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啊?!敝躮ama在一旁不耐地道。 “這就說,mama你別催??!”二姨娘急著道,生怕方霏主仆一個不耐煩,就把自己給轟出去,“太夫人,我也知道家里頭的規(guī)矩,您都是按照規(guī)矩給三丫頭置辦的嫁妝,可我們的嫁妝實在是沒法兒和姑爺?shù)钠付Y相等,所以,我想求求太夫人,您能不能私下給我們?nèi)绢^添妝,自己也出一份兒嫁妝?” 話說到這里,才算是扯明了,她就是來找方霏讓她出一份嫁妝的!L ☆、100 出閣 上門要人添妝?虧她能開得了口!方霏是長輩,愿不愿給三姑娘添妝,那是她高不高興的事,哪有硬讓人添妝的道理! 周mama鄙夷地望著二姨娘,對她這種行為唾棄不已。 二姨娘為了女兒也算是徹底豁出去了,連宋大奶奶那里她都低聲下氣的去求過了,再來方霏這里求求又何妨,雖說她能不能為自己的女兒添妝還是個未知數(shù),但若是拉不下臉,不來,那就一定沒有! 方霏提筆的手停在虛空中,似是在認真考慮,半響后,認真地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br> 身旁的周mama一愣,垂眸詫異地望著她,卻又聽見她繼續(xù)說道:“妝面首飾想必三姑娘也不缺,這樣吧,我就送幾個丫鬟給她好了?!闭f完,不等二姨娘有機會拒絕便抬筆指了指門口站著的那名丫鬟,“她叫什么名兒?周媽,就她好了,你再去挑一個,湊成一對兒,給三姑娘做陪嫁,明日周家上門抬嫁妝的時候,你親自送過去?!?/br> 要面子是么?趙家當家的太夫人親自送的丫鬟,還讓管事婆子親自送上門,充分給足了一個庶面子。 方霏點的那丫鬟,不就是上次她們撤換綠玉軒的丫鬟時,二姨娘偷偷塞進來的么! 二姨娘氣得肺都快要炸了,卻又挑不出錯兒來。 家里頭的長輩給晚輩送丫鬟,這是表示看重,比送金送銀還有面子,這么一來,二姨娘是連添妝也不好意思再同方霏要了,只得悻悻的回去了。 “娘。少柏他是不會在意那些的,有他護著我,我也不怕別人笑話,再說了,少柏是獨子,上午爹娘,下午弟妹。沒人會笑話我的。真的?!被亓俗约旱脑鹤永?,過來看望母親的三姑娘反過來安慰二姨娘。 三姑娘年歲不小,按理早該嫁人了。卻因著這些年一直拖著周家,想賴掉這門婚事,愣生生的熬成了老姑娘,與她同齡長大的丫鬟配了家中的小斯后。娃都生養(yǎng)好幾個了,她不盼著嫁人。那是假的,現(xiàn)在成了即將出嫁的新嫁娘,正沉侵在喜悅中,整個人容光煥發(fā)。大抵是應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句話。 說起周家,二姨娘才長長舒了口氣。 當初她也是派人去摸了一下周家家底的,那周少柏自詡風流才子。揮金如土,據(jù)說早就將雙親留下的家業(yè)敗了個精光。但此番他能拿出這么多聘禮來,足見周家并不如她所打聽到的那般,是個空殼子。 兒周少柏又如三姑娘方才所言,有錢有房,父母雙亡,過去就是少奶奶,還不用伺候公婆,左右又沒兄弟,不用擔心妯娌關系,更不用擔心將來會有兄弟來分家產(chǎn)的問題,實在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你呀,明天都要出嫁了,還不快回你屋里去收拾收拾。”二姨娘長長舒了口氣,笑著抬手,將女兒額角散落的一縷碎發(fā)捋到她耳后。 “該收拾的,都收拾好了,現(xiàn)在啊就是想來找你們說說話?!彼墓媚飲尚叩氐鼗氐?,又問二姨娘:“姨娘,四meimei怎么也不回家?難道她不知道我明天出閣嗎?” 她口中的‘四meimei’也就是四姑娘趙莉容,人家才舍不得回來呢,“興許是有要緊的事吧。”二姨娘搖搖頭,顧左右而言他。不想和三姑娘談論此事。 這幾天外頭的都傳瘋了,說趙家大房的四姑娘跑到縣衙后堂去,向住在縣衙后堂的陳世子自薦枕席,據(jù)說兩人連肌膚之親都有了……但男主角是國公府的世子爺,女主角只是個卑微的庶女,黃鸝飛上枝頭變鳳凰這種事是不存在的,但收房想必還是可以的。 不止二姨娘,知道此事的人都在暗自腹誹,都說寧做窮人妻,不為富人妾,況且還是上趕著送上門去的,男人能珍惜?那可就真是活見鬼了。 可家里頭這幾日正忙著送三姑娘出閣,這一小股風沒能吹到主事兒的兩位女老夫人耳邊,家里頭的人也就左耳進,右耳出,權且當成笑話來看待,且等三姑娘的事一了,估計也就該有好戲可看了。 翌日清早,二姨娘那邊起了個大早,早早的就帶著自己院子里的人,去了三姑娘的院子里忙活開了。 宋大奶奶也起了個大早,雖然錢氏與她不睦已經(jīng)多年,但該做面子的地方還是要做足,且在嫁妝一事上,她已經(jīng)將自己這些年來受的閑氣撒了出去,也就沒再為難二姨娘。 明明是自己親生的女兒出嫁,卻要喊別的女人母親,辭親也是去別的女人那里磕頭,不去丟的又是自己女兒的臉,這就跟在二姨娘心上插了把刀子似的,想到此處,宋大奶奶覺得早些年受點閑氣算什么,誰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不是么。 三姑娘雖說有些刁鉆狹隘了些,但大道理還是懂的,穿戴完畢后,首先就給自己的生母錢氏磕了頭。 錢氏拿帕子捂著臉,母女二人抱頭痛哭,弄得花了妝,又讓梳妝娘子重新上了一遍妝,等到周家的花轎上門了,喜娘才攙著她到桐華院,辭別了宋大奶奶,由喜娘牽著到了二門上,交給了候在二門外的周少柏。 兩人一道到了正廳中,又給大老爺磕完頭,辭別了家中兄弟姊妹,才從角門出去,上了周家的花轎。 辦這一樁喜事,也就是三姑娘的院子布置的有點辦喜事的樣子,宋大奶奶那里,早上才在對門上各貼了一個喜字,前院就更不必說了,連半點沾喜氣的東西也見不到。 回想起趙婉容出嫁時,家中處處掛紅,辭親儀式更是隆重,從老祖宗那里開頭,依次到老太爺、大老爺、大奶奶,挨個兒的辭別。末了,全家上下齊聚前院,一對新人行了跪拜大禮后。才由趙榮昭背著親姐,親自將她背上了花轎。 那副情形,羨煞了在場的每一個姑娘的眼,她曾天真的以為,自己也會像大姐一樣,風風光光的出嫁,卻忘記了人家是嫡長女。就算她給一個乞丐。趙家也會按照嫡長女出閣的禮儀制度送她出閣。 她們只是庶女,就算是嫁到門當戶對的高門里,除非是宋大奶奶見她們記在自己的名下。否則,家里也是只能按照庶女出閣的禮儀制度來送她們出閣的。 周家在聘禮上下足了功夫,卻被擺了一道,撈不到多少好處。對迎親一事也就不怎么上心了,連花轎也是租來的。四人的小轎子,倒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