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6
皇上拿起桌上的奏折就丟了過去,“你是來逗朕玩的嗎? 還騎馬、斗雞?朕這是文試,你當(dāng)是考武狀元?還是考樂子呢?” 蕭瑞德趕忙后退了幾步,他小聲道:“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意表妹不會的就這些。 依侄兒看,這狀元定是表妹的了?!?/br> 他說著還后退了兩步。 皇上直接道:“趕上你這是給朕添亂的?趕緊給朕回家去,朕不罰你都是恩典了,還跟朕討恩典。” 就這樣,蕭瑞德灰溜溜的走了。 他想過董如意會考中,可他沒想過董如意竟會考了個頭名。 他不知皇上的意思,聽說董文德被留了下來,這才過來逗皇上一笑的。 皇上看著殿中的董文德,然后又看向了一旁的張福海。 皇上哈哈大笑了起來,“這臭小子生出來就是給朕逗樂的?!?/br> 皇上此刻已經(jīng)不介意大周是否會多個女狀元了,他已經(jīng)想好了,如果董如意真的拔得頭籌,那就給她個只領(lǐng)俸祿的閑缺。 至于其他的,等她長大了再說。 第四百六十章 狀元文章 ? 十日后… 參加殿試的學(xué)子們清晨坐著馬車趕去了太和門。 學(xué)子們相互見禮,他們隸屬同科,殿試后還需在京兆奔走交際,為日后的仕途鋪路。 董如意站在一旁,并未上前和其他人打招呼,她無需為仕途奔波。 學(xué)子們雖有留意到董如意,可是這會他們急著打關(guān)系,哪有時間理會一個孩童。 等眾人都等的差不多了,這才有人問道:“怎么未見榜首前來?” 對于這次的榜首,多數(shù)人心中都是不痛快的。 “一個后宅的婦人罷了,怕是不敢來了吧!” 一位拿著名冊的公公走了過來,“各位進(jìn)士老爺,等會雜家會念到各位的名字,請念到名字的跟著這位公公向前行進(jìn)?!?/br> 他說著看了看眾人,喊道:“董如意、王福光、陳有志……” 他念的順序是按照會試的名次念的。 董如意的名字一出,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董如意走到了最前面,眾學(xué)子皆驚。 都傳言榜首是個年歲不大的女子,可這明明是個孩童。 剛剛被念到名字的陳有志不解道:“榜首不是名女子么?這怎么變成了個孩童?” 董如意側(cè)頭道:“陳兄不妨仔細(xì)想想。” 這是會試的第三名陳有志,董如意豈會不知。 陳有志仔細(xì)的看去,他驚道:“你,你是女的?” 董如意笑而不語,很顯然是默認(rèn)了。 陳有志見董如意走遠(yuǎn),趕忙跟了上去,“學(xué)生佩服?!彼@么大的時候可還在讀圣人書呢。 “有志,你也是夠可以的了,這是早年轟動大周的女解元。這么出名的人,你竟然不知?” 說話的是陳有志的同鄉(xiāng),他剛剛被念到名字追了上來。 陳有志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我平日里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其他事哪里會傳到我那里。” 很快百人的名字就都念完了。 一眾人三三兩兩的跟在領(lǐng)路公公的后面。 眾人走著,無需制止,他們便禁了聲。 樓閣殿宇莊嚴(yán)肅穆,所有人一步一步的向太和大殿走去。 金鑾殿內(nèi),文武百官分立兩旁,皇帝在一片管弦絲竹聲中入殿。 一眾考生跪在殿外,他們低著頭,緊繃著身子,感受著出入朝堂的喜悅。 翰林院院士從殿內(nèi)的黃案上捧出題紙,然后交給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拿到殿外的黃案上。 題紙是用宣紙裱成,極為考究。 試卷規(guī)定每行只能寫二十四個字,每個字都要書寫工整。 而這一期的殿試試題是由皇上親擬的。 “今年的策論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br> 一眾考生領(lǐng)了試卷,這才坐好答題。 董如意拿著筆,坐在一旁發(fā)呆。 她在想,要寫一篇怎樣的策論,才能讓所有人都為之叫好呢。 王喜看著一眾答卷的考生,然后步入殿內(nèi)。 “啟稟陛下,董小姐還沒有動筆?!?/br> 皇上笑道:“她記性雖好,可是畢竟太年幼了,這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她如何曉得?!?/br> 張福海忙道:“陛下說的是?!?/br> 一個時辰過去,董如意提筆開始作答了。 董如意和其他人一樣從帝王之政寫起。 帝王之政分切實(shí)可行的治國辦法和如何樹立治國思想。 等董如意寫完了治國的辦法和思想后,又暢想了未來的太平盛世。 她還廢話連篇的寫了一堆例子,例如:漢宣帝劉詢。 董如意說他治理時期的官員稱職,百姓安寧,只可惜他專意于檢察,那么檢察不到的地方,就會出現(xiàn)紕漏、造假; 然后董如意又舉例了漢文帝劉恒。 說他簡約節(jié)制,不巧立名目,又注重修養(yǎng)持重,這種修養(yǎng)持重的思想潛移默化,發(fā)揚(yáng)光大,所以四海升平。 董如意又廢話叨叨的說了國家的綱紀(jì)、法度。 等她全部都寫完,這才說到正題上。 董如意敞開手腳,不要臉的從太祖皇上開始寫起。 說他的聰明才智為上天所授,剛毅品性由生性決定。 還說他在國家草創(chuàng)初期,就創(chuàng)建制度設(shè)制謀略,定下萬世之大計。 然后又說到當(dāng)今的皇帝陛下。 等時間一到,一眾考生便起身離場。 所有的試全都交由不識字的太監(jiān)貼住姓名,再由翰林院的大學(xué)士和內(nèi)閣眾閣老當(dāng)朝批閱。 “這是哪位學(xué)子寫的,說的真是太好了。”徐閣老把手中的試卷遞給了一旁的官員。 所有的試卷皆由眾人傳閱,大殿內(nèi)時常會傳出感嘆之聲。 所有官員給過分的試卷,便有太監(jiān)按照圈、橫、豎、斜橫、叉排放。 很快試卷的名次就出來了。 前十的試卷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