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道具師將設計的燭臺遞給李少杰。 李少杰皺著眉,仔細審視著。 《歌劇院的幽靈魅影》是一個很典型的哥特式愛情故事。 哥特,是一種風格,運用十分的廣泛。 音樂服裝字體美術繪畫雕塑建筑文學等等等等…… 如果不了解的,很容易將其與巴洛克風格產生混淆。 簡單敘述一些哥特風格的話,那就是陰森,神秘,恐怖,詭異的感覺。 如果是場景的話,那就仿佛是在陰森黑暗的密林深處,一座陰暗的孤堡,黑貓在院門趴著,門前是一座正在滴落鮮血十字架,十字架上面落著一只烏鴉。 驚悚詭譎,神秘陰森。 而文學上,哥特式文學和浪漫主義有些相反。 不會從正面描繪理想社會,道德觀念。 而是經常會反向探索,注重揭示描繪一些邪惡的,陰暗的東西。 或者是一些有頹廢,冰冷,陰暗,壓抑的內容。 說起哥特風格的人物或者藝術作品,其實很多人都看過。 比如《剪刀手愛德華》。 在音樂上,則會瘋狂的采用大量偏離旋律線的不協調音,仿佛對一切傳統(tǒng)音樂的內容極端藐視,在表演的時候,也需要有一種偏激的狂亂,去展現獨屬于哥特的生命與愛欲的荒涼。 但這種瘋狂,恰恰是需要極其細膩精巧的冰冷美感做基底的。 不是撒潑就可以做到。 正如李少杰在訓練霍子航的時候那般。 這種偏激的狂亂,不是無腦降智的瘋狂。 而是一種極致理性的,偏執(zhí)的瘋狂。 這才是哥特式音樂藝術令人沉迷的地方。 它不是生化僵尸。 更像是漢尼拔式的人物。 正是需要無比的細膩,用細微之處的冰冷美感去詮釋。 才能更好的為這一場音樂劇做好陪襯。 舞美的設計,重中之重。 所以,服道化的師傅會非常虛心的來請教李少杰。 “燭臺是不錯,但你這個燭臺與墻壁連接的這個燭臺座設計的就有點浮夸了。” 李少杰皺著眉,看著手里燭臺后面與墻壁連接的裝飾。 好tm大的一個惡魔頭…… 搖了搖頭,有些為難的開口說道。 “我知道你很想盡全力的從細節(jié)處為表演服務,但實際上太過于浮夸的設計并不是什么好事兒?!?/br> “我也知道,但是如果不浮夸一點,這燭臺這部分的細節(jié)并不會對觀眾有多少影響?!?/br> 道具師也不惱,而是撓了撓頭,苦笑的說了一聲。 李少杰點了點頭。 師傅說的也確實是問題的所在。 之所以音樂劇服道化極其重要,正是因為音樂劇是需要著重展示故事內容的。 代入感十分重要。 而音樂劇的代入感從哪里而來? 是演技? 是音樂? 其實更多的是服道化。 也就是舞臺布置,場景設計,靠著一個又一個道具上的細節(jié),去對觀眾產生一種暗示性的引導。 比如你在舞臺中間放一個太極標志的丹爐,牽一頭牛,上面坐個童子,搖著蒲扇,吹點干冰在舞臺面上,主角登場再穿一身古裝,手持長劍,音樂里敲幾聲編鐘。 觀眾們就很容易代入到一個類似于古風仙俠類的故事背景之中。 如果這種暗示性引導的元素過于渺小,就很難讓觀眾產生“場景共鳴與代入”。 但如果設計過于浮夸的話,從整體的美學角度來考慮,也是非常畫蛇添足的。 比如,在之前古風仙俠故事的場景上,再懸掛tm幾把飛劍,或者直接讓演員踩著飛劍,吊著威亞進場…… 那就太tm刻意了,反而十分出戲。 李少杰目前遇到的就是類似的事情。 “而且,如果所有的燭臺都這么設計的話,實在是太費錢了。” 李少杰還是決定,否定這個設計。 “可是,如果這個燭臺地方不下點功夫設計的話,那在魅影入場的時候實在很單調,因為場景要求上來說,在這個過場道路,與女主角對唱的這段,是一定要凸顯出女主第一次來到魅影地盤時的那種……情感?!?/br> 設計師也開始為難了。 作為魅影居住的地下湖心的第一次登場。 全音樂劇的第四場《地下迷宮》的場景設計。 是一定要給觀眾帶來沉浸感與代入感的。 一定要特別凸顯出魅影居住地的不同。 也需要通過這樣的場景,去補強女主演技。 是的,補強。 女主在這一刻,需要的情感,是受到魅影震懾迷惑后,對這地下湖心居住地的好奇,一點點恐懼,以及受到迷惑后的一點狂熱與忐忑感。 似夢非夢,似幻非幻。 以及戴上面具,極致的相信自己無所不能的魅影,所表達出的那種癲狂,陰影,與偏執(zhí)。 去以一種夸張的藝術手法,展現出一種人格面具。 燈光上肯定是要以詭譎陰暗為主了。 那么如何去靠道具設計呢? 反正,李少杰是一門心思的去想著服道化的設計思路了。 壓根沒考慮人力。 突然就眼前一亮。 “要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