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20
看了看太后的方向,方才續(xù)道,“需要謹奉國朝祖訓(xùn),不許干預(yù)國政……” 就連翰林官的筆都是一停,只是未敢貿(mào)然抬頭:遺詔里直接就把太后秉政的地位給打下來了,而且還嚴厲告誡不能干預(yù)國政,這是一點都沒照顧到太后的臉面啊…… 當 然,在遺詔里就將一切權(quán)力歸于皇帝,對朝廷來說是個好的信號,太后雖然秉政數(shù)年,但素來謹言慎行,在朝廷中就是個擺設(shè),從未有拉攏黨羽之舉,一旦遺詔中將 她權(quán)柄奪去,權(quán)力的歸屬便不會再有任何疑問。從大局來看,雖說太皇太后有薄待太后的嫌疑,但這終究是老成之舉。再結(jié)合兩宮歷年來的關(guān)系……這樣的決定,也 許就不那么出奇了。 反正都是要還政的!雖說現(xiàn)在太后是規(guī)行矩步,秉政期間一句話也不曾多說,一件事也不曾多做,偶然有點不對,也 都被朝臣們給頂回來了。但那是因為頭頂始終都有個人壓著,若是太皇太后一去,少了制衡她囂張起來了,作威作福日后不愿還政天子,少不得又是一場麻煩?,F(xiàn)在 能夠這樣交割,也好! 雖然對天子的天資可能頗有微辭,但皇帝就是皇帝,在他日漸長大的情況下,文臣也絕不會支持別人來代為主政,在太皇太后表態(tài)的這一瞬間,太后手里的天子寶璽,實際上就已經(jīng)失去作用了,除非其回到干清宮,不然,仁壽宮里簽發(fā)出來的命令,即使有印璽,也不會有人遵行。 所 有人在這一刻都想看看太后的表情,徐循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她現(xiàn)在更好奇的卻是栓兒的表情——這不是彌留場合,不必惺惺作態(tài),全圍在太后榻前,栓兒不必回 避男女大防,直接就跪在床邊,余下文武眾臣、后宮妃嬪以屏風(fēng)為界,在床下數(shù)步遠的地方跪著,所以,她只能看見栓兒的背影。 從他擇 錢氏為后的那一天起,栓兒就在等待著這天的到來吧?這一年來,他沒做過一件惹太皇太后不快的事,處處的孝敬,更是惹得長公主贊不絕口,連喬姑姑等人,都在 太皇太后耳邊沒口子地說他的好話,夸他一旦開了竅,便飛快地懂事了起來。甚至,從她偶爾得到的只言片語來看,楊勉仁去職的事情,其實栓兒也沒瞞著太皇太 后…… 就如同太后知道了這件事后,即使落寞,也不由得有幾分驕傲一樣,太皇太后知道此事,雖然也會為楊勉仁嘆息幾聲,但對一個還 未親政,就懂得搬動老臣,為自己親政鋪平道路的皇帝,也自然會有幾分贊賞?!羰撬墒纵o開始搬動,又或者接二連三地出手,那便是cao之過急了。但在三楊 勢力坐大到極限的時候,楊勉仁去位,卻讓內(nèi)廷很是松快了一陣。 更有甚者,她疑心皇帝之所以瞞著太后,便是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說一百句,也比不上做一件事,更能證明自己在知道往事以后,已經(jīng)和太后離心,轉(zhuǎn)而親近太皇太后——雖說,這和國家大事毫無聯(lián)系,但對一個老人來說,卻是什么事也比不上自己的謀劃成功帶來的滿足和喜悅。 種種籠絡(luò)人心之舉,終于換來了太皇太后在彌留之際果斷的選擇。即使是走到了人生的終點,老人家做事,依然是帶了濃厚的個人特征,一旦做就要做到絕,不會給別人留下一點情面。 栓兒的確長大了,是否具有為帝的才華還不好說,但和五六年前的自己比,心術(shù)上,已經(jīng)是上了好幾層樓。 或 許是已經(jīng)習(xí)慣了太皇太后的打壓,太后神色木然、猶帶了些許戚容——一個媳婦在婆婆彌留之際應(yīng)有的,很得體的戚容,除此以外,并沒有什么多余的情緒。反而是 徐循眼角余光瞥到的幾名公主,個個反應(yīng)不同,點點若有所思,圓圓雙眉緊蹙,阿黃唇邊卻是不禁現(xiàn)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直到徐循掃了她這一眼,方才似有所 覺,又斂了神色,變做了哀傷。 之后對于自己身后事的安排,雖然翰林官還在記,眾人也都還恭敬地跪在地上,但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在聽了。 # 遺詔說完以后,太皇太后十分疲憊,沒等眾臣子說話,眼一合,又沉沉地睡了過去。眾位宰執(zhí)重臣,也早排了仁壽宮外殿的輪班值守,各自都退了出去,胡仙師本來回避在鄰屋,此時也出來照看太皇太后,旁人自然少不得幫著意思意思,屋內(nèi)一時間也是忙碌非凡。 皇帝親自為太皇太后放了床帳子,這才退出屋子,此時雪已經(jīng)停了,天色明媚無比,真可說是風(fēng)和日麗,他直想笑上一聲,卻又知這么做絕不妥當,見太后身影在前出了院子,也是心中一動,細細思索了一番,也不回清寧宮去,而是直接乘著轎子,去了清寧宮。 他和太后也就是前后腳當口,太后還沒換下外衣,見他來了,有幾分詫異,“皇帝不去老娘娘榻前伺候,到清寧宮來做什么?” 皇 帝也無心尋找借口,屈膝跪下,給太后行了禮,方才沉聲說道,“老娘娘適才的吩咐,對娘多有不公,雖說長者為尊,孩兒不好多加反對,但也想來和娘分說一 番……老娘娘畢竟是多年有功于社稷,年紀大了,越發(fā)違逆不得,孩兒選錢氏為后,確實是為了照顧老娘娘的心思,但這也是為了孝道記。娘請放心,孩兒如今長大 了,小時候的糊涂事,現(xiàn)在想來,直是羞愧欲死——再不會對您有所誤會,即使親近老娘娘,也絕沒有疏遠了娘的意思?!?/br> 這番話翻譯過來,便是很簡單的意思:這一陣子順著仁壽宮的意思,那是因為人家輩分高,并不是因為被那邊拿真相籠絡(luò)了過去。太后大可以放心,日后他皇帝掌權(quán),也不會對清寧宮有什么不敬。 太后垂目望了皇帝一會,方才微微一笑,低聲道,“好,你這樣說,娘就放心了……皇帝果然已經(jīng)長大了。” 她特意微微一頓,見皇帝面色怡然,并不因為自己的停頓而流露出交集之色,也不免暗嘆了一聲——真是已經(jīng)長大了。 方才和顏悅色地說出了皇帝真正想聽的話,“你來得也正好,我等可商量一番,放在仁壽宮的那套寶璽,是今日就送還干清宮呢,還是……” 皇帝又磕起了頭,“娘萬勿動氣,老娘娘絕非那個意思……” 話雖如此,望著地面時,他的唇角,依然也不禁揚起了一個小小的幅度。 次 日,太皇太后又召重臣問對,問國家還有何大事未辦,首輔大人言語未盡,太皇太后既闔然長逝,尊謚誠孝昭皇后,與昭皇帝合葬獻陵。昭皇帝一代的老人,至此全 數(shù)夭折,太后正式成為宮中輩分最尊的長者,依照太皇太后遺詔,執(zhí)掌后妃事,國朝政事,則還于年方十五的少年天子。——在登基八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