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74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wèi)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折宗本笑了笑。他最喜歡女婿的一點就是愛分潤好處,什么時候都不吃獨食,喜歡妥協(xié)和利益交換,這才是做大事的人。 第056章 樞密使 折宗本在汝州總共也沒待幾天。 看望了女兒之后,又與已經(jīng)九歲的孫子折從遠聊了聊,得知小家伙很喜歡在清暑宮讀書習武之后,非常滿意。 折從遠是第三代中最有希望的苗子。 自然,這是以折家的標準來看。八九歲的孩兒,長得就比別人大一號,學習軍略、武藝時,上手非常快,很有這方面的天賦。 文采方面略差。但在折家這種邊疆豪族看來,這根本就不是缺點。粗通文墨,能讀寫公文就行了,難不成還要會吟詩作賦? 不過折從遠在王府經(jīng)名師教導,他姑姑折芳靄又抓得很緊,小家伙已經(jīng)能寫一些粗淺的詩,快趕上姑夫邵樹德的水平了。 折宗本雖然粗獷,但卻有邊疆豪族數(shù)百年來獨特的生存哲學。就草原風俗來說,把家里出色的孩子送到大汗身邊,本來就是尋常事,這對孩子的前途也有好處。只要真的有才能,立功的機會是不會少的。而這個年代,缺的往往就是機會。 臨走之前,邵樹德與折宗本長談了一番。 “如今諸事草創(chuàng),官職空缺甚多。南方暑熱之地,外舅年歲大了,怕是待不慣。打完蘄州,便回洛陽任職吧。”邵樹德說道。 折宗本心中一動。好小子,我磨蹭了好幾天,終于給我安排了啊。 “也罷。五十大幾的人了,有時候確實覺得力不從心。賢婿這邊事多,我便過來幫幫忙?!闭圩诒疽豢诖饝?。 邵樹德笑道:“藩鎮(zhèn)為國,有些東西也要調整。都虞候司,在藩鎮(zhèn)時代還能用用,一旦開國,就要改一改了?!?/br> 折宗本大概知道他要擔任何職了。 “代宗永泰年間,始置樞密使一職,到憲宗元和初,日趨完善?!鄙蹣涞吕^續(xù)說道。 樞密使一職,確實是代宗創(chuàng)設的。 安史之亂時期,軍國樞密多由宦官李輔國上奏,即“宰臣百司,不時奏事,皆因輔國上決”。代宗立,宦官魚朝恩因神策軍扈迎之功,權傾中外。代宗忌其權重,即設樞密使一職,以分朝恩之權,故于永泰二年拔擢內(nèi)侍董秀為樞密使。 董秀擔任樞密使長達十二年,最終以交通南衙宰相元載伏誅——樞密使與宰相勾結,死是一定的了。 代宗之后,德宗繼位。德宗是有名的猜忌之君,歷任樞密使一直十分恭順,“未聞樞密使干政之事”。 但建中之亂改變了一切。神策軍的兵權就此易位,從文官那里收走,到了太監(jiān)手中。 憲宗年間,因為有了兵權,樞密院的機構不斷擴充,官吏從以前的借調變?yōu)槌V?。而擔任職務的官員的文化水平也不斷提高,比如掌財政出納的樞密院孔目官師全介、起草文書的樂輔政,他們都是宦官,但“皆通文翰”——穆宗時的樞密使楊承和不但辭藻華麗,還寫得一手好字,所撰《梁守謙功德銘》,后人因愛其字而不忍廢。 這個機構是越來越專業(yè)了。 到了現(xiàn)在,樞密使的職責在明面上有四:一、皇帝在皇城辦公時,上傳下達(皇帝在宮城時,由宮廷女官上傳下達);二、草擬內(nèi)狀文書;三、陪侍皇帝左右,參與重要決策;四、總領各地監(jiān)軍使,處置監(jiān)軍所報各地事務。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在神策軍握于手中后,于實際事務中,可以簡略地概括為樞密使主兵、宰相主政,實際上是分了宰相的權力,即兵權。 神策軍為何對太監(jiān)們死心塌地?因為軍費都是樞密使要來的,人事任免也是樞密使實際掌管。文官既無法干涉財權,又沒有人事權,自然對軍隊的影響力很低了。 邵樹德不打算把樞密院交給宦官集團,大唐宦官之跋扈殷鑒不遠。 交給文官也不合適,不光本朝有白志貞的教訓,明代七品縣令都能在總兵面前盛氣凌人,豈能不鑒? 但你總要用人。 從理智上來說,還是交給文官最合適,他們頂多把軍隊玩爛,造反的可能性較低。 但從感情上來說,邵樹德卻覺得這樣不太合適。 反正自己也爽夠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相信后人的智慧好了。樞密院,他打算交給勛貴們。 折宗本是外戚,其實也不太合適擔任此職,但邵樹德在觀察許久后,信任老丈人,這又另當別論了。 “國朝有樞密院,我亦欲設之。”邵樹德說道:“樞密院掌全國禁軍調發(fā)征募、武官選授、軍隊訓練校閱等兵事。從今往后,兵部只管儀仗、州兵、蕃兵、土團、武舉等事?!?/br> 至于武學,樞密院、兵部都管不到,例由天子擔任總辦,授官也由天子親自來。 折宗本對宋明時代的文武之爭并不了解,此時的他也想不到后世武人的地位會低到那種程度,出將入相會越來越少,因此他也沒多想,直接答應道:“賢婿是讓我當樞密使?這個職位,確實不宜交給外人。放心吧,軍中的兔崽子,我還壓得住。今后好好cao訓他們,保管上陣時個個如猛虎下山一般?!?/br> 邵樹德大笑,道:“也只有外舅能擔此重任。” 折宗本亦笑,這個利益交換他很滿意,甚至有些驚喜了。 本以為要回家閑居養(yǎng)老了,沒想到還有這好事,女婿心胸寬廣,做事有分寸,果然是成大事之人。 ※※※※※※ 折宗本走后,邵樹德又找來了李杭。讓他親自去一趟河中,招撫叛亂的河中散兵。 五萬河中衙兵他吃不下,兩萬五千那會,也不太想要這些習氣深重的藩鎮(zhèn)兵,怕污染了自己軍隊的風氣?,F(xiàn)在只剩一萬五千了,可以分化拉攏,瓦解敵人的反抗。 “我將天下之兵分為甲乙丙丁四等?!鄙蹣涞抡f道:“梁軍能戰(zhàn),也聽話,可與夏軍并列甲等。晉兵、燕兵能戰(zhàn),但習氣較重,不甚理想,故列乙等。鄆、兗兵戰(zhàn)力不如晉兵,也不太聽話,列丙等,淄青兵戰(zhàn)力連鄆、兗兵都不如,但較二鎮(zhèn)兵聽話一些,同列丙等。河北兵,戰(zhàn)力比鄆、兗強一些,不如梁、晉,但非常不聽話,列丁等。江淮兵,戰(zhàn)力不如河北、河南,但聽話勝于河北,同列丁等?!?/br> “其實,四等兵皆可用,但須有側重。河中兵可列丙等偏上,王重榮時代也挺能打的,習氣馬馬虎虎,全消滅了不太合適,也會令天下武夫怨恨?!鄙蹣涞吕^續(xù)說道:“你可任河中招撫使,即刻啟程,配合盧都頭招撫降人,以五千為限,多了不要,我怕壞了軍中風氣?!?/br> “遵命?!崩詈剂⒖虘?。 夏兵的來源,歷來非常復雜。河南人的數(shù)量即便不是最多,也與河隴、關北兵差不多。十幾年來也吞并了不少降兵,比如鄜坊、丹延、涇原等,也令各鎮(zhèn)送過精兵,比如當年山南西道的諸葛仲方就送過。 但也不是什么兵都要的。 李杭想起了當年涇師之亂時,夏王欲吞并降人,于是令涇鎮(zhèn)降官、從事陳訥幫著挑選降兵。當時提了三個條件:非精壯者不要;技藝荒疏者不要;油滑畏戰(zhàn)者不要。 事實上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精壯者一眼就能看出,技藝也能試出來,至于是不是油滑畏戰(zhàn),這個就只能靠熟悉這些軍隊的涇原鎮(zhèn)官員來幫忙了,最后也只挑了三千人。 這次攻滅淄青鎮(zhèn),得降兵數(shù)萬,也只挑了一萬人至洛陽。挑剩下的,要么是戰(zhàn)斗力不行,要么是習氣深重,基本屬于被放棄的。 這些被放棄的人單獨成軍,未來即便表現(xiàn)出色,能被選入禁軍的也將十分有限,非常困難。相較于梁軍降兵幾乎全盤接收,差別對待是十分明顯的,也反應了邵樹德的個人喜惡。 你又不能打,還桀驁不馴,第一印象就這樣了,未來想出頭,要付出的努力實在太大了,李杭都對他們非常同情。 仿佛是看出李杭在想什么,邵樹德又道:“我以前也饑不擇食吞過降兵,但那時沒得選,現(xiàn)在軍隊員額已經(jīng)十分龐大了,不能再什么人都收。此事你好好辦,費點心思?!?/br> “遵命。”李杭躬身行禮道。 河中鎮(zhèn),目前有確切的證據(jù)表明晉人參與了,沒那么簡單。但怎么說呢,慢慢來了,事情一步步處理,數(shù)萬大軍屯于河中,翻不了天。 李杭走后,邵樹德便下到天德軍中,撫慰軍士,監(jiān)督cao練之事。偶爾與軍官們一起踏雪打獵,增進感情。 三子、四子也參與了進來,慢慢熟悉軍中事務。 邵樹德不指望他們未來能有多出色,但至少不能是個廢物。整天待在宮中是沒什么前途的,少年郎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因此走到哪里都帶著,言傳身教,細心講解,時不時還會考校一番,確保他們都懂了,或者至少有個基本的概念。 當然,也不是什么時候都帶著了。 他去廣成湯泡溫泉,享用朱全忠之妹朱氏、朱友文之妻王氏、朱友珪之妻張氏、朱全忠之妾石氏等婦人的時候,兩個孩子乖乖回去背書,并抄寫十遍,不得偷懶。 父子三人各有各的快樂,妙哉。 第057章 南北衙 “楊都護,這便是北衙了。”二月二春社節(jié)這天,鎮(zhèn)北副都護楊爚抵達了洛陽,在封渭的引領下,參觀位于皇城內(nèi)的北衙衙廳。 國朝有宦官、文官集團之爭,因其辦公地點不同,被稱為南北衙之爭,又叫南衙北司之爭。 南衙就是政事堂所在,朝官們的中樞。 北衙有樞密院,慣由宦官掌權。 在邵樹德建立的新朝,同樣有南北衙,但含義卻大不相同了。 簡而言之,南衙管漢地,北衙管草原,互不干涉。 但因為人口、經(jīng)濟、軍事方面相差懸殊,北衙的官僚機構自然不可能像南衙那么齊全。 南衙有政事堂、三省六部、九寺、樞密院等,北司該有哪些,不該有哪些,目前還在摸索之中。 就楊爚知道的消息而言,北衙目前只有樞密院、理蕃院兩個機構,都是由現(xiàn)有的體系分離重組出來的。 北衙樞密院其實就是原來的都護府親軍司、統(tǒng)軍司。 親軍司原來代管邵樹德名下的直屬部落,即奴部?,F(xiàn)在奴部不由他們管了,專管其他各個部落。 統(tǒng)軍司負責部族軍的監(jiān)督、管理、征調與統(tǒng)帥。比如往各部落派監(jiān)軍,對部落丁壯的訓練提出大方向建議,征兵調兵等等。 現(xiàn)在這兩個機構合并,改組為樞密院。 理蕃院就是原來的都護府部落司與舊理蕃院的集合體,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務,包括馬政、貢賦、丁役等等。 簡單來說,理蕃院管民政,樞密院管軍事。機構還不全,未來還會陸續(xù)增加。 “聽聞國朝樞密院新設之時,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如今更簡陋,房屋才起了個頭?!睏顮~看著少少幾間房屋,苦笑道。 樞密使設置之初,確實非常簡陋。沒有專門辦公場所,人員也是借調的。到了憲宗時,機構日漸龐大,進一步改組,分東、西兩院,各有樞密使一人,下有樞密承旨等佐貳官員,分署辦公,各管一攤子事。 南、北衙樞密院的機構大同小異,亦分東西兩院,即上院樞密使、下院樞密使——憲宗元和年間,宦官劉光琦、梁守謙就分任上下院樞密使。 “封副使,殿下委我為北衙樞密院上樞密使,那么下樞密使是誰?”楊爚突然問道。 封渭猶豫了一下,道:“聽聞是契苾璋。他會在今年卸任飛龍軍使一職,待大王開國之后,便就任北衙樞密使。” 楊爚點了點頭,又問道:“兩樞密分掌之職司,與國朝可有異?” 就像現(xiàn)代有分管領導一樣,樞密院負責的軍隊征募、訓練、調動、撫恤、軍餉、校閱等等,也是由兩位樞密使分割,樞密副使、樞密承旨、知事等佐貳官員具體辦理。 涉及到軍隊調動這種敏感事務,在五代之時,更是要有皇帝旨意,然后幾位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簽字用印,方可生效。 這其實與如今的都虞候司差不多,節(jié)度使的命令下達之后,都虞候司走流程,然后由衙將率軍出征。 出征的將領不屬于樞密院體系,是南衙朝官,一般是勛貴——其實不是勛貴也不可能,哪怕你是底層出身,立了戰(zhàn)功后也必然晉爵,成為貴族一員。 北朝以來的貴族,與后世明清的勛貴是兩回事。因為不存在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類,貴族成員上上下下,變動還是很大的。 比如憲宗朝平定西川叛亂,出征的主帥之一高崇文不識字,但他從小兵做起,與吐蕃廝殺多年,“功冠諸軍”,當時已積功晉爵渤??ね?。 名將李晟,也是以良家子的身份從軍,不斷立功,在與吐蕃的戰(zhàn)爭中獲得了“萬人敵”的稱號,得封合川郡王。 大唐勛貴的成色,因為保持了上下流動,整體還是可以的。第一代當郡王,第二代降爵,如果后代沒有立功,漸漸就會消失在大貴族行列。凌煙閣的那些大將后代,如今安在? “職司之事,不太清楚?!狈馕颊f道:“但應該差別不大。” 楊爚點了點頭,又好奇地問道:“南衙樞密使是誰?” “已內(nèi)定折令公任樞密使,但不知是哪一院。另一位很可能是朱叔宗,只是猜測?!狈馕颊f道。 楊爚又點了點頭。其實可以理解,都教練使衙門肯定要合并進樞密院了,朱叔宗擔任樞密使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