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魚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7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七零嬌嬌知青太會撩,糙漢臉紅了、色色網(wǎng)紅的大肌肌飢渴癥、委芳塵
等著以后再說吧,說不準蘇巧慧自己不中用,孩子根本生不下來呢。 就算生下來,沒準是個女兒,給份嫁妝了事。 露華苑和裕華園消消停停,兩人都有孩子,虞小娘在沈氏這邊,自然不可能去使壞。 鄭小娘是覺得,蘇巧慧腦子不好使,沒個娘家,就算哪天死在后宅都沒人給她申冤。 許秀心倒是沒想別的,也沒覺得羨慕蘇巧慧要當娘了。。她自己住就很好,每月二十兩銀子,吃喝都在府中,只要給兩個丫鬟看門婆子月錢。 自己再繡繡帕子荷包之類的,偶爾還會接一兩個大件,這樣兩個多月下來,也攢了五十多兩銀子了。 五十多兩銀子,能把她買下來了。 她爭取趕在大公子承爵之前多攢點錢,她不指望燕國公,也不想攀附著誰,那樣還不如給夫人姑娘們做些帕子衣裳之類的。 許秀心就給燕明蕎做過鞋子,她做的鞋子舒服又好看,穿起來不磨腳,顏色也好看,鞋頭繡兩朵小花,看起來秀氣的很。 不知不覺,她選了一條和蘇巧慧完全不一樣的路,兩人誰都不知道究竟哪條路是對的。 蘇巧慧有孕一事,就像往湖泊里投了個小石子,有一點動靜,但沒有在國公府掀起太大的波瀾。 相比之下,老夫人老國公回府要重要的多,府里開始打掃庭院,大廚房已經(jīng)著手準備上家宴的菜品了,看著倒是和去年差不多。 沈氏有意讓燕明玉學,省著日后嫁人了,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會。 燕明蕎還小,不用做這些,她盼著祖父祖母回來就好了。 她以前常去壽安堂吃飯,雖然不常和祖父說話,但是和祖母親近,就覺得想念祖母。她在心里數(shù)著日子,初九那日,門房的小廝就來稟告,說老家來的馬車已經(jīng)到城門口了,過會兒就到了。 * 時隔數(shù)月,寧氏又回到了盛京。 秋日景象蕭瑟,不比離開時春意融融,更重要的是,孫子孫女都定了親事,眼瞅都長大了。她感覺燕明蕎也長高不少,站在燕明玉的旁邊,一個亭亭玉立,一個那么大點,越來越出挑了。 寧氏看國公府什么都和原來一樣,只有自己疼愛的孩子長大了,一時之間百感交集。 “快過來讓祖母看看,快過來?!睂幨媳硾]去年的時候直,頭上銀發(fā)也添了幾根,她拉住明玉明蕎的手,連著哎了好幾聲,“不錯不錯,又高了?!?/br> 燕明蕎不僅給寧氏看,還轉(zhuǎn)著圈給她看,“祖母您好好看看我?!?/br> 寧氏被她逗得一笑,打趣了幾句才看向其他人,沈氏旁邊是府里的妾室,妾室們各自領(lǐng)著自己的孩子。 認得倒是都認得,就是不親近,對府里的四公子五公子他們亦是如此,只點了點頭,“明旭明遠他們都長大了。” 鄭小娘笑著答話:“老夫人說的是,明遠一直念著您呢,他今年啟蒙了,學了不少字,還會背詩了呢。” 寧氏笑著說道:“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進屋吧,在這冷風嗆口的地方站著做什么。” 一群人這才進去,最前頭背著手走得飛快的是燕國公。寧氏慢悠悠的一邊是燕明蕎,一邊站著燕明玉。后頭是戴著點翠頭面的沈氏,好像這幾個人才是一家人。 再后面,才是國公府眾人。 燕明月眼里有點失落,若是當初聽燕明澤的,興許今日站在祖母身邊的就是她了,只可惜,現(xiàn)在再去也晚了。 她還是別想這些了,連這些都羨慕,燕明月你也太沒出息了些。 蘇巧慧一直想上前說話,只不過她就是個妾室,根本沒有機會。她摸了摸肚子,心里更沒了頭緒。 老夫人要重視,絕對不是這個態(tài)度。 大公子馬上就成親了,等孩子生下來,過不了幾年大公子就承爵了,到時候一分家,她有那個能力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嗎。 可像許秀心那樣,日后又是什么歸處。 這國公府遠沒有看上去那么好,就連夫人亦是。 寧氏先回了壽安堂,晚上家宴再和大家說話,舟車勞頓,自該好好歇歇,她對沈氏道:“有明玉明蕎陪我,你忙你的去,這些日子辛苦你了,萬事都得你cao持?!?/br> 做婆婆的,知道自己兒子什么樣,這陣子辛苦媳婦了。 沈氏微微低下頭,“沒什么辛苦的,對了,剛母親也看見了,府里多了兩個新人,蘇氏有孕了,也算一樁喜事?!?/br> 寧氏拍了一下桌子,頭上的金簪都跟著晃了晃,“胡鬧!都多大的人了,明軒都要成親了,他還要納妾!” 沈氏知道這有做戲的成分,寧氏覺得燕國公荒唐,但沒到生氣的地步。她自不會說是自己主動給燕國公納妾的,“左右是添丁的喜事……對了,明玉定親的事,就讓她自己和您說吧,兒媳先告退了。” 說完,沈氏就離開了。 壽安堂和寧氏離開前一模一樣,屋外丫鬟端進來熱茶點心,看樣子是早早就準備上了。 寧氏拉著燕明蕎坐下,看了燕明玉一眼,“還不快說給祖母聽聽?!?/br> 燕明玉哎了兩聲,“這有什么好說的……” 年后見劉熙遠,寧氏是知道的,后來四月份的時候見了林家公子,不了了之,之后才有了和鎮(zhèn)北侯的這門親事。 之前見過兩次,后來宮里姑母來問她,親事就順其自然地定下了。 七月初定親,楚堪疑定親之后沒幾日就回西北了。燕明玉還幫忙收拾了點東西,七夕過后,寫了封信去。 那時她來這兒有一年了,雖然說每日懶散,不過為了看話本子也認了不少字。 畢竟也是上過學的人。 再后來管鋪子,有些地方的文書需要她寫名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地練了練。 勉強能寫信見人。 說實話,燕明玉是沒想著楚堪疑會回信的,寫信是為了謝禮。他這個人,最是守禮不過,后來她又想了想,七夕送的玉佩說不準是陳管事自己準備的,為了讓她高興,故意說是楚堪疑送的。 陳管事若是放以前看的小說里,那就是萬能管家,全能秘書。 她信上第一句就說“玉佩我很喜歡”,未免太自作多情了些。 她和楚堪疑也沒別的可說的,定了親的男女可以通信可以贈禮,但是不能過火,說出去燕國公府的女兒沒教養(yǎng)。 燕明玉不能給府里添麻煩。 信上規(guī)規(guī)矩矩的,連關(guān)心的話都少,寫了寫楚錚的事,問了問楚堪疑在軍營好不好,寫了一頁多,這封信就這么寄過去了。 七夕之后寄的信,八月中旬燕明玉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并非是看了她的信才給回信的,因為信里第一句是已到西北,安好勿念。 這是楚堪疑到西北之后寫的,告訴她,他已經(jīng)到了,一切安好,不必掛念。 有時,這四個字,的確比“我很好不用想著我”好聽些。 后頭的幾句就是干巴巴的在西北如何,吃飯練兵,吃飯練兵,這種生活,估計燕明蕎見了都搖頭,枯燥乏味得很。 燕明玉覺得這就是報平安的信,收好之后也沒回,她七夕之后寫了信,這會兒楚堪疑應(yīng)該收到了吧。 過了五六日又收到了一封,還是沒提玉佩的事,依舊是干巴巴的吃飯練兵。 九月初燕明玉收到了第三封信,信中說喜歡就好,燕明玉才明白過來,這是楚堪疑收到回信又給她回的信。 從盛京到西北有兩千多里,送信快些,快馬加鞭,好幾個信使送一條路上的,半個多月能送回來。 這期間,燕明玉寫了一封,楚堪疑回了三封。 她不知道這些是楚堪疑做這些事是從哪兒學來的,反正她還挺高興的。 燕明玉其實不太在乎楚錚生母的事,以前還有句話叫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盧氏生下了楚錚,就沖這個燕明玉也不會覺得盧氏不好。 只是她沒想到,本來以為的相敬如賓平靜如水孤兒寡母的婚事,楚堪疑會成為最大的變數(shù)。 不是光會打仗。 讓燕明玉怎么和寧氏說楚堪疑呢,未婚夫?寫過信? 他們?nèi)缃袷鞘裁搓P(guān)系,在婚前談戀愛,還是說對未來夫人的關(guān)心,她也說不清。 只知道收到信時她挺高興的,別的感覺就沒有了。 喜歡根本談不上,充其量就算了相互尊重的筆友。 興許也有西北沒有戰(zhàn)事的原因,不然肯定會擔心楚堪疑能不能回來。 楚錚懂事了,知道讀書上進,明蕎功不可沒。 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楚堪疑這么多年,估計也知道顧家照顧家人了,也不錯。 燕明玉不敢保證別的,但她覺得楚堪疑人品不錯。 不必和劉熙遠林褚比,因為都有了各自的婚事,再說就不妥了,但絕對比燕國公強。 燕明玉表情變了又變,“祖母,你讓我怎么說……我,哎,反正明蕎也都知道,明蕎!” 燕明蕎很聽jiejie的話,她道:“祖母,我們在上元燈會看見鎮(zhèn)北候府小世子救人了,他并非如外面?zhèn)髀勀菢硬豢啊?/br> 他能仗義救人,還會照顧人,有赤子之心。尊敬長輩,性子憨直伶俐,想著保家衛(wèi)國,是個很好的人。 至于鎮(zhèn)北侯,那更是好人了,沒有他,就沒有越朝國泰民安的景象,他是個大好人。” 寧氏聽著燕明蕎說好話,不由一笑,“有這么好?” 當初劉夫人說的可是為了教養(yǎng)孩子才續(xù)娶的。 燕明蕎搖了搖頭,“祖母,您覺得這就好了呀,這還不是最好的呢。” 燕明蕎賣了個關(guān)子,“您猜猜,還有什么好的?!?/br> 寧氏心道,還能圖他歲數(shù)大,大明玉一輪?圖他快三十了,一身傷病,死得快?還是圖嫁過去守活寡,繼子小不了自己幾歲。 “還有啥好的?” 燕明蕎道:“聘禮很多,府里上上下下對二jiejie很尊敬,還有小世子,把我母親當親外祖母!” 寧氏道:“這都什么跟什么啊?!?/br> 很快,她從燕明玉口中得知,鎮(zhèn)北候府的一半家產(chǎn)做了聘禮,震驚的話都說不出來。 一半財產(chǎn),那…… 燕明玉道:“誠意很足,楚錚不是頑劣不堪的性子,您見了就知道。” 事已至此,婚事都定下來了,寧氏也只是問問,不可能跟鎮(zhèn)北候府悔婚。 只能想著,多給孫女添些嫁妝,這樣到婆家腰桿子也硬一些。 “好了,圣上賜婚,又是你姑姑看過的人,祖母還算放心,若是他對你不好,大不了拼了我這條老命不要!” 燕明玉噗嗤一笑:“您說這話做什么,就算對我不好,看在聘禮的份上,我也能忍受一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