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人(雙方故人輪番登場)
書迷正在閱讀:澆灌幼弟、非典型戀愛、rou食愛好 (BL短篇合集)、雄性大奶館、酒容器、周周、不乖、極盡之夜、黑暗中手牽手、【綜漫】勝者執(zhí)念
西北的臘月來得比京城更冷。 高亦銥坐在黎府西廂房的炕上,嘴角抿得緊緊的。 炕桌上扔著一封拆開了的信。 “小姐,”苜芷湊過去看了,十分氣憤,“竟連錢嬸子、胡大娘都趕了出去,這可都是在華陰時便服侍的老人兒了,她憑什么啊......這擺明了就是沖著我們來的!” 言下之意,錢嬸子、胡大娘是因跟她們走得近,所以才教打發(fā)出去。 高亦銥咬了咬牙。 信是賴嬤嬤托人送的,信中講明了青娘嫁進來后當家理事的種種手段,殺雞儆猴,駭得她們一眾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終日不安。于賴嬤嬤而言,這是在搬救兵。對高亦銥來說,這便是在給她下馬威了。 她心里當真后悔極了。 當初就不該為了一時意氣跟著黎家回西安府來。 原來今年春闈,黎家大公子中了舉,黎家使足了力氣給長子說定一門親事,娶了陜西布政使鄧洮林鄧大人家的長女。高亦銥為著面子,也圖在故朋舊友間顯示自己豁達大度,便跟著回了西安府幫黎太太cao持婚事。 這是黎家的大事,本也輪不到她插手。只這高亦銥是五六歲時父母雙亡,不得已投奔了在黎崇黎大人身邊做幕僚的叔父高復,又因高復沒有妻房,便跟在了黎太太身邊教養(yǎng),算是從小在黎家長大的。 因有這樣的淵源,早年鄰里間還曾傳言,說高亦銥與黎家大公子青梅竹馬,以后說不定就嫁了黎家大公子,做了黎太太的兒媳婦,也不枉黎太太素日里這樣疼她。 黎家大公子聽見了是個什么心思暫且不提,但于高亦銥而言,這話無異于是在侮辱她了。她倒不是因著什么男女授受不親的緣故,而是覺得黎家出身草莽,配不上她高家詩書禮儀傳世的門第出身罷了。 原來黎大人早年間家鄉(xiāng)受災活不下去,無奈之下糾集一群人在關外做了馬匪,以搶劫過往商客為生。三十余年前穆老帥經略西北,黎大人被招安后在軍中任了個百戶,之后屢上戰(zhàn)場,抗擊戎狄有功,黎家這才漸漸發(fā)跡。 何氏是黎崇在鄉(xiāng)間定的娃娃親,大字不識幾個,一應待人接物都還保留著舊時農家子弟的做派。先頭還好說,黎大人帶了營中兄弟回來打牙祭,烙了大餅夾rou吃,亦或是端了碗蹲在院中大口哧溜面條,這都無礙,反顯得親切。 只待黎大人從百戶升了千戶,再從千戶升了守備、指揮僉事,家中置下產業(yè),也買了幾房仆婦來服侍,這般行事就有些不夠好看了。 總不能黎家辦宴會,請來赴宴的眾太太小姐們就著大餅嗦面條吧,連個座次都不排的,大家主子下人的就一起蹲院子里? 這般之下,讀過幾年書、略懂些宴飲規(guī)矩的高亦銥便走到人前,幫著黎太太cao持理家。幾年下來,在親朋好友間博了賢名不說,也很得黎太太的喜歡,待她就如待自己兒女一般,某些方面甚至還勝過了小女兒。 那高亦銥的叔父高復是個秀才,從前家中還有幾畝薄田,對外勉強可稱一句耕讀世家。只這些都是老黃歷了,高家早已破落,支撐不起子弟參加科舉,要不然高復也不會放棄舉業(yè)來黎家自請做幕僚了。 黎崇是個大老粗,對讀書人存有天生的敬畏。是以對待高復這個幕僚頗為禮遇,言談間不像對下屬,反有些奉為上賓。幾年下來,倒慣得那高復越來越自大,頤指氣使不說,受黎家供養(yǎng),借黎家東風在外斂財,心中還各種瞧不起黎家。 受這樣的影響,高亦銥也對黎太太頗為輕視,只不敢表露出來罷了。并且,隨著年齡越長越大,黎崇的官越升越高,她跟著黎太太見的世面越來越多,自己心里頭那點兒小九九說不得也越來越活泛了。 當年期恪初入軍營就在黎崇手下,受秦王賞識升遷后也與黎家交往甚密。偶爾受傷還在黎家居住養(yǎng)傷,敬稱黎太太為嬸子,被黎家的二小子喚作大哥哥,追著鬧著要拜他為師。 彼時黎家規(guī)矩松散,不懂什么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講究。黎大人和兩個兒子自不必提,黎太太已是婦人,大了期恪十余歲,小女兒也還沒出生,唯一需要回避且知道自己應該回避就只高亦銥一人了。 可她從來便只做沒這回事兒,天天在期恪眼皮子底下轉悠。另一邊卻還照常關心黎家大公子的飲食起居,做鞋做襪,對外只稱是受了黎太太的托付,自己推脫不得。 黎家一群男人,心思細不到這些事兒上。黎太太自也是個心大沒主見的,只看她由著個外人多年來在自己家主持中饋、指手畫腳就明白了。 是以高亦銥這些年眼睛望著別人,手中吊著黎家大公子的行徑,愣是沒人覺察出不對來。 直到大少奶奶鄧氏進門。 鄧氏出身余杭大族,幼承庭訓,自小學的便是如何做宗婦,管家理事。碰見高亦銥這種“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的水平,自然不怎么入眼。尤其這個“半瓶子”還對黎家大公子、自己的夫婿若有若無地撩撥著,這就更讓人惡心了。 這不,收到京中蒙府回送的年節(jié)禮,她故意使人叫了高亦銥。 “高小姐,再過幾天就是小年了,我們大少奶奶請您過去說話兒?!?/br> 高亦銥一愣,鄧氏怎么會突然請自己過去?忙示意苜芷將信件收了,有意拿喬道:“知道了,待我換件衣裳便過去?!?/br> 外頭傳話兒的丫鬟答應一聲,背過身去翻了個白眼。 待回了大少奶奶鄧氏住的東廂,她故意照著話兒回:“高小姐說,她要換件衣裳再過來?!?/br> 屋內侍立的丫鬟一陣笑。 鄧氏道:“好了,什么事兒值當你們這樣笑!”說罷自己也撐不住笑了。 這是她嫁進黎家后發(fā)現的第一個問題。 她婆婆和小姑在婚禮上是什么打扮,在她回門那日時便是什么打扮。起初她以為這是黎家給她們鄧家的下馬威,心生不悅,覺得黎家連這般大面兒上的禮節(jié)都不顧,實在過分。 還是后來又經了一回,這才發(fā)現她婆婆根本不懂這些女子妝扮上的禮儀。還當眾教訓她說,家中規(guī)矩是主子一年八套衣裳、仆婦四套衣裳的定制,教她不要貪圖享樂、衣飾上太過奢侈。 她簡直哭笑不得。 這般規(guī)矩是大家族里子弟眾多,所以給各房的少爺公子和太太奶奶們定下成例,每年由公中負責多少份例的衣裳首飾、多少份例的筆墨紙硯、多少份例的月例銀子......防止處事不公罷了。 各房若想額外添置,或使喚人出去采買,或拿銀子去公中的賬房支取。太太小姐們更是隔三差五便叫相熟的師傅進府,挑了時新的料子制裙裁衣,打了新首飾來戴。 便是貼身服侍的丫鬟兒偶爾也得主子賞幾匹料子,閑時給自己縫個裙子做做襪子。 就沒見過哪家是這樣定了八套衣裳的規(guī)矩,就真的一年只穿這八套衣裳出去見人的,更別提那好幾年都不換的簪環(huán)首飾了。 她少不得要將這些事兒一一講給婆婆聽,比如“宴請時穿新衣裳出去見人也是禮儀的一部分”,比如“同一套首飾最好三五年內都不要戴第二次”,再比如“給仆婦的衣裳成例應該依照等級高低分開來,而不是一概而論”等等,說得黎太太一時頭大如斗。 “可亦銥是這樣說的,這些規(guī)矩都是她照著書上定下來的,總不會有錯吧!” 這是她婆婆當時的回答。 公公知道這件事后,自然一切都按她說的來了。只那高亦銥也是個聰明的,在她婆婆面前哭哭泣泣,說是只想到了清簡樸素這面,卻忘了顧及面子上的事兒。還說家中仆婦都是服侍年久的,怕分了彼此讓她們之間產生罅隙......把自己的錯處圓了過去不說,還給她上了一回眼藥。 氣得乳娘在屋里咬著牙罵人:“真沒見過這樣不要臉的人,眼看著二十多的姑娘了,賴在別人家里不走,還插手別家的中饋!她不是張口閉口她高家詩書禮儀傳世嗎,怎么,就傳出個她這樣的貨色?!” “夫人怎么就把小姐嫁了這樣不著調的人家!誰家的婆婆會把客居在府的別家姑娘和自己兒子安排在一個院兒里住著!這是生怕瓜田李下出不了事嗎?!” 她無可奈何。 父親在陜西布政使的任上已經九年了,雖說主政一方,但若再不挪動,怕是要老死陜西。尤其是余琦余閣老先失勢,后致仕,父親在京中再無其他助力,也不大受如今首輔程鳳書的待見。 與陜西總兵黎大人結親,一來黎大人是一路抗擊胡虜升遷上來的,是實打實的軍功,不怕人詬病。二來,黎大人是京中蒙大統(tǒng)領的親信舊部,前些年蒙大統(tǒng)領只要出兵,不管在何處作戰(zhàn),副將的位子都會留一個給黎大人。 正因如此,崇嘉十年四鄰平靖,皇上大封三軍,黎大人才得升遷至陜西總兵,官居正二品。 想來父親是文官這邊走不通路子,想靠著和黎家的姻親關系親近蒙大人,好爭取在皇上面前留下印象,博個出路。 大少奶奶鄧氏想著心事,嘆了口氣,那邊高亦銥已經打扮好過了來。鄧氏看著她,雖心底壓不住的厭煩,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女子是個極聰明的人。 只見她穿了件粉色的素面杭綢比甲,白色挑線裙子,一頭青絲挽了個纂兒,不顯老氣也沒有一味扮小,只在鬢角戴了幾朵玉簪花,顯出幾分清雅的模樣來。 不過短短半年,此人穿著打扮上已十分得體,沒有過去那種刻意炫耀的姿態(tài),對一些禮儀規(guī)矩也不再一知半解。 想到這兒,鄧氏不免有幾分好笑。 這位高小姐若真是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清簡樸素,從前不會在定制的“八套衣裳”上下心思博花樣,如今也不會私下里仿了自己行事,隔三差五便叫人進來做衣裳打首飾了。 也不知自己嫁的這位夫婿被灌了什么迷魂湯,成日一副愧對高亦銥的模樣,還告訴自己說要跟著他的高meimei多學學......鄧氏心底冷笑,不知這位比她還大了兩歲的“高meimei”成日里做衣裳打首飾的銀子都是誰出的? 呵呵,她的丈夫和婆婆,真不愧是一家子冤大頭! “不知大少奶奶叫了我來有什么事?是不是過年宴請的事上出了紕漏?”高亦銥提起過去,“從前都是我?guī)椭鴭饗鸫?,像施家三小姐,就與我很是要好......”吧啦吧啦說了一堆表功的話。 張口就是一句出了紕漏,這是幾個意思?鄧氏的乳娘眼神刀子似的瞪了高亦銥一眼,正待說什么,叫鄧氏一個眼神阻下。 只見鄧氏笑盈盈道:“這些事我還辦得來,倒不至于勞煩高小姐。是京城的蒙府遣人送了婚禮的回禮來,連帶著今年的年節(jié)禮一起,裝了好幾大車子的東西,今日剛到了!娘看過,說一些料子真真兒好,要賞了你,這才叫你來?!?/br> 又著意道:“娶了親到底不一樣,從前的年節(jié)禮哪有這樣的規(guī)整!那貴重之物自不必提,就連白糖、紅糖、蓮子米都各備了十斤,還有白木耳十斤,黑木耳十斤,黑胡椒二斤,白胡椒二斤......眼瞧著年貨都給我們置辦齊了呢!” “是呢,”乳娘也在一旁幫腔,“那各式的京城小吃,什么驢打滾、豌豆黃、茯苓糕啊,都各裝了十斤!那海棠果脯、棗脯、梨脯也各裝了十斤,都是不易壞的,千里迢迢送過來,既是心意,也是稀罕東西!” 眼瞅著高亦銥臉色控制不住地陰沉下去,鄧氏心里別提多痛快了。 進門半年多,她沒少被高亦銥惡心,又看出這人吃著盆里、望著鍋里,得隴望蜀不說,言談間竟還一副瞧不起黎家的姿態(tài)。 真是......無恥至極! 她自小是跟著母親姑母讀著長大的,實也說不出什么難聽話兒。當下只略說幾句,夸贊了一番年節(jié)禮的珍稀難得,最后總結道:“蒙大人獨身多年,如今家中有了賢妻,人情客往上勝過從前良多?!?/br> 這是實話,卻正正戳了高亦銥的肺管子。 原來黎太太攜子女客居蒙府時,期恪還在外打仗,信中客氣幾句,將內宅一些事物托黎太太打點。這黎太太自認長輩,也不推辭,但能力所限,看顧不過來,少不得請了高亦銥來幫忙。 這般下來,高亦銥受底下仆婦吹捧,便有些失了分寸,自覺自己可當蒙府的主事人了。九姑她們看不慣,頂著來了幾回,反叫高亦銥記恨在心,扯了賴嬤嬤一眾來打壓。 這也是賴嬤嬤敢在蒙府內宅作威作福的緣故了,她還當自己攀上了以后的蒙夫人呢! 只鄧氏剛嫁進來,不曉得高亦銥竟沒有自知之明到這份上,還以為她只是在黎家指手畫腳。無意間這樣感嘆一番,不僅戳了高亦銥的心,還打了她的臉,諷刺了她能力水平不行,幫著管家也沒管出什么好花樣兒。 高亦銥強忍著怒意回了西廂,臨走還不忘把衣料子帶走。當夜躲在被子里哭了半宿,盤算怎么哄勸黎太太帶她回京城,怎么在期恪面前哭訴一番,好叫他給自己一個交待。 有人如何自作多情暫不細表,轉回頭說說京城的蒙大人和蒙夫人。 青娘自打那日收了匣子,也不直接詰問,只偶爾旁敲側擊。今日陰陽怪氣一番,明日意有所指一番,晴一時雨一時,反正沒個好顏色。 只期恪一個大直男,哪里聽得出她的拐彎抹角,滿心里只青娘一個,又如何會往歪處想。只當是小日子來了心情不好,每日里陪著小心,哄著妻子喝紅棗姜湯。 這般過了幾日,馬上就是小年了。 這天雪后初晴,青娘坐在小花廳處理完事情,正待去園子里看一看,便聽一眾喧嘩聲由遠而近傳來。 她心中疑惑,自打頒了家規(guī),仆婦們行事再不會如此輕浮,外頭是怎么了? “小姐!” 一個老婦人被眾星拱月般圍繞著走進來,雙目含淚。 “我的好小姐!” 聽到聲音,青娘渾身一顫。 抬頭望去,下一瞬眼淚便唰的流了下來。 “南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