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
書迷正在閱讀:我嗑了對家X我的CP、經(jīng)久、張家燒餅鋪、惡毒炮灰他弟[星際]、重生女修真記、我?guī)桶职秩⒗掀?/a>、制服情敵的101種方法、豪門替身小狐妖、[佐鳴]穿成佐助怎么辦、做夢
在乎菜新不新鮮。 之后每天莊子上都要送幾車米和菜過來,大多數(shù)都堆到了大廚房的倉庫里,程府的仆役天天看著送進來的米和菜,因為災荒加重而產(chǎn)生的緊張感頓時消失了。 這次災荒加重,對呆在程府的李玉兒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只是在閑暇時候更擔心淺水灣的情況,也不知道大伯娘家和三嬸家怎么樣了。 在的休假時間,李玉兒又出去了幾次,程府附近的街道住的都是權貴人家,街上依舊熱鬧,而其他地方的街道明顯要了冷清些,氣氛也有些緊繃,顯然是受了災荒的影響,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災民會不會往這里。 要是災民都涌到通州府,那后果可想而知,想到這里李玉兒打了個寒顫,將這想法甩到腦后,她現(xiàn)在什么都做不到,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兒頂著呢。 顯然這種想法不是李玉兒杞人憂天,不久莊子送菜的車就沒有按時到,這事兒影響不到李玉兒,因為每天送過來的陳米和干菜把程府幾個倉庫都堆滿了,要把大廚房的倉庫里的食物消耗掉都要好久。但沒有新鮮米和菜送過來,對程府幾個主子的影響就大了,管家趕忙派人去莊子上查看。 查看的人回來稟告,通州府外聚集了一大批災民,送往程府的菜在路上被哄搶了,送菜的老漢也受了重傷。 多少年沒人敢惹程家了,管家的第一反應是要把那些刁民綁了,送官嚴懲以警示其他災民。但他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很快就意識到這個情況的嚴重性,馬上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夫人,現(xiàn)在老爺不在府里,府里能做主的就是夫人了。 “我程府威嚴不容冒犯,必須嚴懲!”程夫人怒道。 管家連忙阻止:“夫人息怒,現(xiàn)在城外災民已經(jīng)聚集成勢,人多勢眾,這事還要從長計議?!?/br> “他們?nèi)硕?,難道我程府還怕嗎?!” “那些人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夫人不能拿程府跟他們硬碰!況且災情這樣嚴重,府君也不能裝著沒看見,要上報朝廷。這時我們程家要是做了什么不妥當?shù)氖?,到時候被京城里來巡查的官員知道了,于程府不利啊”管家也沒想到,平時大方的夫人會這樣暴怒,苦口婆心的的勸道。 事關程府前程,程夫人也勉強冷靜了下來,想到了管家說的后果,心里有些后怕,端起茶盞抿了兩口,壓下心中的驚意,才吩咐管家道:“你親自跑一趟,把這消息告訴老爺?!?/br> ☆、第27章 最后,程老爺不但不追究搶糧的災民,還在城門口開設粥棚,賑濟城外的災民。通州府的有識之士紛紛效仿,現(xiàn)在不慷慨解囊,真讓災民沖進來就麻煩了。 通州府的城門出就多了很多施粥的棚子,然而這些粥棚對于越聚越多的災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面對這城外黑壓壓一片的災民,城內(nèi)的權勢富貴人家才真正明白‘絕收’兩個字的沉重含義,以前即使明白,也沒有親眼看到的這么震撼。 這么大一群流民,要是發(fā)生了民變怎么辦?站在城頭上的知府看著下面成千上萬的災民,背后冒起了冷汗。現(xiàn)在不是為了政績而粉飾太平的時候了,知府寫了奏疏連夜送往京城,這群人光憑他小小的通州府是解決不了的了。 當奏疏送到京城時,朝堂上的大臣正在為是否因該增派大軍去邊關吵得不可開交。而當這封奏折被念出來時,朝堂頓時一靜,不過半響又炸開了。 “這通州知府是干什么吃的,這么久才把消息報上來!”戶部尚書怒發(fā)沖冠的吼道。 旁邊吏部侍郎尷尬道:“這也怪不到通州知府身上,誰也想不到旁邊青州府、文州府發(fā)生了干旱,災民都往通州跑,是青州和文州的知府失職了?!?/br> “失職……,呵呵?!睉舨可袝急粴庑α?。 “這種官員該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一個年輕的御史憤怒道。 “就是就是,這種官員就該殺?!敝車賳T紛紛高聲附和,像是不附和就不足以證明他們不同俗流一樣。 中年天子盯著下面吵成一鍋粥的官員臉色陰沉,旁邊宦官知機的大喊了一聲:“朝堂之上,豈容大聲喧嘩!” 宦官尖銳的聲音瞬間壓下了朝堂上的喧嘩,大臣們連忙跪下請罪。 “處理青州文州的官員的事壓后再說,先說災民的事怎么解決?”玉階上的天子并沒有叫起,而是平靜的問道。 朝堂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大臣們都低著頭,假裝自己不存在。 皇帝看著下面剛才還慷慨激昂,現(xiàn)在卻裝鵪鶉的大臣,一時間怒火燒心,卻還是按捺了下來,不動聲色的問:“王尚書,你說怎么辦?” “朝廷要馬上賑災,安撫受災百姓……”。被叫到的吏部尚書滔滔不絕道。這個時候肯定要說賑災,不然會被天下人指著脊梁骨罵。 皇帝皺著眉頭聽了他說了半天,說的天花亂墜都沒說到點子上,直接問道:“怎么賑災?派誰去?要多少糧食?” “這個,可以商討商討……”吏部尚書額頭開始冒冷汗。 “戶部沒糧,也沒有銀子?!睉舨可袝椿实劭此?,連忙道。 大殿上又是一片冷寂,大家當然知道戶部沒錢沒糧,不然早就可以高談闊論,說出一大堆計劃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有能力的官員,碰到?jīng)]糧沒錢的情況也賑不了災。 “滿朝文武都沒有辦法了嗎?難道人就放到那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嗎?”皇帝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人開口。 兵部給事中咬牙說出了一句可能會被戳著脊梁骨罵的話:“可以效仿前朝以工代賑,反正邊關還缺人修城墻?!?/br> ‘以工代賑’聽著是體恤百姓,但實際上還是徭役的變種,老百姓哪能真的得了好。不過這樣也有好處,老百姓看到了一線希望就不會那么容易反,只要掌控好了徭役隊伍,就沒那么容易發(fā)生□□,消除了這個內(nèi)憂,才好全力的去解決外患。 聽見他的提議,周圍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大多眼神帶著敬畏,有一些還悄悄離他遠一些。雖然知道他這個提議可能沒有私心,是為了朝廷,可是就這么輕易的決定幾萬人的生死,也是心狠,普通人可不敢跟他走太近。 最后沒有大臣提出更好的辦法,連最開始高談著為了平民憤要誅殺官員的那幾個也不開口了,皇帝就采用了‘以工代賑’的方法,并派了欽差專門來安排流民‘以工代賑’。 程府,管事和賬房先生正在給程老爺稟報這段時間施粥的消耗。 “老爺,這樣下去府里的糧食支撐不了一年了,我們是不是要暫停施粥呢?”管家有些猶豫的問道。 “現(xiàn)在停不得,流民正處于爆發(fā)邊緣,現(xiàn)在停了無異于點火。”程老爺堅定的說,像是想到了什么隨后又輕聲感嘆:“況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