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424節(jié)
他并非拒絕,而是點醒。 太多人只以為跟在師父身邊,師父證道,自己就能證道,其實大謬不然。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這句話不但適合技藝的學習,同樣適用于修行。 修行道理、法門,早就被先人圣賢講的清清楚楚,毫無隱瞞的宣示在你的眼前,可愚者見珠玉如瓦礫,買櫝還珠,只尋求那些外門邪道秘術不傳,拼命刺激自己六根感官,增塵生癡,陷入地獄中卻蠢笨如豬的洋洋自得。 但當世人以正修入道,漸除漸顯,如來心性之光逐漸照出,就會助你觀清大千。 聶山已見道! 見道之人,勤修不輟,方為正途,若再依靠師父在旁,那更像過岸負舟,反成障礙。 沈約轉(zhuǎn)念間,所思所想再經(jīng)天涯轉(zhuǎn)出,成文字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聶山盡心閱讀,眼中已有淚水,“原來如此。弟子蠢笨了?!?/br> 沈約雖未說收他為弟子,可他得沈約傳法,對沈約實在以弟子侍之。隨即感嘆道,“可弟子知道越多,就更知沈先生不會長留此間,若是一別,再不見沈先生這般人物,弟子若再蠢笨蒙塵而不自知,又有誰能有佛心點醒?” 沈約微笑道,“你若有正念,念及此時此景,本如覺者在前,是我非我,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聶山頓悟,雙手合十在心前,忍不住念道,“阿彌陀佛!” 第2102節(jié) 抽坎添離 世人常念阿彌陀佛,可真知道這四字真意的又有幾個? “阿”為天地間種子密字,示意統(tǒng)一,“彌陀”為光,“佛”為覺悟。 世人常認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 可無量壽佛何在?世人不知,推言其置身于西方極樂世界! 推來推去,終究推給虛妄,就和整日說鬼,卻沒有人親眼目睹般,不過是癡人說癡、害人害己。無數(shù)人苦念阿彌陀佛,期冀見到什么無量壽佛,卻不知道一念已癡,念念更癡,一生癡念,何談覺悟? 西方極樂不過是譬喻,簡而言之,你既然一念覺,一念覺時就本在西方極樂。若以為那是個可循的地點,豈不是大錯特錯? 合而言之,阿彌陀佛的真意就是覺悟自己和心性光芒統(tǒng)為一體,而不是求什么虛無飄遙的神仙示現(xiàn)。 再加“南無”皈依之意,“南無阿彌陀佛”的歸于光覺和大明咒的“心有摩尼珠、意似蓮花開”有何區(qū)別? 愚者尋章雕句,皓首窮經(jīng),徒自勞費性命,慧者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超然天地之外。 悟性在意,而非文字。 要知道文字只是世人極為低等的交流方式,其中有太多五蘊歪曲之意夾雜,你若終明天地真意,要文字何用? 沈約剎那間再度轉(zhuǎn)念,天涯如數(shù)轉(zhuǎn)給眾人查閱。 眾人越看越是駭然,完顏希尹嘆息道,“不才自以為博學,可不想比起沈先生,不過是滄海一粟?!?/br> 他是誠心誠意如是說,只是因為沈約所想,他均知曉,可他卻從未將所知的這些如沈約般融會貫通的形成整體。 這本是匠人和宗師的區(qū)別。 匠人或可雕琢宗師所傳之骨,卻無法認知骨中之髓。不然達摩何以唯獨對二祖慧可贊許有加,稱其得髓? 達摩沒有明說的是——你們其余眾人畫龍畫虎,雖看似明白,實則仍不免墜入六道輪回中,或有傳授佛法的功德,對自身作用卻是甚微。 真正的修行,不應該是拓展自身的生命質(zhì)量嗎? 沈約笑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若是心在一粟,仍舊無拘無束,那和在滄海有什區(qū)別?” 完顏希尹雙手合十,微笑道,“善哉善哉?!?/br> 周遭更加明亮。 天涯雖數(shù)度幫眾人清洗脈輪念垢,可自身能量似乎絲毫無損,在和沈約交談中,每當有旁人證悟,它就會變得更加明亮。 沈約終回到孫思邈一事,“蕭布衣既然得孫思邈開闊眼界,應該不會再遵循世間輪轉(zhuǎn)?” 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無數(shù)人對皇位的執(zhí)著就和孩童癡迷街機游戲般,無論等上多久都不嫌棄,只想著自己有機會可以上手玩上一把。 但蕭布衣既然知道一切不過是過程,他就不會癡迷皇位,這是沈約可以肯定的事情,他不能肯定的是——蕭布衣、孫思邈如何做出改變。 “不錯?!?/br> 天涯感慨道,“他深知自己改得了天下一時,但等他死后,歷史仍舊會因為紅塵慣性變成固定的循環(huán)。貪嗔癡漸多,充斥世人的下三輪,世人會不知不覺的貪圖享樂,癡迷永恒,然后少數(shù)人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的資源,卻如饕餮般仍舊貪得無厭,最終引發(fā)地獄的怒火,世人開始用憤怒開戰(zhàn)解決問題,毀壞曾經(jīng)的建構(gòu),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huán)?!?/br> 完顏婁室眼角抽搐下。 他本不能體會“過程”一說,可聽天涯這般描述,終于意識到自己豈不是就處于地獄之火噴薄后、戰(zhàn)爭解決的過程中? 一念及此,未免意興闌珊。 傀儡若不知自己是傀儡,自然在游戲中玩的津津有味,可它若知道自身不過是游戲的一環(huán),那它同樣會覺得索然乏味。 世人愚癡,因為缺乏內(nèi)觀之明。 世人蒙昧,卻是因為缺乏向外去看的一雙眼。 “蕭布衣認為,甚至不用等他死,他會老,老了就會糊涂,糊涂就會做錯事?!碧煅挠值?。 沈約微笑道,“不然何以有生老病死四苦之說?” 釋迦當然是個奇才,他在當太子時,享受著無盡的歡樂,卻能看到這四苦,進而尋求四苦的破解之道,本是有絕佳的悟性。 可世人貪圖享樂的時候,從不解“生、老、病、死”的苦意,哪怕躺在床榻上,插管吸氧時,太多人仍想著好轉(zhuǎn)后如何享樂補償這段“荒廢”的時光,卻沒意識到這是生命的警告。 “因此蕭布衣決定和孫思邈共同完成改變世界的計劃。” 天涯介紹道,“孫思邈本認為紅塵無藥可解,但從空間裂合中卻得到啟發(fā),他認為天人合一,人和空間密切相關,既然人之不一致導致了空間的分割,那人如一致,就會產(chǎn)生合并空間?!?/br> 沈約喃喃道,“我認為這個想法沒有問題?!笨伤稚钪@個方法大有問題,因為若是方法完全正確,那本源世界絕不會是如今的模樣。 “沈約,你自然看出這個計劃的關鍵所在?”天涯緩聲道。 沈約沉吟道,“關鍵是人?” “為什么是人?”天涯反問道。 沈約思索道,“修行中,合一不是強合,而是真合。就像想將水火合一,那看起來是根本枉費力氣的舉動。” “但可以抽坎添離?!?/br> 水輕夢對道術了如指掌,“后天之水火均有缺陷,因此在卦象中離火中空,坎水中滿。道家為求長生,就想出一法,希望后天轉(zhuǎn)先天,是以在修行中,要將坎水中的真陽置換離火中的純陰。后天水火中陰陽互換,就可還到先天純陰純陽之境,實現(xiàn)長生永恒之態(tài)?!?/br> 見沈約不語,水輕夢蹙眉道,“我說錯了什么?” 沈約搖搖頭,“你說的再正確不過??赡阏f的道術對常人而言實在過于高深。如果真能領悟你言語真意的人,無疑是個悟性不差的人,若還能按照你說之法修煉之人,那更是萬中無一??墒?,就和佛法般,常人都是見明行暗,知難行更難?!?/br> 微有嘆息,沈約緩聲道,“空間若真合,必定有真意之人cao作。這世上如孫思邈、蕭布衣的人本來極少,退而求其次,如太平道四道道主之人,又有幾個?” 第2103節(jié) 鏡非鏡、門非門 眾人聞沈約所言沉默不語。 他們或許討厭太平道的興風作浪,但又不能不承認,若非有著高明的見知、非凡的能力,也無法做到太平道主那般。 好人或許不差,但好人在世人眼中最大的問題是——他的確好像沒有做什么壞事,但他也沒有建設什么。 堅持善良沒有問題,可善良和功德一樣都是飄渺無依,當老實善良被世俗和無能劃上等號的時候,世人更喜歡能看到的是真實產(chǎn)出的東西。 “對于孫思邈、蕭布衣而言,完成他們計劃的人,不但要對空間有非凡的了解能力,還需要根器極佳,理解合一的念頭?!?/br> 沈約沉聲道,“因為他們計劃就是要通過人之合一,實現(xiàn)空間合一!這天底下,想著合一的世人又有幾個?” 天涯輕嘆道,“你若是早到多年,或許孫思邈就不用那么痛苦?!?/br> 眾人聽出天涯的言下之意,“孫思邈痛苦什么?” 水輕夢更是問,“他的計劃失敗了?”緩望四周,水輕夢隨即道,“但這里,不就是他成功的標志?” 眾人望向四周,完顏希尹緩聲道,“是啊,我記得沈先生說過,這天子基,就是合一的成績。” 天涯默然片刻,終于道,“不錯,天子基是空間合一的結(jié)果,可也是唯一的結(jié)果。” 眾人心中微沉。 沈約倒不氣餒,看到好的一面,“天子基已存在許多年,卻沒有被本源世界抹去!” 他的認知更深邃! 人體有自免疫系統(tǒng),但本質(zhì)也是個排斥系統(tǒng),對于不屬于人體本來細胞的異物,免疫系統(tǒng)會想方設法的除去外來物! 當然了,當身體不能除去外來物后,就開始容忍異物,覺得可以讓它繼續(xù)存在下去,往好了說,那叫包容,往不好了講,那叫改造。 比如癌細胞,比如壞習慣……慢慢都成為人體的一部分,讓世人或覺得理所當然,或坐視問題的出現(xiàn)而束手無策。 世人如此,空間亦如此! 既然世人會排斥,空間為何不會? 常人或許無法理解空間排斥的現(xiàn)象,但你想著水中容不下一顆石子,對這個現(xiàn)象或許就能明白了。 水和石頭,不同樣是空間? 但水滴石穿,只要持之以恒,水可以鑿穿石頭。那復制世界在本源世界多出個空間,是不是意味著水滴石穿的結(jié)果? 沈約剎那間念頭飛轉(zhuǎn),天涯隨即將他的念頭顯示眾人面前。 眾人細心觀看的同時忍不住在想——沈先生實在是無事不可對人言,若是旁人,片刻間的確念頭千轉(zhuǎn),但大部分念頭都是不能現(xiàn)出人前,像沈約這種,直指問題關鍵、毫不偏離本心的分析實在少之又少。 “不錯?!?/br> 天涯轉(zhuǎn)完文字后,隨即道,“天子基是孫思邈始終堅持的緣由所在。對沈約你而言,空間分裂合并不足為奇,但對孫思邈來講,他是需要太多年的光陰,才漸漸明白時空的概念……” 眾人望向沈約,不由有絲困惑。 根據(jù)歷史,他們多知道孫思邈足足活了一百五十年左右,但怎么看,沈約都不過是而立之年。 孫思邈是個奇才,可看起來,沈約卻比孫思邈了解的更深邃、更透徹,沈約又是如何做到這點的? “只是研究昆侖傳下的、和空間有關的科技,就又花了孫思邈多年的時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