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099節(jié)
李彥秉承以往的習慣,順便給案件做個了斷。若以他從前的手段,先將陳東打入大牢再說,可如今只怕另生枝節(jié),決定大事化小。 看向陳東,李彥暗想你這書生若是明白事理,就應謝罪感激皇恩浩蕩才對。 陳東微吸一口氣,“勞民傷財,草菅人命一事經(jīng)你李彥一說,反倒變成了忠君為國的美事了。” 李彥眼中閃過絲寒意。 “成大事者難拘小節(jié)?!?/br> 李彥帶著誘導的口氣,“李彥所為,皆為圣上。以往亦是這般作為,并沒有什么問題?!笨聪蛄粟w佶,李彥很是忠誠道,“若讓刁民都順了意,那可耽誤了圣上修仙的時光?!?/br> 沈約暗覺荒唐。 一個皇帝將修仙作為主業(yè),而且公然說出,可見趙佶這個皇帝多么離譜??衫顝┨峒按耸?,說的自然而然,又見以往這不過是慣例罷了。 再荒唐的事情,讓國家機器合法化,似乎都變得天經(jīng)地義。再愚昧的風俗,得到眾多人的執(zhí)行,看起來都有碾殺清醒的力量。 陳東咬牙道,“以往作為,不代表以往是正確的?!?/br> 他難得見天子一面,眼看所有事情如同和稀泥般,終決定再度堅持。 李彥輕淡道,“難道陳貢士覺得……擴展華福宮、修建艮岳這些事情,都是錯的?” 眾人靜默。 可有頭腦之人都明白李彥的意思——否定他李彥,就是在否定趙佶以往的作為。敢說天子做錯的臣子,世上能有幾個? 陳東孤單的站在殿前,半晌終道,“不錯,在陳東眼中,天子以往所為,的確是大錯特錯!” 第1636節(jié) 難以站隊 真相簡單、人心復雜。 沈約聽到陳東竟然否定趙佶,也不由佩服起陳東的膽量。 說這話,是要抱著被砍頭的準備! 舍生去面對真相,這世上絕沒有幾個能夠做到。 李彥叱道,“大膽陳東,你這般言語,可是真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了!”雖是這么說,李彥眼中卻閃過絲喜意。 這是他常用的套路,也是轉移矛盾的手法,眾人都在注意陳東的“錯處”,他李彥所為,不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沈約見李彥計謀似乎得逞,仍未言語。 李彥仍舊局限于以往的套路,可沈約卻看到趙佶的冷漠。 如果眼下的趙佶還是不能明辨這些套路的話,依舊我行我素,那不過是重來個寂寞。 奇跡雖然出現(xiàn),選擇終在趙佶。 陳東屈膝跪倒,“陳某正是將天子放在眼中、心中,今日才選擇實話實說,懇請圣上聽陳某說完?!?/br> 那一刻的他忘卻生死,慷慨陳詞道:“常言道——家亂出孝子,國昏有忠臣。陳某其實不想做個忠臣,因為做忠臣,就意味著jian臣當?shù)?,國主昏聵。但陳某又只能做個忠臣?!?/br> 抬頭望向趙佶,陳東目光懇切,“圣上癡迷玩樂,無心朝政,實在大錯特錯。眼下天下亂象頻出,內(nèi)有百姓怨聲載道,外有金人虎視眈眈。圣上若再不懲jian除惡,改過自非,只怕國之將亡,為時不遠!” 言罷,重重磕頭在地,陳東額頭已現(xiàn)青腫。 李彥一旁叱道,“一派胡言。想如今天下太平,西北百余年首現(xiàn)安寧,宋金更是合盟滅遼,去年金帝更是割山西地于宋,對了……” 突拍額頭,似乎才憶起什么,李彥又道:“微臣有了確實的消息,說遼帝耶律延禧被金將所擒,押解到上京,遼國已滅國?!?/br> 趙佶眼皮微跳。 李彥并沒有注意到趙佶這個微表情,輕快道,“圣上洪福齊天,平西北之亂,滅大宋世敵遼人,完成我大宋歷代君王沒有完成的偉業(yè),可說是自太祖以下,最具文成武功的帝王,甚至和太祖相提并論也不為過?!?/br> 沈約暗嘆。 都說宋徽宗是昏聵之君,但這世上和宋徽宗仿佛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不問稼穡,難見民間疾苦,被一幫溜須拍馬的手下阿諛奉承,正常人都會失去理智的判斷,更何況始終嬌生慣養(yǎng)的趙佶。 聽李彥對現(xiàn)狀的描述,這世間著實歲月靜好,大宋實乃天下第一,誰能想到不過數(shù)月的光景,金人就會兵臨城下,而宋朝就臨滅國的危險!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范仲淹前有明言,可不過數(shù)十年的后人,早將這警世恒言拋在了腦后。 李彥說的自己也要信了,見天子沉吟,為敲定天子信心,更是道:“想蔡相早看出天子英明,當年就稱頌在圣上所領下,天下‘豐、亨、豫、大’,一派繁榮,可惜有宵小心懷叵測,故意挑撥離間,對盛世之景視而不見,只想危言聳聽蠱惑圣上,進而博得忠臣之名!” 趙佶輕吁一口氣,“若依愛卿所見,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李彥內(nèi)心大喜。 他今日至此,本來很有不安之意,但聽趙佶一句“愛卿”,瞬間將他昔日的信心叫了回來,“微臣以為,當將危言聳聽之人交于……大理寺查辦,以儆效尤,方顯圣上英明?!?/br> 趙佶微微點頭。 陳東見狀,一顆心沉入谷底。 趙佶看向張繼先,“如果將陳東交與大理寺,似乎和天師預言不符?” 李彥心中微沉。 天子昏庸,對于這點,他李彥是心知肚明,昏君自然好糊弄,可麻煩的是——這個昏君很相信道人之言。 張繼先在趙佶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一般,而張繼先的言論,不但決定陳東的命運,還有他李彥的。 張繼先輕嘆道,“本道倒希望預言不準。” 沈約聽得出張繼先說什么——如果陳東下獄,或者因此身死,那反倒證明張繼先預言的準確。 可趙佶能否聽出張繼先的言下之意? 趙佶目光閃動,緩緩道:“將陳東押入大理寺查辦!” 李彥展顏。 眾人多數(shù)愕然。 其實這并非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事實上,在趙明誠等人看來,這是個極為正常的結局。 六賊死死的把控朝政,敢和六賊做對,或下獄或被貶驅逐出京城,本來是常規(guī)cao作。 陳東神色慘白,握緊雙拳,在被帶出前,居然沒有喊冤。 喊冤何用? 若有人為他申辯,不等他喊就會站出來。 可沒有任何人鳴冤,哪怕沈約也是保持沉默。 趙明誠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自己幸好沒有選擇站隊陳東,不然此刻說不定和陳東一起下獄。 趙佶看來卻不想放過趙明誠,緩緩道:“明誠,以你之見,陳東該當何罪?” 趙明誠訝然,愣了片刻才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微臣地位卑下,如何能越俎代庖的審判?” 他所言有理有據(jù),著實滴水不漏,卻顯然是置身事外,不想加入爭端之中。 李清照眉山緊蹙,想要上前,卻被趙明誠死死拉住。 夫妻多年,趙明誠如何不明白妻子的性格,方才若非他拽住妻子,滿是緊張的看著妻子,只怕妻子早就站出來為陳東申冤。 可在趙明誠看來,大局已定,鳴冤何用,不過是給陳東陪葬罷了。 趙佶的目光落在趙明誠的手上,半晌才道,“想明誠之父趙挺之本是朝中宰相,為政之時,也曾抨擊朝政……” 趙明誠嗓子嘶啞道,“家父過世久矣。”言下之意當然是罪不及子嗣。 趙佶微微一笑,“原來如此?!彼男θ荻嗌儆行┏芭?,“朕有一事好奇,不知道明誠是否可以一解朕心中困惑?” 趙明誠額頭冒汗。 前車之鑒,讓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因家族得罪蔡京帶來多年的壓抑,讓他更是如履薄冰,“圣上言重了,微臣當知無不言?!?/br> 趙佶慢悠悠道,“你名字明誠,那你可知趙挺之給你起名的用意?” 趙明誠大汗淋漓,半晌才道,“明為日月之光,誠為……誠為……”他無法說下去。 趙佶緩緩道,“想令尊在時,很希望你能做個正人君子吧?!?/br> “正是如此?!壁w明誠如釋重負道。 趙佶盯著趙明誠,“那你可完成了令尊的心愿?” 第1637節(jié) 奇人異事 古代人起名和現(xiàn)代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古人的名字,多寄托了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希望。 因此古代名字有很多關于德、仁,明、照,是父母希望子女德行高尚,明睿清醒。這不像現(xiàn)代,多是軒、梓、浩、然,像是父母希望子女做個偉大的建筑工人般。 趙佶絕不笨。 若是笨人,如何能創(chuàng)瘦金體傳世? 歷代君王傳世的東西,多是一些粉刷的記錄,唯獨趙佶獨樹一幟,是以趙佶的言下之意也是昭然若揭。 趙明誠名字為明誠,但你為人是否真的是明心誠意? 趙明誠啞然。 攬秀軒內(nèi)一片寂靜。 能明白趙佶意思的沒有幾個,哪怕李彥聽趙佶這般言語,亦是有些不明所以,因為他從未想到過趙佶會有清醒的事情。 清醒的趙佶,怎么會將陳東下獄? 都說伴君如伴虎,天威難測。但得到這種評價的君王或者性格不穩(wěn),或者走入權術的歧途。 李彥見天子不動聲色,始終難以揣摩圣意。 這對他來說,是極為罕見的事情。 這些年來,他們對趙佶的性格可說揣摩的透徹——這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帝,隨心所欲。這又是個恃才放曠的皇帝,自視極高。 因為不知民間苦,是以趙佶的很多旨意脫離實際,最終解釋權終歸李彥他們所有,解釋只要讓趙佶聽著是為趙佶著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