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4
。“這兩日家里做枕頭,剛好多了些布料,我便與你也做了一個?!绷_用站在他家旁邊那個小土山上,對下面的喬俊林說道。“你家究竟余了多少布料?”喬俊林笑問。他中午的時候還聽人說呢,羅家兄妹幾個做枕頭,給鄭氏那閨女也做了一個,說是家里余了些布料,這會兒羅用又這般說,余那么多布料,他們怎么不去做身衣服?“倒是不少?!绷_用笑嘻嘻說道。“謝了?!眴炭×蛛y得也笑了笑,這一兩年時間以來,他笑得愈發(fā)少了,難得笑一次,面上卻透著幾分僵硬,不過羅用還是覺得這小子笑起來挺好看的。喬俊林抱著這一個鵝絨枕頭回到許家客舍,住在客舍里的那些郎君們倒也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連給羅家喂豬的婦人的女兒都能得個枕頭,喬俊林作為羅用的好友,能得這么個枕頭也不奇怪。只是……“這針腳著實不夠齊整,莫非是他們家四娘縫的?”大伙兒對羅四娘的印象就是這樣,耍刀子還行,針線嘛……“縫得倒是挺結(jié)實?!眴炭×蛛[隱的,就覺得這個枕頭很可能是羅用自己縫的。“那倒是,那丫頭手上肯定怪有勁的?!币慌杂腥苏f笑道。“我聽聞她還會刻肥皂模子,刀子甩得也靈活,怎的針線就做得這般不好?”男人們有時候也挺八卦,尤其是像這種剛剛吃過晚飯又沒地方可以去娛樂消遣的情況下。“莫要這般議論一個小娘子,像什么話?!庇腥私K于聽不下去了。“哎,不說她不說她了……”有人連忙討?zhàn)?,一群大老爺們講一個小姑娘的是非確實是不像話。羅家院子這邊,羅四娘這會兒正哼著她阿兄教給她的小調(diào),拿著針線對著一盞油燈縫著一個荷包呢,她的荷包不知怎的,被磨出了一個窟窿,這會兒她就打算在那上邊打個補丁。這荷包舊舊的,打上補丁以后看起來就更舊了,灰撲撲一個小荷包,瞅著著實沒有多少美感,但是不得不說,那一針一線縫在荷包上面的針腳,還是比較細(xì)密整齊的,至于喬俊林的那個枕頭,還有關(guān)于羅家四娘針線功夫十分蹩腳的傳言,那存粹就是替她家兄長背的鍋。問題是這鍋背上了還甩不掉。究竟是自己針線功夫蹩腳更沒面子呢,還是她家兄長堂堂一塊棺材板兒對著油燈穿針引線縫枕頭更讓她覺得沒有面子呢?羅四娘想來想去,還是當(dāng)她自己針線功夫蹩腳好了。第151章通了就在衡氏父子全副身心投入到腳踩式打谷機的制造中去的時候,在離石縣北面的三川河邊,崔翁一家則在嘗試著進(jìn)行密封墨水瓶的生產(chǎn)。早前羅三郎從他們這里定做了一批小瓷瓶,雖然最后成功配上蓋子的只有少少的二十來個,但那二十來個可都是賣上了二百文錢一個的高價的。崔翁和他的幾個兒子都認(rèn)為,只要可以掌握到這個制作密封性墨水瓶的技術(shù),他們制陶坊的生意將來肯定是蒸蒸日上的,就像離石縣城里的衡氏造車行和殷氏車輪行那般。但是在這個沒有機械化生產(chǎn),事事都要靠手工完成的年代,想要順利制作出大批量的密封性很好的瓶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原本他們是想做瓷瓶瓷蓋,但是并不可行,失敗率太高了,一百個里面都沒有一兩個能夠成功配對的,在尋找配對的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也十分巨大。然后他們又想到了木蓋子,可是要在小小的一個墨水瓶蓋子內(nèi)側(cè),用小刀刻出一個順暢的可以與瓶子相合的螺旋形紋路,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崔翁父子幾個對著這個難題琢磨了許多時日,結(jié)果卻還是一籌莫展。最后沒辦法,老頭子抱著他們最近做出來的一些成功或者失敗的瓷瓶,找羅用去了,希望羅用可以給他提些建議,畢竟這種瓶子最初也是他先想出來的,而且在崔翁等人看來,整個離石縣再沒有比羅三郎更聰明的人了。而羅用果然也沒有讓崔翁失望,他給崔翁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瓷瓶的蓋子可以做淺一些,不用做那么深,蓋口的邊緣微微向內(nèi)扣,瓶蓋與瓶子之間無需做得十分嚴(yán)絲合縫,只要在瓶蓋內(nèi)里,稍稍墊上一層杜仲膠,瓶蓋旋緊的時候,瓶口就會被用力扣緊在杜仲膠墊層上,這樣一來,不僅能起到密封的效果,杜仲膠的用量也十分節(jié)省。崔翁在得知了這個方法之后,真是如獲至寶,再三謝過了羅用,然后又從他這里買走了一些杜仲膠,便高高興興回家去了。羅用告訴他的這種密封瓶蓋的做法,其實就是后世玻璃罐頭瓶的做法,非常地簡單實用,也很常見,卻并不是每個人都認(rèn)真觀察過,羅用也是在做完了第一批墨水瓶之后,想了又想,才想起來還有這種方法。先前他們建水泥作坊的時候,那些燒水泥用的土窯,都是在崔翁的指導(dǎo)下修建好的,甚至他還親自參與了前面幾批水泥的燒制,因為有他的加入,讓羅用他們少走了許多彎路,這回羅用想出了這種方法,對方剛好又過來找他取經(jīng),于是羅用就沒有保留地把自己能想到方法全盤告訴了他。崔翁回家以后按照羅用所言制造墨水瓶,果然很快就被他做成功了。那墨水瓶的蓋子的直徑,也就是跟銅錢差不多的,現(xiàn)在他們不用杜仲膠制作整個瓶蓋,而是只在瓶蓋內(nèi)里鋪上薄薄的一層杜仲膠墊片,這樣一來不僅省膠,密封性也很好,因為有杜仲膠的阻隔,在蓋上瓶蓋的情況下,就算墨水瓶倒了,墨水也不會直接沾到木頭蓋子上,所以也就不用擔(dān)心墨汁滲透,最后把整個瓶蓋都染得黑乎乎的。從原來的整個杜仲膠瓶蓋,到現(xiàn)在只有瓶蓋里面的一片膠墊,杜仲膠的用量節(jié)省了十倍不止。崔記制陶坊出產(chǎn)的墨水瓶,一個只賣三十文錢,一時間下訂單的人就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住在許家客舍的這些郎君們在買,他們要買些墨水瓶子,與自己做的鵝毛竹筆配上套,一起寄給遠(yuǎn)方的家人朋友。和這些東西一起被寄出去的,還有他們從羅用這里學(xué)到的算術(shù)法。太原城距離離石縣比較近,受到的影響也比較早,但是反應(yīng)最大的,還是長安城那邊,倒不是因為這種新制的鵝毛竹筆和墨水瓶子給人帶來了多么大的沖擊,真正給他們帶來沖擊的,主要還是那種被簡化過的幾何方面的一些算術(shù)法。在很多人看來,相對于這種極其簡單的,就算是剛剛啟蒙的稚童都能順手拈來的算術(shù)法,那些個什么筆啊墨啊的,都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旁枝末節(jié),根本不值得關(guān)注。但是也有一些嗅覺靈敏的,已經(jīng)從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大事小事件之中,