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懷珠韞玉
杜韞玉拿著宦達的穿宮牌,卻不敢真的跑進宮里去。 實際上,他這幅樣子一出御史臺,從含光門街到承天門街上的一水兒的大小皇衙就立刻探出嗅味兒的腦袋來了。 姚世祉見他出了御史臺,也不敢再追出去,因為他要再跑出去,就是嫌這味兒還不夠沖人鼻子了。 杜韞玉從御史臺一氣跑回了大理寺,他一邊跑,一邊喘,一邊罵,往日的風(fēng)度全然不見了。 連巡邏的左右金吾衛(wèi)聽到杜韞玉罵的話,也不敢貿(mào)然上前抓他。 杜韞玉越罵越難聽,整個人歇斯底里得活像個罵街潑婦。 直到圍觀的人把事兒都給聽明白了,該出的氣也出了,杜韞玉才揚起傷痕累累的手,嚷道,“……今兒我就要進丹鳳門去,和他好好評評這個理!” 巡邏的金吾衛(wèi)一聽這話,終于找到了行使職責(zé)的正當(dāng)理由,趕緊上前一步把他給扣下了。 杜韞玉的這頓罵影響極大,傳播力極廣,不到一個時辰,連在山池院的王杰都知道杜韞玉的光榮事跡了。 蘇敏兒受內(nèi)宮女德影響頗深,并不敢直接把“絕了戶的老忘八”、“直娘賊”、“嘬人鳥兒的臟活”這些詞句宣之于口,只是隱晦地提道,“……就站在大理寺門前,好一通大罵?!?/br> 王杰對杜韞玉罵人的功夫沒有直接的體會,他反倒對另一件事更好奇,“這杜韞玉受了刑,還能以一挑四,能從御史臺跑到大理寺,能罵上這么半天?” 蘇敏兒笑道,“妙就妙在這兒,就是武狀元的出身,真斗起毆,也逃不過‘雙拳難敵四手’這句話來。他卻能一對四,難不成是他的身板比那四人更厚實些?” 徐寧在旁邊也道,“不僅如此,這四人均是圣上諭旨敕封的制勘官和監(jiān)勘官,他一拳打過去竟沒半點猶豫么?” 王杰深思道,“這事兒實在古怪,這杜韞玉即使受了刑,也不該如此莽撞地跑到大理寺門前破口大罵?!?/br> 徐寧點頭,“是啊,雖說是那制勘官施刑在先,可根勘后也要再行錄問。他若在錄問時要求別官重審,還能以‘酷虐’為由參上一本,何必自己舍了臉面去撒這場潑呢?” 王杰不由問道,“這杜韞玉往常也是如此脾性嗎?” 徐寧搖搖頭,“主子細瞧他的名字,‘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懷珠韞玉’,恰是周惇最欣賞的那號人。他能得周惇的舉薦,必定沒辜負(fù)自己的好名字?!?/br> 王杰道,“‘懷珠韞玉’,是喻懷才藏德。”他若有所思道,“果真是個好名字。” 蘇敏兒笑道,“豫章先生曾有詩云,‘管城子無食rou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若是這杜韞玉人如其名,那他今兒的這番做作,就是在發(fā)牢sao了?!?/br> 王杰道,“那他的牢sao可真不少。” 徐寧道,“現(xiàn)下人人都聽了他的牢sao,別的話反倒入不了耳了。” 王杰點頭,“這上邶州一案確有隱情?!?/br> 蘇敏兒道,“果然不愧是周惇的門生?!?/br> 杜韞玉把聲勢搞得那么浩大,故意把徐氏一黨罵了整整兩條街,把一雙受過刑的手揚得人盡皆知,就是要人人都知道,他受刑了。 而且是徐廣授意的。 一下就把自己放到了無辜的黨爭犧牲品這個位置上。 雖然那四個人是安懋冊封的,但經(jīng)杜韞玉這么一罵,從輿論上就搶占了先機,就算后面徐廣再作什么申辯,大家也會相信自己最先聽到的那個版本。 就好像當(dāng)年鳩殺禪帝的時候,周惇先一步替安懋背了這個出主意弒君的黑鍋,導(dǎo)致后面就算有人猜疑實際上殺禪帝是安懋自己的主意,也改變不了大部分人心中認(rèn)定的那個事實了。 徐寧道,“若真有隱情,此刻經(jīng)他那么一鬧,有了口供也作不得數(shù)了?!?/br> 現(xiàn)代人王杰是非常反感古代這種重口供輕證據(jù)的審案方式的,他疑惑道,“就算已經(jīng)問出了事實,難道不能到錄問時翻異別勘,再說一套假的嗎?” 徐寧道,“正因如此,圣上才親封制勘官與監(jiān)勘官,根勘的口供每回都要呈報上奏,若是幾次三番地翻異別勘,原本無事,也變有事了,更何況,此案本就有隱情?!?/br> 王杰恍然大悟,“這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蘇敏兒點頭,“有道是,‘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他這么一鬧,便是要人人都知道,是徐氏一黨逼迫他錄得口供,作不得數(shù)。” 徐寧道,“否則那制勘官一旦呈上了根勘的口供,他便再沒了辯駁的機會,畢竟,他們是圣上親封的人?!?/br> 徐寧這句話說得很隱晦,但王杰聽懂了,其實安懋說不定也早對上邶州一案有疑慮,只是一時找不到破綻來發(fā)落,正好借這次一并查了。 杜韞玉是有功名在身的朝廷命官,又是周惇的門生,就算有徐廣給他們撐腰,那三個制勘官也不敢無詔動刑。 除非,是安懋私下里已經(jīng)露出過這個意思,又被有心人看出來了。 所以杜韞玉會這么歇斯底里地去罵街,他不但是想把臟水往徐氏身上潑,更是把安懋給摘出來。 ——圣上最是仁慈,怎么會對官員動刑呢,必定是被底下的jian邪小人給蒙蔽了。 王杰又問道,“去上邶州查案的有三個人,為何偏偏只審訊那杜韞玉呢?” 徐寧道,“一來,主辦上邶州一案的是杜韞玉,是那三人中官階最高者。二來,另二人中,一人屬兵部,一人屬刑部。圣上只是下旨查吏部和禮部,可從沒有說要清查另外四部。” 王杰明白了,本來查吏部和禮部是為尋出太子的錯處,可要是查了兵部和刑部,在底下人看來,這風(fēng)向就又轉(zhuǎn)了。 所以只能查杜韞玉,因為他隸屬大理寺,直接屬安懋管轄。 用安懋封的人,去查安懋管的人,這才叫名正言順呢。 蘇敏兒突然出聲道,“竟有如此巧合,去查上邶州一案的,正正好好就是周惇的門生?!?/br> 王杰和徐寧同時一怔,三人互相對視一眼,徐寧笑道,“如何不巧?這杜韞玉能以一對四,不也是巧合?” 王杰也笑道,“是啊,這就叫無巧不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