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5
邊的書生,“給他用,養(yǎng)上幾天就好了?!?/br>話落,調(diào)轉(zhuǎn)馬頭,緊隨孟清和而去。婦人擦干臉上的淚水,走到書生身邊,咬咬牙,還是將他扶了起來。之前,她曾指著這人的鼻子罵,今日,他卻差點為救自己丟了性命。這份恩情,她記住了。回想起殺了地痞的高福和在馬上下令的孟清和,婦人攥緊了手中的藥瓶,日后有機會,這份恩情也定然要報。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燕軍下京城,困皇宮。京內(nèi)勛貴紛至燕王駕前痛陳皇帝無道,聽信jian臣讒言,迫害功臣后代。“吾等愿歸殿下,請殿下為周公輔政。”燕王含笑,卻沒點頭。眾人以為臺子架得還不夠高,正想繼續(xù)努力,卻見燕王擺手。“公等都是深明大義之人,一心為國。孤已秉承太-祖高皇帝遺訓靖難進京,當下以捉拿jian臣為要,其他可再議。”隨即,燕王令人取出擬好的jian臣名單,交給在場眾人傳閱。被列入jian臣名單的共有五十余人,左班文臣共二十九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文學博士方孝孺赫然在列。另有禮部尚書陳迪,刑部侍郎暴昭等,但凡曾被朱棣拉黑過的,一個也沒落下。雖有道衍從北平來信,稱方孝孺學問不凡,雖聲名有墮,仍受士林推崇,萬萬不可殺。大和尚開口,朱棣自然不會不給面子,不殺他,卻不妨礙將其列上jian臣名單,再潑幾瓢臟水。造反期間,朱棣沒少挨罵,大部分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怎么著也得出了口氣。負責草擬并抄錄這份名單的正是待詔解縉。由于歷史發(fā)生一點點誤差,攻破南京城門的日期稍有提前,解大才子沒來得及夜奔,但在燕王入城后,卻同胡靖等人第一批出迎,給朱棣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名單末尾寫明,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綁縛jian臣,各有賞賜。文武升官,軍吏升級,庶民給錢。最后一條是在孟清和的的建議之下加上去的,草擬告示的解縉很不以為然,區(qū)區(qū)一個武官竟在此指手畫腳?思及自己新投燕王,立足未穩(wěn),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燕王攻下內(nèi)城之后,發(fā)布了捉拿jian臣的告示,并沒進皇宮,反而帶兵進駐龍江,下令不得擾民。很多人看不明白燕王此舉的意圖,看明白的卻閉口不語。燕王以退為進,單看天子如何選擇。生還是死,全在一念之間。翌日,天剛明,皇宮突然起火,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朱棣聞聽消息,立刻趕往皇宮,至東華門時,火已撲滅。滿面烏黑的守軍跪在朱棣馬前,“稟殿下,火自奉天殿起,卑職趕到時,天子,皇后及太子均已葬身火海?!?/br>聽到消息的魏國公徐輝祖長嘆一聲,跪在徐達的神位前久久不起,直到深夜。寺廟道觀的鐘聲又一次在京城內(nèi)外響起,向天下宣稱,建文皇帝已然大行。站在奉天門前,孟清和心中有個疑問,建文帝真死了嗎?目光轉(zhuǎn)向負手而立的燕王,慢慢垂下了雙眸。鐘聲已響,穿著龍袍的尸體也已找到。無論朱允炆是不是還活著,大明的建文皇帝,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繼承人,都已經(jīng)死了。第一百零一章建文帝駕崩,不管真崩還是假崩,皇宮都需要一個新主人。國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請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廟,繼皇帝位。“為宗社民生,天下豈可一日無君?殿下奉高皇帝遺訓,靖難掃除jian臣,功在千秋,當正天位,承太-祖萬世洪業(yè)!”靖難清君側(cè)的旗幟早被高高掛起,周公輔政的口號也被扔到一邊。皇帝人選中,群臣無一例外的忽略了建文帝的兒子。國家需要年長的君主,少主容易被jian臣蒙蔽,建文帝就是前車之鑒!燕王殿下是太-祖高皇帝嫡子,文韜武略,天生圣人,絕對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文臣的一張口,一支筆,罵人時像鋒利的刀子,反過來卻能使人通體舒泰。解縉,胡靖等人筆下生花,勸進的文章一篇接著一篇。不單呈送到燕王面前,還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廣發(fā)民間,推動強大的輿論攻勢,證明燕王繼位是順應(yīng)民心,是大勢所趨,是國家的必須。輿論已成,文臣再上表,燕王仍不應(yīng),并言:“孤為國家社稷,起兵清君側(cè),不意少主不亮孤心,自絕于天。孤甚愧,傷矣。天子之位當擇德才兼?zhèn)湔?。孤才疏,豈敢負荷?!?/br>簡言之,他起兵造反是為皇帝好,結(jié)果皇帝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自-焚-死了。他很羞愧,萬分的傷心。沒心思當皇帝。皇帝誰當,另選吧。話說得漂亮,姿態(tài)也很誠懇,但能當真嗎?誰當真誰是傻子。文臣勸道:“殿下,您就是德才兼?zhèn)渲?,天下還有誰比您更有才?”燕王擺手,“孤才疏,很是才疏?!?/br>文臣再勸:“殿下,您乃高皇帝嫡嗣,您不負鼎誰來負?”燕王仍擺手,誰來負他管不著,總之,他不負!文臣急了,殿下,謙虛兩次就行了吧?快點繼位,咱們也好恢復生產(chǎn),重新開工,建設(shè)國家不是?燕王不語,沉默,堅持頑固不化。文臣沒轍了。天下人都知道燕王起兵就是奔著皇位來的,如今建文帝崩了,登上九五的道路掃清了,他卻突然撂挑子,把到手的果實扔出去,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朱棣想當皇帝,一直都想。朱標死后,洪武帝選了孫子繼承大統(tǒng),朱棣很不服氣。憑什么?論才干資歷,論對國家的貢獻,朱允炆哪一點比得上自己?一個黃口小兒,成日里只曉得同書生為伍,之乎者也,能處理好國家大事?朱棣心中的火苗一直在燒,加上道衍在一邊煽風,建文帝不停遞柴,火越燒越旺,一路從河北燒到江蘇,燒進南京,阻攔朱棣的所有一切都被燒成了灰燼。最后,建文帝的執(zhí)政生涯也在大火中徹底結(jié)束。朱棣辛勤誠懇的造了四年反,為的就是奉天殿中的那張寶座,如今萬事俱備,抬腿坐上去就萬事大吉,他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