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33 章
書迷正在閱讀:嫁給前夫他弟、姑姑在上、文豪養(yǎng)成系統(tǒng)、在年代文中不思進取、我年紀輕輕想守活寡[穿書]、閃婚(gl)、少將、給你的溫柔繾綣、yin 獸之熾顏(出書版)、顏值高就是了不起
啊?” “聽說,她報名‘成邱宇數(shù)學獎’,就是因為和你吵架的一時氣話?那也太6了吧?!?/br>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哦,既在學習上,也在人品上,嘖嘖嘖?!?/br> “…………” 姜月月早就后悔了,可她再后悔,也改變不了自己曾經(jīng)做過了那么多錯事,但據(jù)說在明夏去一中jiāo流過后,不到一周,她就再次轉(zhuǎn)學了。 倒是一中的學校領(lǐng)導,來二中jiāo流的時候,特意來和她見面,仿佛開玩笑一般,問她有沒有學習不錯的親戚或者朋友,讓他們都可以報名一中。 二中領(lǐng)導在旁邊也笑著表示:“作為你的母校,當然還是推薦二中,對嗎?” 明夏:…… 無聲硝煙,可惜,只有她的經(jīng)歷這么傳奇,穿越過去還能再穿越回來。 * 四月月底的期中考試,明夏沒有參加,因為覺得沒有意義,甚至后面有的時候,她還會一整個上午都直接不來上課,但這都是學校允許的。 校領(lǐng)導覺得,按照明夏現(xiàn)在的水平,學校根本教不了她什么,倒不如讓她自由去學自己想要學的,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 至于自制力…… 都能藏拙那么久,一點點破綻都不露出來的人,自制力可能不夠嗎? 于是,明夏便很自由地開始了日常安排。 早上六點起來,晨跑鍛煉,吃過早飯,就看量子力學的相關(guān)書籍,累了就去試著證據(jù)“哥德巴赫猜想”,每個周日下午都特意抽時間去教華國紅客聯(lián)盟還有網(wǎng)絡安全部門的人,那些其實已經(jīng)超過現(xiàn)今的計算機技術(shù)。 有的時候,她覺得有些疲憊了,就會珍而重之地把她的寶貝歷史書拿出來,開開心心地翻看起來,或者和顧回舟聊一會兒天,聽他講自己修文物時的一些趣事,就完全可以當作是放松了,可以繼續(xù)投入學習。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數(shù)學家哥德巴赫給瑞士的朋友歐拉的信中,提出來的一個猜想。 原本,哥德巴赫的猜想是“任一大于5的整數(shù)都可寫成三個質(zhì)數(shù)之和”,現(xiàn)今流傳的大多是歐拉的版本,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shù)不超過a個的數(shù)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shù)之和”,也可以寫作“a+b”。 這個“a+b”問題的推進,先是在一百年前,被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9”,后來是“7 7”、“6 6”、“5+5”……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華國的著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順利證明了 “1 2 ”,只剩下最后的“1+1”被證明出來,就可以宣布“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這也是“哥德巴赫猜想”會被另稱為“1+1”的原因。 但就是這最后的一步“1+1”,卻是整整半個世紀過去了,也沒有人找到思路去解決,也是印證了大家的共識,便是“看起來越簡單的東西其實越難證明”。 而明夏想要做的,便是試著將這最后一步“1+1”給證明出來。 時間如白駒過隙般流逝,很快,便已經(jīng)五月,而在下個月初,就是6月的7、8、9,應該高考了,學生們的壓力與日俱增,經(jīng)常能看到學生因為班上的小測驗成績不理想就趴在桌子上埋頭大哭。 家長總說,學生除了學習就不用擔心更多,但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自己高考不理想的后果是什么,壓力也是真的非常大。 倒是9班的同學,就算班上有明夏那么厲害的一個學霸,也雞血如常。 沒辦法,明姐人好,特別耐心給他們講題目,一定會講到他們理解為止,王飛也是個活潑的xing格,大家都被他逗得很開心。 老師把他調(diào)到講臺旁,他就干脆像是說相聲一樣,也不是搗亂的那種,而是很有情商的,在老師需要調(diào)節(jié)氛圍的時候,積極捧哏,使得9班的大家勞逸結(jié)合。 見自己班的同學日常崩潰,9班的每個人卻學習狀態(tài)都很好,引得其他班老師紛紛來找班主任吳偉平取經(jīng)。 吳偉平也很茫然,坦白jiāo代,都是王飛和明夏的功勞,他什么都沒做,結(jié)果班上的大家自己就把自己弄得心態(tài)這么好,總有種在坐享其成的感覺。 其他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