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2
懸燕軍旗幟往來江中,又派人到城下喊話,要求守軍投降。燕山后衛(wèi)千戶高福接受了這一光榮使命,到城下站定,舉起喇叭,按照孟清和擬好的草稿,大聲喊道:“城里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快放下武器出來投降!燕王殿下仁慈,爾等性命無憂!若不投降,后果自負!見到江上的戰(zhàn)船沒有?舟師都已歸附燕王殿下,繼續(xù)頑固不化只有死路一條!燕王殿下起兵靖難是為天下!爾等不快些棄暗投明還等什么?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啊!”這番話有點不倫不類,效果卻很不錯。城內守軍紛紛驚呼:“舟師已降,吾有何可為?”長江都沒能擋住燕軍,憑自己手里這幾桿槍還想擋住燕王?簡直是笑話。守將童俊召心腹商議對策,眾人舉手表決,有超過一半的人愿意投靠燕王。鎮(zhèn)江是護衛(wèi)京師的咽喉之地,朝廷就會厚待此處武將?恰恰相反,因為靠近南京,這里的武將更容易成為言官們的攻擊目標。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要被參上一本。想想江都守將陳瑄的遭遇,童俊一拍桌子,朝廷對他們不仁,何必繼續(xù)為一群豎儒賣命?“開城門,迎燕王殿下入城!”鎮(zhèn)江一下,南京再無屏障。六月庚申,燕軍次龍?zhí)丁?/br>從京城遙望,已經能看到燕王的帥旗在風中飄揚。建文帝再召群臣問計,有大臣建議皇帝離京南下,暫避燕軍鋒芒,待天下勤王兵起再反戈一擊。“燕逆口稱靖難,卻迫天子離京,天下有識之士必當征討,屆時,陛下登高一呼即可滅之?!?/br>聽起來有些理想主義,卻也是為建文帝考慮。長江天險已破,盛庸被燕王所擒,長興侯耿炳文臥病,魏國公徐輝祖守在祠堂閉門不出,如李景隆之輩都是酒囊飯袋,草包一個。朝中再無領兵之將,還有誰能同燕王對抗?不如暫時退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建文帝是正統(tǒng),只要建文帝還活著,燕王永遠是個逆賊!天下共討!建文帝有些猶豫,走還是不走?方孝孺卻堅決不同意天子南下,怒火一起,對著出計的大臣一頓痛罵,罵不過癮,又是一頓痛毆。可憐胡子花白的宗人令顫顫巍巍鼻孔流血,還要被罵一句:“賊也!定為燕逆收買,壞陛下圣明!”圣明?去X的圣明!勛貴出身的宗人令被氣得面色漲紅,眼皮一翻,直接昏倒在地。方孝孺鄙夷的看了一眼被抬下去的宗人令,對建文帝說道:“京師尚有勁兵二十萬,墻高池深,如何不守?可趨城內外百姓伐木運石加固城防,通燕者以造反論。燕逆連戰(zhàn),大軍已疲,豈能久駐?糧盡必生內亂!守軍可出城擊之,定可一戰(zhàn)而勝!”建文帝又一次采納了方孝孺的意見,將最后一條光明正大“逃生”的道路徹底關閉。京中百姓被強征伐木運石,晝夜不得休息,病累之下,死者枕籍。得知是方孝孺給皇帝出主意強征勞役,百姓不敢對皇帝不敬,一邊干活一邊問候方孝孺的祖宗卻沒有任何問題。方孝孺同錦衣衛(wèi)關系匪淺的流言再度傳得沸沸揚揚,不只百姓唾罵,在讀書人中的名聲也是一落千丈。方孝孺猶不覺,更聯(lián)合鄒公瑾等文臣,進言建文帝誅殺李景隆,言其同燕王必有聯(lián)系。且左都督徐增壽,谷王齊王等亦該殺,連慶成郡主也不能放過。建文帝不聽,方孝孺等人干脆自己動手,當?shù)钊簹铧c活活打死李景隆。被送出宮時,李景隆雙目充血,怨恨之情再無法掩飾。回府之后,立即怕人聯(lián)系徐增壽和谷王齊王,不能再猶豫了,不把皇帝拉下寶座,整死方孝孺一群人,死的早晚會是他們!取出慶成郡主帶回的密信,李景隆冷笑,不慎扯動了臉上的傷口,笑容瞬間變得扭曲。別怪他不仁義,只能怪天子聽信豎儒,不給勛貴和武將生路!第一百章建文四年六月,南京城防守工事修建完畢,大炮被推上城頭,士卒日夜巡邏,以防燕軍。因盛庸被擒,徐輝祖閉門不出,被懷疑同燕王有私的將領均被撤換,無大將守城,方孝孺向建文帝建議,調派在京的藩王守內城城門。藩王們接到詔令,表情都十分微妙。讓他們守城門?確定?皇帝的腦袋到底是怎么長的,他真是老爹的親孫子?事實上,朱允炆的基因沒有問題,可誰讓他身邊有個方孝孺,還是朱元璋親自給他挑選的輔國之臣?當時,岷王已被召回京城,同齊王一起看管。代王和周王勞動改造的地方遠了些,正在返京的路上。守城的將領定下,朝廷又開始征調青壯,助軍隊守城。詔令寫得很清楚,不是抽丁,而是全家征調。意味著除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任何免征的條件都不管用了。管你是不是家中獨苗,是不是有兄弟從軍,只要符合條件的都要應召,否則以造反論。詔令一出,城內頓時一片嘩然,抱怨之聲四起。有傳言說是方孝孺給皇帝出的主意,方大學士的名聲立刻臭到了大街。“之前一次,現(xiàn)在又來,這是不給百姓活路了??!”實際上,這次真不關方孝孺的事,是由兵部下令。無奈之前征調青壯修筑城防卻是由他提議,臟水一潑,他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京城外,燕軍秣馬厲兵,扎下大營,架起了火炮。京城內,一排排白幡已然掛起。因修筑城防,許多青壯病累而死。再次抽調,怕是不少人家都要絕戶了。城北幾處民宅前,一位老婦哭跪在地上,幾個婦人互相攙扶著,腰間系著麻帶,已是流不出淚水。十余口的昌盛之家,僅余的三名男丁也被帶走,老婦人喃喃的念著,她的孫子剛剛十三歲??!哭著哭著,老婦人眼中燃起了怒火,大聲罵道:“方孝孺!虧你名滿天下,如此不顧百姓,做下這等損陰德的事,不得好報!不得好死!”臨近一間宅院的大門突然打開,一個穿著儒衫的男子走了出來,見到跪坐在地上的老婦,皺眉道:“無知婦人,方學士一心為國,豈容污蔑!”“呸!”啐他的不是老婦,而是一旁的年青婦人,看著滿臉愕然的男子,婦人大罵道:“都是喪了良心的!一心為國,姓方的怎么不去守城!你怎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