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閑評蘇詩
王杰終于知道他今天的這份緊張感究竟是從哪兒來的了。 徐知讓說出這句話,就表明他是有備而來,他是徹底和他兩個嫡兄、和“孝悌”、和“禮”教撕破臉了。 他也大約放棄了考進士這一條出路,因為安懋剛才把話說得很清楚,馭民以“禮”。 而徐知讓說出的話,已經(jīng)犯了儒家禮教中“不悌”的罪名了,他就是考過了會試,到了殿試環(huán)節(jié),安懋也不可能賜他進士出身。 王杰不知道徐知讓到底有什么打算,但是王杰看出來了,徐知讓這么做,絕不是單純地想和徐廣以及他兩個嫡兄慪氣。 安懋聞言,卻既沒有問文一沾,也沒有問王杰,而是轉(zhuǎn)頭看向身后的徐安,“不孝不悌、以下犯上、不敬皇子,該當(dāng)何罪?” 徐安猶豫了一下,才答道,“按律,可處大不敬之罪,應(yīng)坐斬?!?/br> 安懋又轉(zhuǎn)向殿中的徐知讓,這回帶著一絲玩笑的口吻,“朕不問,你若想問,便問罷?!?/br> 徐知讓梗著脖子沉默了一會兒,突然轉(zhuǎn)向文一沾道,“愚生冒昧,不敢唐突了文大人,卻只想請文大人品評一詩?!?/br> 文一沾見安懋沒有發(fā)話的意思,問道,“何詩?” 徐知讓道,“蘇東坡的《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br> 文一沾臉色微變,頓了一會兒才道,“歐陽文忠嘗評蘇東坡曰‘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文如此,詩亦如此,我又何嘗能評蘇東坡?” 徐知讓道,“蘇東坡文采卓絕,卻仕途坎坷,甚至晚年被貶斥儋州……” 文一沾冷冷地打斷道,“新舊黨爭,延禍何其多也,受其害者,又何止蘇東坡一人?”隨即他立刻朝安懋行禮道,“蘇仙詩譽,冠絕古今,臣不敢冒犯。” 安懋笑了一下,轉(zhuǎn)向王杰,溫聲問道,“文卿詩賦絕佳,你想不想聽他品一品東坡居士的詩?” 安懋都這么問了,王杰哪里敢說出不想來,他只能喏喏點頭,“想,想?!?/br> 當(dāng)然,王杰私心里也很想知道徐知讓說的這首詩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文一沾徹底沉下了臉,他硬聲道,“若評此詩,臣便見罪于四皇子,依律,可以大不敬之罪論處?!?/br> 安懋道,“不過評詩而已,朕登基以來,雖不如宋太祖一般重用士大夫,但還從未以文興獄、以賦坑儒,文卿但評無妨?!?/br> 文一沾還是閉口不言。 徐知讓卻冷不丁道,“圣上聽到了嗎?文大人在喊這石子粒兒咯得疼呢?!?/br> 文一沾沉聲道,“徐監(jiān)生何必如此仗勢欺人?”他已然變了臉色,“若傳出去,旁人不說徐監(jiān)生跋扈,反倒說徐國公教子無方。” 徐知讓寸步不讓,“文大人安心,家嚴尊崇禮教,視庶出子為傭仆,若非因東郡律法,連族譜都不得入。如今就算傳出去了,眾人聽了,也只會以為家嚴為守禮之人罷了。” 文一沾還要再說話,被安懋打斷道,“文卿不愿評便罷了,朕的兒子,總不會缺了愿意給他評詩的人。” 文一沾又沉默了幾秒,突然朝王杰行了一個全禮,“請四皇子恕臣不敬之罪?!?/br> 王杰忙道,“無妨,無妨,評詩罷了?!?/br> 文一沾這才冷著臉道,“昔年蘇東坡之好友章申公出守湖州,蘇東坡便以此詩贈之,其中‘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以及‘兩卮春酒真堪羨,獨占人間分外榮’兩句,是說其大難不死,來日必得平步青云,極盡富貴?!?/br> 徐知讓故意追問道,“大難不死?章申公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為郇公之族子,自小聰穎,何難之有?” 文一沾頓了一下,沉聲道,“章申公為私生子,初產(chǎn)之時,其母欲棄之,其外祖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貯水,緘置其內(nèi),遣人持以還其父,乃得幸存。” 徐知讓道,“原來如此,其母欲棄時,恐怕未曾想章申公兩舉科甲,乃至出將入相,北伐西征,成為一代名臣罷?!?/br> 王杰明白為什么文一沾講這首詩之前要向自己告兩次罪了。 可和王杰的出身比起來,這首詩分明更像是在諷刺文一沾。 文一沾冷聲道,“不錯,此詩首聯(lián)為‘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云鄉(xiāng)’,蘇東坡當(dāng)時與章申公私交甚好,章申公卻因此句以為蘇東坡譏諷其身世,兩人因此交惡。” “至宋哲宗親政時,重用洛黨,章申公入掌中樞,一力貶斥蘇氏兄弟,蘇東坡被貶至惠州,淪為罪官。章申公卻仍不解恨,讀到蘇東坡于惠州所作《縱筆》中一句‘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便以為‘蘇子瞻尚爾快活’,甚而再貶其至風(fēng)濤瘴癘的儋州,意圖讓年過花甲的蘇東坡客死儋州,可謂是睚眥必報?!?/br> 文一沾越說,聲音越冷,“后人雖說章申公為人忮忍,喜怒無常,任意將政敵置之死地,可蘇東坡以詩諷其身世,亦非君子所為。”他說了兩句,似乎意識到自己情緒不對,頓了頓,收斂了一下,對王杰說道,“朋黨之禍,自古遺害甚多,四皇子讀此詩,更應(yīng)謹記‘知人善用’四字才好?!?/br> 王杰立刻道,“受教了。” 安懋定睛看了文一沾一會兒,轉(zhuǎn)而向徐知讓道,“朕仔細聽過了,殿中除了你,并沒有人喊疼。” 徐知讓看了看文一沾,微笑道,“文大人方才已經(jīng)喊了?!?/br> 安懋道,“朕竟沒聽出來,許是朕的耳力不好?!卑岔D(zhuǎn)向了王杰,“你可聽出來了?” 王杰斬釘截鐵道,“兒臣只聽到文大人評詩評得甚好?!?/br> 文一沾垂著眼簾,“看來是徐監(jiān)生耳力超乎常人,尋常人聽不見的,他的耳朵偏偏能捉到幾句影兒?!?/br> 安懋笑了,“是啊,他耳力太好了,幾乎都聽得見朕心里在想些什么了?!?/br> 徐知讓一驚,立刻道,“愚生不敢妄測圣意!” 徐知讓剛說完這句話就后悔了,連王杰都聽出這句話喊得頗有點兒“此地?zé)o銀三百兩”的味道。 安懋漸漸沉下了臉,他又翻開桌上徐知讓的那篇文章,隨意掃了兩眼,拿起桌上沾了朱印的毛筆當(dāng)?shù)钆鷱?fù)了幾句話,擱下筆,“以下犯上,口出狂言,笞三十,除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之名,永世不得參考科舉?!?/br> 徐知讓行禮,“謝圣上賞罰?!?/br> 安懋把那本折子遞給了徐安,徐安出了殿,過了一會兒,當(dāng)場就有太監(jiān)把徐知讓拉下去,剝了衣衫,行笞刑。 王杰聽著殿外傳來的鞭笞聲,太監(jiān)報數(shù)聲以及徐知讓的悶哼聲,不禁顫了一顫,其實鞭笞他倒不怕,王杰害怕的是安懋這種隨意處置一個人的權(quán)力。 這種權(quán)力建立在孔孟道統(tǒng),儒家禮教上,是多么不可動搖的存在啊。 安懋看在眼里,溫聲安撫道,“別怕,他犯了錯,朕才會加罰于他。” 王杰小聲道,“兒臣不怕?!?/br> 安懋露出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慈父笑容,閑聊似地對王杰說道,“朕這回給你挑了個耳力好的書僮,你入學(xué)之后,可要好生用功才是?!?/br> ———————————————— ———————————————— 1《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云鄉(xiāng)。 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 早歲歸休心共在,他年相見話偏長。 只因未報君恩重,清夢時時到玉堂。 絳闕云臺總有名,應(yīng)須極貴又長生。 鼎中龍虎黃金賤,松下龜蛇綠骨輕。 霅水未渾纓可濯,弁峰初見眼應(yīng)明。 兩卮春酒真堪羨,獨占人間分外榮。 章申公就是章惇,章惇后面被列入《jian臣傳》的,但其實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很有政治遠見的人,被追貶是因為宋哲宗死的時候,他反對立端王,也就是宋徽宗為皇上。 實際上,我個人是認為,他對宋朝的貢獻,是遠遠高于蘇氏兄弟的。 2章惇是私生子的小道消息 章俞者,郇公之族子,早歲不自拘檢。妻之母楊氏,年少而寡,俞與之通,已而有娠生子。初產(chǎn)之時,楊氏欲不舉,楊氏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貯水,緘置其內(nèi),遣人持以還俞。俞得之云“此兒五行甚佳,將大吾門。”雇乳者謹視之。 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后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云鄉(xiāng)?!币詾樽I己,由是怨之。 其子入政府,俞尚無恙,嘗犯法,以年八十,勿論。事見《神宗實錄》。紹圣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所謂燕國夫人墓,獨處而無祔者,即楊氏也。章房仲云?!趺髑濉稉]麈后錄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