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9
書迷正在閱讀:年少的歡喜、又是青春年少、818我那死后披馬甲回來的審神者[綜]、權相是棵含羞草、嫁給寵妻教科書、(血族)供血不足、武將寵妻手簿、[綜英美]我的后臺有這么大!、嫡幼子的從容人生、她從隱世大陸來[重生]
青的支援,劉玉開磕磕巴巴地把荊湖府也穩(wěn)住了。 此時,已經到了六月。 豫州的張孝邦傳來消息,他那邊的情況也穩(wěn)住了。因豫州有一半的地盤是屬于呂興業(yè)的,張孝邦實際要管理的地方就比劉玉開要少多了。 而且這段時間,張孝邦還與呂興業(yè)親自接觸了幾次。兩人竟是談得不錯,互相配合之下,豫州也迅速被拿下,控制住了。 而其他的小將也陸續(xù)傳來了消息,有幾位也順利地拿下了地盤,但大部分還在努力之中。 就在局勢看起來還不錯的情況下(當然是對謝沛他們而言還不錯了),六月底,北疆突然再次爆發(fā)了大戰(zhàn)。 大約是嘗到了春季的那場甜頭,這次蠻軍們來勢洶洶。他們只留下飼養(yǎng)牲畜的婦孺老幼在家,各族的成年男子都在族長的帶領下,齊聚寧國北境。 而此時鎮(zhèn)北軍里剛被樊通清理了一遍,他把所有疑似忠于唐琦的軍官全部奪職,換上了自己的心腹親信。 樊通自己就沒有多少領軍之能,他的心腹親信更多是些鉆營小人。 被這些人一攪和,鎮(zhèn)北軍簡直是亂成一團。憤怒和悲觀的情緒在中低級士兵里迅速彌散。 就是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蠻軍十六個部族合兵五萬人,將寧國的北防線沖擊得搖搖欲墜。 都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鎮(zhèn)北軍在樊通的帶領下,沒能撐住多久。 七月初,陶合府再次被沖破了防線,一萬多蠻軍瘋狂嚎叫著直沖而入。 這次不比之前,蠻軍兵力充足,他們的目標可不止陶合府這么一點點地盤。 樊通見勢不妙,竟然果斷裝病,將兵權交給了幾個副將。這些副將中,有一半是唐琦帶出來的,另一般則是樊通的親信。 唐琦帶出來的副將,被樊通的做派氣得吐血,而值此危急關頭,卻也顧不得再去多想什么,只能帶領手下,拼死抵抗。 幾乎被廢了雙手雙腳的鎮(zhèn)北軍,就這樣,以殘存的身軀,掙扎在北境防線上。 他們能擋住剩余的四萬蠻軍就已經是搏命而為了。因此,也再無力去追擊那已經沖進了陶合府的一萬多蠻軍。 當蠻軍一路燒殺搶掠,直沖到距離京城只有六百里遠的呂梁城時,加急的軍報才送進了紫禁城。 這一天,朝堂大亂,人心惶惶。有消息靈通者,已經開始收拾行禮,想要避出京城。 “廢物!你們都是廢物!”升和帝拍案大怒,下面的群臣無人愿意伸頭接這個大石頭。 “都被人殺到家門口了,邊境的軍報才送到案前。你們怎么不等這大殿里換了人,再來開口???!”升和帝怒火沖天,罵聲不斷。 “兵部尚書,你是叛國了嗎?”升和帝面龐扭曲地吼道。 “臣不敢!”兵部尚書再藏不住,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不敢?不敢!給我拖出去……”升和帝的那個“斬”字沒說出口,宰相就出列勸道:“陛下息怒,此時國家危急,正在用人之際。俞尚書多年掌管兵部,經驗豐富,不如讓其戴罪立功,也好盡快解眼前之危境!” 有宰相帶頭,其余官員才紛紛出言。升和帝漸漸按捺住怒火,頭疼地開始想法子。 因蠻軍入侵,從北至南,一路勢如破竹。鎮(zhèn)北軍和各地禁軍、廂軍竟是完全抵擋不住。于是派誰出去阻攔蠻軍,就成了眼下最關鍵的事情。 其實,所有人包括升和帝在內,心里都有一個名字。這個人帶領鎮(zhèn)北軍二十余年,不曾讓蠻軍踏進中原一步。這個人眼下正在京中! 然而,誰都不敢當著升和帝的面,說出他的名字。因為他已經被升和帝秘密關押了近三個月。 眼看著蠻軍一步步逼近,哪怕他們如今因搶掠得太多而拖慢了步伐,可從呂梁城攻至京城,也不過就是幾日的功夫。 兩天后,再也顧不上面子問題的升和帝厚顏無恥地將唐琦放了出來。 他一面要指望唐將軍領兵拒敵,一面卻還要虛偽至極地囑咐唐琦要戴罪立功。 唐琦沉默無語地接過了圣旨。傳旨太監(jiān)還盼著他能說點感謝天恩的話,最好是痛哭流涕地表表心意什么的。然而唐將軍只是面無表情、無悲無喜地行了禮后,就直接去接手京西大營了。 就在唐琦領著京西大營的三萬禁軍出征那天,一直在頤和軒休憩的太上皇突然宣布,要離京南巡! 這消息一出,朝堂頓時就沸騰了起來。之前還勉強在群策群力地想著如何抵抗蠻軍,此時竟都爭吵著,應派何人護送太上皇南巡…… 升和帝的面色猶如吃了三斤翔一般難看,可不管他內心如何咆哮,被一個“孝”字壓著,他就不得不好生伺候著親爹離京。 此時,升和帝才覺得,自家的親爹也太長壽了一些…… 第152章 重要線索曝光(二合一) 太上皇走得很急,但就是這樣, 還是帶走了如樞密使之類的不少重要官員。 臨走時, 看著升和帝那晦澀的目光, 樞密使等人也知道,自己今后怕是再無法得到這位陛下的重用了。 就在京城中人人提心吊膽,京城外唐琦殫精竭慮地阻截蠻軍時, 太上皇一行人南巡到了揚州。 自從離開京城后, 這群人越走越輕松。待他們來到這淮左名都時, 都不禁想起了那句“煙花三月下揚州”。 之前在京中的那些惶恐和糾結,都在這柔風細雨中消散而去。 時值七月, 本應最是繁忙的淮陽河上, 卻因太上皇親臨而被管制了起來。寬闊的河面上, 顯得有些空空蕩蕩。揚州城內的豪富鹽商們, 又是心疼收益,又是興奮激動。 待太上皇選中了某鹽商的精美宅院做為行宮時,其他商人嫉妒的眼睛都快紅了。因為這幸運的家伙也不知下了多大的血本, 竟然得到了太上皇親賜的匾額“忠善仁義”。 有了這塊牌匾, 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得到了護身符和免死金牌。往日垂著眼皮看他的官員們, 看在這匾額的份上, 也不敢再隨意為難人了。 于是,揚州城內的其他鹽商大受刺激下,就絞盡腦汁地想要討好太上皇。 然而,不少人就算是想送錢, 都找不到門路送進去。南巡的官員們倒是借此機會,從上到下都發(fā)了筆大財。 這日,揚州城內另一位鹽商巨頭,終于走通了樞密使的門路,請動了太上皇夜賞瘦西湖美景。 這個夜景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湖光山色,鹽商巨頭在其中花了無數錢財和心思。 華燈初上,嘗過了揚州美味的太上皇被請進了一座精麗華美的湖邊水榭。 水榭附近的湖面上,也不知如何做的,浮著大大小小,形色各異的精美花燈。這些花燈在水中微微起伏,卻仿佛一點都不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