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9
,看痛是不痛。 齊王領著兵士進來,來勢雖然洶洶,齊王本人的態(tài)度卻還十分恭敬,跪下行了大禮,開始表白。 又說是“心憂皇爺身體,恐cao勞致舊病復發(fā)”,又說是“往后一應供給如常,絕不敢有半點怠慢”,拉拉雜雜說上無數(shù),然而皇帝的眼睛,只盯視在了擺在他身側的一張空白詔書上——他將在他非常熟悉、漫長為君生涯中書寫過無數(shù)次的那張錦帛上,寫下退位成太上皇的圣旨。 列祖列宗都沒有干過的事,在他這里開了先河了。 齊王說話途中,衛(wèi)貴妃幾回打斷,試圖勸他懸崖勒馬,齊王起事前沒和她通過氣,她和皇帝一樣被瞞在鼓里。 齊王一概當做沒有聽聞,開弓沒有回頭箭,他不如衛(wèi)貴妃幼稚,清楚已經(jīng)走到這一步,只許成功,失敗就是萬劫不復。 張?zhí)O(jiān)搖搖欲墜地站在一邊,玉年宮里的地龍燒得溫暖如春,然而他全身寒徹入骨,幾乎要克制不住發(fā)出格格的牙齒打戰(zhàn)聲來。 齊王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哪怕是太子反了,他都不至驚顫成這樣,可是齊王——他怎么會呢? 張?zhí)O(jiān)直覺想到了太子那一方買通他傳的那些話,是的,他后來陸續(xù)又往齊王面前吹過幾次風,但都是些面上聽去絕沒有一點問題的話,他是個惜命的人,要不是沒有風險,他也不敢當這個傳聲筒。他心里隱隱知道太子方不會閑著沒事給他送錢,有所予必有所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導致出齊王謀反的結果來。 張?zhí)O(jiān)緊緊地摟住了輕飄的拂塵,齊王現(xiàn)在沒有怎么樣他,可他見證了逼宮這一幕,齊王是必定不會放過他的,現(xiàn)在只是還沒騰得出手收拾他而已。 他唯一的希望,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個小徒弟能機靈些,回來的時候能覺察出這里情形不對,立刻往東宮那里去報信。 ** 張?zhí)O(jiān)的徒弟跟了張?zhí)O(jiān)的姓,也姓張,諢名小興子,他現(xiàn)在正蹲在一個花壇底下,遙遙地望著東宮的方向發(fā)呆。 不用近前,他就知道東宮也出了事了,因為那里的情形比玉年宮還要詭異,半夜里燈火通明,人影幢幢,殺聲混亂。 小興子至此,終于恍悟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這下手的是誰,只用排除法也排出來了。 小興子發(fā)了會呆后,想要掉頭悄悄跑走時,忽然發(fā)現(xiàn)前方的地面上似乎有團什么東西,他猶豫片刻,整個人伏倒爬過去。 他躲的這里黑乎乎的,燈光照不過來,直到近前了才發(fā)現(xiàn)那不是一團,而是一根鐵箭串著個布團,小興子把那布團取下來,展開看時覺得上面似乎有字,只是看不清楚,但這不妨礙他猜出內(nèi)容,因為一股血腥之氣迎面撲來——這是封血書。 他手一抖,忙把那布團揣到懷里,下意識又往周圍地上尋摸一陣,果然又尋到一個,他不再耽擱,爬回原處后迅速起來跑走。 ** 玉年宮里,齊王漸漸不耐煩起來,他這主要是心虛鬧的,無論事前給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設,說服自己他也有為了皇帝考慮之故,畢竟以后皇帝的身體確實不能勞累,與其讓太子分憂,不如讓他來,這不也是皇爺一直以來的想望嗎? 但真的直面皇帝憤怒冰冷的目光時,他沒辦法泰然處之地還拿那些話來麻痹自己,因為明擺著,皇帝的身體再不好,也是不愿意退位的。 可齊王覺得沒有辦法了,他并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待皇帝百年后再行登基,可群臣不給他這個機會,而皇帝的身體同樣也讓他無法再等待,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復發(fā)在什么時候,如果那時他在京里還有一絲機會,要是不在,那等他再趕回來真是黃花菜都涼了。 他唯一的路只有繞過太子這一步,直接成為皇帝,手握大寶后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樣了,來上幾輪清洗,讓該閉嘴的閉嘴,剩下的人自然會知道擁護他了。 此時皇帝一直不肯就范,齊王耐心告罄,話語里漸漸帶了逼迫之意,他自己不覺得,他長久以來跟皇帝說話本就是比較家常隨意的,皇帝也愛他這樣。可此一時彼一時,這種時候皇帝怎么受得了這樣? “你這逆子!” 皇帝發(fā)了怒,齊王多少有些懼怕,就退縮起來,立在一旁的宿衛(wèi)將軍催道:“請王爺速做決斷,我們?nèi)耸钟邢蓿幽沁呥€不知道得手沒有,天亮前不能作定大事的話,就萬事皆休了!” 這個宿衛(wèi)將軍是齊王的人,齊王選擇在今夜起事正為著是他當值,他守到約定好的時辰,暴起殺了幾個有異議不肯從隨的副手,領著余下被策反的人跟齊王走上了險道。 皇帝如被蟄了一下,目光猛然轉向他:“你們要殺太子?你們——”皇帝捂住了心口,千般悔痛涌上心頭,卻是為時已晚,只能化作一句憤然話語:“真是好一對逆子逆臣!” ** 與此同時,小興子敲開了永寧侯府的大門。 小興子能巴結上張?zhí)O(jiān),被他收了徒弟,當然是個機靈人。他離開東宮后,發(fā)現(xiàn)其它地方的守衛(wèi)要稀薄上許多,應該是或加入叛亂或與逆黨爭斗了,便選了個黑黝黝的角落,想法爬出宮墻,一路閃避著五城兵馬司的巡丁,徑往永寧侯府而來。 他現(xiàn)在兩眼一抹黑,不知道京里有多少人卷入了齊王的謀亂中,會選擇永寧侯府來報信,是經(jīng)過了精心考慮的。一則其是亮明旗號的鐵桿太子派;二則侯爵府家大業(yè)大,且勛貴們住的離皇城近,找起來容易;三則最重要的,他知道周家六爺是帶兵之人,那些文官里可信的倒多,可當此亂局,一個個細伶仃的,家里能有百十個家丁了不得了,再可信也派不上用場。 他是個內(nèi)侍穿戴,不管職分大小,被驚起來的門房都不敢怠慢,第一時間把他帶到了周侯爺面前,而待他亮出血書之后,周連政也被連夜叫醒過來了。 兩個布團上都是一樣的幾個血字——齊王反,求救! 下面蓋有東宮的寶印。 “印是真的,”周連政辨認過后道,“字應該也是太子筆跡?!?/br> 周侯爺焦灼地道:“不能應該,要是弄錯了是破家滅族的大事,必須都確定了!” 周連政面色嚴峻:“這只能去問小六,他隨太子伴讀多年,只有他才認得準太子的字跡?!?/br> 周侯爺失態(tài)跺腳:“速去!” 當下別無二話,周連政飛馬出京,讓小興子改換了家仆裝束,帶著一同入大營尋到了弟弟。 問過究竟,鑒定了血書為真后,周連營震驚不語。 他和太子這幾年來的布局,初衷只為逼出齊王的急迫感,人一急就容易亂,亂了就難免要出錯,多出幾回錯,他在皇帝那里就會失分,他那頭的圣寵少點,太子這里的壓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