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零和博弈——這種博弈的結果,永遠沒有雙贏。 如今這朝局便是一場盛大的零和博弈游戲。 當年媚娘臨進宮前夕,她與媚娘曾玩過一局零和棋戲。彼時媚娘感慨道,她已經在棋局外旁觀了太多年,終于要入局去。 今日。 姜沃如十五年前一般,拈起一枚黑子:“曜初,就以此事為例吧,我來扮會就此事上諫反對的朝臣們,故而我執(zhí)黑子,先行一步。” 黑子先行,便如太子已然在東宮,便如同朝臣們手里的禮法規(guī)矩,已然占盡了先機。 “曜初執(zhí)白子?!?/br> 姜沃將一枚白子放在她的掌心—— “來做帝王?!?! 第173章 端午日常 端午佳節(jié),艾草懸于門上,以避毒氣。 晨起桌旁,姜沃剝開粽子外頭的微燙的菰葉,用筷子分了很小一塊黏米栗棗粽給婉兒。 又特意把棗挑掉了,她從前在醫(yī)院里,就多聽聞急診有被棗核卡到的老人和孩子。 這是宮中御賜的粽子,與家里的味道不同,姜沃就讓婉兒嘗一下。 婉兒吃掉了小碗里的栗子粽,覺得不如家中的好吃,不免仰著小臉兒,等著吃真正的端午粽子。 崔朝那邊已經剝好了一枚,托著底端粽葉遞給婉兒—— 她們在家中常吃的端午粽子,其實是姜沃前世最喜歡的‘咸蛋黃rou粽’。 雖說她原是個北方人,在南北咸甜之爭中,也覺得自己是堅定的北方黨,只喝咸豆腐腦。但在粽子的立場上,她就沒有堅定住,比起北方的甜粽,她更愿意吃咸粽。 姜沃吃了一口粽子,感覺到咸蛋黃獨有的綿綿沙沙的顆粒感在舌尖滾過,混著糯米微韌軟彈的米香與調味得宜的酥軟燉rou,味覺得到了充分而立體的滿足。 甚得她心。 她后知后覺:大概她不是北方黨,只是個愛好咸食黨? 吃過粽子后,姜沃邊喝清茶邊隨口與崔朝問道:“今年的粽子也分送各家了嗎?今歲端午晉陽公主在京中,可別漏下她?!?/br> 姜沃前世時那幾年,咸粽子在北方也不那么罕見了。但在大唐的長安,這種粽子實是頗為特殊,都算是姜宅的‘珍饈秘方’之一,每年端午都要分送親友。 崔朝頷首。 * 今日端午休沐,姜沃是應了帶婉兒進宮,再帶著令月一并去凌煙閣拜探平陽昭公主畫像的。 此事并不急于一早入宮。 這兩月她為太子事多有煩心,在家中事上留意很少。 此時算是心意大定,又難得閑暇,就捧著茶杯跟崔朝聊起了家常。 聽他說起將端午節(jié)禮并家中特有的四味粽子分送了親友。 而親友們又各有端午節(jié)禮回贈。 “是了,還有一事——孫神醫(yī)和英國公府都送來了府上新調配的成藥和藥方。有空你細看看?!?/br> 姜沃聞言欣然道:“孫神醫(yī)又有新藥?”即刻就要來看。 怎么說呢,孫神醫(yī)的保心丹,那曾經可是他們吏部加班的支柱啊。 崔朝也料到她一聽聞就要看,早就收在了屋中柜子里。見她果然即刻就要,便起身去抱了幾個匣子過來。 姜沃先看過孫神醫(yī)的方子,是兩味治發(fā)熱的藥丸:一味治療婦人產后突起高熱,一味治小兒發(fā)熱。 她仔細收好——姜沃從未忘記為何會甘愿把系統(tǒng)兌換出來的醫(yī)書,直接送給孫思邈孫神醫(yī),正是因為他的《千金方》,是古往今來,第一本專門把婦女的疾病拿出來專門講解診治之術的醫(yī)書。 看過孫神醫(yī)的兩味新藥,姜沃又打開英國公府的藥匣,邊展開藥方邊感慨:“有時我經常會忘記大將軍還是一位良醫(yī)?!?/br> 世上怎么有這樣的人,領兵打仗克敵制勝,在朝又為宰輔柱石,甚至還精通醫(yī)道。 英國公府送來的兩張藥方都是李勣改良過的外敷藥膏,一是用來防凍瘡的乳膏,二是止血防膿腫的金瘡藥。 姜沃放下這兩道藥方,感慨道:“大將軍口中不說,其實是很掛念李培根的啊。” 李敬業(yè)到了遼東后,有信傳來——劉仁軌根本沒把他留在原百濟國,而是給他扔到北邊高句麗去了,就讓他駐扎在原本李勣大將軍平定叛亂之地。 那里氣候苦寒,且常有原高句麗的小股叛軍出現(xiàn)。 說來,李勣大將軍自己,一生征戰(zhàn)多在北地,最遠曾打到瀚海(貝加爾湖)。甚至就在幾年前,還于寒冬臘月高齡率兵出征,親平‘鐵勒九部(薛延陀)’的叛亂,可謂是不知走過多少寒冬冰霜,刀光劍影。 他自身習以為常不以為苦,然而長孫才到苦寒之地不久,李勣就忍不住開始改良‘凍瘡’‘止血藥’的方子。 可見心底擔憂愛護之意。 姜沃感嘆了一回,打心眼里希望李培根在高句麗磨練成一根出色的培根。 她收起了這幾味藥。 其實若是旁的佳節(jié),親友間走禮并不會送藥物,顯得不吉利咒人生病似的。但五月端午是個特殊的日子。 向來有‘此月蓄藥,蠲除毒氣’的慣例。 京中人家也多于此月儲備些常用的止痢丸,黃連丸,疽瘡藥等常用的藥材。 因想到醫(yī)藥事,姜沃正好問起崔朝:“如今東西市各醫(yī)館、藥鋪,用的都已經是太醫(yī)署新版的《救民簡方》了吧?” 她說起的,正是從多年前將醫(yī)書交給孫神醫(yī)后,就做的一件事情。 自到了大唐,姜沃見過許多‘神奇’的藥方和治療法子——比如她剛進宮的時候,親眼見到的小宮女得了瘧疾,按照方子喝灶灰水治病。 再比如,如果有人魚鯁在喉,按照流傳甚廣的方子,不是尋大夫取出卡住的魚骨,而是要找到一片韭菜地,面向東方不說話(魚骨頭卡著脖子應當也說不出話來),然后再找到地里蚯蚓洞旁的泥土擦一擦喉嚨,據(jù)說有奇效。 姜沃第一次見到這個方子,見其號稱‘有奇效’,推斷了下——大概是這段時間的折騰,讓人把魚骨咽下去了…… 如果說蚯蚓土還能當笑話看,但有的可就要命了。 比如婦人難產,令人服用乳香湯配‘燒成灰的寫了龍字的紙條’。 且這些看起來匪夷所思的藥方,甚至都不是民間口耳相傳的愚昧偏方,也不是一些邪門歪道騙錢的和尚道士走街串巷三姑六婆捏造的方子——有的是正經從南北朝廣為流傳的醫(yī)書上《救民簡方》上記載的。 以至于在助產士剛出現(xiàn)的時候,哪怕有孫思邈的名聲背書,很多人還是覺得,與其讓一把鋼鐵鉗子(助產鉗)把自己的孩子夾出來,不如給婦人喂這些藥水來的穩(wěn)妥。 這也是姜沃為什么最先要兌換醫(yī)書的緣故。 旁的事物,哪怕是占城稻這種糧食,從發(fā)現(xiàn)到真正的惠民總得有個過程。但醫(yī)學之事——多一個好的大夫,少一條如上的‘要命偏方’,或許就能立竿見影地救一條甚至數(shù)條人命。 姜沃知道,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偏方,比如說喝符灰水治病等方子,在現(xiàn)代許多地方也未完全斷絕。 念及此,她忽然想起加繆的一句話:“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 而崔朝聽她忽然說起這句話,心中一動——她說的也不止是醫(yī)藥事吧。 果然,聽姜沃又感慨了下一句:“若是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 夏日晨光,倏爾大亮。 姜沃換過官袍,帶著婉兒進宮。 才到紫宸宮太平所住的小殿,就見太平從屋內奔出來,身后跟著臉都有點發(fā)白的乳娘:“公主……公主慢點跑!” 太平理都不理。 她是個急性子,定好的事情簡直一刻都不愿意耽擱。 于是今日晨起一睜眼,她就在等姨母和婉兒入宮。因外頭天兒熱不能出門等著,太平就于屋內趴了好一會兒窗口了。 簡直可以說是望眼欲穿。 終于看到熟悉的身影時,立刻奔了出來。 太平聲音清脆,讓姜沃想起青色的蘋果,聞之令人心情爽快愉悅。 “姨母!” 太平邊喚一聲邊急著拉著婉兒的手,就要往外走:“咱們這就去吧!” 脾性之急可見一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這時候才剛慢吞吞從對面屋里走出來的李旦。 太平都奔到院中說過兩句話了,李旦此時才走到臺階處呢。 姜沃先頷首笑道:“殷王。” 李旦邊謹慎小心邁著小方步逐個臺階挪下去,邊慢吞吞道:“姜姨母好?!比缓笥洲D頭問太平道:“meimei,你今日不跟我們去……” 他語調太慢了,以至于太平都來不及聽他說完,就干脆道:“不去。” 李旦就停了半拍,又慢慢道:“哦,好。” 至此,才剛走完臺階。 姜沃在旁看著頗有感慨:帝后的孩子,真是每一個性情都不一樣??! * 姜沃帶著太平和婉兒往太極宮去。 到底是夏日,哪怕稍微繞遠一點的路,姜沃也特意挑了樹蔭蘊涼的路線走。 若是太平和婉兒走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所幸兩個孩子體質和體力都不錯,尤其是太平,一路上還蹦蹦跳跳的,看起來比姜沃還有精神。 說來不是姜沃特意不帶李旦,而是李顯早說好了,今年端午要帶著弟弟去看太液池上賽龍舟。 這不早起李旦還邀請?zhí)剑欢€沒說完就被meimei拒絕掉了。 “賽龍舟有一日一夜呢,咱們可以看夜里的龍舟,更好看?!?/br> 太平的話也多,一路上走也不耽誤說,說也不耽誤走的。 姜沃不免點頭:這個肺活量,從小就不一般啊。 太平好奇心也旺盛,哪怕看到一朵新鮮的花,也要拉著婉兒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