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給自己的一些好友,他的那些好友大多是名聲顯赫的文人墨客,所以李太傅并沒有邀請他們,而是讓他們派門下弟子來教書育人。一般文人還是很高興于文化的傳承,聽說北疆一下子要建立二十多所學校,招收所有十二歲以下兒童免費讀書,許多人都很好奇,這么多學生如何免費讀書?要知道大梁國的學子們,每年可是要開銷不少錢呢。于是紛紛派了自己的弟子來,甚至有的還親自前來,打算過一把先生癮。等這些文人趕到北疆,才發(fā)現(xiàn)那些學堂里教的東西非常古怪,語文、數(shù)學、美術(shù)、音樂、體育、品德……要說一般的學子,雖然也會學習術(shù)數(shù)、繪畫、樂器等東西,可是那屬于個人愛好,是私下里另請人來教,而不是在學堂里學的,而新建立的學堂卻把這些都包括進去了。還有那體育,學堂里竟然還有一個寬闊的cao場,小小年紀的孩子每天早上來到學堂,先要打一套拳,還要在cao場上跑上幾圈。每隔幾天還要有專門的體育課?這是要做什么?練好了身體上戰(zhàn)場嗎?至于那品德就更奇怪了,這種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也需要專門在課堂上教嗎?雖然課程古怪,可是看著那些穿上統(tǒng)一服裝,背著統(tǒng)一書包的孩子,那些文人和他們的弟子還是震驚了。“東安兄,這些學童為何都穿著一樣的衣服?”一位文人好奇的問道。李太傅撫著胡須,微笑到:“太子妃說,一個學童在學堂里,就應(yīng)該把心思放在學業(yè)上。每個學童們的家境不同,他們的服裝難免會有檔次的不同,穿著一樣的服裝,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學童的攀比,也可以盡量的減少?!?/br>那文人嘆道:“太子妃好細心,想不到皇上如此寵愛太子妃,居然撥了這么多錢,不僅建學堂,還把學童的服裝都照顧到了。”這文人也聽過那些關(guān)于太子妃的流言,他的一個弟子還說,皇上與太子共享太子妃,他之前雖然不信,可是現(xiàn)在看看,也不是沒有可能,否則怎么會在國庫不怎么充盈的情況下,一下子撥了這么多的錢。李太傅看了他一眼,依舊笑著說:“兄臺這話就錯了,皇上雖然給了錢,可是卻只夠建造校舍的,請先生、發(fā)放書本、服裝、書包、筆墨……這些都是太子妃的私房錢?!?/br>“什么?!”那文人以為自己聽錯了,失聲道:“你說這全是太子妃的私房錢?”李太傅笑著點頭,說:“太子妃平時就非常節(jié)儉,省下來的私房錢全給了北疆的學童們了。”周圍的幾個文人和她們的弟子全驚呆了,要購置北疆二十幾個學堂,上萬個學童的書本、服裝等物,這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shù)目,太子妃的私房錢大概得清空了才夠吧!想到這里,幾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欽佩的目光。事實是怎樣呢?那些真的是用藺秋的私房錢購置的嗎?當然不是!藺秋的確有私庫,里面的錢財也的確不少,當初他出嫁的時候,蘇紅衣心疼他小小年紀就要嫁入天家做男妻,給他置辦了足足九十九抬嫁妝,其中值錢的東西著實不少。藺秋進宮之后,每個月有固定的份例,梁洪烈和楚皇后又經(jīng)常有各種賞賜,加上各宮嬪妃的送禮,藺秋私庫里的東西,如果換算成銀兩,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可是問題在于,藺秋他不知道啊。藺秋的私庫鑰匙在劉嬤嬤手里,劉嬤嬤以前是做什么的?馬匪!但凡跟個“匪”有關(guān)的人,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虧。劉嬤嬤視藺秋為親子一般,又怎么肯讓他吃虧,自從開始掌管藺秋的私庫鑰匙,只要得到什么好東西都細細的收到藺秋的私庫里,平日里藺秋的花用,她絕對不心疼,還樣樣都要用最好的。至于別的人,就別想從她這里拿到一點好處。那些學童雖然也都是小孩子,可是與她有什么關(guān)系?憑什么要把藺秋的錢用到他們身上?所以當藺秋說起學堂的錢不夠用,她裝傻充愣一句話也不說,完全不提私庫的事。去年藺秋過生日回藺府省親的時候,提起了建造學堂的事情,那時候朝堂上還沒有通過,結(jié)果梅氏一拍桌子,就把梅影子給賣了。梅影寨的老祖宗是江湖巨盜,什么叫“巨盜”啊?那就是偷了無數(shù)的財物的人。這些當初被偷了的財物,自然不可能還回去,現(xiàn)在還在某處埋著呢,結(jié)果梅影子只是過去蹭了一頓飯,就被抄了老底子。藺秋回來之后,派人把那一大筆財物挖了出來,一邊購置田莊,一邊開辦各種作坊,等興建學堂的事情被通過后,還沒等戶部的錢下來,已經(jīng)用這一大筆錢開始購地了,等學堂招收學童之后,做衣服的錢自然也是從這里面來的。李太傅對此并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些錢是藺秋拿出來的,自然以為是他的私房錢,而聽聞此事的文人們卻都信以為真,對太子妃這個流言中的“妖孽”有了別的看法。☆、第136章文人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群人,一桿筆可以把白的寫成黑的,把好的寫成壞的,也可以把美的寫成丑的,君不見某位姓東方的教主,在原作里那么可怕的描述,可是到了同人文里,就是變成了可愛、可憐、嬌媚……等等各種形象。咳咳,話題跑遠了,趕緊的回來大梁國。太子妃剛剛被人說成妖怪時,不少的文人墨客都無意識的加入了進去。那時候剛剛上市,因為之前的風靡,這本書在上市的三天內(nèi)就被搶購一空,連帶著的無插畫版的銷售量也大大的增加。大梁國沒有版權(quán)問題,的盜版早就有了,可是因為正版的有套色的彩色插畫,所以盜版的書在京城范圍內(nèi)銷售并不如意,不過在京城以外還是很吸引人的。也正是因為這些盜版書,讓太子妃藺秋的名字再度響徹了大梁國。其實,藺秋的名字早就被各地學子們所頌揚,主要是因為“活字印刷”。當初因為要辦北陌縣日報,藺秋把活字印刷教給了北陌縣的主簿,之后雖然藺秋應(yīng)主簿的請求,一直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和,但是報紙的事情卻沒有再理會了。那主簿并不是科考出身,而是個捐官,自己的學識雖然一般般,對文人卻是打從心底的敬仰,自從學會了活字印刷,立刻印刷了不少的書籍,還把這種印刷術(shù)到處傳揚。要知道,原來印刷一本書,最大的一筆費用就在雕版上,現(xiàn)在省下了這筆錢,一本書的成本還不足原本的三分之一,售價自然也少了許多。他為官多年,又怎么可能做出“貪功”這種事情,隨著書籍的販賣和“活字印刷”的傳揚,太子妃藺秋也在學子們之間有了不小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