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朝上哪怕資格最老的劉仁軌,在孫神醫(yī)跟前,也都是妥妥的晚輩。甚至民間都有傳言,孫神醫(yī)會煉丹藥,已經(jīng)能長生不老。 “這傳言我也聽過。” 因去年太子薨逝后皇帝又病下,于是調(diào)露這一年,孫神醫(yī)都一直在長安,與姜沃也常見面。 兩人說起這個傳聞,孫神醫(yī)的笑容一如姜沃初見一般,蒼然卻溫和:“人怎么會長生不老?” 他還與姜沃說起袁天罡,語氣溫慢:“不過,人活的久了,到了天命所臨近之時,便會心有所感,如你袁師父當(dāng)年一般?!?/br> “我這些年,幾乎走遍了大唐的十道,四海為家慣了,讓我只呆在一個地方,我卻是待不住。” “然而今歲,忽的就極想家鄉(xiāng)的樹和景?!?/br> “我就知道,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 孫思邈沒提起家鄉(xiāng)的人,因家鄉(xiāng)必不會有他的故人了。 他與姜沃說起家鄉(xiāng),面容上帶了些眷戀之意:“不過是華原的一處小村落,不知村口的那株老桑樹還在不在?!?/br> 他想回去看一看了。 姜沃聽得心下凄然:“先生……” 孫思邈依舊是溫和地笑著,取出自己用了多年的針囊并里面的一套銀針?biāo)团c她:“是了,你也叫我一聲先生的?!?/br> “留著做個念想吧?!彼麘?yīng)當(dāng)再也用不著了。 “此番歸鄉(xiāng)后,我不再外出行醫(yī),只閉門再細(xì)細(xì)理一理這些年的所寫的醫(yī)書?!?/br> 而說起醫(yī)書,孫思邈的笑意更分明些:“我原先一直覺得在長安會受拘束。故而貞觀年間,升之請我入長安,更要入皇城那一回,我還不太想來?!?/br> “好在沒有錯過?!?/br> 孫思邈看著眼前的宰相,可在他眼里,這個宦海沉浮多年的朝廷要員,與當(dāng)年將醫(yī)書送給他的小姑娘無甚分別。 其心未改。 孫思邈頗有感慨之意:“數(shù)十年過去了,大唐的醫(yī)道又是另一番樣子了。” “待來日,我整好剩下的醫(yī)書,會再令人帶給你一份原稿?!睂O神醫(yī)想起了出版署,愈加欣慰:“也好刊印了出來,既留于書院亦多傳于后人,不至于散失?!?/br> 姜沃雙手持素緞針囊,鄭重應(yīng)允。 “先生囑托,我必銘記不忘?!?/br> 此時,姜沃想起年前與孫神醫(yī)的這番對話,還不免傷感。她轉(zhuǎn)頭去看窗外:屋內(nèi)是炭火融暖,屋外是冬雪紛紛,雪花漸漸覆滿如火的山茶。 半晌后,姜沃才回神對盧照鄰道:“先生說,你會陪他回家鄉(xiāng)去?!?/br> 盧照鄰頷首:“我自年少多病,姜相當(dāng)年提醒我,不要把宿疾不當(dāng)回事,我這才多年追隨先生,先生亦多為我診脈調(diào)理?!?/br> “如今先生告老,我自然要送他回鄉(xiāng),為先生整理醫(yī)書?!焙蟀刖錈o需說完,兩人皆明。 直到仙逝。 這日盧照鄰告辭之時與姜沃道:“來日……我會即刻送信與姜相?!眮砣杖魧O神醫(yī)仙逝,他會報信回京。 姜沃送故友至院門,遞上手里的傘:“我只盼永不要收到此信?!?/br> ** 時光不緊不慢地走著。 永隆年間的春日,冰雪消融后,姜沃于長安城外灞橋旁,為孫神醫(yī)歸鄉(xiāng)送行。 皇帝雖病著,卻也沒有強迫挽留孫神醫(yī)。 他也看得出,孫神醫(yī)實在是年紀(jì)大了力有未逮,況且,在臨行前,孫思邈給他預(yù)備了許多的藥和藥方,皆交給弟子晉陽公主,也是盡心至極了。 帝后對告老的神醫(yī)皆有重賞,又賜以爵位,然而孫思邈皆堅辭不受。 直到最后,皇帝將恩賞改為免孫神醫(yī)故鄉(xiāng)華原之地三年稅賦,孫思邈才謝過此圣恩,離京而去。 * 就在孫神醫(yī)離京后不久,永隆年間的春日,殷王李旦大婚。 其實殷王妃是早就挑好了的,大婚的日子本該是去年。 只是太子薨逝,殷王作為同胞弟弟,自不好成婚,于是推遲至太子薨逝的周年后。大婚的典儀是早就備好的,倒也不甚麻煩。 其實原本太平公主的駙馬也挑好了,皇帝是想著這永隆年間,兩個孩子一起辦婚事,也算是雙喜臨門。 然而公主府都開始布置了,太平公主忽然到父皇母后跟前去,表示反悔了,她不喜歡之前選中的駙馬了。 帝后不免有些詫異,問起緣故,太平公主只說突如其來就看不順眼了,尤其是覺得與駙馬無話可說,駙馬為人甚是無趣。 帝后無奈。 皇帝私下還對媚娘笑道:“這幾個孩子,令月最小又是女兒,果然也就她最挑剔最愛尋事,每回總要鬧出些緣故來?!?/br> “罷了,隨她吧?!?/br> 雖說皇帝挺遺憾沒法在這永隆年間雙喜臨門的,但女兒顯然是還未婚就厭煩了駙馬,那總不能逼女兒嫁一個不喜之人。 “不是什么大事,令禮部再挑一年就是了。” 于是禮部尚書許圉師,剛剛辦完二月的貢舉大考,就收到了這個美妙的消息,整個人都不好了。 姜沃見到他整個人像是籠罩了一層陰云一般,頗為同情。 她倒是比帝后更清楚,太平為何忽然反悔了。 并非婉兒告訴她的,而是太平私下來告訴她的。 李令月還像個大人似的嘆氣:“唉,姨母,我之前光挑臉容去了。見那吳家少年郎生的最好,當(dāng)即就定下了。結(jié)果后來才發(fā)現(xiàn),說不上話的木頭美人看兩天就煩了?!?/br> 最后還有一句自我夸贊:“姨母,我這才明白,原來我是個不注重外表,更看重內(nèi)涵的人?!?/br> 姜沃:……你最好是。 但事已至此,只好由著太平從頭再來,去選‘內(nèi)涵美’。 ** 而殷王大婚后,皇帝在長安,便無甚大事記掛。 因在大明宮內(nèi)不免常想起太子之事,多有傷感,又因長安是大唐開國定都之地,皇親國戚、老臣舊族眾多,儲位一日不定,就總有些言語在皇帝耳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皇帝嫌煩,于是再次下詔,圣駕前往洛陽。 第280章 最后一次改元 永隆年間的圣駕東巡洛陽,比大唐開國以來的任何一次,都要聲勢浩大。 這回,帝后不只是帶著三省六部九寺的大部分朝臣,更將皇子公主皇孫們都帶上了,一并前往洛陽。 如此一來,整個政治中心,幾乎都挪到了洛陽,相較起來,此時的長安倒像是成了陪都。 故而這次,留守長安的并非王神玉,而是劉仁軌—— 之前長安城內(nèi)又有東宮太子,又有鎮(zhèn)國公主并皇子們,帝后就選了個性情最澹泊不愛攬權(quán)的宰相壓陣。但這回所有皇儲預(yù)備役都跟著帝后走了,自然要換一個資格最老,凡事能一把抓的宰相留守。 對王神玉來說,當(dāng)真是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終于輪到他一同去洛陽了! 于是王相仔仔細(xì)細(xì)安排好人照顧他的花后,與同僚們一起愉快啟程。 * 春和景明。 圣駕之伍浩蕩綿長,首尾不能相顧。 天后所乘的馬車行駛的很穩(wěn),內(nèi)部空間也很大,桌上甚至還能攤開一張中型的輿圖。 媚娘的手按在輿圖上的洛陽城,對姜沃道:“較之長安,我更傾向于洛陽?!?/br> 東巡途中,帝后并未乘坐同一輛馬車。 因時不時有朝臣需要向天后回稟朝事,未免擾了皇帝的清靜和休息,帝后便分輿而行。 姜沃奉詔到天后車上議事時,崔朝都已經(jīng)早她一步被皇帝宣去,估計是皇帝旅途無聊了。 而今日在蹭他們車駕的太平,見姨父姨母都奉詔而去,就也不肯老老實實坐在車?yán)锪?,很快拉了婉兒道:“今日天氣好,咱們出去騎馬吧?!?/br> 因此,姜沃登上天后的車駕,才聽媚娘說了一句洛陽,就聽到外面熟悉的聲音。 撩開簾子一看,果然是太平縱馬呼嘯來去,神采飛揚,所過之處侍衛(wèi)皆俯首避視。 媚娘也從窗中看出去,然后與姜沃相視笑笑:她們是不約而同想起了當(dāng)年掖庭馬球場上,媚娘縱馬的樣子。 朝臣們都道鎮(zhèn)國安定公主,沉穩(wěn)細(xì)致,有天后沉潛剛克之風(fēng)。 那么據(jù)姜沃看來,此時的太平,則更似年少時媚娘。 只是太平生而為公主,自幼得帝后疼愛,較之媚娘當(dāng)年處境,身上自然多了這天地間無處她不可去,無事她不可行的恣意。 媚娘無疑是喜歡并縱容女兒這份恣意的。 而姜沃在看過太平和婉兒身后跟著女親衛(wèi)后,也就安心放下了簾子,繼續(xù)與媚娘討論方才提起的洛陽之事。 比起長安,媚娘更傾向洛陽。 自然不是因為洛陽宮紫薇城壯麗恢宏,而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 首要的緣故就是洛陽不比長安,少許多李唐皇室宗親、舊臣勛貴的掣肘。正如二十多年前,吏部第一次改制‘資考授官’,就是在東巡洛陽時辦成的。 若要改動什么舊制,在洛陽比在長安城壓力更小。 其次,便是洛陽的地理位置。 在交通便利上,洛陽四通八達(dá),是勝于長安的,畢竟是‘六水并流、十省通衢’之地。 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諸多道州的糧米與貢品,都是先通過運河到了洛陽,然后再另外運往長安。 媚娘的指尖在輿圖上熟練地劃著:“洛陽北可防壓漠北之地,南可用巴蜀之糧米更鎮(zhèn)荊襄。西面關(guān)中倒是可以作為后方了。” 姜沃頷首:論起四通八達(dá)來,洛陽自勝過長安。 以至于后來司馬光有感嘆:古今興廢事,皆看洛陽城。 不過洛陽屬于優(yōu)點缺點都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