服喪三年,道理就在于庶子不是祖稱的正體。 庶子不祭祀未成年死者與沒有后嗣者,因為這兩種人都是附屬在祖廟中受食,而庶子沒有資格祭祀祖廟。庶子不祭父廟,因為父廟由嫡長子主祭。 在親屬之中,為父母的喪服最重,為祖、曾祖、高祖的喪服就逐代減輕,為旁系親屬的喪服也依親疏遞減,為男性與為女性的喪服也有區(qū)別,這就是制定喪服輕重的基本道理。 不過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禮記》這句“庶子不祭”中的“不祭”是指“不主持祭祀”,正式的祭祀儀式還是有資格參加的。 2道教中的“中元節(jié)”與佛教中的“盂蘭盆節(jié)”,都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所以唐宋時期,這一天,道教與佛教的習俗是互相融合交雜的。 《東京夢梁錄》七月十五日,一應(yīng)大小僧尼寺院設(shè)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之日”。 自解制后,禪教僧尼,從便給假起單,或行腳,或歸受業(yè),皆所不拘。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shè)普度醮,與士庶祭拔。宗親貴家有力者,于家設(shè)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僧寺亦于此日建盂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 家市賣冥衣,亦有賣轉(zhuǎn)明菜花、油餅、酸餡、沙餡、乳糕、豐糕之類。賣麻谷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yù)報秋成之意。雞冠花供養(yǎng)祖宗者,謂之“洗手花”。 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墳所拜掃者。禁中車馬出攢宮,以盡朝陵之禮。及往諸王妃嬪等墳行祭享之誠。后殿賜錢,差內(nèi)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稅務(wù)廳設(shè)斛,以享江海鬼神。 是月,瓜桃梨棗盛有,雞頭亦有數(shù)品,若揀銀皮子嫩者為佳,市中叫賣之聲不絕。 中貴戚里,多以金盒絡(luò)繹買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葉包裹,摻以麝香,用紅小索系之。 3《武林舊事》七月十五日,道家謂之“中元節(jié)”,各有齋醮等會。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醬、冥衣、時果、彩緞、麪棋,而茹素者幾十八九,屠門為之罷市焉。 4《目連救母》取自佛教《盂蘭盆經(jīng)》的一個故事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 母死后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連于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設(shè)盂蘭供養(yǎng)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zhuǎn)入人世,生變?yōu)楣?。目連又誦了七天七夜的經(jīng),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這個故事一個核心觀點就是父母再壞再不好,孩子都必須盡全力去孝順父母。 5棗子與“早子”是諧音,就是早生貴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