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fā)明 第7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娶妃后,我有了讀心術(shù)、禁軍統(tǒng)領(lǐng)是她的藥引 (高H)、風月難逃、棄伶1v2 (高H)、司夢者、為什麼妳不能只是我媽?、蠱巫能包食堂嗎[星際]、舊婚、蜻蜓飛行日記、我在八零賣辣醬[穿書]
【在我國古代,一般去西方做生意,有兩種選擇——】 【畢竟那時候古人還不能坐飛機上天,所以嘛,想要出國去別處,那除了走路,就只能是下海?!?/br> 【——即一共兩條路,一條叫作陸上絲綢之路,一條叫作海上絲綢之路?!?/br> “嗯嗯??” 劉徹瞬間睜大了眼睛:“后世……后世之人竟然能上天?!” 眾大臣也是一臉驚訝。 那“肥雞”是何物?。?/br> 究竟多肥的雞能載著人飛上天? 這也太神奇了吧! 一時間,幾乎歷朝歷代大多數(shù)人都注意到了天幕話中所說“feiji”,所以,究竟是怎么上天的?!坐什么上天的?! 但他們注定沒辦法左右天幕,只能繼續(xù)聽下去—— 【在唐朝以前,其實國內(nèi)更喜歡走陸上絲綢之路,畢竟限制條件較少?!?/br> 【而且陸上絲綢之路歷史悠久,比如我們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很有名。】 劉徹挑了挑眉,嗯哼,有名!不愧是他! 【不過“張騫出使西域”就不細說了,畢竟重點也不是這個?!?/br> 劉徹:“……” 熟悉的感覺……每次都是對他“一帶而過”??! 【反正陸上絲綢之路的確很歷史悠久,只是之前我們講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也說過了—— 【于安史之亂之后,西北地區(qū)就不再受國家管控,于是就此失去了對西域地區(qū)的轄制,等到了宋朝時期,那里甚至變成了西夏以及回鶻人的地盤?!?/br> 劉徹不禁冷哼一聲。 每每想起這件事,都讓他心塞又氣憤!! 唐朝李世民時期。 再次聽到“安史之亂”,李世民還是不由得嘆了口氣。 不過上一次他收到了“李隆基”的回信,觀其內(nèi)容,已算是多有寬慰了。 不過現(xiàn)下,這陸上絲綢之路可是完全行得通。 但唐之后—— 【到宋朝時期,陸路走不通,那就走海路?!?/br> 【而且別忘了宋朝時期的“一路向南”,這往南方偏移,可不就更靠近海岸了?!?/br> 【哦,好嘛,看來“一路向南”還是有點用的?!?/br> 趙匡胤:“……” 熟悉的感覺……每次都是這種語氣! 【于是從宋朝開始,海上貿(mào)易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然后歷經(jīng)了北宋,南宋,元朝,歷經(jīng)了一代代商人的海上貿(mào)易,于是海上絲綢之路也就逐漸繁榮了起來?!?/br> 【而到了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自然就成了明朝人的首選航線?!?/br> 【補個知識點——海上絲綢貿(mào)易在宋朝以前自然也有,只是到了宋朝之后,才開始在對外經(jīng)濟中逐漸占據(jù)主體地位。】 【那么問題又來了呦——為什么到了明朝,會出現(xiàn)鄭和下西洋這種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其中一點當然是造船技術(shù)在明朝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足夠長期的發(fā)展和積累!】 “快,這里要更仔仔細細記下來!” 嬴政立即又開口嚴肅囑咐宮人。 造船!秦朝需要改進造船技術(shù)! 另一邊,已經(jīng)進入造紙局的墨家子田勝以及荊元二人也不禁“嚴陣以待”起來—— 造紙和雕版印刷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們,他們也想試試造船和改進船只! 【能造出足以支撐長時間下海的好船,自然離不開一直以來,歷經(jīng)各朝各代改進的造船技術(shù)?!?/br> 【正是因為經(jīng)過了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造船技術(shù)也一次次的進步?!?/br> 【所以我們講一下船只的“進步”過程——】 【首先就是槳和櫓?!?/br> 【槳誕生的時間比較早,它是船只前進的動力來源。】 【畢竟你劃船浪不起來的話,就必然要用到船槳了?!?/br> 劉徹:“???” 浪?什么叫浪不起來? 【但是初期,有個問題,這船槳雖然能使小船動起來,可是一個人只有兩只手,兩只手最多也只能握兩只船槳?!?/br> 【而多加幾個人到船上,手是多了,船槳也多了,動力也足了,但人也占地方不是?!?/br> 【于是問題又來了,又什么辦法能讓一個人也能劃得動力大一些?】 【而且在劃船的時候,槳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發(fā)揮作用——畢竟船槳只能作用于水里,出水之后就沒動力使船前進了。】 【然后到了西漢時期,人們在槳的基礎(chǔ)上就作了改進,發(fā)明了一種裝置——即所謂的“櫓”?!?/br> 【櫓葉比槳更寬,放置在船尾,人可以通過繩子來調(diào)整方向,并帶動水中的櫓葉左右搖擺,給船只提供向前的動力?!?/br> 【這個過程叫作搖櫓?!?/br> 【而且櫓全程都在水里工作,動力比槳大得多,一個人差不多能頂三個人的活兒?!?/br> 劉徹不禁將剛才那個疑問拋諸腦后,然后點點頭。 于漢朝而言,造船技術(shù)也尤為不發(fā)達,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櫓的作用凸顯出來,逐漸受到追捧?!?/br> 【并且與槳相比,人們能靠船櫓到達更遠的地方了?!?/br> 【這是人類在動力裝置上的一次進步——不僅節(jié)省了人力,還擴大了在水上的活動區(qū)域?!?/br> 【而且櫓在工匠們的手中也在不斷升級換代。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用的就是櫓的最新版本——即旋轉(zhuǎn)櫓,據(jù)說有點類似螺旋槳?!?/br> 【顧名思義,就是靠動力裝置旋轉(zhuǎn)起來,使得推動水的動力變得更大也更省力?!?/br> 旋轉(zhuǎn)櫓不可考,于是天幕之上出現(xiàn)了“螺旋槳”的簡單構(gòu)造圖。 但這也足夠讓無數(shù)人茅塞頓開! 趕緊畫下來! 【說完了櫓,再來說說“舵”——】 【舵是調(diào)整方向用的,它的靈感和櫓一樣,依然來源于槳,畢竟一開始,槳也用于調(diào)整船的前進方向?!?/br> 【比如劃槳的時候,要是駕駛小船,就只用在船兩側(cè)調(diào)整方向即可,可若是駕駛大船,那船尾之處還要再加個小人才行,當然這也沒什么,但是要出海的話,如果還是這樣,那肯定是不夠安全?!?/br> 【于是人們根據(jù)槳的原理,繼續(xù)改進,在東漢時期發(fā)明了舵?!?/br> 【即把槳葉加大變成舵葉,然后固定在船尾,再由船上的人進行cao控。】 【只是在最一開始,舵葉全部在舵桿的一側(cè),要讓它在水里轉(zhuǎn)起來,那必然是很費勁的?!?/br> 【不過這難不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到了宋朝時期,造船工匠們再一次對舵進行了升級改進,并且按照功能分成了以下幾種——】 【嗯,宋朝,畢竟一路向南,越來越靠海,這造船技術(shù)當然也難免得升級改造一番?!?/br> 【間接影響很大嘛。】 趙匡胤:“……” 天幕!真的求求了! 【好的,話再說回來——】 【這幾種按照功能改造的舵,主要分別是: 其一,叫平衡舵,舵葉在舵桿的兩側(cè),轉(zhuǎn)動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其二,叫開孔舵,舵面上有很多小孔,轉(zhuǎn)動時就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其三,叫升降舵,可以根據(jù)水位深淺來調(diào)節(jié)舵的高度?!?/br> 【綜上——從槳到舵,再到各種類型和功能的舵,這可以說是古人在造船技術(shù)上,在轉(zhuǎn)向裝置上的一次進步?!?/br> 天幕每講一種改造舵的時候,其上畫面就會放出相應(yīng)的構(gòu)造圖,詳細又清楚。 真可謂是貼心極了。 【好的,說完舵,讓我們再來說說帆?!?/br> 【古代的船只主要靠什么作為遠洋航行的動力?】 【除了槳,櫓,舵,還有什么?】 【你一定會說是“帆”吧?!?/br> 【錯!】 【是風啦!】 慣性思維,天幕先說了“帆”,于是李世民在聽到其后天幕的問話后,竟下意識想的也是帆,結(jié)果…… 聽到后面那句“風”,李世民不禁啞然失笑。 天幕這可真是設(shè)了個陷阱啊,竟是順著思路走了。 不過也確實是風,有風,帆才能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