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面對源源不斷請求徹查的折子,太上皇默不作聲,在幾天后直接頒下一道圣旨。 “奉天承運(yùn),皇帝詔曰……咨爾忠順,乃朕之第六子,侍父至孝,反省己過,慚愧加以改之,朕心甚慰,特予以嘉獎,晉封為親王,欽此?!?/br> 所有人傻眼,再不聰明的人都知道,這透露出一個信號,太上皇不愿意動甄家,于是通過嘉獎六皇子的方式,來警告大家安分,不要再上折了。 吏部侍郎姜文和偷偷抬眼,去瞧上座新帝的臉色,想知道自己該如何應(yīng)對? 是不顧太上皇的暗示,繼續(xù)上折,還是暫時按兵不動,聯(lián)合好其他人再說。 新帝面無表情,雖早已猜到會是這個發(fā)展,心里仍覺得不悅,面上卻不顯。 姜文和見此,思考再三,還是沒有站出來。 公然和太上皇作對,他還不敢,要是太上皇生氣了,新帝也未必保得住他。 朝堂因為這道圣旨,熱鬧了好一會兒,眾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也有人偷看新帝,見他沒什么反應(yīng),于是乖乖站好了,不再言語。 新帝瞄了下面眾臣子一眼,見他們眼觀鼻,鼻觀心,再沒之前的義憤填膺,不由嗤笑,“既無事,就退朝吧!” 說完,他一甩袖子,大步流星離開。 回到太極殿,把所有人都趕出去,自己一個人坐著生悶氣。 雖然已經(jīng)預(yù)料到了,可事到臨頭,還是會覺得氣憤。 “陳留!”他喚貼身太監(jiān)進(jìn)來。 陳留忙示意其他人都走遠(yuǎn)一點(diǎn),自己走了進(jìn)來。 “馬明奎來回話了沒有?”新帝詢問道。 陳留低聲回稟,“回圣上,暫時沒有。” “你去催催,他動作怎么這么慢?”要不是姜文和已經(jīng)暴露了,他也不會想到吏部還有另外一個人。 “是,”陳留立刻退出去,本打算親自去催人的,想到自己目標(biāo)太大,他可是新帝身邊貼身太監(jiān),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呢,出現(xiàn)在吏部,肯定會引來窺視的眼睛。 想叫自己的徒弟,隨即又搖搖頭,他和徒弟的關(guān)系,估計早就被那些人扒出來了。 他眼珠子一轉(zhuǎn),想到之前向新帝告密的小泉子,這人在太上皇身邊,外人可不知道他投靠了陛下,由他去,就算被人看見,也會以為是太上皇的差遣。 他招來心腹小太監(jiān),如此囑咐一番,就讓人去辦事了。 一個時辰后,小泉子帶著馬明奎悄悄來了,稟告過后,馬明奎進(jìn)去回話,小泉子則留在外面,對陳留極盡討好之能事。 “陳總管,感謝您愿意提攜小的,這是奴才孝敬您的茶水錢,還請不要嫌棄,”小泉子楊著笑臉。 陳留裝模作樣咳嗽一聲,“這次的事辦的不錯,你的孝敬本主管收下了,看在你還算得用的份上,下次有事本總管會記得找你,你可不要推辭?!?/br> “哪敢啊,”小泉子連連擺手,“總管愿意找奴才,是奴才的榮幸,奴才等著總管使喚。” “行了,你去吧,仔細(xì)點(diǎn),皇上給的差事要上心,知道嗎?”陳留滿意點(diǎn)頭,對于他低頭服從的態(tài)度非常滿意。 “是是是,謝主管教導(dǎo),奴才這就告退,”小泉子打著千出去了。 殿內(nèi),馬明奎正向新帝匯報鹽稅上的問題,“自從換了鹽引,鹽稅一向維持在每年一千一百萬兩左右,有幾年氣候干燥時,出現(xiàn)旱災(zāi),朝廷會要求多煮鹽,用以填補(bǔ)糧稅的空缺,高出一二百萬兩,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差不多數(shù)額,上下浮動并不大?!?/br> 新帝翻著他整理出來的賬本,“不對,按照你的說法,豈不是每年鹽稅正常?” 賬本上顯示,每年收上來的鹽稅,都在一千一百萬兩左右,相比十幾年前并沒有減少。 這是怎么回事?難道那些人遞上來的證據(jù)是假的,甄家還真一分都沒貪? 怎么可能,傻子都不信甄家清清白白! “問題出在這里!”馬明奎指著四川鹽稅的賬本,翻到其中一頁。 “自貢鹽場?”新帝挑眉,開始一頁頁翻閱后面的記錄。 自貢鹽場源遠(yuǎn)流長,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鹽井,產(chǎn)量也非常驚人。 可到了前朝,因為不明原因,漸漸廢棄了。 大楚剛立國,百廢待興,□□派了鹽運(yùn)使去自貢,查探是否真的產(chǎn)不了鹽。 經(jīng)過那位大人及一干工匠的再三探查,發(fā)現(xiàn)鹽井還是可以出鹽的,只是需要挖得更深,以及用到更好的設(shè)備。 □□命工匠加緊研究,爭取把鹽挖出來。 隨著近百年的努力,自貢鹽井終于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讓四川一帶的百姓吃上食鹽,而不是一直從外面購買。 天府百姓吃鹽的成本一下子降下去了,生活逐漸殷實(shí),朝廷也能獲得來自自貢的鹽稅。 但那里出鹽比其他鹽場困難多了,能保證四川百姓的日常所需已經(jīng)很不錯了,朝廷從未期待從四川獲得更多鹽稅。 事實(shí)上在前面好幾十年都是如此,自貢的鹽稅不過每年五六十萬兩罷了。 可從十幾年前開始,自貢的鹽稅漸漸多了起來,漲到了七十多萬兩,之后每隔一兩年都會有漲幅,一直到去年,變成一百七十多萬兩。 這個數(shù)字在總體鹽稅上看,實(shí)在不出彩,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了。 然而新帝只想冷笑,怎么會這么恰好,自貢每年多了多少鹽稅,江南那邊就會少差不多的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