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3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六零空間紀事、青山不改[綜武俠]、真是見了鬼了[綜]、我的繼任丈夫、只是因為想你、(紅樓同人)林meimei今天也拯救了世界、喪尸女友進化論、七十年代白富美、對你,情深如故、殘照當(dāng)樓
義父大人還是跟不上昭陽君的神邏輯,昭陽君在沉吟過后,就接著說了:“我有點記不清是劉表還是劉焉了,又或者是劉備,天底下姓劉的四百年前都是一家么。是四百年吧,想當(dāng)初劉邦建立西漢時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來著,也差不多取個整是四百年了。” 王允:“……”又表錯情了。 “嗯,我們說到哪里了?哦,是說擁立其他劉氏皇親為新君。也就是說何必就在洛陽這一根樹椏上吊死呢?難道是故土難離?”昭陽君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著,可不能說人家說得沒有道理,這不司徒大人就開始細想了,捫心自問的話他會認為這是如今昭陽君勢不可擋,他們也想要天下太平,只是吧非要再螳臂當(dāng)車下唄。 昭陽君一語道破玄機:“#賤人就是矯情#?!?/br> 王允下意識的想點頭,但幸虧是及時止住了,滿頭黑線的看著說出這么…直白話語的昭陽君,昭陽君仍舊那副國色天香的姿態(tài),還很有理的說了:“難道義父覺得我是個在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時,會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的性子嗎?”說完還附送了一個更加沉魚落雁的璀璨笑容,成功的讓王允噤若寒蟬,開始擔(dān)心起那些士大夫們的身家性命了。 咳,他們都是該的! 在義女越來越妖孽的笑容下,王允王大人很是幫親又幫理的改口,然后這次是下定決心不和士大夫們廝混了。 ——好一個識時務(wù)為俊杰的王司徒! 接下來的日子里,黨人們在作死作小死的路上漸行不敢漸遠,他們倒還真的有去離間過董卓的舊部們,諸如呂布、張濟、李傕、郭汜、徐榮等人,也不知道他們是商量好的,還是商量好的,通通都說自己只是個粗人,跟隨著董卓董國相建功立業(yè)就已經(jīng)是三生有幸了,董國相都不敢稱帝,他們哪敢,呵呵。 呵呵你媽個頭啊呵呵,你們還自稱董卓部下,董卓知道嗎? 回:董國相當(dāng)然知道啊。 黨人們當(dāng)即都想撞豆腐,和豆腐同歸于盡算了。 這還只是建國大業(yè)的助興項目,往幽州三管齊下的步伐有條不紊,很快仁愛百姓、忠于漢室的劉虞就因為公孫瓚濫殺無辜,又窮兵黷武,而起兵想活捉公孫瓚,而公孫瓚呢也因為他堂弟公孫越死因成謎,但線索都指向了劉虞。所以當(dāng)劉虞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時,公孫瓚就早一步反叛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正如郭嘉郭祭酒推測的那般,他們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結(jié)果落了個兩敗俱傷:公孫瓚砍了下了劉虞的頭顱,但他的兵卒也傷亡大半,身邊親信也都是死的死,半死不活的半死不活。 鷸蚌相爭,自然是漁翁得利了。 這時候昭陽君派去幽州的兵馬已經(jīng)到了,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引火自焚。 其后不待大軍壓上遼東郡,遼東郡的公孫越就上表投降,至此昭陽君再取幽州,基本上完成了統(tǒng)一北方的大業(yè)。 這時候,原本坐著無畏抵抗的士大夫之流,再死鴨子嘴硬的不想承認是時候除舊布新,建立新朝了,可他們心里也承認了這個事實??稍趺淳瓦^不去心中的那個坎,就是昭陽君垂簾聽政,又或者封為親王,他們都能接受,但讓少帝劉協(xié)禪位于她,這實在是……徹徹底底把那塊遮羞的“簾子”給扯掉了,遮羞布大于天,這比讓他們#自掛東南枝#還難以接受。 還有,還有董卓還沒死呢。 ——這時候他們倒是想起董卓的‘好’來了,果然是人的好都是對比出來的嗎? 昭陽君聽了他們這似不清醒的胡言亂語后,竟然附議了:“確實,他還沒死呢。”所以,董卓是時候“功成身退”了,也是呢,這世界上想讓董卓死的人海了去了,不止是被他迫害的百姓,還有被他排除的異己,更有還有那些不知道多羨慕他竟然是昭陽君明媒正嫁的丈夫的癡漢們,他們都扎小人詛咒董卓早死早托生了,說不定十八年后還是一條好漢什么的了。 所以,董卓死吧。 只不過有著戲劇女王基因的昭陽君,可不會讓董卓就那么兩眼一翻就翹辮子,那多沒意思啊,所以得想個…獨樹一幟的死法呢。 第237章 東漢末年[Ⅷ] 初平二年(公元192年)五月,少帝劉協(xié)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廟,使臨時兼了高廟使的王允持節(jié)綬詔冊,冊封昭陽君為昭陽王,是有王朝以來的第一位女親王。 說實話,這個結(jié)果在士大夫們看來是個兩全其美的結(jié)果,好吧,這是個暫時的緩沖,他們心里很清楚昭陽君做了女親王,只是她登上帝位的一個過渡,但有這過渡比沒這過渡要讓士大夫們接受度就上升了一個臺階,自欺欺人到他們這份上,也是沒誰了。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今日竟然也出席了,他現(xiàn)在幾乎是清醒的時候少,昏睡的時候多,但昭陽君被冊為昭陽王,他這明媒正嫁的丈夫又怎么能不出席呢。不僅如此,昭陽君于受封壇上接受印信時,董卓也被人抬到上面來了。 昭陽君已換上特制的朝服,欲乘風(fēng)而去的鳳凰鋪陳在灼灼其華的牡丹花上,鳳凰自不必說,牡丹是花中之王,又是國色天香,正迎合了昭陽君那天下無雙的容貌,又昭顯了昭陽君的地位。只是當(dāng)兩者疊加時,似乎顯得有那么些冗余,盡管穿在昭陽君身上,分毫沒有奪去他本身的光彩,于繁花從中,鳳凰其上,再無第二人。 有此風(fēng)姿的昭陽君讓士大夫們一時訥訥,也只有在心里嘀咕著諸如#知人知面不知心#,#鮮花插在牛糞上#,#竊國者自有天誅#之類的,最后一個似乎就太過了吧,還有原話是這么說的嗎?人家的原話分明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吧,不過這也不太重要了,因為這么想的人也只有在心里想想了,只想不說就不要再強求人家了吧,但有句俗語是#好的不靈壞的靈#,要不然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王允神情糾結(jié)的將冊封圣旨和印信在受封壇上交給昭陽君,眼神不自覺的就往董卓那老賊身上飄,瞟了一眼后神情更糾結(jié)的看向昭陽君了,昭陽君一派肅然,并沒有接收到義父大人糾結(jié)的小眼神。 王允心里翻滾,裝,又裝! 義父大人也是心里苦,這種“我有一個大秘密,但我不能說”的感覺太考驗人了。哦,這個大秘密當(dāng)然不是說昭陽君其實是天下第一表里不一之人,而是吧,此前怎么在稱帝上都不退讓,偏偏士大夫之流的提出董卓還沒死呢時,就退讓了,他愿意先被冊封為昭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