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古爾邦節(jié)
兵部員外郎齊得韜、刑部員外郎向和暢與大理寺寺丞杜韞玉騎著馬到了上邶州城外。 馬是每站驛站換的快馬,雖然陸驛規(guī)定馬每天走七十里,但這次公差來得蹊蹺,又是三個部門協(xié)作辦案,誰也不想落下怠慢的話柄。因此三人在驛站換馬的時候,一致選擇了一天能跑三百里以上的緊急狀態(tài)下使用的快馬,并且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到了上邶州。 三人此時到了上邶州城外,卻沒見到任何一個人來迎接他們。 三人互相交換了個眼色,齊得韜和向和暢不約而同地看向杜韞玉,想看看他的意思。 杜韞玉是三人中官階最高的一個,他是從五品,其他兩人都是從六品。但是杜韞玉也不想擔(dān)這個領(lǐng)導(dǎo)的責(zé)任,因為隸屬的部門不同,高了那么一級也就壓不死人了,于是他裝作沒看到二人的眼風(fēng),騎在馬上巍然不動,也不說要不要先進城。 三人就這么在城門口僵持了一會兒,齊得韜先忍不住了,他是兵部官員,直接略過上邶州刺史去找經(jīng)略使也沒什么問題,反正地方上兵權(quán)和行政權(quán)向來不敢靠得太緊,“許是我們趕路趕得急,到的時日早了些。上邶州與華傲接壤,當(dāng)?shù)毓賳T忙碌,想來也無暇接應(yīng),不如先拿著文書進城罷?!?/br> 齊得韜想的是,一進城我就去直接拿著調(diào)查令去威邊軍駐守營找上邶州經(jīng)略使,不管這上邶州刺史現(xiàn)在唱的是哪出戲,我都沒興趣聽。 向和暢才不想放他走,齊得韜一走,他就只能跟著杜韞玉辦事。而杜韞玉是周惇的門生之一,當(dāng)大理寺寺丞是周惇提拔上來的,這次剛跑出來出這趟公差沒多久,周惇就受了安懋的訓(xùn)斥,接著太子落馬案就移到大理寺了。 這里面一看就知道有鬼,因此向和暢想的是三人最好同出同進,“不妥,我們雖受圣命所托,但也須得先一起拜見上邶州刺史才好,否則未免輕狂了些?!?/br> 這話也有道理,雖然官場上的規(guī)矩一向是朝官比地方官重那么幾分,但是刺史羅蒙正在官階上是從三品,比他們?nèi)齻€都高,如果不先一起拜見一下,確實有點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的意思。 杜韞玉看兩人爭執(zhí),還是不聲不響。 這時,城中響起了一陣喧嘩聲,接著是密密麻麻的嗡嗡的聲音,但是非常語調(diào)非常整齊劃一,顯然是很多人同時在念著同一段詞。 齊得韜是兵部武官,安懋雖然簽署了《天潼關(guān)之盟》,但是東郡培養(yǎng)武官,還是按照打仗的標(biāo)準(zhǔn)來的,華傲和元昊的語言和習(xí)俗也是培養(yǎng)的科目之一,畢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于是齊得韜聽了兩句,便驚道,“這是《古爾阿尼》?!?/br> 杜韞玉終于開了金口,“此刻城中竟齊誦《古爾阿尼》嗎?” 信奉道教的東郡境內(nèi)的一個州竟然在同一時刻齊誦《古爾阿尼》,這事不是一般的詭異,向和暢看到有這個突破口,趕緊道,“不如就現(xiàn)在進城,探個究竟?” 三人這才達(dá)成了一致,一起拿著公文進了城里,三人騎著馬不約而同地都往那誦讀聲的方向去。 越近,那誦讀聲越大。 終于,到了一處有所破損的禮拜寺前,三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吃了一驚,從寺內(nèi)到寺外,跪滿了正在誦讀經(jīng)文的木速蠻,一律去了鞋履,俯身對禮拜寺行著叩拜大禮。 再靠近細(xì)瞧,跪著的木速蠻周圍竟有官兵把守,眾人神情嚴(yán)肅,連看熱鬧的漢民都沒有。 齊得韜一拍馬身,“這是大食教的古爾邦節(jié),這群木速蠻正在這里行會禮呢。” 向和暢和杜韞玉雖是文官,但對華傲習(xí)俗也并非一無所知,向和暢問道,“古爾邦節(jié)不是應(yīng)在冬日么?” 齊得韜回答道,“木速蠻遵照希吉來歷,希吉來歷為太陰歷,與我們使用的太陽歷有所差別,因此實際時日每年都會有所變動,四季不定。” 向和暢道,“看來我們來的不是時候罷?!?/br> 杜韞玉卻道,“是不是時候,還要見過上邶州地方官后再說?!?/br> 又過了一會兒,誦經(jīng)聲停了下來,跪拜的木速蠻又靜靜地叩了一會兒頭,才直起身,和身邊的人交談起來。 向和暢細(xì)聽了一會兒,問道,“他們?yōu)楹味荚谡f‘薩拉姆’?” 齊得韜道,“這是木速蠻在互相道安?!?/br> 杜韞玉看著眼前的場景覺得有點不太舒服,他剛想提議不如三人先離開這里,去上邶州州府看看,就見羅蒙正和傅楚穿著正式的官袍從一旁走到那一片跪著的木速蠻前。 三人剛才就盯著行大禮的木速蠻了,連羅蒙正和傅楚從哪里走出來的都不知道。 羅蒙正說了一套致辭,大意是上邶州官府對前幾日發(fā)生的事件表示非常遺憾和痛心,說朝廷會派人修復(fù)受損的邦克樓,并且再次強調(diào)了對已入東郡籍的木速蠻會一視同仁的愛護。 這套致辭讓圍觀的三人稍稍安下心來,羅蒙正這么做顯然是跟從朝廷下達(dá)的旨意,意圖安撫上邶州東郡籍木速蠻。 更重要的是,羅蒙正全程說的都是漢語,下面的木速蠻也都聽得懂,說明這群木速蠻融入得還算不錯。 杜韞玉聽了一會兒羅蒙正的官話,道,“這羅希呂是個做官的人才?!?/br> 向和暢附和道,“羅大人字希呂,必定是仰慕北宋賢相呂文穆公?!?/br> 現(xiàn)在當(dāng)朝的如同有宰相職權(quán)的是周惇,杜韞玉為周惇提拔,聽了這話諷道,“便這么說,待我拿能照二百里的古鏡試他一試,就看能不能照出他的宰相肚量?!?/br> 向和暢聽了這話,也不敢再湊趣,只是笑。 就在這時,一婦人牽著兩個孩童,在禮拜寺前層層官兵的包圍下奮力喊道,“大人!……” 還沒喊出第二聲,就被官兵捂著嘴撲倒在地,那兩個孩童見狀也開始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齊聲喊道,“有冤!有冤!……” 齊得韜看那群官兵竟然要去抓那兩個孩童,剛想揚鞭喝止,就被杜韞玉拉住了。 杜韞玉的臉上此刻是一點笑容都沒有了,他看著在那群木速蠻前繼續(xù)演講,似乎沒注意到這邊發(fā)生變故的羅蒙正,道,“且靜觀其變?!?/br> —————————————— —————————————— 1古爾邦節(jié)(拉丁文eidadha),又稱宰牲節(jié),爾德節(jié)。古爾邦節(jié)與開齋節(jié)(rou孜節(jié))、圣紀(jì)并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jié)日。 穆斯林使用的歷法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用于農(nóng)耕、畜牧,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與公歷基本相同。太陰歷為阿拉伯傳統(tǒng)歷法,用于宗教事務(wù),一年354天或355天,與太陽歷的四季輪回相差10—11天。古爾邦節(jié)是伊斯蘭宗教節(jié)日,時間在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rou孜節(jié)(開齋節(jié))后七十天左右。 2呂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北宋初年宰相,謚文穆。 羅蒙正字希呂,意思就是希望自己能成為呂蒙正一樣的人。 3呂文穆公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xiàn)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fù)敢言。聞?wù)邍@服,以為賢于李衛(wèi)公遠(yuǎn)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稓w田錄》歐陽修 呂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寬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賞識。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員,家里藏有(一面)古鏡,自己說這面鏡能照二百里。(朝士)想憑借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xiàn)給呂蒙正來求得(他的)賞識。 呂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閑的時候不慌不忙地告訴他,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不過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著能照二百里的(鏡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說這事了。 聽到這話的人都贊嘆佩服呂蒙正,認(rèn)為他比李衛(wèi)公更賢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夠不被外物牽累,(這)是過去的賢人也很難做到的。 4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同。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皆服其量。 呂蒙正剛被任命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走馬上任,意氣風(fēng)發(fā)地邁著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聽到有人說“這小子也當(dāng)上了參知政事呀?”面對這盆當(dāng)頭冷水,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了。 但是,與呂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滿,要追查此人是誰。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追查。下朝以后,呂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憤憤不平,后悔當(dāng)時沒有逮住那人。 呂蒙正則說“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會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br> 所以杜韞玉這里用了兩個梗,意思就是羅蒙正只是會當(dāng)官,不如呂蒙正那樣清廉、賢德、有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