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小亨亨現(xiàn)在是宜家宜室的好夫君典范。等他回來,一定要他用火腿炒飯給她吃。她越想越開心,忽然想自己好歹也是個女人,開發(fā)開發(fā),也許就能挖掘出潛藏的廚藝天分,因此對趙子儀道:“大哥你抓個兔子,我也來烤了試試。” 歡喜一聽,急忙道:“大人,有婢子在,哪能讓你動手呢?奶奶要是知道了,會罵婢子偷懶的?!?/br> 梁心銘和趙子儀相視而笑,不理小丫頭抗議。 趙子儀起身,叫梁心銘一塊去看他打獵,一面走,一面對她道:“屬下雖不會做,卻會吃。大人做了,屬下來評判,看比安泰做的如何?!?/br> 梁心銘譏諷道:“大哥會吃?真太厲害了!” 趙子儀聽她打趣自己,忍不住笑了。 梁心銘一見他的虎牙,又道:“大哥這小虎牙真絕了!” 趙子儀沒有窘迫和掩飾,道:“小時候,我爹常抱著我吹,說他兒子比隔壁家的姑娘還俊。結果長大了……” 話未說完,梁心銘便失聲笑起來。 趙子儀亮著小虎牙,陪著她笑。 梁心銘烤的兔子味道如何,無人得知,因為她下了封口令,不許歡喜和趙子儀泄露一丁點。 回到縣衙后,梁心銘便擬了詳細的奏折,通過唐知府往上遞交,私下她又給林巡撫寫了信,將修路的規(guī)劃告知。 唐知府對梁心銘的背景很清楚,心想這路若是修成了,自然有他一份功勞;若上面不同意,他也沒損失,何不支持呢?于是他便批示了,再上呈遞交到徽州府。 林巡撫看后,覺得梁心銘不是莽撞之輩,既然提出這計劃,想必胸有成竹,也和唐知府一樣的心思,也寫了奏章,連同梁心銘的折子和那些圖,一起送往京城。 ※ 中午好,宜家宜室的小亨亨求月票! 第286章 奉旨進京 梁心銘暗中除了九名官員,九人都風馬牛不相及,分屬各地,但在左端陽眼中卻不是這樣,正如梁心銘所料,他將這些人串聯(lián)起來,便看出了端倪。 到底是誰干的? 左端陽首先想到王諫。 肯定是王諫下的手! 左端陽覺得王諫瘋了,王亨失蹤、生死不明刺激了他,為了保住梁心銘無所顧忌了。這樣的王諫非常危險,不宜撕破臉和他對抗。再說,那些人根本經不起調查,就算查到線索指向王諫,左端陽也無法替他們報仇,因為雙方的較量是在暗中進行的,都見不得光,無法抬到明面上來。 報復刺殺梁心銘,并非左端陽授意,因此他很惱火,嚴令子侄和弟子門生立即停止對梁心銘的刺殺,并小心謹慎,以防不測,其中包括他的侄女婿田飛鴻。 這并非說左相大人剛正不阿,只是在他眼里,公然刺殺這種手段從來就是下下策,“上兵伐謀”,他用的是腦子!若一言不合就將人殺了,遲早要自食惡果。 王亨雖然殺了許多人,但那些人哪一個不該死?他持天子劍是為民做主、為國盡忠,若有人因此對他背后下黑手,皇帝肯定震怒。瞧瞧最近派了多少人去溟州找他和趙世子?這事若是意外還好,若是人為,朝堂還不知要掀起多大的風浪來呢。王家和趙家可是大靖最有實力的文臣和武將世家,他左端陽也不敢拔老虎須,誰有這么大膽子! 靖康帝年輕有為、胸懷大志,一心要做明君,這梁心銘雖只是個小縣令,卻牽連各方,皇帝也對她另眼相待,若要除了梁心銘,非得走正途,讓她自尋死路不可。不然的話,別說殺不了她,就算真殺了,那個后果也很麻煩。 正在這時候,徽州林巡撫的奏折來了,特別提到梁心銘,說她將潛縣治理得如何好,帶著百姓開荒種地、集資修路架橋,潛縣吏治清明、百業(yè)興旺,潛山湖及周邊地區(qū)成了魚米之鄉(xiāng)云云。他提出,要從六安府修一條官道,連接水路,直達湖州,使商路暢通,方便物資運轉。 這份奏折,就是要銀子的,而且是替六安府要的。 左端陽見后面附有唐知府和梁心銘的奏章,便知道這肯定是“胸有大丘壑和治理才干”的梁縣令先提出來,林巡撫轉奏請批的。梁心銘不是弄出個潛山湖么,現(xiàn)在又折騰修路,可見這人不甘平庸啊。 左相笑了! 他想到了拿下梁心銘的辦法。 梁心銘想立功,他就推她一把。 把一個人捧上云端,再看著他摔下來…… 這才是殺人于無形呢! 次日早朝,左端陽先肯定了林巡撫關于修路的提議,然后建議由梁心銘負責此項工程。他贊梁心銘年輕有為,有“經天緯地之才”,而六安唐知府年紀已老,將來梁心銘很可能接替唐知府,正好借此機會建立聲望。 左端陽的話聽得王諫一愣。 不等王諫做出反應,蘇熙澈先笑道:“左相可不能這樣夸人。那梁心銘下官見過幾次,才能是有些,要說‘經天緯地之才’,就太過了?!?/br> 左端陽道:“蘇相此言差矣?!?/br> 他舉出梁心銘巧妙借助天時地利、建造潛山湖的事例,問:“蘇相可能在當時情況下造出潛山湖?” 蘇熙澈坦承道:“不能。” 左端陽道:“可是梁心銘造出來了!” 蘇相道:“那也當不起‘經天緯地’四個字?!?/br> 左相道:“梁心銘才多大?” 蘇相道:“二十出頭吧?” 左相給出準確的回答:“梁心銘今年才二十二歲。前途不可限量!”說罷朝上躬身,奏道:“皇上若要提拔重用梁心銘,須得他做出功績,就像當初王亨一樣。他不是造了潛山湖嗎,已是初露鋒芒,若再修建一條貫通兩大州的官道,豈不更加證明他的才干?到時皇上便可名正言順地擢用了?!?/br> 靖康帝一心想做明君,要“親賢臣、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