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
出來用一次,好叫娘娘看見?!?/br> 能叫龍鳳多為皇帝皇后御用,淑妃這里能有一套茶具,雖然龍鳳在形制上不那么講究,爪上都少一趾,卻也足顯珍貴。 付巧言一下子就明白這是皇上御賜給淑妃的了。 她仔細端詳那一套紫砂茶具,知畫兩手穩(wěn)穩(wěn)拖著壺身,上下一翻轉便把底露給了她瞧。 只見那湖底刻著館閣體隆慶十年四字,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寫的是瞿三刀。想來便是紫砂大家,特地給隆慶帝做的御壺。 淑妃這里茶具很多,除了這套龍鳳紫砂,還有一套雕刻三君子的方壺紫砂,一套官窯冰裂紋、一套雕花青瓷并一套白玉雁歸。 這幾種茶具出茶都極美,倒也是淑妃的品味。 知畫又從柜中取出一個小瓷壇:“這是玉泉山上的泉水,每兩日送來一壇,專給娘娘飲茶?!?/br> 付巧言點頭稱是,她在家中也跟父親學過煮茶,大越尚茶,在學校也要考較煮茶手藝,做的不好年末是要降檔計分的。 書房里有個小茶爐,燒兩塊最好的銀絲煤,用小水壺把水煮上,一絲煙都無。 茶桌就放在窗口,正殿燒著地龍,開著窗也不冷,遠遠往外望去,紅梅娉婷白雪妖嬈,倒是一處好景。 兩人這剛準備好,那邊淑妃正巧踱步而入:“今日煮的什么茶?” 付巧言忙起身沖她行禮,微微抬頭一瞧,見她穿了一身墨綠襖裙,上衣是用金線收的窄袖,下裳的六幅裙則繡了一整片并蒂蓮花,一塊拇指大的祖母綠掛寶墜在衣領處,隨著她的走動搖曳生姿。 淑妃長相清麗,眉眼溫婉,渾身一股書香氣,許是上了年紀,眼角也微微有了淺淡紋路,卻也顯得她更是溫和。 要說美,也是真的美。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收藏評論~ ☆、添香 昨日付巧言極是緊張,根本不敢往娘娘那多瞧一眼,今日里膽子大了些,才敢這樣偷看。 “回娘娘話,今日里是君山白茶。”知畫答。 淑妃偏愛清茶,也就是俗稱的葉子茶,味淡一些的茶餅比如普洱一類她也是喝的。 就是御貢茶團她并不十分喜歡,倒也不是絕對不喝,每年里只把最好的那二兩龍鳳茶團用了,其他俱是給了兒女。 說起來,這兩個孩子雖然都不是淑妃親生,但名下皇子公主都養(yǎng)成的,除了名滿大越的貴妃、一胎龍鳳雙生的順嬪便只有淑妃了。 淑妃對這兩個孩子俱是十分細心周到,說是養(yǎng)母,親生的怕也做不到這樣好。 八皇子好歹是她襁褓里便開始養(yǎng)的,六公主可是十歲才記到她名下,也沒見她薄待了去。 宮里人人都夸淑妃心地好,就連皇帝也因為這個年節(jié)都要加倍賞賜,以感謝她撫育皇嗣。 就拿龍鳳茶團來說,宮里除了皇后,也就她同貴妃能分到二兩,如果年份不好上供極少,其他主位有時都是沒有的。 剛知畫同付巧言一一講過放茶的罐子,龍鳳茶團特別用了耀州窯的黑瓷,以顯示御用的規(guī)格。 早年的龍鳳茶做的是大茶餅,里面用料十分講究,煮出來香氣氤氳,味道很濃。到了隆慶帝這里,他口味偏淡,就改成了小茶團。荔枝大小一顆,用油紙包好,里面香料少用了十數(shù)味,茶的本香便顯出來了。 要不是這樣,淑妃根本不會喝。 “好些日子沒喝白茶了,倒也是應景。” 前幾日剛巧落過雪,宮里這會兒正是路最不好走也是景最美的時候。 知畫笑著沖淑妃行禮,扶著她坐到椅上:“娘娘,以后這些活都是付meimei的了,這書房的事她都會,定是比奴婢做得好哩?!?/br> 她這一句話說的百轉千回,語調略微快了一些,顯得十分俏皮。 淑妃一貫對手下的小丫頭們很和藹,聽了這話,凌空點了點她鼻子:“行了,別跟我這逗趣,快去找你寒煙jiejie去吧?!?/br> 知畫又笑著再拜,這才退了出去。 付巧言這邊剛好把茶煮上,拿了個桐木茶盤,把茶杯茶壺都擺上,想了想又添了個午膳前用梅花做的小布景,這才端到淑妃跟前。 白茶是淡色茶,茶湯清亮,知畫選的是那套白玉茶具,跟布景放在一起,平添三分雅致。 淑妃看了一眼,笑著點頭:“你倒是有些情趣,去書架上找一本過來?!?/br> 付巧言沖她福了一福,忙去書室找了出來。 她上午打掃時簡單看了下書籍擺設,雖然滿滿當當擺了五個柜子的書,卻是按字部排序,并不難找。 這本周山志看起來并不是很厚,薄薄一冊,卻略微有些舊了,想來是翻過幾回的。 淑妃倒也沒想她轉身的功夫就取了出來,問她:“上午去書房里看過了?” 付巧言笑笑,輕聲細語答:“諾,奴婢上午看過,發(fā)現(xiàn)書是按字部排序的,很好找?!?/br> “你倒是機靈,你先把第三篇和第四篇大致看下,待會兒讀給我聽。” “諾?!备肚裳源饝宦暎阕叩搅藭堇?。 娘娘顯然要忙,她也不好在外面礙眼。 淑妃見她確實乖巧懂事,也是花骨朵一般年紀,不由有些憐惜:“坐下看吧?!?/br> 付巧言捧著書,站在書室門口沖她行禮:“謝娘娘賞賜?!?/br> 雖說淑妃允她坐下,她也不好沒規(guī)沒矩那么隨便,只略略沾了個椅子面兒,挺直了腰背端坐著翻起書來。 這是一本主要寫周山附近市井小品的話本,開頭第一篇便是茶館里說書先生開場,付巧言在家中時看過不少這類書,也知道這門路。 她徑直翻到第三篇,仔細讀了起來。 第三篇講的是周山鎮(zhèn)上員外府上小小姐養(yǎng)貓的事兒,頗有童趣,到了第四篇卻是那小小姐情竇初開,同未婚夫婿踏青賞景互訴衷情,滿篇皆是含蓄情話,看得付巧言微微紅了臉面。 她其實年紀也不算小了,家中時母親也念叨過幾次她的婚事,只是那時她剛考上平學,還有三年功夫才能畢業(yè),母親便也沒有心急,話里話外都是想留她到十八歲上再許出去。 大越不興早婚,女子多是十五以后才出嫁,待到家里光景好些的或者特別受寵的姑娘,留到雙十也無不可。 后來她進了宮,又在辛娘那學過一遭,其實多少是懂些的。 可這些情情愛愛在她看起來不過是話本里的故事,要說期待,她卻真真沒有。 她如今唯一想的便是健健康康的好好活下去,待到二十五了,便可出宮同弟弟團聚,把他們付家重新頂立門楣。 所以這話本,她只一開始讀的時候是有些面紅,待再翻二遍的時候便淡然了下來。 書房里極是安靜,淑妃這會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