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夏至黍糕
不過徐安沒有很快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因為在安懋下旨的日子后,緊接著就是夏至日。 《周禮》有云“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兇荒、民之札喪”。夏至日的時候,有重大的祭地儀式。 東郡是農(nóng)耕社會,祭地儀式和祭天儀式一樣隆重,天子祭地,以祈求豐年。 典禮包括“擇吉日”、“題請”、“滌牲”、“省牲”、“演禮”、“齋戒”、“上香”、“視籩豆”、“視牲”、“行禮”、“慶成”等多項儀程,正式祭祀時,皇帝需完成迎帝神、奠玉帛、進俎、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撤饌、送帝神、望燎等九個步驟。 這都是安懋一個人需要完成的儀式,古人對祭祀天地極為看重,認為其為天子禮,連皇太子都無權(quán)陪祀。 王杰這個現(xiàn)代人對祭祀的好奇心不大,他小時候去北京看過地壇祭祀的表演,作為皇帝的演員站在大太陽底下足足兩個多小時,磕了七十多個頭,而這還是簡化的版本。 雖然說祭祀時應(yīng)該有相應(yīng)的歌舞,但實際上,古代的音樂歌舞并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明朝時期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作為大臣就參加過明朝時期的祭祀,他在日記中對中國的祭祀樂舞評價不高,認為曲調(diào)單調(diào)且沒有和聲。 這兩個因素相加,讓王杰對這個祭地儀式?jīng)]什么興趣。還好這個祭祀儀式實際上并不需要他這個小皇子做什么事,只是按照規(guī)矩,需要沐浴更衣、齋戒三日而已。 王杰起初對齋戒還有點不滿,直到夏至這一日,才知道原來齋戒并非現(xiàn)代意義上的吃素食、忌rou食,而是指不吃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古人認為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是對神靈和祖先的不尊敬。 夏至尚膳局按照古時食俗“夏至嘗黍,端午食粽”送來了黍米做的糕餅,作為飯后的點心。 自從安懋下旨讓王杰上學(xué)以后,王杰連吃飯的胃口都好了許多。 雖然穿越過來十幾天都是躺在床上當病患的,但是王杰看得出來,這里的內(nèi)侍地位不低。 比如徐寧,在這十幾天的相處中,王杰發(fā)現(xiàn)徐寧不但識字,還能看藥方,還能幫他一起預(yù)習(xí)禮部送來的課本。 在古代,能識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別看z國古代文獻一堆又一堆,好像古人個個都滿腹經(jīng)綸。事實情況是,在王杰原來的時空,在義務(wù)教育普及之前的舊社會,文盲率高達90。 古代社會沒有義務(wù)教育,上學(xué)的人不事生產(chǎn),而且又要拜師交錢交米,古代能上學(xué)的人最起碼是地主階級出身。一個人能考上秀才可以免稅免徭役,見了官員能免跪,在農(nóng)村已經(jīng)屬于能說得上話的鄉(xiāng)紳了。 而一個農(nóng)耕社會的王朝,是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現(xiàn)代這樣文化教育大規(guī)模普及的情況。 所以,徐寧能識字,對于王杰這個處于統(tǒng)治階級位置的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 王杰的歷史知識告訴他,一旦太監(jiān)識字了,就會參政,就會仗著皇權(quán)為所欲為,甚至能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 崇禎皇帝剛登基的時候,魏忠賢權(quán)勢滔天,崇禎帝在宮里連太監(jiān)端來的東西都不敢吃。 王杰不敢說自己面對的情況比崇禎帝好到哪里去,他目前面對的情況是兩眼一抹黑,所以安懋的旨意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如果徐寧沒文化、不識字,變成忠仆的可能性還大一些,王杰還可以拿身份來先把他嚇住,再拿學(xué)識來壓住他,讓徐寧徹底為自己所控。 愚忠,愚忠,要先愚而后忠。 而現(xiàn)在,王杰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種方法。 王杰吃飯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時機,一向只有徐寧一個人在身邊伺候,等到吃完了飯,別的奴仆才會端著盆盂進來伺候。 此時徐寧恭敬地遞來了銀筷,王杰拿著銀筷戳了戳盤中的黍糕。小孩子吃的量很少,中醫(yī)的說法是小孩子不能積食,所以盤中的糕點只放了小小的幾塊,都是一口的量。 “徐寧,”王杰輕聲道,“這黍糕讓我想起了一首詩?!?/br> 王杰還沒有正式上學(xué),所以他這樣說話,徐寧也不怎么起疑,他彎了彎身體,笑道,“主子想起了什么詩?” “《食黍行》。”王杰并不清楚這個朝代的歷史和他原來的時空重疊的部分有多少,他只能先說了一下名字,試探一下徐寧的反應(yīng)。 徐寧卻臉色微變,但他還是笑吟吟地問道,“主子從何得知王荊公的詩作?” 王杰不回答徐寧的問題,事實上他也沒辦法回答,因為這是他穿越之前的記憶,這具身體確實無從得知,他只是輕聲念道,“謂言黍熟同一炊,欻見隴上黃離離。游人中道忽不返,從此食黍還心悲。” 徐寧這下徹底沒辦法接話了,王杰這是有備而來,徐寧只能看王杰到底想要什么。 但王杰絕不能讓徐寧沉默,因為一般一個人沉默的時候,不是認同,而是反對卻不想開口,“此詩如何?” 主子問話了,奴才不回就是無視主上,徐寧要是不回話,王杰是有權(quán)因此責罰他的。雖然王杰還沒有責罰過任何人,可現(xiàn)在的徐寧卻不想讓王杰找到理由,因此他只能裝傻,“王荊公詞作境界醒豁,奴才身份低微,不敢評此詞作?!?/br> “周公兄弟相殺戮,李斯父子夷三族。富貴常多患禍嬰,貧賤亦復(fù)難為情。身隨衣食南與北,至親安能常在側(cè)……”王杰不想放過徐寧,“此句如何?” 徐寧想了想,避重就輕地回答道,“主子是否思念圣上?主子于齒胄之禮時,就得面見圣上?!?/br> “非也,”王杰平靜道,“只是睹物思人,見這黍糕,就想起了我的母妃。” 王杰連母親這個詞都不用了,直接說母妃,直指生母王氏。 共同分享利益的只能稱之為盟友,只有共同地分享一件不可告人的陰謀或者秘密,才能算得上是朋友或心腹。 既然人人都不提生母王氏,王杰就偏要對著徐寧提一提自己這個生母。 徐寧本來想的是干脆裝作失手打碎這個裝著糕點的盤子,然后下去領(lǐng)罰,借著受傷躲過這個話題,這時乍然聽到王杰提起生母,竟打消了這個主意。 因為徐安和他本來就希望王杰能出繼到皇后膝下,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地會提起生母王氏。 現(xiàn)在王杰自己主動提起,自己干嘛不順水推舟呢? 更何況,比起為自己打算的奴才,主子當然更喜歡為主子打算的奴才。 徐寧心中一動,低眉順眼道,“主子果然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