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7
果沒有必要,輪不到他出京。上次的新式火力槳輪船下水, 他就沒有出京。 事實上,以他的年紀,他也快致仕了。如果不是鐵船這么大的事兒,他也不會親自來將作監(jiān)的作坊。 這個老頭兒,卷起了衣袖,提著衣擺,在一個身材瘦小的將作監(jiān)小吏的服侍下上了那只鐵船。 這種鐵船,一次性只能承載兩個人,因此,好奇的臣子不少,但是大家都只能排隊一個一個地上。 作為侍讀學士,許嗣升的品級并不算高。當然,他也是少數不想上船的人之一。 跟那些興致勃勃地等著排隊體驗的臣子不同,他就一直站在邊上,跟好友聞彥修站在一起。作為樞密院一把手,聞彥修是最先十個體驗鐵船的大臣之一,就是從船上下來之后,也是一臉興奮。 因此,他看見許嗣升一臉嚴肅,就忍不住悄聲道:“你怎么不上去試試?” 大晉很多制度都仿宋制,因此文官的地位很高。跟這種非正式場合,大家交頭接耳,只要不影響到別人,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許嗣升搖了搖頭,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br> “什么?”@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我記得,太|祖|皇帝曾經說過,這炒鋼法乃是海外蠻夷之國傳來的?!?/br> 聞彥修一下子愣住了。 周圍幾個正好聽到的官員也跟著愣住了。 能夠混到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大臣都不是笨蛋,自然明白許嗣升是意有所指。就是當時不明白的人,被周圍的人略略一提醒,自然也就知道了。 別的不說,就說這鋼鐵和炒鋼法。華夏嵬嵬赫赫幾千年,可是這冶煉技術呢?別的不說,在炒鋼法之前,什么百煉成鋼,什么梨花鋼,什么鍛打法,這些,都是水磨的功夫出精鋼。一個是耗費的勞動力極多,一個是出產極地。 華夏可是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給撐著呢,這冶煉之術尚且如此。這海外蠻夷之國,為何有這么高超的、大規(guī)模煉鋼之法? 細細想去,令人不寒而栗。@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雖然已經老邁,連腰都伸不直了,可是徐國維的心思依舊玲瓏,耳朵也極其好使。 許嗣升這里才不過說了這么一聲,他就已經聽見了。 這是他第二度出任左相。 之前做過左相,卻因為丁憂回家去了。而他這一次的前任,就是因為一句牝雞司晨,剛剛于半個月之前被趕出政事堂。 徐國維因此被請回政事堂。 不得不說,比起剛剛離開的那位,徐國維要顯得實干得多。他聽說,立刻嘚嘚嘚地走過來,道:“許侍讀的意思是……”@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徐國維這只老狐貍,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哪怕是再明顯的事情,他也不會輕易表態(tài)。 他一定要等下面的人先說。 那怕是在君王駕前。 許嗣升只能拱手,道:“相國大人,以下官之見,關于炒鋼法的由來,下官有一些不成熟的猜測。畢竟,在今日之前,我們從來就不曾聽說過,下面的哪個藩屬國有鐵船。要不然,這東海南洋之上,開的,只怕是那一國的船只,而無我大晉立錐之地了。因此,下官以為,這炒鋼法,有可能是從極遠的地方傳來的?!?/br> 徐國維點了點頭,道:“我大晉藩屬國之外?!?/br> “正是。”許嗣升道,“下官認為,聽說那紅毛色目人便是從極西之地漂洋過海而來?!?/br> 樞密院二把手樞密使相丁濤立刻道:“許學士的意思是,也許這極西之地的紅毛色目人之國已經有了鐵船。只是他們跟我們一樣,鹽鐵官營,因此民間商船才全是木質帆船?” 賈琰曾經打探過這個時期從海外來的色目人之事。因為賈琰在意,因此,從前大晉方面提及西方人,總是蠻夷蠻夷地叫,而現在,這種稱呼只見于地方官,而中央,已經開始使用色目人這個更加中性的稱呼了。 許嗣升道:“是的,大人。確實如此?!?/br> 丁濤就摸著胡子道:“許學士所慮甚是啊?!?/br> 將作監(jiān)大匠在邊上聽了這半日,連忙道:“諸位大人,一株樹木,要長到參天之高,才能夠用來建造龍骨。可是一塊鋼鐵,只要配方對,半月可得。而且,只要工匠跟得上,只要礦石跟得上,就不怕沒有鋼鐵?!?/br> 雖然說,百年大樹也是可再生資源,可是這個再生周期卻是百年!從南宋時期開始,為了支應巨大的開銷,南宋就不停地造船,使得境內百年大樹幾乎被砍伐殆盡。元人入主中原的時間短,可是前朝的時候,又開始大肆造船,搞什么下西洋。 前朝皇帝派遣宦官下西洋,又使得境內的樹木遭遇了一波采伐。這也是前朝后期,乃至是本朝開國之時未能開海禁的真正原因——境內幾乎已經沒有那種可用來制作大型船只的龍骨的建木了,若是強行造船,只怕這本錢太高,虛耗物力財力不說,就怕把百姓逼得走投無路乃至狗急跳墻官逼民反。 第303章 君前奏對便是如此。這也能夠算得上大晉朝的一個特色了。朝堂之上, 大多數時候是和樂融融的, 因此, 混圈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會混圈,那么, 什么時候被排擠, 然后被丟出去外放都不知道。 雖然太上皇后不至于被外放, 但是被驅逐成為那巍峨的宮城里面的一個吉祥物,卻是可以的。 這也是賈琰帶著丈夫和兒子參觀鐵船的真正原因。為了安全,無論是賈琰,還是太上皇和皇帝父子都不能登上鐵船親自體驗一下大晉第一條鐵船坐起來是什么感受,卻不等于他們就不能站在邊上觀看, 從臣子們的臉上體會那種感覺了。 因為鐵船事關重大, 賈琰的兒女們今天來的,也就皇帝一個。 皇帝抽了個時間對賈琰道:“母后,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兒臣可真不敢相信, 這鐵船也能夠浮在水面上?!?/br> 太上皇立刻放下了臉,道:“老七, 朕看你是功課偷懶了!明明是太|祖爺當年說過的!” 皇帝不敢爭辯,只好低頭認錯。@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沂王見狀,連忙打圓場道:“皇兄,看您說的, 當年我們還在文華殿讀書的時候,不也私下討論過嗎?那個時候, 皇弟跟幾個弟弟還以為太|祖陛下說這句話的時候,怕是老了?!?/br> 太上皇聽說,感慨一聲,道:“是啊。朕也曾經以為,那是太|祖|陛下的臨終遺言。如今看來,果然是太|祖|陛下睿智。我等萬萬不及啊?!?/br> 賈琰聽說,著實松了一口氣。 她道:“萬歲,臣妾聽說,太|祖|陛下當年說過,自己乃是南宋之時外逃的遺民,臣妾便想著,若是這個鐵船和煉鐵法乃是南宋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