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4
已經(jīng)把她的各種計劃表安排到了來年開春的時候,而且,看自家孫女這幅意猶未盡的模樣,蕭嵩毫不懷疑,等到蕭燕綏在這里混熟了,對山海鎮(zhèn)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了之后,她肯定還有更多令人目瞪口呆的計劃要實行。 至于自己起初有些憂心的,蕭燕綏最初的興奮勁和新鮮感過去,小姑娘肯定會想家的事情,不存在的…… 畢竟,徐國公府就在長安城的大街上,再有皇親國戚、朝中官員人多眼雜的,便是家里再怎么縱著蕭燕綏,她肯定也不好把自家的房子拆了,相比之下,到了天高皇帝遠的蕭家老宅,她可不就能展開了手腳,鼓足了勁的折騰么? “……”想到這里,蕭嵩也是不由得有些啞然。 就和他曾經(jīng)節(jié)度河西那會兒一樣,麾下的將士中,有人躊躇滿志,想著上陣殺敵,而后建功立業(yè)、衣錦還鄉(xiāng),自然也有人滿心鄉(xiāng)愁,只想平平安安的從戰(zhàn)場上離開,早日回家…… 至于蕭燕綏,之前,所有人都以為小姑娘的心思會比較細膩,必然是后者,然而現(xiàn)在,蕭嵩卻突然意識到,蕭燕綏其實是前者,自家孫女的腦子里,其實根本沒有那些多愁善感,她的骨子里其實和自己一樣,帶著一種近乎冷漠的灑脫…… · 吃完飯后,重點是正好還和祖父蕭嵩詳細的匯報了一下自己接下來的諸多打算,等于把這些計劃過了明路了,心滿意足的蕭燕綏溜溜達達的回了房間,趁著夜色籠上來后,雨后的天氣還算涼快,便又牽著三只狗子在蕭家老宅里四處溜達了一會兒,一邊散步消食,一邊繼續(xù)自己琢磨關(guān)于水泥的事情。 繞了一圈,又回到自己的院子里,蕭燕綏解開了三只狗子身上的牽引繩,將其交給在旁邊時候的婢女之后,便直接進了書房。 她將桌案上攤開擺放的一大摞書籍全部用書簽別好合上,然后又拿出幾張紙,抽出自制的蘸水鋼筆,開始逐一捋順關(guān)于水泥制作的問題。 首先,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而用于制取石灰石的石灰?guī)r,由于在各個地區(qū)分布廣、容易開采,便是在古代,其實本身也是利用率比較高的材料了。 然后,水泥的次要成分是少量的黏土,大約占據(jù)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以及更少量的鐵礦粉,大約也就百分之一二的含量。 至于確切的做法,差不多就是將石灰質(zhì)原料、黏土質(zhì)原料以及少量金屬礦粉按比例混合,然后磨碎成較細的物料——古代雖然沒有工業(yè)化機械,不過,這種最初的原料制備工作,直接用村里田間常見的磨盤就可以。 而后,將混合的物料放入窯中燒制,經(jīng)過較為復雜的化學反應之后,石灰石最終形成硅酸三鈣,并以極其微小的結(jié)晶狀態(tài)析出,這種析出的產(chǎn)物,就是水泥的熟料了。 這種水泥熟料,基本就可以算是成品水泥了,當然,因為黏土、金屬礦物料的含量和種類不同,水泥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不過,對于蕭燕綏而言,她就是想要在老家蓋房子,期間的些微差距,其實是可以先忽略不計的…… 最終,將水泥熟料加水成漿后,過一段時間,水泥凝結(jié)成堅硬的塊狀,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至于這些水泥,除了一開始她就想到了的,用來蓋房子之外,其實,也可以適當?shù)挠脕頁湓诘孛嫔系幕鹂坏姆膺叺任恢?,當然了,唯一的問題在于,建造好了之后,以后想要再拆掉,定然也要多費力氣…… 第91章 夜色漸深, 月色滿天。 山海鎮(zhèn)的蕭家村上,因為有蕭家老宅坐落于此, 顯出一種不同尋常的熱鬧繁華, 這樣一個便是當?shù)乜な匾差H為尊敬的村子里,雖說不是城市,不過, 有些生活習慣,依然還是和城里一樣,每夜都有專門的打更人走過,悠長的聲音里,還帶著明顯的江南吳儂軟語的調(diào)子, 和長安城的口音,截然不同。 書房中的蕭燕綏此時正在揮毫潑墨, 洋洋灑灑幾千字, 里面還夾雜著大量的化學方程式、水泥鍛造流程示意圖,不懂行的旁人誰來看一眼,估計腦袋都要大了。 房中燭火的光亮有限,蕭燕綏早就把自己原先手工炮制的鏡子翻出來, 對著蠟燭放著,憑借光的反射, 能亮一點是一點。 平日里, 就因為光照不足的原因,蕭燕綏這么一個上輩子的夜貓子,這輩子都養(yǎng)成了早睡的好習慣, 除非有什么事情,否則,罕少會熬夜。 奈何今日,不管蕭嵩是什么心情,反正蕭燕綏是被自己吃飯時和祖父念叨著的一系列打算給徹底的振奮到了,恨不得今天一晚上就拿出完整的工作計劃、施工流程,明天一早就開始干活,就從水泥生料的制備開始! · 從原理到實際上的產(chǎn)業(yè)化應用,雖然不能說是依然隔著天塹,但是,卻依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對于蕭燕綏來說,即使在后世,水泥的制造和使用,都是早就民用化的技術(shù)了,可是,放在唐朝目前這個連最基本的工業(yè)體系都不存在的時代之后,卻等同于是零基礎的從頭開始。 即使再怎么心情激動躊躇滿志,蕭燕綏也不會忽悠這些需要攻克的問題,并且,為了確保過程中自己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發(fā)生遺漏,翌日一早,她還把自己屋子里上好的紙箋直接全都裁剪成了約莫后世十六開的紙片,然后又讓木匠幫忙弄了個活頁夾,專門每天標記上日期作為實驗記錄冊。 不過一天的時間,蕭燕綏幾乎就大致理定了接下來的工作流程,然后便是吩咐好手下的婢女仆從,從購進開采出來的石灰石、黏土、以及適量金屬礦化物等,一直到尋摸著附近是否有合適的可以用來煅燒水泥的窯。 至于她自己,則是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重新規(guī)劃實驗過程——畢竟,蕭燕綏了解的原理里,煅燒水泥全過程的溫度、時間都是可以計數(shù)做量化的,但是,這種現(xiàn)代化學中最基礎的實驗條件,在這個年代是必然不具備的,磚窯也好瓷器也罷,大多是憑借工匠手藝人的經(jīng)驗,到了蕭燕綏這里,她自然也會請合適的匠人做這些,不過,在明知道后世已經(jīng)驗證通過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她還是更傾向于,減少不必要的反復嘗試,用最少的次數(shù)、最快的時間得到水泥熟料成品,然后盡量固定制作流程,以后按照工作流程直接開工便是了。 待到傍晚時分,忙活了整整一天的蕭燕綏,終于暫時停下手中的事情,站起身來舒展的伸了個懶腰,打算先去吃飯,飯后再去遛狗,結(jié)果,才一出書房的門,便看到阿秀正快步走過來,明顯是來找自己的。 阿秀簡單說了剛剛蕭嵩的婢女過來傳話的事情。 “阿翁叫我過去吃完飯?”蕭燕綏輕輕的“啊”了一聲,想想,干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